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个干净的清晨,天透明着</h3><h3>生命中,新的一天</h3><h3>每一日,都是这么美好的</h3><h3>走近什刹海,感受老北京。</h3> <h3>北京鼓楼,始建于1272年,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建,位于古都北京南北中轴线上,什刹海地区的东端,高46.7米,是一座以木结构为主的古代建筑。</h3> <h3>今天的烟袋斜街,位于北京鼓楼西南侧,什刹海东,面对前、后海,可谓在水一方。是一条长232米,宽6米的步行街道。北京的街道多为直街,或正南正北,或正东正西。烟袋斜街之所以叫斜街,一是因为从鼓楼到什刹海的前海和后海的分界处银锭挢,是一条斜着过去的捷径;斜街在清代时期就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烟叶驰名,且整条街,从空中鸟瞰就如放大的烟袋,东头小如烟袋嘴,西头大如烟袋锅子,形如一杆巨形烟袋,故此得名。</h3><h3> 斜街的存在让北京多了一道特别的风景,也成了我想经常去感受老北京的胜地。</h3> <h3>烟袋斜街的绘图</h3> <h3>修缮后的烟袋斜街,一座牌楼矗立在街东口。古色古香的明清传统建筑风格。</h3> <h3></h3><h3>斜街有着悠久的历史,斜街最繁盛的时期是清代光绪年间就已成街市,这里出现多家酒楼、烟铺、茶馆、浴池,热闹繁华,很多官府衙门、王公宅第就在附近,到了清朝后,加之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段的漕运码头就在附近,一条短短的小街就成为 了商贾云集,人来人往的繁荣街市。老街经过数百年风雨洗礼,依然保留着曾经的风骨,承担着文化的荷重,是北京较有名气的文化街,曾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可说风韵犹存,依然美丽。</h3><h3><br></h3> <h3>烟袋斜街的大清邮局是一大特色。在这里寄一封信,仿佛有一种在老北京的街头突然穿越的感觉。大清邮筒和这小顽童的铜像,吸引着游人驻足观看和拍照。</h3> <h3>站在斜街可以远望钟楼</h3> <h3>我喜欢这古色古香的文化,因为这里埋藏着说不完的故事,深处藏着老北京的魂。我漫步在如此有历史感的小巷,穿行在匆匆的游人之间,在细细品味古老文化的我心情不能平静,不知这窄窄的古巷子在这浓浓的商业氛围里有何感想。</h3> <h3>老房子!永远的记忆!永远的牵挂!永远的想念!</h3> <h3>斜街一直走大约100米是北京电视台在【记忆】栏目播出的李记烧饼,传承着老北京的味道。</h3> <h3> 沿着后海北沿漫步,就能来到醇亲王府,曾是宋庆龄故居,这里曾先后作为纳兰明珠、永瑆的宅邸。</h3> <h3>宋庆龄故居位于后海北岸,占地约80亩。原康熙年间所建,当年的主人纳兰性德,常邀北京的文人墨客相聚于此,吟诗填词,谓:“阶前双叶合,枝叶敷华荣”。可惜,后被和珅所占。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宋庆龄在此居住了18年……我去时,因为周一闭门休息,没有看到这番诗情画意的美景。</h3> <h3>后海北沿继续前行走到德胜桥,以德胜桥为分界线,桥以南是西海南沿。为了回归大自然,市政府在这原来的基础上建立了湿地公园。2018年10月1日对外开放,改造成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打通了前海、后海、西海全部贯通。整个公园湖边加宽了便道,游人可休闲散步,观赏湖中的野鸭。成为附近老城区四合院的居民休闲,舒适,散步好场所。绿色多了,环境更美了。</h3><h3><br></h3> <h3>芦苇花儿成了西海一道美丽的风景……</h3> <h3>这是西海游船码头</h3><h3>元代,这里曾经是南北大运河北段的起点,水域宽阔,景色优美。大运河上的船只,可以经过通惠河直达积水潭。当时船运业盛况前。</h3> <h3>季节交替,冬去春来。春天给人以强烈的生命力,一个远方,一个风景、都给人以感动并使人精力充沛。一花一草都洋溢着浓浓的浪漫和快乐。</h3> <h3>连海水门</h3> <h3>郭守敬,我国元代杰出科学家,郭守敬以西海为中心的治水举措,保障了元大都供水及漕运,为元大都的稳定、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人称“没有西海就没有元都”,“没有郭守敬,就没有西海湖畔的春色”。郭守敬青铜塑像,高3.2米,重2吨。</h3> <h3>西海沿岸相比后海、前海要安静许多。</h3> <h3>唯有心静时,一切淡然放下,这是和自己的心贴得最近的时候。心存美好,处处都是风景,跟着阳光走,一定会有精彩。</h3> <h3>从西海湿地公园出来走到德胜桥往北就是后海,一路上老式的四合院,处处彰显着老北京的味道。</h3> <h3>穿过小翔凤胡同就看到了恭王府</h3> <h3>恭王府:始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是北京现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府主中有两位曾声名显赫,一为乾隆皇帝宠臣大学士和珅;一为同治皇帝的议政王恭亲王奕訢。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h3><h3>和珅(1750~1799),被乾隆皇帝发现并赏识,一路加官进爵,成为乾隆朝晚期声名显赫、权倾一时的朝臣,乾隆皇帝女儿下嫁和珅儿子;恭亲王(1833~1898)是道光皇帝第六子,在咸丰、同治、光绪三朝都曾手握重权,主持政局近30年,谋划和参与了清政府许多重大决策。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h3> <h3>恭王府的围墙</h3> <h3>恭王府正在维修暂时闭馆</h3> <h3>沿着恭王府继续前行走到了柳荫街,</h3> <h3>胡同深处的咖啡厅,兔爷的造型和摆件深深的吸引着人。</h3> <h3>柳荫胡同的涛贝勒府现在是北京十三中学</h3> <h3>郭沫若故居,位于什刹海西岸前海西街18号,原为恭王府的一部分。郭沫若于1963年至1978年逝世前在这里居住了15年。郭沫若(1892~1978),文学家、史学家,建国后曾先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h3><h3>郭沫若故居周一闭馆休息。</h3> <h3>从郭沫若故居往东来到了什刹海公园。</h3><h3>北京什刹海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北部,由什刹海(又名前海)、后海和西海(积水潭)三个相连的湖泊组成,史称“后三海”,与“前三海(南海、中海、北海)”共同组成北京内城的六海水系。什刹海也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运河达通州后经通惠河至积水潭,漕运终达紫禁城下。</h3> <h3><h3>“坐车吧您内?胡同游,优惠了您内。”</h3><h3>“ 得嘞,走起!”</h3><h3> 随着三轮车师傅京腔的吆喝声,一辆辆胡同游的三轮车,穿梭在什刹海的柳岸……</h3><h3> 我带着儿时的记忆,信步什刹海岸边。</h3></h3><h3>坐三轮车逛胡同是很多人喜欢的方式!可以让您听车夫讲很多历史故事。</h3> <h3>荷花市场,清末集吃、玩、游、逛于一市,是典型的老北京民俗市场,每年什刹海荷花盛开时开市,故俗称“荷花市场”。</h3> <h3>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h3> <h3>汉白玉的栏杆,看得很舒服……</h3> <h3>畅游什刹海</h3> <h3>金锭桥</h3> <h3>每一次行走都是一种心情,</h3><h3>在想像之外的环境里,</h3><h3>去改变自己的世界观,</h3><h3>从而慢慢改变心中真正觉得重要的东西。</h3><h3>带着灵魂去寻找生命里的春光。</h3><h3><br></h3><h3><br></h3> <h3>爱这个世界的一点一滴,</h3><h3>爱一个生命的涓涓细流,</h3><h3>每一段路都不会放过,</h3><h3>细细密密的将它们扎成岁月的花朵。</h3> <h3>当夕阳落下时,什刹海是璀璨的,朦胧的,是幽远的,深沉的,更是最迷人的。</h3> <h3>任何人都是浪漫的</h3><h3>过去是令我们难忘的</h3><h3>只有向前、向前、向前才是更美好的。</h3><h3><br></h3> <h3>走过金锭桥就是火神庙</h3> <h3>火神庙,位于地安门外大街77号,始建于唐朝贞观六年(公元63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市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规模最大的专门用于祭祀火神的道观,元明清三代为皇家御用火神庙。</h3> <h3>紧挨着火神庙的这座后门桥,历经几百年,依然延用于今……看到它,小时候的记忆犹新。</h3> <h3>这桥下两侧的雕塑,古称“[虫八][虫夏]”,是镇水神兽。又名戏水兽。是龙的一种。头部有点儿像龙,似狮又似虎,头顶还有一对儿犄角。[虫八][虫夏]可为兽首,可表现成趴着的整体,现紫禁城外部分古桥桥侧也还可以见到……</h3> <h3>明朝叶盛曰:“好饮者曰[虫八][虫夏],石桥两旁俯水兽是也”。因[虫八][虫夏]好饮水,故将其立于桥边。古人认为,当水位涨到其附近时,[虫八][虫夏]便可将洪水吸入自己腹中,以消除水患。[虫八][虫夏]为“龙生九子”之老六,名“蚣蝮”。[虫八][虫夏]有显示水位线的作用,雨季水位漫到[虫八][虫夏]时,就要采取泄洪措施……</h3> <h3></h3><h3>没有全部逛完什刹海,真有点儿遗憾,但要饶完什刹海一圈,一天的时间是不够的。在这个被称为“老北京最美的地方”,在享受自然景观的同时,还增长历史知识、老北京古建筑、老北京地方的民俗知识,走近什刹海……感受老北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