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普格县螺髻山铁道兵希望学校 吉火阿且</h3> <h3>1988年秋天的一个早上,那是一个开学季,一个只会成天与小伙伴们玩泥巴,骑黄牛,捉黄鳝,手拿木棍舞刀弄枪,满身灰尘的懵懂少年,被母亲牵着来到德育乡中心校(现在的螺髻山铁道兵希望学校),我紧跟着母亲的后面,那里的孩子真多,只有几个熟悉的,其他都陌生,他们还时不时对我做鬼脸,我不懂汉语,看到老师有些害怕和紧张。</h3> <h3>从此以后我不再是无忧无虑的牧童,我的学习生涯在这里开始了,当时学校没有电铃,老师拿一根铁棍敲打一个铜制的圆圈,表示上课下课的铃声,有时候铁棍不见了,就地捡个石头来敲,声音还是挺响的。冬天到了,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没有像样的衣服,没有保暖点的内衣,只是多加一件大人的外衣罢了,于是老师要求我们每天早上从家里带两根柴火,累积起来堆放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回下起了大雪,地上积雪很厚,我们从家里大约走了三四公里到学校,穿着单薄的衣服,脚上的胶鞋早就湿透了,手脚已经被冻僵硬了,只有一种麻木和疼痛的感觉,老师看到我们冷得直哆嗦,就在教室的前后和中间过道里烧起几堆火,让我们边烤火取暖边听课,教室是土木结构的,有几处墙壁上白色的石灰已经掉落,可以看见裸露的泥土墙。好像也没有天花板,可以看见麻雀在屋梁的瓦片里做窝,导致房顶漏雨,雨雪掉落下来打在桌子上,溅到我们的脸上。</h3> <h3>那时候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二十几个孩子,全校六个年级也不过一百多位学生。学校没有运动场,更没有见到过体育器材,唯有教室前有一个石头和泥土做的乒乓球台,中间放一块木板当网架,一下课高年级的孩子们簇拥在那里打乒乓球,他们搞淘汰赛,输的就下来,赢的继续当擂主,加油声呐喊声嘲笑声叹息声,可热闹了,我们低年级的孩子就只有在外围玩耍看热闹的份了。学校背后有一片荒地,石头成堆,长满荆棘,老校长(原德育乡中心校校长 吉木尔呷)动员全校师生,分年级分区域动手联合整平这片荒地,准备建一个篮球场。鼓励孩子们说:“把这块地整平了,我们就可以在这里上体育课,打篮球了”,每次的劳动校长是最积极的,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在家里也不闲着,做什么活都手脚麻利着呢,老师和我们一起劳动,遇到大石头了,校长组织老师和大一点的学生一起合力推翻,一步一步地挪移,遇到特别巨大的石头,校长发动全校师生周末在山上砍柴和每天从家里带两根柴火,收拢在学校,把柴火集中堆放在巨石上燃烧,当石头被烧到一定的温度时会出现裂缝,再不行就泼点冷水,石头突然遇到热胀冷缩就会爆裂,校长和老师们就用钢撬撬动裂缝,用大锤砸成小块,我们就像蚂蚁搬家一样搬走石块,这样操场整平出来了,没有水泥硬化,只是把泥土平整后压结实了而已,天晴时灰尘多,下雨时泥巴多。没有篮球架,老校长在区中心校要了一架木板的旧球架,发动六年级的大学生搬运来安装好,学校历史上第一个篮球场就这样建成了,凝聚着全校师生的汗水,当时我们可高兴了,一到课余时间就抱着篮球往操场跑,刚开始,我们不会运球,不懂篮球规则,于是像橄榄球一样,抢到球就抱在怀里跑到篮下再投。后来老师才慢慢教我们运球、投球和规则等。</h3><h3>那时候学校提倡搞勤工俭学,每天抽点时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栽苹果树,梨树,种土豆,挖沙子等自力更生,有收成以后背去卖,把钱攒在老师那里,需要时拿出来班级开支和给我们买学习用品,偶尔买肉来改善我们的生活,有很多回忆如今历历在目。因为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为我们打好了基础,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了,离开了母校,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当老师(当时老师就是心中的偶像,崇拜之极)。</h3> <h3>十几年后我也有幸成为了一名老师,虽然刚参加工作时没有在母校工作,但是我一直都关注着她,那里有我的恩师,有我童年学习成长的记忆,也听说有个王爷爷在资助学校,家乡的孩子们经常提起 “王爷爷”,不是亲爷爷胜似亲爷爷。于是我心里萌生了一个强力的愿望,一定要回到母校去工作,在外工作了十五年的我如愿以偿申请调进了铁道兵希望学校,兑现了当年小学老师们的嘱托—“好好学习,将来到这里来教书,说不定我们还能成为同事”,心里的激动和美好的回忆,溢于言表,幸福满满!眼前的母校占地近80亩,教师70多人有36个教学班,学生2056人(其中小学部1519人,幼儿园537人)。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综合楼、艺体楼,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应有尽有。拥有计算机室、实验室、图书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荣誉室、红领巾广播室等多功能用室,学生在这里汲取各种知识养分,得到全面优质的教育。还有教师周转房、食堂餐厅和学生宿舍楼,解决了全校师生的后顾之忧,保障全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拥有全县最好的塑胶运动场,标准的足球场、篮球场。这一切都是王尔康出资和引进投入建设的。以“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感恩文化”为主题打造成的校园文化,处处是风景,处处是文化,具有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我经常在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不时感叹,回忆儿时的母校和眼前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简陋和如今的现代化,园林式,花园式的破茧成蝶,好像在梦里。</h3> <h3>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就难了,切身体会到了王尔康先生的初心,十四年如一日,持续不断地为学校的发展、师生的衣食住行操劳,他的善举和无私感动着每一位螺髻儿女!羡慕如今孩子们遇到了好时代,好政策,有缘遇到了最亲最爱的王爷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庆幸自己能在这样优美的母校为家乡的孩子们出一份力量。作为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义不容辞带头做好教师的一切职责,我始终牢记“我原本是一个放牛娃,没有当年的老师为我辛勤付出,也就没有我如今的成就,我要为将来我学生的前途命运负责,绝不能误人子弟,努力做孩子们心中的好老师”!</h3><h3>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丰贵宝校长18年如一日,以校为家的倾情管理,学校先后获得各级殊荣,如省 “校本研训基地校”、 省 “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州“勤工俭学示范学校”、 州“寄宿制示范学校”、 州“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县“校风示范校”、县“精神文明单位”、县“文明单位标兵”、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县“营养改三计划先进集体” 、县“艺体教育先进集体”、县“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近年来,我校升入州级重点学校的学生达到毕业学生的20%,升入县级重点初中的占80%,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赞许。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h3> <h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螺髻山铁道兵希望学校将乘着改革开放的翅膀,秉持铁道兵遇水搭桥,逢山凿路的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正向“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效,争创全国一流希望学校”的梦想奋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