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回顾走过的岁月,有太多的记忆值得我们一生铭记。2019年2月17日上午,我们夫妇从南宁出发,回故乡桂林灵川,也去钟山、贺州、梧州。那是我夫妇工作过的地方,也算半个故乡。梧州则是夫人的故乡。这次故乡行,凝结着浓浓的乡土情和同学情。</h3><h3>这是我们从南宁出发,谭筠在车上留影。</h3> <h3>当天下午就回到了桂林,我们夫妇俩在桂林北站的合影。</h3> <h3>当天晚歺是笔者姐姐在灵川设宴,招待我们。中间是笔者姐姐,后排是二位妹妹。浓浓的姐弟妹情怀融汇其中。</h3> <h3>笔者夫妇在灵川酒店大厅合影。</h3> <h3>笔者夫妇和两个妹妹合影。</h3> <h3>笔者夫妇在灵川酒店大厅合影。</h3> <h3>笔者入住桂林,次日清早我们相约桂林同学曾昭平喝茶。谭筠在去的路上,在市中心的微笑堂下车,在三多路天桥上留影。</h3> <h3>我们相约在桂林漓江大瀑布饭店漓江轩攴厅喝茶,这也是桂林比较好的酒店。我们在饭店正门合影留念。</h3> <h3>心态好,永远都年轻。笔者夫妇合影于桂林漓江大瀑布饭店。饭店位于两江四湖中心广场。背靠桂林步行街,面向杉湖日月塔。</h3> <h3>大饭店大堂内部,气势豪华气派。两位好同学合影留念。</h3> <h3>在卫校有缘相逢,便是一辈子的情缘。两位同窗好友合影于漓江轩攴厅。</h3> <h3>桂林喝茶的习惯不浓。昭平同学在歺桌上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她东西吃得少,精神状态和身体也比我俩稍欠些。</h3> <h3>两位闺蜜脱掉帽子再合影一張,看有否不一样。</h3> <h3>互相学习微信知识,日后多联系。</h3> <h3>因为柳州盘龙山那段风雨同舟的情结,巳经深深的嵌进了我们同学的生命里。那就是至尊、至纯、至善的同学情!</h3><h3>我们三位同窗合影于桂林漓江大瀑布饭店漓江轩歺厅。</h3> <h3>两位同窗女士合影于桂林漓江大瀑布饭店大堂。</h3> <h3>"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h3><h3>笔者夫妇合影于桂林漓江大瀑布饭店右侧。</h3> <h3>两位女士也来一張合影留念。</h3> <h3>谭筠和曾昭平二位在桂林步行街合影。</h3> <h3>我们是"知音",在2017年11月同学桂林聚会地,杉湖的日月塔合影。以回味那年同学盛会的感觉。</h3> <h3>谭曾两位同学,来自两个不同的城市姑娘。五年的卫校学习生活,结成了比较好的同学,姐妹。同学情,一辈子。</h3> <h3>时光不老,我们不散!<br></h3><h3>在杉湖合影。</h3> <h3>重走20I7年同学桂林聚会的旧路,追忆那年的同学情,我们又来到桂林地标景点象鼻山合影留念。不过由于头天暴雨过后,漓江水猛涨,不能在当年的那个地方留影了。浓浓的乡土情和同学情写在每个人的脸上。</h3> <h3>"能相互宽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h3><h3>曾谭二女合影于桂林象鼻山。</h3> <h3>向年轻人学习。</h3> <h3>向时尚和经典致敬!</h3> <h3>有心能知。</h3> <h3>有情能爱。</h3> <h3>有缘能聚。</h3> <h3>有梦能园。</h3> <h3>立春之后,便是春天的真正复苏。早春寒桂林的春天,两位闺蜜学友在漓江大道上,一路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h3> <h3>身后是漓江和解放桥,倚靠在护栏上留下一双老太太的合影。当年那个"万人迷"被岁月折磨得无影无踪。岁月真是一把杀猪刀,给人留下的是满头白发和满脸的皱纹。</h3> <h3>背靠东西巷的逍遥楼,脸向漓江,两位好友合影一張留念。</h3> <h3>我们三位老同学在逍遙楼门前东面合影留念。</h3> <h3>逍遥楼内的龟驮石碑。</h3> <h3>桂林逍遥楼。</h3><h3>据史料记载,它始建于唐代,圪今巳有千年历史。历经几朝数代屡毁屡建,直至抗战初期。2014年,中共桂林市委和桂林市人民政府,在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后,决定重建逍遥楼。让这座桂林名楼,再现回到桂林城的版图中,重建逍遥楼为唐宋风格。建筑流畅,通透古雅。東枕漓江,登楼便可烏瞰漓水诸峰。</h3><h3>我们三位于楼的北面合影留念。</h3> <h3>这些年,岁月总是无声无息地走过。永别了,再也回不去的曾经。</h3><h3>曾谭二人合影于桂林东西巷。</h3> <h3>桂林东西巷巷景。</h3> <h3>人生的无常,无非也就是悲欢离合。昭平经历了去年难忘的2018,相信2019她会更好!</h3> <h3>这是靖王府王城的状元及第城门。非常近笔者小时住的中华路,儿时常到这里玩,很多人在此玩蟋蟀。</h3> <h3>靖王府简介</h3> <h3>这座黄色建筑叫靖江王府,解放后一直隶属于广西师笵大学(改革开放前叫广西师范学院),其正门正对状元及第门。靖江王府内有著名的独秀峰。</h3> <h3>当天和昭平在桂林游玩后,晚饭小妹请一家人在自已家中吃饭。这是一锅灵川特产狗肉。</h3> <h3>这是一锅土鸡汤。</h3> <h3>2月19日元宵节早上,笔者二妹请家里人在桂林喝早茶。</h3> <h3>桂林早茶茶点,与南宁和梧州相差不多。只不过饮食习惯不同,桂林人上茶楼不多,喝油茶却不在少数。这次喝早茶也是为了照顾大哥。</h3> <h3>喝完早茶后,笔者夫妇搭乘中午的动车前往钟山、贺州。谭筠在桂林北站留影。</h3> <h3>笔者在桂林北站广场留影。</h3> <h3>元宵节当天进入桂林北站后,桂林市电视台工作人员采访了笔者夫妇。並请吃元宵汤圆,送上壮族绣球、元宵灯笼。並和电视台工作人员合影留念。</h3> <h3>这是阳朔站,阳朔站实设在兴坪镇,兴坪距阳朔县城汽车有近1小时车程。笔者因有事,未能去阳朔亲自拜访老同学,只能遙望阳朔,向曾彪致歉,祝他身体早日康复,能参加同学聚会。</h3> <h3>这是钟山站。阳朔距钟山也只有半小时车程,中间隔有恭城站。其实我们车票是买到钟山的,因中途情况有变,我们临时加补一程车票,直达终点站贺州。</h3><h3>钟山其实也是我们半个故乡。谭筠在这里工作了整整18年,笔者也工作了8年。这里留下了我们夫妇俩的足迹,我们也在此流了不少汗和泪,夫人学会了当地土话,也溶于了当地群众之中。1986年5月,为了孩子,为了自身发展,笔者夫妇依依不舍的离开自己工作多年的半个故乡,去到更广阔的天地发展!</h3> <h3>贺州也算是我们的半个故乡。由于地市合併,笔者夫妇分别在贺州工作了近4年和1年半的时间,並且在此光荣退休。</h3> <h3>元宵节下午,笔者夫妇来到贺州市园博园参观。这是园博园大门,笔者夫妇在此合影留念。</h3> <h3>贺州市园博园大门合影留念。</h3> <h3>园内景点。</h3> <h3>园内近大门的景观。水天合一,非常美丽。</h3> <h3>园内景观。</h3> <h3>园内的南宁园。</h3> <h3>园内人行道上的装饰物。</h3> <h3>园内的贺州园。</h3> <h3>园内贵港园里的南山寺。</h3> <h3>园内的梧州园。</h3> <h3>园内花草装饰。</h3> <h3>笔者享受这里的湖光山色美景。</h3> <h3>园内的柳州园。</h3> <h3>园内的桂林园。</h3> <h3>参观完贺州园博园后,元宵节有人请我们在贺州街上吃"石锅鱼",因而就不打扰理君老同学了。</h3> <h3>当天吃完晚饭后,笔者夫妇来到贺州老同学理君家中相见。这是理君同学在贺州的新居,典雅时尚。</h3> <h3>老同学相见,兴高彩烈。我们欢聚一堂,抚今追昔。</h3> <h3>两位女同窗,更是有说不完的知心话。畅谈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h3> <h3>求学的路很短,不长。我们结下了今生缘,这一切皆因我们是一个班。因母校,把我们四位男女同学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在同学情中更胜一筹。锦上添花,共结连理,一辈子举案齐眉,芙蓉並蒂,是班上难得的两对同学夫妻。</h3><h3>所以有人评价:非常难得的幸福夫妻。校园的爱情能修成正果的只有极少数人,能像你们这样的非常少,祝福你们!</h3> <h3>贺州市民服务中心留影。</h3><h3>贺州是一个新兴发展中的城市,到处都是土建。退休13年,仅回贺州一次。变化真大,很多地方,包括曾经走过的地方都认不出来了。</h3> <h3>2月20日中午将要离开贺州,理君同学驱车前来向老同学告别。如果谁想来贺州养老,我们身后类似的楼盘应有尽有。</h3><h3><br></h3> <h3>这是理君同学的"宝马"座骑,他是一位模范丈夫。蔡九近来腿脚不便,花了7千元买来此车。夫妻二人,出出进进,都在一块,这种晚年生活也很愜意。</h3> <h3>日不晒,雨不淋,这辆宝马车外出,有时还能将交警搞迷糊。蔡九坐在这样的车里难道还哭?前时"非常勿扰"有一个女嘉宾有一段经典台词:宁愿坐在宝🐴车里哭,也不愿坐在单车后面笑。</h3> <h3>离别前和老同学照張相合影留念。谢谢老同学贵人一路陪伴相送。</h3> <h3>2月20日下午,阳光灿烂,笔者夫妇回到了梧州。老太婆终于回到了娘家、故乡。我们夫妇在梧工作16年,这也是笔者的故乡。这是谭筠老太婆在梧州火车站留影。</h3> <h3>梧州河西,尤其是火车站一带变化还是颇大的。这是谭筠在故乡梧州汽车站旁留影。</h3> <h3>这是梧州河东老城区,是笔者夫妇过去生活的地方,它的一砖一木没有变,还是那么熟悉。只不过,它比以前苍老了许多。</h3><h3>这是梧州著名的骑楼一条街。</h3> <h3>河东区的骑楼人行道,行人走在里面,日不晒,雨不淋。摩托车也只能停放在骑楼下。</h3> <h3>这条骑楼街叫大南路,旧时是梧州有名的街道,位于市中心。谭筠进卫校前就住在这条街。目前这里已显衰败冷清。</h3> <h3>骑楼步行街上有孙中山先生等人的塑像。</h3> <h3>骑楼步行街景,是来梧旅游必然来参观的地方。</h3> <h3>这是梧州最有名的大东酒家。梧州最著名的酒楼,它曾风光过数十年,改革开放后已风光不在。它正对大南路,街的尽头(近西江),就是谭筠旧时的家。</h3> <h3>河东的大東路,也是骑楼。地处梧州地委这边,非常近笔者过去的家。</h3> <h3>这里原来属梧州高中,是梧州首屈一指的中学。笔者的一双儿女均毕业于该校。最近这几年才由梧州一中接手,梧州高中已外迁至开发区玖瑰湖。</h3> <h3>夜幕下的梧州河东骑楼城。</h3> <h3>晚上大东路步行街。</h3> <h3>2月20日晚,我们和原梧州地区卫生局老同事扬以祯夫妇(杨后任地区防疫站站长),在梧州新东方酒店合影。</h3> <h3>当晚,我们四人在新东方共进晚攴。</h3> <h3>这是梧州有名的"超记牛腩粉"。这碗为中碗,人民币12元。小大碗则减1元或加1元。梧州城市虽小,但与广东相邻,旧社会水路发达,俗称"小香港"。饮食与广州接近。当地人喜欢河粉、馄饨面、肠粉、各种鱼肉粥。另外爱喝早茶。早上茶楼人满为患。其实广西各地有各种饮食习惯。比如桂林米粉,经济实惠,是全广西最便宜的早歺。2两4元,3两4.5元。我回桂林一定先要品尝它。</h3> <h3>这是梧州烧猪肉,也是我的最爱。南宁也有,烧肉偏簿,不好吃。你们细看,这块烧肉多厚,是临走那天(21日)早上,梧州倾盆大雨,我是冒着大雨在菜市场买回来的,每斤30元。</h3> <h3>2月20日夜,笔者夫妇拜访老同学凤珍。50年喜相逢,友谊长长久久!</h3> <h3>我们三位老同学合影。</h3><h3>来到凤珍家,也见到凤珍病中轮椅上的丈夫老林。他的记忆力很好,还记得笔者夫妇,难得!我将拍好的谭筠及凤珍合影给林医生看,他还向我伸出大拇指。这一切多亏了风珍同学不离不弃,精心陪伴和照顾。凤珍同学是班上公认的贤妻良母,也是卫2班同学学习的楷模!</h3> <h3>谭筠和凤珍都是梧州老乡,又是同窗。我们都是娘家人,如今回来巳成老太太。老同学,期待着与你再次相逢!</h3> <h3>谭筠和凤珍老乡兼同学,一见面别提多高兴。毕业分配俩人均分在外地,改革开放中期先后回到故乡。似水流年,一起经历的那些人和事,彼此成为各自难以磨灭的记忆!<br></h3><h3><br></h3> <h3>夜深了,明天笔者夫妇将要启程,离开故乡梧州回南宁了。我们互相依依不舍,凤珍一直送我们到小区门外很远的街上,笔者拍摄离别前她俩的合影,留下一张梧州美丽的夜景照片作为永恒的纪念!</h3> <h3>2月21日下午笔者终于从梧州回到南宁。</h3><h3>聚散总是无常,人生别来无恙。一路走来,故乡事,同学情一直塞满整个脑袋。岁月如梭,故乡、校园的生活总是心里温暖。少年的情怀总是最单纯、最真挚,不管时光流逝,那份纯真永远是心头的牵掛。</h3> <h3>这次故乡行,同学情。</h3><h3>唯一留下的,只有久永的记忆和难以割舍的情怀。再回首,涛声不再依旧。这趟短暂的出行,最终平安归来,收获满满满。</h3><h3>这是盛天国际,笔者夫妇所居住的小区。位于南宁民族大道,斜对面是广西电视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