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远市文化馆,了解非遗传承匠心——工作室集体研修活动日志

orange

<h3> 2019年3月15日广东省黄伟明名师工作室和清远市孙洁连教师工作室的成员依约来到清远市文化馆。清远市文化馆一直坚守——不忘初心、崇文博艺、以文化人、引领风尚。踏入此处让我们虔诚的领会清远的文化,了解非遗传承匠心。<br></h3><h3><br></h3><h3></h3> <h3> 文化馆的郑陆尉老师首先带我们参观了一楼的清远市各地有特色的收藏品:如清新县沙河鸟笼、瑶族长鼓、连州西岸鹿头、过山瑶盛装头饰、英德闹花灯、山塘的燕尾龙舟等等。</h3> <h3>  大家对过山瑶刺绣女头饰特别感兴趣,掂量了一下,特别的重,如果戴在头上不能随意转动,否则的话容易扭伤脖子。这种头饰我们在连南瑶族的博物馆也未曾见过,帽沿用十二层织锦叠加而成,具有特别的寓意,代表了12个姓氏。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水淹天的传说》,洪水把整个世界淹没了,逃出了一男子称阿贵,一女子称沙腰妹,然后他们结婚,所生的六男六女分别有不同的姓氏。欣赏一顶帽子,引发了我们对她背后故事的探寻,对过山瑶产生了好奇,一路引导着我们去挖掘她背后的故事。</h3><h3></h3> <h3>  长鼓舞是连南排瑶传统的民间舞蹈,瑶族长鼓,因鼓身细长而得名。展馆存放的长鼓制作精细,外形美观,油漆色调鲜明,极富民族风格。<br></h3><h3></h3> <h3>  连南瑶族最大长鼓,比工作室最高大的帅哥还要高大。</h3> <h3>禾雀花元素的手工大鸟笼</h3> <h3>比较奇特有40年历史的鸟笼 </h3> <h3>  接着我们上了五楼,被文化馆标志所吸引,驻足观赏品味,她所要表达的内涵:凤、文、北江等等的元素,再一次理解文化的含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这大概就是"以文化人"的写照吧……</h3><h3><br></h3> <h3> 一面墙的书柜专门收集记录清远的人、事、风俗及清远人自己写的书籍,旨在做好公共文化服务,让老百姓感受到文化就在身边,营造好的艺术氛围,增强民众幸福感,传承匠心精神。</h3> <h3> 墙面悬挂的根书是利用老杜鹃花的树根,结合传统的制作技艺进行处理后,再将书法创作技法与树根融为一体创作的根书。</h3> <h3>根书技艺</h3> <h3>  瑶族布袋木狮  </h3><h3> 瑶族布袋木狮舞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2005年首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上,神秘古朴的布袋木狮舞首次在国际游客和摄影大师面前展演,引起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因其浓缩表现了当地瑶族文化艺术及风情习俗,其多元的文化特征颇具学术研究价值,故被称为“连州瑶族历史的活化石”。</h3><h3>  布袋木狮舞是广东省目前唯一现存的独特舞狮种类。2007年在第九届中国瑶族盘王节瑶族舞蹈大赛上,布袋木狮舞荣获银奖和最佳编导奖殊荣。2009年,瑶族布袋木狮舞成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h3> <h3> 清新区沙河鸟笼工艺,已被列入清远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郑老师还给我们普及了“中国有四大名笼”知识:北笼、南笼、川笼和广笼,其中北笼、南笼以上海、江浙一带为代表,广笼在粤、港、桂流行,又以清远笼销量最多、做工最好,堪称广笼的代表,而清远笼指的就是沙河鸟笼。文化馆里面存放了几十个精美的鸟笼,鸟笼各具特色,融入了禾雀花、牛骨、凤凰等等元素,使得沙河鸟笼更显灵气、生动。通过参观学习,大家近距离欣赏到了沙河鸟笼自身的文化魅力。继续观赏不同种类的鸟笼,体验手工与机制的差别,鸟笼呈现出纹样的寓意,都让我们叹为观止,被他们的工匠精神所感动,也体会了实用与收藏品的区别。<br></h3><h3><br></h3> <h3>黄国洪夫妻所制作的鸟笼</h3> <h3>雕花样式寓意吉,技艺精湛生动传神</h3> <h3>机制鸟笼的纹样</h3> <h3>西关门楼式鸟笼</h3> <h3></h3><h3> 三人燕尾龙舟 </h3><h3> 在“中国龙舟之乡”清远,传统三人燕尾龙舟赛已有300多年历史,是一项群众喜爱的民间节日活动。每年端午节前后,清新区山塘镇、清城区等地村落分别举办多场赛事。“信仰是一种观念,仪式却是一种实践”。这种表面看似竞技活动的游戏,实质却蕴含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和意义。</h3> <h3>清远英石</h3> <h3>连山壮锦</h3> <h3>  最后郑老师用生动的例子解析了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大分类,逐一向我们介绍:<br></h3><h3>一、民间文学——谚语、民间故事</h3><h3>二、民间音乐——传统音乐、拉二胡</h3><h3>三、传统美术——刺绣、针线活、竹子编织</h3><h3>四、传统技艺——木雕、石雕、根雕</h3><h3>五、传统戏剧---粤剧、相声、双簧、朗读</h3><h3>六、传统曲艺</h3><h3>七、传统医药—医术、中药</h3><h3>八、传统竞技—燕尾舟、掰手腕、斗角、跳橡皮筋、跳格子</h3><h3>九、传统游艺</h3><h3>十、传统民俗---大湾火麒麟、飘色、佛冈豆腐节--彼此之间扔豆腐、舞被狮等等。</h3><h3> 清远佛冈的豆腐节、舞被狮等通过这总形式向往人丁兴旺、传承祖辈对美好生活向往。</h3><h3><br></h3> <h3>佛冈舞被狮</h3> <h3>佛冈豆腐节</h3><h3>上灯后,豆腐仗正式开始,人们互相投掷豆腐,互赠祝福</h3> <h3> 这次的集体研修在郑老师的生动有趣讲述下,我们度过了一个愉悦的早上,有了如下的收获:</h3><h3>1.对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并对她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准备。</h3><h3>2.深刻体会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小学的美术教学研究意义重大,为传承和推动非遗文化出一份力,把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得以继承和发扬。</h3><h3>3.有了新的启发,将民间文学、传统民俗故事融入到绘画中,让学生即能了解民间文学,又能用自己的画笔去表达,提高学生对本土非遗文化的了解,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h3><h3>4.尝试制作民间故事微课和录音,将其制作成有生读物,为丰富今后的成果展示提供准备</h3><h3>5.吸取非遗文化的精髓,收集资料,让非物质文化走进校园,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