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我美丽的家乡

唐唐

<p class="ql-block">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这座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中原小镇,是那样的遥远又是如此的临近。那里是妈妈出生并走上革命道路的地方,是妈妈的亲人们生活与劳作的所在。为了祭拜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两个舅舅及逝去的所有亲人,看望辛劳一生的虎嫂及所有亲戚,4月12日我伴随大姐踏上了回乡之路。</p> <h3>D1.高铁南京南—开封北站,打的—开封长途客运站,大巴—濮阳长途客运站,亲戚自驾—南乐县</h3> <h3>D2.到南乐县烈士陵园祭拜两个舅舅,给姥姥、虎哥扫墓</h3> <h3>  大舅张子文,于一九四五年牺牲,时年25岁。其唯一的儿子——虎哥自幼多病,年纪轻轻就被病魔折磨的丧失了劳动力。</h3> <h3>  小舅张盈柯,于一九四五年牺牲,时年17岁,没有留下后代。</h3> <h3>  缕缕春风,诉不尽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深情。绵绵细雨,道不尽对烈士英魂的无尽哀思。英雄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丰碑长在,英魂永存,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他们。</h3> <h3>D3.参观“冀鲁豫边区抗战史实展馆”</h3> <h3>  “冀鲁豫边区抗战史实展馆”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是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暨军区第一兵工厂所在地。也是邓小平、黄敬、宋任穷、王宏坤、杨勇、苏振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战斗过的地方。青砖青瓦下包裹着一段红色历史,革命的火种从这里蔓延到冀鲁豫边区大地,这里被称为“革命圣地,中原红都。”</h3> <h3>  我军兵工史上制造的第一门大炮——盖亮号九二式步兵炮。这种炮共生产了七门,其中一门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h3> <h3>  社会各界的群众来到这里,熙熙攘攘的人流让我看到了国家对红色教育的重视。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只有让后人了解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才能使我们的党永不变质,使我们的江山永不变色。</h3> <h3>  参观结束后,清丰县宣传部纪副部长、纪念馆姚馆长、县党史研究室刘主任参加了捐书仪式及座谈会。</h3> <h3>  正在清丰兴建的极限运动场地——冲浪池</h3> <h3>  据说该冲浪池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前二个在美国)。</h3> <h3>  滑板竞技场</h3> <h3>  攀岩训练场</h3> <h3>  参观中原杂技博物馆</h3> <h3>  游览大集古镇</h3> <h3>  响应习主席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南乐县引入黄河水修建了西湖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也都在兴建中。<br></h3> <h3>  仓颉造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据说他是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h3> <h3>D4.给二姨三姨扫墓,看望二姨,三姨的家人</h3> <h3>D5.参观内黄县烈士陵园及“四.一二”革命纪念亭</h3> <h3>  内黄是豫北革命根据地之一。1956年修建的烈士陵园里掩埋了很多无名烈士,他们中许多人没有留下姓名甚至没有留下后人。烈士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们的英雄事迹都已载入史册,留驻心间,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h3> <h3>  1941年4月12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1.5万余人,对内黄沙区革命根据地抗日军民实施血腥大屠杀。为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暨死难同胞,1942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党委在此处刻此石碑,建立公墓,以此作为“四.一二”革命纪念地,教育后人以史为鉴,勿忘国耻。</h3> <h3>  爸爸在碑上的题词</h3> <h3>  分别前再和亲人们合个影</h3> <h3>大姐、虎嫂和我</h3> <h3>如意、趁意、开颜和虎嫂</h3> <h3>永、静、红和虎嫂</h3> <h3>雨、坚、改和虎嫂</h3> <h3>虎嫂和她的孩子们</h3> <h3>  虎嫂是个勤劳善良的女人,嫁入张家后就担负起照顾体弱的婆婆,多病的丈夫,哺育年幼孩子的责任,用大姐的话来说她是张家的功臣。俗话说“出门饺子回家面”,这不,虎嫂一定要包饺子为我们送行。</h3> <h3>  谢谢大姐的哈军工同学,南乐老乡张大哥一路的陪伴、照料。</h3> <h3>告别亲人,踏上返程。</h3> <h3>D6. 南乐县拼车—郑州会展中心,地铁—郑州东站,高铁—南京南</h3> <h3>  郑州东站的军人候车室</h3> <h3>  改革开放和党的富民政策给城乡带来了巨大变化。这次老家之行完全改变了我对家乡贫穷落后的印象。这里道路规整、高楼林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亲人们都生活的富足而惬意。南乐,我美丽的家乡,愿你山更青,水更绿,明天更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