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以悲情,以荣耀(一)

那狐

<h3><b>题记:“如果你渴望它,它就不是梦想。”——《新故土》莱比锡1902</b></h3> <h3>春天。草长莺飞。</h3><h3>那些历史的忧伤仿佛湖中水草,在天光水影的交错中隐隐回荡。我对那个遥远国度的思念无法抑制,是时候去以色列了。</h3> <h3>这个悲情的民族,辗转漂泊,几近族灭。这个荣耀的民族,仅五个犹太人:摩西、耶稣、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就构成了西方世界的精神框架,社会的秩序、宗教的信仰、资本的力量、性的原动力、辨证地看事物,万千归源,不外乎此。</h3> <h3>这个“让上帝也左右为难”的国度,它究竟是荒芜还是美好?一个无家可归的民族一千多年来坚持梦想,一个在深渊边缘徘徊的民族最终实现救赎。圣经上的种种传说皆来自于此,这个神秘而传奇的国度呵,真令人神往。</h3> <h3>心心念念安排了这次行程。</h3><h3>试图将想象的和各种资料中的以色列,拿到真实世界里印证一下。原谅我在下面记述中的琐碎絮唠及谬误。</h3> <h3>早晨飞抵特拉维夫(Telaviv)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第二大城巿,以色列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东生活费用最昂贵的城市。机场以开国元首本古里安命名,简洁而富设计感。</h3> <h3>机场出来直接到凯撒利亚(Caesarea Maritima)古城遗址。凯撒利亚曾是以色列在地中海最大的港口,罗马帝国时的犹太国君主希律王在公元2千多年前化费12年时间建造起来的都城。罗马式风格贯穿这座古城,歌剧院、竞技场、犹太行宫、十字军城堡、精美的石棺……每一步都踏着当时人们的生活足迹。凯撒利亚古城毗邻地中海,蔚蓝的大海为古老的遗迹增添了灵动的韵味。(希律王是耶稣童年时代整个犹太人地区的统治者,由罗马皇帝任命,凯撒利亚意为“罗马皇帝之城”,有马屁工程之嫌疑。)</h3> <h3>第一晚要住在海法(Haifa),这名字原意是“美丽的海滨”,它的命运跟整个以色列多数城市一样,几经易手,如今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和第二大港口。每年有大量游客涌入这座城市,大多数冲着一座建筑:巴哈伊空中花园。</h3> <h3>我们乘车从海岸线逐渐上升到迦密山的斜坡,登上有“上帝之山”盛名的迦密山欣赏海法市容。巴哈伊花园依山而建,以金色穹顶的主建筑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形成19级巨大的平台式阶梯,自山脚至山顶绵延上千米,堪比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h3> <h3>对称齐整的巴哈伊花园洋溢着浓郁的波斯风情,花园中心是巴哈伊教先知巴孛的陵寝,金色半球形穹顶熠熠生辉。这座花园耗资2亿5千万美元,前后耗时一百多年,普通人不允许通过台阶走上去,我们的车特意在山脚绕了2圈,这张全景照是在车里拍的。巴哈伊教的最高宗旨是创建一种新的世界文明,真正实现人类大同,也叫大同教。教徒似乎都是有钱人,比如说中国的潘石屹。</h3> <h3>这一天刚好遇以色列的选举日。晚上统计出,利库得在120席里得35席,依然当选。</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早起,在宾馆眺望海湾那一头的阿卡古城,各种色彩的塔顶像是远方的童话。</h3> <h3>阿卡(Old City of Acre)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据文献记载有5000多年的历史,曾是欧洲十字军王国的首都和商业中心。十字军骑士们在这里修建了许多宫殿、教堂和城市设施,现大都沉睡地下,古城内有保存完好的1000年前十字军时代的古城垣、城堡、客栈等遗迹。今天的阿卡是一个阿拉伯人城市,城堡古老,海堤斑驳,伊斯兰风情突出。</h3> <h3>2012年萨法德被CNN评选为全球十大最美小镇之一。这座位于上加利利山区的小城,虽然人口只有不到3万,却与耶路撒冷、希伯伦、提比利亚并列为犹太教的四大圣城。萨法德是犹太教神秘主义哲学教派(Kabbalah)的发源地,现在仍是该教派的中心,很多人来此学习犹太传统。除了黑衣黑帽的传统犹太教徒,这里的艺术街区云集了不少艺术家,让古城焕发着艺术的光芒。来,跟我走一走这个小镇。</h3> <h3>蓝洞(Rosh Hanikra)在以色列最北部,与黎巴嫩交界处。一块巨大的白色悬崖伸入地中海,洞内岩穴相套,曲径通幽,内外相通的水道在光线下泛出迷人的蓝色。</h3> <h3>戈兰高地,以色列军队过去的据点。叙利亚就在我们肉眼可以眺望的前方,中间大片的平原绿地是两国的隔离带。说实在的,并没半点战争的感觉,新闻里叙利亚的纷飞战火恍若梦境。这里只有废军火做的艺术品诉说曾经战争的沧桑。我们在庞大的掩体与交通壕、炮塔间穿梭,不外乎一场童年的战争游戏。</h3> <h3>从戈兰高地下来我们到了一个停着坦克开着鲜花的安宁山谷。这里,1973年曾发生过关系以色列存亡的激战。当时西奈半岛到戈兰高地之间的土地在埃叙联军的南北夹击下颤抖,以色列危如累卵。英雄的以色列第7装甲旅顶住了叙利亚第7机步师和第3装甲师的进攻,仅一周时间之后,涂着大卫星徽的坦克就开上了通往开罗和大马士革的公路。激战的程度可想而知,当时地处咽喉的山谷里到处都是燃烧着的坦克残骸,这就是蜚声世界的“眼泪山谷”。</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以色列北部多是绵延山地,不甚巍峨,林木葱茏。山脚下一泓湛蓝湖水,就是加利利湖。加利利湖是通用的英语称呼,阿拉伯人管它叫“太巴列湖”,因为湖的西侧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太巴列,而犹太人则称之“肯纳瑞特湖”,因湖形酷似竖瑟。乘仿古木质船游览加利利湖。</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湖边多圣迹,很多圣经中的故事在这里可以找到踪迹。湖边有耶稣曾“登山训众”的八福山,当年耶稣在此传讲“山中宝训”,此地因圣训的第一部分内容是论八福而得名。1938年这里建起了一座教堂,用拿撒勒的白色岩石和当地的黑色玄武岩建成,叫八福堂。站在回廊上,可眺望加利利湖。教堂的花园鲜花盛开,绿草如茵。不知是不是因为有圣佑。</h3> <h3>朴素大方的五饼二鱼堂为纪念耶稣在加利利传道时施行“五饼二鱼”神迹而建。据说耶稣用5个饼2条鱼喂饱了五千个信徒。</h3> <h3>圣彼得献心堂在加利利湖边。彼得原是加利利湖的渔夫,耶稣3次对他说“你喂养我的羊”,耶稣把世人喻为迷途的羔羊。耶稣在第三天复活后显形对彼得说,在自己升天后,彼得要担负起基督教领袖的责任。彼得是耶稣的第一个弟子,也是基督教史上第一任教皇,最终被倒着钉死在十字架上。</h3> <h3>圣彼得献心堂室内外由于一块巨石而相通,它就是《圣经》中记载的“基督之桌”,耶稣就是在这张桌子上与门徒们一起用餐,也是在这里,确立了大弟子彼得作为未来教会领袖的地位。怪不得世界上有那么多圣彼得大教堂了。有意思的是,耶稣是犹太人,基督教的创建者,而这个教堂却是天主教的方济各会建的,正名叫方济各会修道院,彼得献心堂或彼得受职堂只是别称。</h3> <h3>中午吃过加利利湖的烤鱼宴(应该是耶稣5饼2鱼中的鱼),过以约关口进入约旦。(约旦行程见美篇《约旦:荒凉而丰盛》)</h3> <h3>从阿曼出约旦,再次入以色列。经过约旦河谷区,走唯一南北通的90号公路往耶路撒冷。古城耶利哥。路边远远看到先知摩西的墓,每年有人来朝圣。随着车子向伯利恒前进,路上看到不少隔离墙,墙最早的作用其实是防弹,效果显著,现在许多战争中的国家还来学习这种墙。现在倒成了以巴两邻间的篱笆。</h3> <h3>伯利恒(Bethlehem)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边界的一座小城,人口只有三万,现属巴勒斯坦。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000年吉普赛人、赫提人就在此地定居,最初取名贝特拉马,公元前1350年改用现名。往返古叙利亚和埃及的商旅多在此中转休憩,渐成通衢闹市和兵家频争之地。进入伯利恒,我们换了司机和导游,原来的司导都是犹太人,而犹太人是不准进入伯利恒的。除了这一点,作为游客的我们丝毫没有感觉到战争的危险,天蓝云白,街道洁净,绿树鲜花,老百姓过着他们有条不紊的生活。我们在此用餐。</h3><h3><br></h3> <h3>根据圣经记载,伯利恒是耶稣的出生地,故有“圣城中的圣城”之称。在耶酥出生以前的数百年,以色列先知弥迦在《弥迦书》5章2节中预言弥赛亚将要出生在伯利恒:“伯利恒以法他阿,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为我而出,在以色列中作掌权者;祂是从亘古,从太初而出。”根据路加福音2章4节和马太福音2章1节,耶稣正是他们等待的弥赛亚。另外,伯利恒也是以色列最有名的王——大卫王的出生地。有生之年能踏入圣地,很是恍惚。</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伯利恒最著名的地方是坐落于马槽广场(Manger Square)中心的圣诞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教堂。教堂外观颇似中世纪城堡,朴素坚实。为争夺对教堂的管理权,曾发生过许多冲突和争端,现在由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教会联合管理,所以教堂上有不同的十字架矗立。</h3> <h3>排了一会儿队才到门口。没想到这样著名的教堂的门仅是一个1.2米高的门洞!需低头弯腰才能进入,叫“谦卑之门”也是名副其实了。其实原来是有高大拱门的,后为了阻止阿拉伯骑兵的长驱直入才用石块封闭。</h3> <h3>教堂在维修(这样级别的古建筑似乎永远在维修,比如蓝色清真寺、故宫……),教堂内宽敞幽暗,静穆肃然。两排斑驳的石柱,一串串古色古香的吊灯,许多颂扬耶稣和圣母的瓷贴画像,虽已残缺,画上的金粉依然熠熠生辉。</h3> <h3>教堂祭坛右侧是圣诞星洞入口,狭窄而神秘,又排半小时左右的队,随着拥挤的人流拾阶而下(说是我们运气好,参观的人不多,很多时候排队需3小时)。</h3> <h3>大理石的壁龛下就是耶稣的诞生地——“伯利恒之星”洞(圣诞星洞)。据说在耶稣诞生时,有几个博士在东方观察到一颗属于“犹太人之王”的星,特别前来耶路撒冷拜见,就在博士们前往附近的伯利恒寻找时,先前看到的那颗星又忽然出现,引领他们来到耶稣降生之处——这个地下岩洞的泥马槽里。现在一枚空心的14角银星(据说依圣经记载,从亚伯拉罕到耶稣一共是14代)标示着耶稣出生的具体位置,并镌刻着拉丁铭文“圣母玛丽亚在此生下基督耶稣”。圣坛上空悬挂着15盏属于各基督教派并在不同时间点燃的银制油灯,昼夜不灭地映照着这块狭小却牵动10多亿基督徒的神圣角落。</h3> <h3>圣诞教堂旁边有的圣凯瑟琳教堂⬇️,是一座纪念耶稣出生的哥特风格天主教堂。教堂顶上有圣凯瑟琳雕像,传说她时常劝阻罗马皇帝迫害基督徒,最后自己也被斩首,11月25日是她的纪念日。院子中间还有一座《圣经》学者希埃罗尼缪斯的雕像,他把圣经由希伯来语译为拉丁语,为圣经的传播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左脚下有一个人头骨,据说是协助他翻译《圣经》的罗马女子帕乌拉,她死后他把她的尸骨埋在旁边继续翻译。这也是一种爱情和爱情的纪念方式吗?</h3> <h3>悬于教堂顶层的那口硕大古钟每天定时敲响。圣诞期间,世界各地基督徒蜂拥而至,万头攒动,摩肩接踵。据以色列旅游部门统计,圣诞期间到此的人数,超过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任何一处基督教圣地。有意思的是,不同教派的圣诞节日期也不同。罗马天主教是12月25日,东正教则是1月6日,而亚美尼亚教更晩些,是1月19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