髙家洼清醮大会见闻

两峰一山

<h3> 榆林市横山区武镇镇的清醮大会非常有名,已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龙抬头”的二月二,我有幸耳闻目睹了武镇高家洼村的清醮活动,身临其境,给我的感觉是声势浩大,场面壮观,热闹非凡,名不虚传。</h3><h3> “醮”,祭神的意思。究其原因是古代农民对神佛的庇护表示感谢或祈求平安而举行的隆重祭典,也是一种人与神的沟通仪式。</h3><h3> 据了解,清醮会始建于明末清初,其时瘟疫盛行,广大民众苦不堪言而又无可奈何,只好祭祀祈祷神灵,保佑大众百姓消灾免难,脱离苦海,为此成立了清醮大会,会期定于每年的二月初二。</h3><h3> 清醮大会敬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以及佛祖的护神一一韦陀菩萨,通过设坛祭祀,祈求佛祖保佑百姓五谷丰登,消除灾难,四季平安。祭祀有扬幡、诵经、上贡、拜佛、放赦、观灯、转九曲、唱戏等内容,同时有多个秧歌队表演助兴。</h3><h3> 高家洼所在的清醮大会涉及10个村,每个村必须办一次,10年一个轮回。每年在一个村打醮结束后,由下一个村在农历二月初三采取庄严隆重的仪式将佛祖请至本村,一直敬奉到第二年农历正月的最后一天,再将佛祖请至大帐,清醮大会也就从这天正式开始。初一、初二都举办正式祭祀仪式,由于初二是最隆重的一天,故称为“二月二清醮大会”。</h3><h3> 清醮大会在“文革”期间曾停办了十多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又重新兴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清醮大会的规模越办越大,内容越办越丰富,场面越办越红火,今年更是盛况空前。</h3><h3><br></h3><h3> 图、文/崔凌峰</h3><h3><br></h3><h3> 2019年3月12日</h3> <h3>  </h3> <h3> 大会彩门</h3> <h3>  祭祀大帐</h3> <h3>  神幡高悬</h3> <h3>  参加祭祀的队伍浩浩荡荡进入会场</h3> <h3>  号声嘹亮</h3> <h3>  彩旗飘扬</h3> <h3>  法器开路</h3> <h3>  高僧随后</h3> <h3>  高僧入座</h3> <h3>  鸣锣开祭</h3> <h3>  诸神在位</h3> <h3>  头顶贡品的队伍表情肃穆,缓缓入场</h3> <h3>  所有贡品经交叉传送至大帐供奉</h3> <h3>  虔诚祭拜</h3> <h3>  锣鼓喧天</h3> <h3>  多路秧歌轮番上阵表演</h3> <h3>  老腰鼓打的激情四射</h3> <h3>《铡美案》在演出中</h3> <h3>  摄影师们与腰鼓队员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