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印记——官沟河

已注销用户

<h3>以此冗杂的文字,描述残存的记忆,献给那已经不复存在的村庄院落,还有相关的过往…… ——题记</h3> <h3>我又一次伫立在河岸边,看着夕阳渐渐西沉,余晖均匀地播洒在这片土地上,丝毫不改往日的深情。麦田似乎有巨大的魔力,不但吸收了那金灿灿的光芒,还要把那轮红日也隐匿在天际的原野。我凝望着这片土地和河流,想寻觅那昔日的村落,唤起儿时的记忆,心中不禁泛起了悲伤——往昔的一切,已经被绿野深深的隐没了,再不见曾经的袅袅炊烟,也不见树木掩映下的灰瓦红墙。 斜阳外,寒鸦数点,孤村不在,唯有一湾河水,无声空绕。</h3> <h3>眼前的这条河,虽然不是亘古而有,也是有一番来历的:听村里老人说,原来这里并没有几户人家,只有一大片水泊,芦苇丛生,后来政府兴修水利,开凿河道,才有了现在的良田沃土。因为沟渠是官家所修,所以这条河就有了自己的名字——官沟河。</h3> <h3>记忆中的官沟河,河床肥瘦相间,屈曲有致,宽的地方有浅滩芦苇,供鸭、鹅及水鸟栖息,窄的地方水流湍急,尤其到了夏天多雨时节,河水暴涨,村里的人们都提心吊胆,生怕河水漫过河岸。记得曾有一个漆黑的夏夜,连绵多日的雨水没有停歇的征兆,反而越来越大,突然,一阵阵急促的呼喊声穿透了雨幕,“河水上岸了!”大人们就抄起锨锹,孩子们便拿起手电筒,奔向河岸。在无边的雨幕里,在岌岌可危的堤岸上,男女老少共同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尽管这样的情形并不多见,但是在我的脑海之中,似乎已经懂得了家园的神圣。多年以后,政府再次疏浚河道,人们便再也不担心水患了,只不过现在河岸平直,让人略感到单调,显得没有韵致罢了。</h3> <h3>夏日的官沟河留给我们并不是恐惧,更多的是欢乐。尽管它并不清澈,在那个电风扇还比较稀缺的时代,略显浑浊的河水所能提供的清凉足以让我们乐此不疲。住在河边的孩子如果说自己不会水,那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不过没关系,学游泳的过程中尝尝河水的滋味便就算是交学费了,至于喝多少,那就得看自己的悟性了。学成之后,这帮后生们便在河里秀起了水性:有的刚会了“狗刨”,便在河里追逐,胆子大的,还特意在肚皮上抹上一层油亮的淤泥,跑到桥上纵身跳下,像一颗炮弹一样,溅起朵朵水花;有的在比试仰泳,在河里静静地躺着,看谁的肚皮露出水面;有的比试踩水,看谁能举数十斤的东西过河……从田里归来的人们,放下农具,也会把自己浸入河水中,卸下一身疲惫,很快便融入这欢乐的海洋里。</h3> <h3>静静的流水,承载着儿时的欢乐,金色的时光,却不作丝毫的停留,只有河上那座平板桥,无声的见证着村落的变迁。</h3><h3>这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桥:由水泥石块凝筑的桥墩,厚实而坚固;九十二块长方形水泥板并铺而成的桥面,平整有序。夏夜闷热难耐,河面的风却凉爽宜人,村里的人们喜欢到桥上纳凉,孩子们为了在桥上占有一席之地,早早地吃过晚饭,顶着破芦席便来到桥上。夜凉如水,繁星满天,老人们吧嗒着大烟袋,开始讲他们的“古今”(故事),随着烟卷儿一闪一闪的光亮,我们嗅着烟草的香味儿,沉浸在那些奇闻轶事之中。水草里的萤火虫悄悄地飞到岸上,引得一些小伙伴们拿着蒲扇争相追逐着……等到大人们反复催促,他们才三三两两的,带着些许不情愿,还有几分困倦走回家去。还有一些在桥上过夜的,偶尔有人一个翻身,“扑通”一声落入河里,人们也并不惊慌,看着他游上岸来,又安然睡去,一切回归寂静,又是那么波澜不惊,恬淡从容。</h3> <h3>天色渐晚,夕阳即将沉没在远方的田野,绿色的大地失去了那一份原有的明朗,渐渐变得昏暗下来,只有河岸的白杨,树梢上还沾染着金色的光芒。年轻的白杨啊,你一定不知道,那在河岸边长大的农家少年,多么留恋那明媚的春光中,长满杂草,开着野花的河岸!多么留恋那从绿荫中传出的阵阵柳笛,几声高亢,一声低沉,还有随即而来的那一阵无邪的笑声!多么留恋那温暖而又带着芬芳的空气,黝黑的泥土…… </h3> <h3>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是过往,昔日的村庄已经化为良田,河畔那吹着柳笛的农家少年,已经不知所踪,或许就像那一湾河水,默默地,默默地流过,他是否留恋驻足过的地方,感念那宽厚的河床,永远只有他自己知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