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3月8至22日随写生中国写生团,参加“婺源花开——第三届写生艺术节”,此为来自全国百名画家汇聚江西省婺源县詹天佑故乡浙源乡——吴楚分源写生。婺源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古城。初建于唐开元28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实际上,今天人们看到的星江就是古代的护城河。婺源唐开元年间建县于清华,后来迁到弦高镇,古称冉城,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故里。这里民风纯朴,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整个儿就是一幅未干的水粉画,又像是莫奈的印象派,处处都散落着难以言喻的美。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相得益彰,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都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br></h3><h3> 图为写生团会员在酒店门前合影。<br></h3> <h3>白墙黛瓦黄花</h3> <h3>写生中国江西婺源写生基地,地处安徽、江西、浙江交界地带,是吴楚分源之地,徽绕古道就在这里蔓延通过,白墙黛瓦 ,古建筑成群,千年古樟、苦諸树随处可见,是国家命名的最美乡村,似一幅未完成的天然水墨画。画家,摄影家,诗人文学家争相来写生采风。
一,浙源乡概况 。 浙源乡,以浙源山(浙岭)而得名,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故里、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祖籍地。浙源乡地处江西省婺源县东北部,北靠休宁板桥、流口、汪村(建国前属婺源县浙东乡),东西分别毗邻本县段莘、沱川两乡镇,乡域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被誉为“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美。浙源乡是婺源乃至中国南方詹氏与查氏的主要分布地,海宁查氏的发源地之一,婺源县著名的侨乡。
这次写生活动是比较有意义的,百名画家来自全国各地,以油画家为主,国画,水彩画剪影,摄影家都有,他们年轻思想活跃身体健康,是活跃在当今社会艺术界的中坚力量,有很多是书画界的精英,他们不为名利多动,一心为艺术乐于奉献。,主要是60后,70后,80后,让人们看到了他们追求艺术的火热的心,那种废寝忘食的劲头,真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总得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主题突出,扎实敬业。不为名利所动。扎扎实实做艺术做学问。
(二),公益服务,真情奉献,甘心情愿为写生活动服务,为艺术服务。
(三),以大自然为课堂,与大师级专家零距离接触,无障碍交流,生活在绘画艺术的浓厚的范围之内,感受艺术的熏陶。
(四),开阔了眼界,面对面接触了艺术的新鲜血液,乎吸了艺术的新鲜空气,见到了创新的曙光。增加了艺术的生命力。
(五),最美环境旅游文化与书画艺术完美的结合,人在画中游,吸收吴楚文化的乳汁,充实自身文化内涵。
有诗为证,有感而发
(1)郑山论艺:
婺源写生多俊才,
西画丹青艺同台。
郑山论剑犹二炳,
直指苍穹点江山。
油画点面线条起,
中西融合有洞天。
待到山花红烂漫,
凡高也得敬三分。
已亥春于婺源写生基地子石有感。注:(1)郑山地名即郑公山土房部落。(2)二炳,即油画大家许丙屯,张炳林。(3)凡高:荷兰油画家,开西方以线条入油画之先河而起家。
(2)婺源花开
悠岭峰翠接云间,
浙源新村筑碧湾。
三月菜花香山野,
写生中国聚婺源。
画者犹如蜂采蜜,
穿梭浙水与湖山。
点厾皱擦呈妙笔,
梦迴疑似画中仙。
(已亥之春国峰於江西婺源写生基地有感)
(3)游古岭脚村
陽春三月来婺源,
浙岭翠珠雾云煙。
岭脚山缘分吴楚,
徽绕古道曲漫蜒。
卑梁之衅早无影,
华夏文明融一坛。
青山绿水多绚丽,
仙境人间养生园。
(己亥春於婺源子石有感)
关于写生的意义
写生除了让我们面对自然之外,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面对自己的内心,让思维在自然中无拘无束地游荡,换一种心境看自己,看人生与艺术。在一段生活的疲惫过后,写生总是能让我重新获得一股力量,不断地突破前行。
写生也是画者的一种爱好,恢复当初学画时的那种激情,找回那些原本鲜活的东西。学画就是学传统学自然,学传统就是临摹古人前人高人的作品,学自然就是写生到大自然里中去画画,领受大自然的灵气,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
画画要先学传统即先临摹,当临摹已掌握较多技巧以后,虽能搬挪臆造,但这并不能说掌握了绘画技巧。缺少创作的内在动力,还不是自己的作品。回到生活本身,以一种初学者的姿态面对大自然,面对四季的花开花落。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一切的形式和颜色都从自然中来,就看你是否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充满热忱的心。南方的秀丽,会将你的感觉一次次激活。让你的眼界和思路在大自然中变得更加敏锐和宽广。某些颜色你不是亲眼所见是全然不敢去画的,在画室对着照片你是画不出来的,只有当对象摆在你的面前时,那种直观的视觉刺激,会令你突破以往的习惯用色,突破你自己原有的创作方式,促使你寻找新的解决方式和处理方法,在大自然的启发之下,那些原本一直困绕的问题也会变得简单而豁然开朗,慢慢地在画画中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以求达到从写形(形态)到写意(意境)再到写神(神韵)之境界。这就是我外出写生的初衷。<br></h3><h3>图为摄影:古街深处<br></h3> <h3>我和油画家李政东在郑公山写生基地</h3> <h3> 现在一些画家写生过分依赖照相机 ,画照片习惯难改 ,其实这对创作是极其不利的正如有人讲的 :写生是调动人的直觉因素,使脑子里熟悉的元素符号快速复活,短时间内激活的频率则加快,偶然的东西也多,说不准的东西也多了。这时,你会感到有种神奇的东西在制约自己,与自然的距离,与细节真实的距离远了,但符号的特征却加强了,个人的东西顽强地跑了出来,整个绘画的过程具有秩序般的完整和严密,丝丝入扣,感性与思考融于一体,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几率就多。</h3><h3> 学画一是向古人学 ,一个是向师父学,向画友学——临摹;一个就是向大自然学师造化——写生;吸大自然之灵气所谓“师造化,得心源”,这次我出门写生,收获多多。一是亲临感受了吴楚文化的熏陶,行万里路破万卷书 ,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 二是近距离一行家交流 面对面切磋技艺。三是把自己放在艺术的海洋找准自己的位置,减少弯路。避免。闭门造车,呼吸外面新鲜空气 ,辨明前进的方向。</h3><h3>以后应从以下诸方面下功夫:</h3><h3>(1)个体造型上从写实到写意,从形似到神似,追求不似之似,出神入化之境。</h3><h3>(2)整体构图上从繁到简。聚散疏密,以一当十,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无既是有,有即是无。追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h3><h3>(3)运笔上从慢到快。发挥纸墨笔水的渗化功能。以适合快节奏的时代要求。泼墨泼彩,自然生发求的意想不到的效果。</h3><h3>(4)笔触线条从紧到松。追求意笔为先,笔断意连,笔不到意到。</h3><h3>(5)找准位置,按照古人四品:”能、妙、神、逸”之说,追求从能品到逸品。<br></h3><h3>从写形到写意再到写神。</h3><h1></h1> <h3>导师:油画家张炳林 许丙屯 赵宝坤</h3> <h3>和余小慧老师在一起</h3> <h3>我在写生速写</h3> <h3>虹关古建老屋</h3> <h3>虹关古建老屋</h3> <h3>老街古建群</h3> <h3>老街古建群</h3> <h3>我的写生作品:《功永桥畔》</h3> <h3>我的写生作品《最美家园》</h3> <h3>我的写生作品《婺源之春》</h3> <h3>我的写生作品:《蓝喜鹊》</h3> <h3>我的写生作品《金灿染三春》<br></h3> <h3>深山挖笋</h3> <h3>红杏出墙</h3> <h3>王徳利老师大泼墨演示</h3> <h3>油画家张炳林做示范</h3> <h3>王运泽国画作品《三月桃花》</h3> <h3>一柱擎天</h3> <h3>繁茂的棕榈树</h3> <h3>我的对景速写稿(一)《郑公山古屋》</h3> <h3>我的速写稿(二)《郑公村全貌》</h3> <h3>我的速写稿(三)《岭脚桃花》</h3> <h3>我的速写稿(四)《坚强古樟树》</h3> <h3>我的速写(五)《岭脚桃花开》<br></h3> <h3>我的速写(六)《桃花正开》</h3> <h3>我的速写(七)《岭脚村落》</h3> <h3>我的速写(八)《古亭桃花》</h3> <h3>岭脚村古樟树—坚强树</h3> <h3>郑公山土墙部落</h3> <h3>郑公山土墙部落</h3> <h3>郑公山土墙部落</h3> <h3>古建筑保持原貌</h3> <h3>茂密的竹林</h3> <h3>白波满天,紫气东来</h3> <h3>褐斑翘翅鸭</h3> <h3>亲密的小羊</h3> <h3>王运泽白描作品</h3> <h3>徽州古建</h3> <h3>婺源土鸡</h3> <h3>王徳利国画作品</h3> <h3>山青气霭人喜悦</h3> <h3>月儿桥上</h3> <h3>老农牧归</h3> <h3>晒鱼干</h3> <h3>晒腊肉</h3> <h3>古建筑群</h3> <h3>樟树古亭</h3> <h3>水牛亦有情</h3> <h3>吴楚古建筑</h3> <h3>古亭悠悠</h3> <h3>美女执蓝</h3> <h3>郑公山古道</h3> <h3>郑公山古道<br></h3> <h3>摄影:《湖山烟雨》</h3> <h3>王徳利老师大泼墨示范</h3> <h3>王徳利国画作品</h3> <h3>王徳利国画作品</h3> <h3>王运泽国画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