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之旅

和和

<h3>大韩民国,简称“韩国”(South Korea)。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朝鲜半岛面积的45%),主体民族为韩民族,通用韩语,总人口约5147万。首都为首尔。</h3><h3>韩国三面环海,西濒临黄海,东南是朝鲜海峡,东边是日本海,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相邻。</h3> <h3>2019年4月6日晚11点30分,我们一行搭乘韩国航空公司客机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前往韩国清州国际机场。落地已是7日凌晨两点多,接着由当地导游迎接,并入住于仁川海星酒店。</h3><h3><br></h3> <h3>仁川,韩国西北部滨海城市,第二大港口、第三大城市,面积1062平方公里,人口300万。</h3> <h3>我们入住的酒店离仁川海滨购物街很近,散步只需5分钟的路。↓</h3> <h3>这里的生态不错,海鸥飞翔,不怕生人,时常在你头顶上飞过,有时还会与你来个亲密接触。</h3> <h3>1950.9.15美军仁川登陆作战登陆地点(绿色海岸)-纪念碑。↓</h3> <h3>海滨城市的晚霞很美↓</h3> <h3>位于仁川广域市的松月洞童话村是2013年政府为了改善老人们的居住环境,使这里恢复往日的生机,政府决定在这里种花、修房、画壁画。</h3><h3>原来这里只是个空城,由于年轻人都纷纷出去打工赚钱,剩下的只有年迈的老人和废旧的建筑物,居住环境极为恶劣。</h3><h3>现在成了仁川旅游的一个景点。</h3> <h3>仁川还有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景点,叫做“仁川中国城”。所到之处都是喜气洋洋的中国红,让在外的游子有了回到家乡的感觉。</h3> <h3>在仁川最有名气的,除了我们入住的海滨购物街外,应该就要数仁川的《中华街》中国城了。<br></h3><h3>中国城里博物馆众多,其中最值得去逛的博物馆便是炸酱面博物馆,在里面有炸酱面在韩国发展的所有历史变迁过程,十分新奇可爱。</h3> <h3></h3><h3>韩国首座炸酱面博物馆↓</h3><h3>这座博物馆共设有7个展览室,通过文物和模型介绍在仁川港口开放时期、日本殖民主义统治期、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以及工业化时期,炸酱面在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里的演变历程。这里还再现上世纪60年代“共和春”厨房古老情景。</h3> <h3>《共和春》“老物件”。</h3><h3>说它老物件其实有点过了,《共和春》不过就是上世纪60年代的招牌,可韩国人已经把它当成文物了。这同我们国内同年代文革时期的遗物一样,现在看来也觉得很稀罕。</h3> <h3>松岛中央公园(Songdo Central Park)是一座位于大韩民国仁川广域市松岛国际都市的大型公共公园,其概念来自于纽约中央公园。中央公园面积达101英亩,占有松岛国际都市约10%的面积。↓</h3> <h3>首尔全称首尔特别市,旧称汉城。大韩民国首都,是世界第十大城市、朝鲜半岛最大的城市,亚洲主要金融城市之一;也是韩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中心。↓</h3> <h3>景福宫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王朝——朝鲜王朝(李氏朝鲜)的正宫(法宫)。位于朝鲜王朝国都汉城(今韩国首尔),又因位于城北部,故又称“北阙”,是首尔五大宫之首,朝鲜王朝前期的政治中心。</h3> <h3>韓国历朝帝王的王宮,就象中国的故宮一样现在已经作为博物馆和公园供游人观光游览。过了光华门就是神武门,而我们这次是从神武门进入,也就是景福宫的后园入口。</h3> <h3>青瓦台是韩国总统官邸,位于首尔市钟路区世宗路一号,原是高丽王朝的离宫,1426年朝鲜王朝建都汉城(首尔)后,把它做为景福宫后园,修建了隆武堂、庆农斋和练武场等一些建筑物,并开了一块国王的亲耕地。</h3><h3>现在的青瓦台是卢泰愚总统在任时新建的。青瓦台主楼为韩国总统官邸。</h3> <h3>神武门正中门对着青瓦台↓</h3> <h3>景福宫后园广场上一组凤凰雕塑。↓</h3> <h3>韩国首尔五大宫之首-景福宫,它是朝鲜半岛统一时期,最后一个王朝的皇宫。历经了多次破坏和重建,占地57.75公顷。是首尔规模最大的,最古老的宫殿之一。</h3> <h3>正在维护中的亭台楼阁及水系园林景观。↓</h3> <h3>景福宫-国立民俗博物馆↓</h3> <h3>景福宫建于1395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韩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宫殿。1592年一度毁于日军入侵,如今的景福宫,不少建筑是大韩民国政府成立后陆续修复重建的。</h3> <h3>光化门↓,为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的统一王朝李氏朝鲜(1392~1910年)景福宫的正门,为三拱券砖石结构城门,喻“光照四方,教化四方”的之意,三毁四建,城门多次变更迁建,最后一次复建于2010年,位于城门旧址附近。</h3><h3>光化门广场是韩国历史的见证,光化门里面就是景福宫。我们这次游览景福宫是从北门的《神武门》进入,所以光化门广场上的世宗大王的铜像和李舜臣将军的铜像都没有看到,只是因为团队出行,很遗憾!!</h3> <h3>兴礼门↓,过光化门,首先看到的就是兴礼门。在景福宫中排名第二,威风凛凛。在日本殖民时期建造朝鲜总督府时被烧毁,直到1995年才被复原。</h3> <h3> 景福宫的正殿勤政殿是韩国古代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物,最雄伟壮丽,是举行正式仪式以及接受百官朝贺的大殿。高宗同治六年(1867年),勤政殿由兴宣大院君重建,在花纹华丽的两坛月台上,冠以两层重檐,显得雄伟壮观。殿内有宝座和藻井,殿身四周绕以回廊,殿前铺平石板,此外,配色华丽的丹青,造型秀丽的藻井,使建筑更为庄严肃穆,异常壮丽。↓</h3> <h3>庆会楼↓,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位于勤政殿西北边,是国家每逢喜事时或迎接外交使节时举行宴会的地方,建于一个巨大的人工池塘之上。是韩国国王与大臣们举行盛大宴会或接待外国使节的地方。被指定为第224号国宝。</h3> <h3>康宁殿↓,是国王的寝殿。其名取自五福“寿、福、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中的康宁。国王不但在这里读书、休息、过日常生活,还和大臣上以国家大事。</h3> <h3>交泰殿↓,是王妃的寝殿,这里的特点是没有屋脊,朝向峨嵋山的殿墙及后门尤为美观。</h3> <h3>兴礼门↓</h3> <h3>北村韩屋村位于景福宫、昌德宫、宗庙之间,是传统韩屋密集的地方,也是首尔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居住地,且到处都有很多史迹、文化遗产和民俗资料。因此,被称为城市中心的街道博物馆。</h3> <h3>北村的韩屋特点可概括为两点,即“进化的旧法”和“装饰化倾向”。虽然与传统韩屋相比,未具备完整的品格;如较低的屋顶斜度、圆梁、双屋檐、狭窄而多的房间数等,但是北村韩屋凝聚着韩屋的结构性和优美。从当时韩屋广告可以看到,它反映密度和匿名性等城市住宅的要求,且北村的韩屋作为新兴城市住宅类型,持续发展至今。</h3> <h3>韩国的汉江将首尔一分为二(江南江北)。</h3><h3><br></h3><h3>一桥飞跨江南城(地铁轻轨桥)↓</h3> <h3>汉江上一座公路桥和驳船↓</h3><h3>4月8日的午餐就在这驳船上用。</h3> <h3>首尔塔(也称南山塔)↓,位于韩国首尔的龙山区南山位置,也是韩国首都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韩国首尔塔高度约有236.7米左右,站在最高的位置,可以俯瞰整个首尔、甚至是济州岛的风光。首尔塔多被称为N首尔塔,N代表着南山,也有全新(New)的含义。首尔塔于1975年开始修建,共耗资150亿韩元,成为很多去韩国旅游的游客都不会错过的景点之一。</h3> <h3>南山顶峰广场上的八角亭↓</h3> <h3>在南山顶上眺望江北城↓</h3> <h3>一览众山小,江南江北尽收眼底(江南城)↓</h3> <h3>体验韩国民族服饰↓</h3> <h3>枯木逢春🌸一枝独秀↓</h3> <h3>广藏市场↓</h3> <h3>广藏市场出来的街景↓</h3> <h3>首尔明洞购物街↓</h3> <h3>四月的首尔,满城尽带粉色樱。↓</h3> <h3>4月10日是韩国游的最后一天,主要景点是“三八”线(临津阁)。</h3> <h3>民族定期現唱塔(韩译中)</h3><h3>南北和平统一祈愿诗碑</h3> <h3>哈里斯特鲁万象</h3> <h3>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h3> <h3>三八线附近的临津阁距首尔54公里,众多韩国人来到此处,满怀望乡的痛苦在此渡过望乡节。这里有韩国人表达盼望和平统一、亲人团聚的祈福条。也有朝鲜战争时期的火车头。锈迹斑斑、弹痕累累的车头无言诉说着战争的无情及骨肉的分离。</h3> <h3>统一展望台—位于非军事区的南界线边,是能够眺望到朝鲜生活情景的南方最北端观望台。从这里观望,布满铁丝网的三八线两边相距也仅一步之遥!</h3> <h3>自由桥在临津阁广场望拜坛的后面,这座桥于1953年停战协议签署后铺设,长83米。当时12000多名战俘走过这座桥回到了韩国,“自由桥”也因此而得名。自由桥白色的桥栏显得分外醒目。</h3> <h3>↓无言诉说……</h3> <h3>这台在战争中受到攻击被炸毁的机车头,一直废弃在原地,记载着战争的残酷。只是这么严重的损毁不会是只有轻武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所能办到的,倒像是美国炮兵、航空兵的功劳。↓</h3> <h3>和平钟↓</h3> <h3>期待北上的机车头↓</h3> <h3>上午,我们一行只是在临津阁观望台周边观望。</h3><h3>下午,当我们离开临津阁的同时,也是我们结束此次韩国之旅。</h3><h3>一路上,有好长一段路↓都是布满铁丝网和瞭望哨所。</h3><h3>战争与和平,何去何从,取决于政治。</h3><h3>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是战争的固有属性。</h3><h3>政治往往要比战争理智精明的多。</h3><h3>但愿政治多为民众多谋福祉!</h3> <h5><br></h5><h5><br></h5><h5><br>拍摄•后期:和和<br>图文 编辑:和和</h5><h5>部分文字改编自网络</h5><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