致敬红军第一县

朗月清风

<h3><br></h3><h3> 金寨县是安徽省六安市的一个县,据传在上古时期属皋陶治下。现时,因其厚重的红色基因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土地革命时期,先后爆发过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组建了红32师、33师和红25军等11支主力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革命战争年代,全县10万群众参军参战,诞生了59位开国将军和147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第一是红安县,61位开国将军)。</h3> <h3><br></h3><h3> 习近平视察金寨时的讲话。</h3> <h3><br></h3><h3> 早在1924年,金寨县境内就建立了党的组织。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后,金寨县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建立赤城、赤南苏维埃县级政权,《八月桂花遍地开》也从此地唱遍全国。1932年11月,笫四次反围剿失利后,国民党卫立煌部占领鄂豫皖根据地,设立立煌县。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解放全境,更名为金寨县。短命的立煌几成笑话。</h3> <h3><br></h3><h3> 重建于天堂寨的刘邓大军指挥部。</h3> <h3><br></h3><h3> 金寨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10多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有10400多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国家民政部编辑的《中华英烈大辞典》共收录全国县团级以上英烈1.5万人,其中金寨就有330人,占全国总数的五十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各地工作的金寨籍老红军中,有开国将军59位,省军级领导干部147位,地师级领导干部382位。2004年,金寨籍老红军、少将、解放军第5任炮兵司令宋承志专门为金寨题词,首称金寨县是“红军源”;2009年,在纪念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胜利80周年之际,全国唯一两获上将军衔、金寨籍老红军、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洪学智的夫人、四川籍老红军张文为金寨县写下了“中国红军第一县”的题词。</h3> <h3><br></h3><h3> 解放后感天动地的淠史杭水利工程,是金寨人民的又一勋绩。图为梅山水库掠影。</h3><h3><br></h3> <h3><br></h3><h3> 1955年授衔时,毛主席为金寨籍名将皮定均亲批的"皮有功,少升中",将拟定的少将升为中将。</h3> <h3><br></h3><h3> “三让将军”徐立清,高风亮节,主动让出上将军衔,被毛主席称赞为"好同志,好干部"。金寨干部学院将一教学楼命名为立清楼。</h3> <h3><br></h3><h3> 凝视这片神奇的土地,缅怀先烈们的勋绩,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金寨县天然环境并非穷山恶水,人文教化亦非蛮荒之地。历史上,因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元末徐寿辉亦曾于此起事。但大革命以来,这里一度成为最大的苏维埃根据地,从根据地上成长起一大批杰出的革命先驱,并成为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其中原委太过令人深思了。忽然想起抗金名将程端中(程颐之子)忠烈祠的一幅对联,联曰:“三川一门两夫子,六安千古几知军"。因联而念,感概赋诗:</h3><h3> </h3><h3>礼敬金寨第一县(七律)</h3><h3><br></h3><h3>六安西进群峰困,</h3><h3>物阜年丰民俗存。</h3><h3>几度残云遮碧宇,</h3><h3>一声炮响唤群伦。</h3><h3>峥嵘难泯英雄志,</h3><h3>风雨同酬壮士魂。</h3><h3>十万英烈勤鼓舞,</h3><h3>何言子弟不知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