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身正 砺德砺行——西安市长安区第六中学校长董文利事迹简介

<h3>  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h3> <h3>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学校教育是这一事业的前沿阵地,校长则是站在前沿阵地上的领跑者。长安六中的董文利校长,就是这样一位知识渊博、治学严谨,爱岗敬业、充满了对教育事业赤诚之爱的名师,更是一位政治坚定、品德高尚、勤廉兼修、善于团结班子成员的“事业型”学校掌舵人。</h3> 育人为先  作风严谨 <h3>  自担任校长以来,董校长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以教育家和战略家的眼光思考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坚持在教育教学面前一视同仁,在制度规定面前不徇私情。他率先垂范,维护班子团结,主动支持配合其他班子成员工作;他走进教室了解学风,深入备课组了解教风,关心同事下属,与班子成员探索改革。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长安六中形成了“以质量立校、以科研兴校、以特色强校”新思路。他以光明磊落的品格、坚定的政治方向、扎实娴熟的工作技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全校师生,以人性化的管理打造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h3> <h3>  作为教育工作者,董校长凭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长期深入教学一线,寻找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导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授业解惑,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他的倡导下,长安六中不断践行科学与民主管理,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化,师德教育经常化,业务学习系统化;坚持完善“三园式”教育(即获取知识的学园、健康成长的乐园、陶冶情操的花园);坚持 “三个创新”:理念创新——育人为本,双向成才。围绕“校风正、治教严、教风硬、学风实、师资强、设备齐、环境美、质量高、有特色、有吸引的合格+特色”的示范性高中的目标,为学生发展创造平台。管理创新——淡化结果,关注过程。常规管理科学化(实行目标管理和量化考评),科研管理常规化(坚持把科研工作纳入常规管理,做到人人有课题,树立“人出课题,课题出人”的意识),课程管理强制化(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不随意增减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品牌建设人文化(以人为本,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师生共同成长,双向成才)。方法创新——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即以制度管人,以情感待人,以科学评价为基础,即以能力用人,以实绩评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即由“教书型”向“科研型”、由“科研型”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心智同步,德育为先;能力为首,乐学为先;习惯为主,创新为先。</h3> 力学不倦  博雅多能 <h3>  一个好的校长,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具有“领衔”作用的, 是结合现有办学优势资源,整合自身独特个性,逐渐明晰起来的。董校长的办公桌上堆积最多的永远是各类书籍,他善于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广泛猎取,不断充电,不断“丰满自己”。他“不动笔墨不读书”,他能读懂老子、孔子,也能读懂屈原和韩非子、还能读懂雨果和契诃夫……他的讲话往往旁征博引,文理兼备,古今贯通,给老师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在学识上,他的这种读书热情,对老师们更是一种无声的示范作用。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办学的动力,“学习型学校”便由此而生,文化底蕴也由此而更加深厚。</h3> <h3>  董文利校长高调做事,注重实绩;低调做人,不尚空谈。在他的主持下,长安六中组建了高中课程委员会,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改方案,研究制定了《长安区第六中学高中课程计划》、《长安区第六中学高中课程管理实施方案》,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整体规划。课程委员会坚持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通过观看新课程培训光盘,召开座谈会、教学方法研讨会,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等形式,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改进教法。我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规定开设了全部课程,不增减课时,课时要求符合规定。同时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切实在备课上花心思,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并检查督促教师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学校编印了《走进新课程》简报,为教师的学习、交流搭建平台。课程委员会还指导教师按规划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编印《走进长安》、《引镇撷粹》、《中学生文明礼仪教材》、《中华传统美德教材—论语(上)》、《法制教育教材》等十余种校本教材,整合课程资源,扎实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把加强教育科研,改革教学方法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h3> <h3> </h3> 厚德笃行  以人为本 <h3>  董文利校长严于律己,低调谦和,笃行慎思,用自身人格魅力在全校教职工面前树起了一面榜样旗帜。从领导班子做起,转变学校干部的工作作风,培养教师严谨扎实的教学作风教育学生严肃奋进的求学精神。董校长说:“学校今天的发展,是数代教育工作者笃志教育,精心经营的成果,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届领导班子手中,如何继承、发扬、再提高,实现学校新发展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容不得半点懈怠。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为把六中建设成有精神、有特色、有影响力的省级示范高中而不懈努力。”在学校的规划建设中,董校长提出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积极贯彻国家课程方案,针对学校实际,整合相关优势资源,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互动精神,接纳、吸收新知,改造更新知识结构,尽快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同时,积极为年轻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引导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能力型的方向转变,共同致力于高标准提升学校品质、高起点创建学校课程,高水平打造基础教育发展平台。</h3> <h3>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在六中,一种相互尊重的人文环境分外浓厚,这与董文利校长的培育工作密不可分。他把“让学生成长、让教师成就”作为主导思想,既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更关注学生未来的成长可能;既关注教师当下的综合样态,更关怀教师未来的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注重以平等为基石,注重培养和谐的团队精神,创造宽松的心理空间,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h3> <h3>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名片,好校长要有课程教学领导力、组织领导力、价值领导力,这是建好一所学校的前提。好校长更要有执着教育的赤子之心,要有崇真尚学的教育理想,要有九转功成的教育情怀,这是建好一所学校的关键。董文利校长正以他和谐平等的的教学思想、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全体师生群策群力,同舟共济,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把长安六中打造成为长安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