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勿忘乡愁—《资中酒精厂的辉煌岁月》(纪念四川银山糖厂建厂80周年)

沱江愚公

<p class="ql-block">  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沱江中游的资中县银山镇的资中酒精厂,始建于抗日战争初期,先后易名资川酒精总厂、四川糖厂、资中糖厂、四川银山糖厂,现为银山鸿展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它为我国的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今天又正在为全国人民抗击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已增加图片、视频)</p> <h3>1941年资中酒精厂职工合影,向为抗战生产酒精的工人们致敬∶</h3> <h3>  据文史资料记载,抗日战争开始以后,陕西省咸阳酒精厂,为躲避战乱和日机轰炸,于1938年12月将粮食酒精生产线搬到贵州遵义,糖蜜酒精生产线内迁到四川沱江河畔的资中银山镇。利用资中、内江糖蜜和煤炭资源丰富以及公路和水路便宜的有利条件,制造糖蜜酒精,取名“资中酒精厂”,次年11月建成投产。</h3> <h3>远眺银山镇沱江岸边的资中酒精厂(始建于1938年):</h3> <h3>原资中酒精厂大门及接待室∶</h3> <h3>  资中酒精厂由建筑学家童寯设计。童寯,满族,沈阳人,1900年10月2日出生。1925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高等科。同年秋,公费赴美,就读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与杨廷宝、陈植、梁思成等先后同窗学习。1928年冬,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1930年,赴欧洲英、法、德、意、瑞士、比、荷等国考察建筑。从欧洲回国即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先后任教授、系主任。1938年,接受资源委员会技术长官叶诸沛之邀辗转至重庆,亲自设计了资中酒精厂。</h3> <h3>资中酒精厂设计者童寯(青年) ∶</h3> <h3>  厂长兼总化工工程师张季熙(广东揭阳人),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沪大,后入北京大学,1922年留学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博士学位,世界酵糖权威专家。1924年回国,中国资源委员会委员、曾任广西省酒精厂厂长、1945年受命赴台湾,任台湾屏东糖厂厂长,后来任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协理。</h3> <h3>资中酒精厂厂长张季熙∶</h3> <h3>  厂助理工程师龚祖德(江苏江阴人,1912年出生),1935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工作期间,曾任陕西酒精厂研究员(技术员),参加从德国购买全套机械设备的安装。1940年从资中酒精厂调重庆北泉酒精厂任工程师, 负责筹建新厂。</h3> <h3>原资中酒精厂无水酒精生产设备去水塔、干气塔∶</h3> <h3>原资中酒精厂无水酒精生产设备发酵塔∶</h3> <h3>原资中酒精厂无水酒精生产设备∶</h3> <h3>资中酒精厂制造程序图:</h3> <h3>  抗战时期,日寇封锁我国沿海交通,切断我国汽油的进口渠道,致使我国汽油奇缺,汽车运输陷于瘫痪状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的陈茂椿(1911年出生,四川资中人,先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盐酸厂、精糖厂、啤酒厂和台湾各个糖酒厂实习考察)与老师魏岩寿(1900年出生,浙江鄞县人,中央大学的教授、酒精专家、任国家资源委员会酒精工业总工程师、中国微生物学家、应用化学家、中国近代工业微生物的先驱)等撤退到四川的师生科技救国,共同研究,利用糖蜜混合物通过发酵蒸馏,去掉白酒中的水分,成功研制出可以用来作飞机燃料“无水酒精”。当时的报纸评论称此为:“世界上一大创举!”</h3> <h3>中国近代工业微生物的先驱魏岩寿∶</h3> <h3>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的陈茂椿(资中人)∶</h3> <h3>  这一科研成果受到了时任四川省教育厅厅长郭有守(资中人)的高度重视,便与四川省建设厅厅长的何北衡联系,由经济部资源委员会与建设厅共同投资十万元作为研制经费。</h3> <h3>四川省教育厅厅长郭有守(资中人)∶</h3> <h3>  随着抗战的持续深入,沿海省市相继沦陷,为解决燃料能保证抗战之急需,1939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投资将四川所属资中、简阳、泸州、纳溪、内江、重庆、北泉、广汉酒精厂和四川酒精厂等九厂合并改组,在资中银山镇建成西南第一大糖酒厂——“资川酒精厂”,以资中酒精厂为总厂,并在简阳、泸州设分厂。采用德国进口设备,充分利用制糖副产的糖蜜及粮食为原料,生产加工提炼出高浓度酒精和无水动力酒精,浓度为95度的酒精专供汽车使用,浓度为99度的酒精专供飞机使用。</h3> <h3>  为适应抗战需要,资中酒精厂每月利用废糖液大量生产军用动力酒精。1940年资中酒精厂动力酒精总计全年销售量为146543加仑,供售军事机关者90910加仑,约占总销售额百分之六十以上。无水酒精全年总销售96955加仑,供航空委员会14310加仑。当时,资中酒精厂400余名酒精工人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生产,保证质量,不断增加产量,最高日产酒精4000加仑,折合14吨。抗战期间共生产4000多万桶酒精(每桶160公斤)。</h3> <h3>  资中酒精厂在1940年就“应用死酵母代替硫酸铔”,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查本厂本年度所用酵母,向以硫酸铔培养,是以滇缅路不通,硫酸铔一时中断,本厂经以死酵母代替硫酸铔,使用以来,颇为顺利,不但节省外汇,减低成本,且亦增高酒精之产量。”</h3> <h3>原资中酒精厂酒精车间(建于1938年)∶</h3> <h3>原资中酒精厂动力车间的烟囱(建于1938年)∶</h3> <h3>  除了资中酒精厂外,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和四川省建设厅还在资中县水南松山坝建“复兴酒精厂”(厂长周大瑶,糖业专家。生于1903年,四川资中人,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1925年获普渡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26年获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制糖工程硕士学位。1945年抗战胜利后,接受国民政府经济部派遣赴台任台湾糖业公司总工程师,兼台大农化系教授),日产酒精3000加仑;在水南下街建“沱江酒精厂”,日产酒精2000加仑;在县城西门外建“资中合作社酒精厂”,日产酒精1000加仑;在水南瓦窑坝(一说牛寨溪)建“资中力合酒精厂”,日产酒精1000加仑,在银山镇建成“内江化学工业社酒精厂”,日产酒精800加仑。</h3><h3><br></h3><h3> 资中六个酒精厂每天都要生产11800加仑(约41吨)酒精,源源不断地经沱江河流及成渝公路运往全国各地作为军用动力燃料,打破了敌人的交通封锁,为中国军队战时需求及时提供了宝贵的能源支撑,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h3> <h3>  据《华侨与抗日战争》、《华侨对祖国抗战经济的贡献》等文章记载,南洋著名爱国侨领商人、报业大王、万金油大王、慈善家胡文虎(<span style="line-height: 1.8;">祖籍福建省永定县、生于缅甸仰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抗战期间(约1940年),投资200万元,创办四川资中糖厂。除生产蔗糖外,还生产大量酒精,支援抗战。</span></h3> <h3>慈善家、万金油大王、资中糖厂投资者胡文虎:</h3> <h3>  1942年,蒋介石高度重视“无水酒精”,指示要大力生产,并由航空委员会专购专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1942年6月23日关于《对无水酒精全供航空委员会的训令》中载: “前据称资源委员会在四川制造一种无水酒精,可作飞机汽油之用。该项酒精应全由航空委员会承购。希转饬遵照。……除呈复并函知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及伤知资中酒精厂外,合行令仰知照。”当年7月3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就生产无水酒精以供军用的训令》载: “经于六月十六日召集经济部、交通部、军政部、后方勤务部及本局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运务总处开会商定如下:(一)资源委员会资中酒精厂完全改造无水酒精,并全部供应空军使用;(二)酒精之分配比率……。除呈报委座及复航空委员会,并分电各有关机关外,相应电请查照,并希迅饬资中厂全部改造无水酒精,以应空军需要为荷。”(此两件训令现存于内江市档案馆)。</h3> <h3>原资中酒精厂生产车间(建于1938年)∶</h3> <h3>  1943年4月27—28日,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学术院院士,世界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博士(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主任),与澳大利亚驻华公使弗雷德里克·埃格尔斯顿及黄兴宗秘书等,经重庆来资中专区(民国的资中专署,辖资中、资阳、内江、荣县、仁寿、井研、威远、简阳),专门考察资中酒精厂动力酒精生产技术。</h3><h3><br></h3><h3> 李约瑟一行深入酒精生产现场考察利用废糖蜜提炼成动力酒精的发酵、提炼工艺流程。他还利用随身携带的相机,留下了酒精厂外貌及与张季熙厂长和部分员工合影的历史照片,此照片及配套说明文字已录入他与夫人李大斐合编的《科学前哨》,于1948年在英国伦敦出版,扩大了作为当时全国酒精中心的资中专区的国际影响。</h3> <h3>李约瑟(左四)与澳大利亚驻华公使<span style="line-height: 1.8;">埃格尔斯顿(右三)在资中酒精厂与厂长张季熙(右四)等合影(1943.4.27)∶</span></h3> <h3>  李约瑟在他的书信中说“张(季熙)非常能干,他在荒凉的沼泽地创办了这家工厂。整个地方出奇地整洁并有一种德意志式的布置。”</h3><h3><br></h3><h3> 1944年3月21日至4月14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重庆举办的战时工业及科研成果展览会上,有100多家国家所属企业参展。展期内,资源委员会正副主任翁文灏、钱昌照邀请蒋介石前来参观。</h3><h3><br></h3><h3> 李约瑟在1944年《自然》杂志的文章中写道:“来自张季熙博士所主持的资中酒精厂的模型,以及那些优秀的化学及真菌学展品展示了动力酒精的生产。” &nbsp;<span style="line-height: 1.8;">说明当时资中酒精厂也参加了这一国际性的“工业及科研成果展览会”。</span></h3> <h3>  资中酒精厂“制造效率堪称优良”,“每公吨糖蜜可获取之酒精,应为三点四与一之比,纯糖变酒,已达到理论上百分之九十八点四;不特国内厂家,无与伦比,即在欧美,此种成效,亦列于最优等之林,是盖在职员工诚恳任事有以致之。”同时,“增加生产数量”,“在陕每日产量不足一千加仑”,迁川后,“仅就原有设备,以发挥其效能,竟以达到每日产量最高无水酒精一千五百加仑,普通酒精三千三百加仑之多。”</h3><h3> &nbsp;</h3><h3> 1944年3月,国民政府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还要求资中酒精厂为美军提供5000加仑无水酒精,充分说明了资中酒精厂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在军需中发挥了极为重要作用。</h3> <h3>李约瑟拍摄的资中酒精厂(建于1938年)∶</h3> <h3>  1948年四川省政府决定由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资川酒精总厂出面,与台湾糖业公司共同投资在资中银山镇筹建资中糖厂,将存放在台湾苗栗大湖制糖工厂的机械设备,拆卸后装了1000左右箱,运于资川酒精总厂,合办机制糖厂,厂更名为“四川糖厂”。设备运到资中后国民党已经面临全面崩溃,工厂还未生产,资中已解放了。</h3> <h3>  1949年12月1日,四川糖业公司成立,四川糖厂改名为“资中糖厂”。1950年,国家食品工业部批准该厂扩建和技术改造计划分两步:1951年冬建成压榨、清净、动力部分,进行局部开工;1952年9月全部建成,全面开工正式榨蔗,日榨糖量250吨。由此,成为西南第一个机制化示范糖厂,它的建成为四川机制化制糖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为制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发展四川糖业掀开了新的一页,被誉为名副其实的“糖业母厂”,是内江最具地域特色的工业遗产代表。</h3> <h3>  当时西南工业部副部长万里(后来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同志曾陪同苏联选派的工业部副部长威烈基金前来视察,威烈基金十分满意,并提出蔗渣是造纸和人造纤维的好材料,烧了太可惜,应该变废为宝。翌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张澜也来厂视察。1954年,资中糖厂日榨蔗达到500吨的生产能力。</h3><h3><br></h3><h3> 1958年底,建成20吨锅炉房和以蔗渣为原料日产10吨纸的造纸车间,在全省率先利用蔗渣生产机制纸,采用微机控制蒸馏酒精和煮糖新技术,成为四川全省轻工中型骨干企业。</h3><h3><br></h3><h3> 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彭德怀、贺龙、董必武、聂荣臻、吴玉章等也曾先后来厂视察,古巴、捷克斯洛伐克、马里等国家参观团也曾到厂参观。</h3> <h3>  1957年冬,全国甘蔗生产观摩现场会在资中银山镇金紫乡和明心寺乡举行,中央、省、地有关领导参观后,给予了极高评价。1959年1月,银山糖厂建成以蔗渣为原料日产10吨纸的造纸车间,在全内江市率先生产机制纸。</h3> <h3>  1973年,更名为“四川银山糖厂”<span style="line-height: 1.8;">,四川银山糖厂生产车间分制糖、酒精、造纸三个车间,主要产品有白糖、酒精、机制纸。1982年该厂制糖车间QC小组获得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1984年生产的2号凸版纸荣获四川省优质产品称号,医用酒精也获得过四川省优质产品称号。</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到1985年,该厂日榨蔗量提高到了1000吨,拥有固定资产1838万元,累计工业总产值3.9亿元,实现税利1.4亿元,并为西南制糖业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工程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600多人,全厂职工达1120名。</span></h3> <h3>1988年资中酒精厂建厂50周年纪念册:</h3> <h3>  1989年10月,工厂还建成大型工业废水沼气处理工程,利用生物技术,采用国内首创的厌氧发酵新工艺和集中供气系统,将生产废料和废水用来发酵后产生沼气,又将沼气用来发电,或作为生产生活的燃料,全厂职工近800户家庭全部实现了灶事用能沼气化。从而变废为宝,减轻了环境污染,起到了明显的环境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h3><h3><br></h3><h3> 多次受到了前来进行参观、考察、采访、技术交流的国家、省、市领导人和专家、教授、学者、新闻工作者以及来自巴基斯坦、智利、斯里兰卡等十多个国家的外国朋友的一致好评,其经验也曾在报刊上广泛地宣传。当年11月,接待了前来参观学习的全国沼气工程技术交流会的代表包括除台湾省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h3> <h3>1990年5月13日,十国十二名外国专家和省市专家、领导及新华社、省市记者参观银山糖厂(笔者在头排右一):</h3> <p class="ql-block">  原资中酒精厂的厂房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酒精及蔗糖、机制纸从手工作坊发展成为机械化生产的历史见证实物,现已成为内江市近现代工业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是目前内江市三个工业优秀遗产之一(另两个为威远黄荆沟窄轨小火车、红村石油大会战遗址)。</p> <h3>  2010年12月,经资中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被列为内江市文物保护点。建议及时申报列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利其更好的保护和利用。</h3> <h3>铭记历史 勿忘乡愁 保护文物 从我做起</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请欣赏一组珍贵的照片:</span></h3> <h3>  2019年正月初六下午,笔者再次来到昔日的资中酒精厂,门卫了解到我是寻找抗战遗迹的,同意了我进去。看到80年前的老厂房仍基本保留完整,于是便拍下了数十张沉淀着厚重历史、充满了历史记忆的珍贵照片。因为要乘坐内江到资中县城的班车,还有一些抗战遗迹,只好下次又拍了。</h3><h3><br></h3><h3> 据了解,之前,正月初四,中国文物学会会员、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副总队长、监事长、书记张鸣先生也专程前去参观并拍摄了抗战遗迹。</h3> <h3>重庆市文保志愿者服务总队监事长、书记张鸣先生:</h3> <h3>  下组摄于生产区的照片,尽管已分不清楚哪幢房屋是动力车间、原料车间、发酵车间、酒精车间、化验车间、成品车间?但是,每幢房屋足以让我们联想到当年工厂为支持我国抗战取得胜利,无数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与广大工人夜以继日生产飞机、汽车动力材料(高浓度酒精)那热火朝天的场面。</h3> <h3>  下面照片里的洋楼,虽然现在已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了,也许是工厂办公楼、也许是专家楼?但如今站在楼下,当年的中外专家、教授、厂长和技术人员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仿佛仍听到他们匆忙的脚步声……</h3> <h3>  下面的一组照片,应该是当年工厂的生活区,幢幢排列整齐的房屋,足以证明当年工厂的规模之大,职工之多。</h3><h3></h3> <p class="ql-block">  幢幢房屋石缝全是用石灰和米浆作为粘连的材料,墙壁也全是用竹片和泥巴糊成的,布满着月岁的痕迹,足以证明这些房屋的建筑时间离现在已经很久远了。</p> <p class="ql-block">  看到那斑驳的墙体,仿佛还残留着历史的风尘,让人不禁沉入对历史的无限感怀和畅想之中。抚摸着这些老墙,能感觉到历史的冷暖,一切历史虽随烟云消逝,思旧之情却永存留于心中……资中酒精厂的辉煌岁月永远留在资中大地。</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请让我们向为我国抗战胜利和新中国做出重大贡献曾经在资中酒精厂工作过的中外专家和广大酒精工人敬礼!</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请铭记历史,勿忘乡愁,爱护近现代工业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内江市最具地域特色的工业优秀遗产代表——资中酒精厂,继续保护好工厂每一处建筑物,更希望它早日成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资中酒精厂,先后易名资川酒精总厂、四川糖厂、资中糖厂、四川银山糖厂,生产酒精、白糖、机制纸,是四川省轻工中型骨干企业。1996年,因产业布局调整,银山糖厂宣布破产。2002年组建资中银山鸿展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四川省重点培育的100户优势骨干企业、内江市十强企业、西南规模最大的酒精生产企业,年产酒精8万吨,年产值数亿元。</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据了解,2017年公司进入黑龙江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农头工尾”号召,相继在黑龙江省讷河市、集贤县、桦南县建成三家酒精生产企业,并按照国家燃料乙醇推广《方案》和黑龙江省落实《方案》的总体规划,将分别在双鸭山市和巴彦县投资建设两家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企业的规模、产量和效益不断翻番,现已发展成为生产酒精、饲料、机械、房地产开发的大型集团公司,下辖16家子公司。</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鸿展集团在董事长杨聪的带领下,继承和发扬企业过去的抗战精神、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自强不息,勇于开拓进取,很快使老企业起死回生,旧貌换新颜。年产优质食用酒精200万吨、高蛋白饲料(DDGS)180万吨,年产值约150亿,在全国酒精行列排名第三,全国民营同行列排名第一。其产品不仅占领了国内市场,同时也已经销往国际市场。</p> <p>鸿展公司抗击疫情,紧急生产消毒酒精,三次上央视。</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资中银山鸿展公司(原资中酒精厂),过去为我国抗战胜利做出卓越的贡献,今天又在全国人民抗击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役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20年春节前,一场由湖北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扩散至全国各省市,作为消毒的酒精严重不足,情况十分危急。据2月6日《川报观察》、《人民网》四川频道报道,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食用酒精生产企业资中银山鸿展公司,从2月6日起,紧急转产消毒酒精,“火力”全开,机器24小时不歇气,日产1100吨消毒酒精,助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疫”。中储粮遂宁直属库公司安居库区、中储粮成都分公司在成都、泸州、南充、资阳等地的仓库,源源不断的向鸿展公司提供原料(玉米),全力保障消毒酒精生产的原料供应。</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月8日,&nbsp;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的新闻《食用酒精企业紧急转产消毒酒精》,也对银山鸿展公司生产消毒酒精“战疫情·保障供应”作了报道。</p> <p class="ql-block"> &nbsp;&nbsp;资中银山鸿展公司认真落实省市工作安排,积极配合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打好防疫狙击战,除了火力全开生产浓度为75%的消毒酒精外,同时为满足一般市民日常对消毒酒精的需求,新增小包装消毒酒精生产线,研制出500ML、5L、10L、25L、50L等多种规格的酒精消毒液产品,为战胜疫情贡献鸿展力量。​</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目前,四川省和黑龙江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物资保障组,分别将资中县银山鸿展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鸿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鸿展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双鸭山鸿展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指定为本省的75%消毒酒精定点生产供应单位。</p> <p class="ql-block">  资中银山鸿展三条日产1100吨优质酒精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助力全国打赢疫情阻击战。四川高速交警专门为鸿展生产医药酒精的原料运输车保驾护航,开辟绿色通道,每天约110车玉米从全川中央储备库运送到资中银山鸿展公司。</p> <p class="ql-block">  3月3日,资中银山鸿展集团向湖北省荆州松滋市捐赠30吨价值21万元的消毒酒精,助力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货车行驶近1000公里,3月4日中午抵达湖北荆州松滋市疾控中心,当天下午16时26分央视(CCTV13)《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了《资中战疫情·守望相助30吨消毒酒精捐赠湖北》。</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疫情无国籍,人间有真情。为抗击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鸿展集团在杨聪董事长的组织下,还向日本、韩国、意大利捐赠消毒酒精。</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3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了《全国一盘棋快速统筹调度 抗击疫情后勤保障彰显我国制度显著优势》的报道。该报道回顾了疫情发生时,四川第一时间筹集医疗物资驰援湖北的情景,资中县银山鸿展公司向湖北捐赠医用酒精的画面好的第三次展示在央视荧屏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补记:</p><p class="ql-block"> 资中县作协会员、收藏家、摄影师,原银山糖厂生产技术科工程师李世元先生看了美篇后,提供了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现分享给读者。</p> <p class="ql-block">  2021年鸿展集团在全国酒精生产企业中规模位居第一,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税金超2亿元。</p> <p class="ql-block">  原文发表于2012.4.22《内江日报》,标题为《工业遗产——四川银山糖厂》,2015.9.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四川政协报》(第三版),占三分之一版面;2015.9.6《内江日报》(长江周刊)第三版首篇位置,《内江日报数字报》、《内江新闻网》、《天府社区》(城市论坛)转载;2015.9.16全国《凯风网》(天府古今);2015.09《内江文史》(第32辑)。2019.5《资中史志》(2019年第1期P16—22),标题均为《抗战时期的资中酒精厂》</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资中酒精厂建厂80周年,补充了本文内容,发表在2019.08.24、09.14《内江日报》(大千周刊)第三版首篇位置,分别占三分之二版面,标题为《资中酒精厂的辉煌岁月》(上)、(下)、《内江新闻网》、《讠内江》转发。</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18日,《内江日报》记者李晓林采访笔者,在《i内江》发表《这个老厂旧址,很甜,很内江!》文章,宣传四川银山糖厂(原资中酒精厂)。</p> <p class="ql-block">笔者多次在网络上呼吁:</p><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内江市发布了《内江市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nbsp;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资中酒精厂”仅仅还是县级工业遗址。《方案》提出将建“资中工业博物馆”,“围绕资中酒精厂,修缮车间厂房,新建展览馆,打造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展示地,重温抗日烽火中的革命情节,重塑酒精生产工艺流程,展示工业历史文化。”笔者希望县有关部门及时地将资中酒精厂申报列为四川省级工业遗址。</p><p class="ql-block"> 大连投入巨资建堪称国内最大的“日本风情街”,不知国耻,遭国人痛骂!活该!也说明当今爱国主义教育何等的重要!企盼曾经为我国抗战做出卓越贡献的资中“资川酒精总厂”遗址,能早日建成抗日战争纪念馆!成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9.2)</p><p class="ql-block"> 资中县银山镇的资中酒精厂,始建于抗日战争初期,先后易名资川酒精总厂、四川糖厂、资中糖厂、四川银山糖厂,现为银山鸿展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它曾为我国的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过卓越的贡献,是内江市最具地域特色的工业优秀遗产代表,可仅仅是县级工业遗址、市级文物保护点,企盼能引起高度重视,早日申报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工业遗址,建成抗日战争纪念馆!成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2021.9.27在《最内江》发布的“辉煌历史!内江“国字号”工业遗产正式揭牌——”文后留言,马上被精选登出)。同日,《内江文化旅游》公众号转发《最内江》的本文也登出此留言。 </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11日凌晨,长篇小说《大糖房》作者谢自生在《内江日报大千周末交流群》留言:资中古迹犹存,人杰地灵,当年沱江流域糖业最为凸出者也是资中人。抗战期间,日寇占领大片国土,封锁港口,断绝援华物资,汽油为之断供,抗战海,陆,空交通几近瘫痪,是资中糖业创新制出“无水酒精”,连飞机都能开,为民族解放战争立下了不朽功勋!</p><p class="ql-block"> 笔者留言:民国时期资中六个酒厂生产“无水酒精”作为汽车、飞机的动力燃料。尤其是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办的资中酒精厂,扩建成资川酒精厂,对抗战贡献非常的大,现在所有厂房、车间均保存下来了,可是仅仅只列为了县级工业遗产(址),我认为可以申报为国家级的,至少省级毫无问题!</p><p class="ql-block"> 最近国家连续出台几个文物保护方面的文件:《“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关于让文物活起来&nbsp;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期待资中酒精厂(即资川酒精厂,建国后的四川银山糖厂)能成为国家级工业遗产,得到保护和利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25日下午,鸿展集团总经办主任刘刚在微信朋友圈留言:</p><p class="ql-block"> 恭谢资中著名文史学家宋国英老师对鸿展集团和银山鸿展工业的一直关注,鸿展工业(原民国时期资中酒精厂,共和国时期的银山糖厂),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新中国制糖工业做出了不可忘记的贡献,生产了专供抗日空军专用无水乙醇,输送新中国各地制糖、发酵专家人才。近日传贤书院李建平老师,南京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朱镇宇来厂寻宗,揭开了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首任厂长张季熙—世界顶级酵糖专家,次任厂长汤元吉—少年中国学会成员,厂房设计师—童寯中国近现代建筑四宗师(其它为刘敦桢、梁思成、杨廷宝)。打造世纪鸿展(100鸿展),挖掘鸿展历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企业文化是政府、专家、鸿展集团共同一致追求的目标,相信有政府、宋老师们的助力呼吁,鸿展工业文史园早日建成,鸿展工业更大、更强、更辉煌。再次感谢宋国英老师[合十][合十][合十][咖啡][咖啡][咖啡]</p><p class="ql-block"> 宋老师:据寻踪的李老师、朱博士反馈鸿展厂区内的原资中酒精厂厂房和办公楼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工业历史且保存较完好的建筑文物。你的关注报道呼吁得了杨聪董事长的高度重视,他强调一定不能损坏,必须保护起来,才对得起先辈和历史,是董事长的情怀。为他点赞。</p><p class="ql-block">笔者回复:</p><p class="ql-block">刘主任您好!</p><p class="ql-block"> 你们银山鸿展集团(最初为资中酒精厂)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集团一直发扬抗战爱国精神,做大做强企业,发展成为了全国酒精生产企业中规模位居第一的企业。在新冠肺炎肆虐的情况下,积极支持并捐助全国抗击疫情,央视三次报道了你们集团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我写纪念银山糖厂(资中酒精厂)建厂80周年文章《抗日烽火中的资中酒精厂》,建议企业和政府高度重视,争取将这个为我国抗日战争胜利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工业遗产的厂房全部保护下来,建成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您看到以后马上告诉了集团公司杨总,杨总非常支持这个建议,也想作为企业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为杨总点赞!这几年,你们集团克服不少困难,将原来的所有厂房保护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文物保护志愿者,真希望如您的留言所讲:“打造百年鸿展,挖掘鸿展历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企业文化是政府、专家、鸿展集团共同一致追求的目标,相信有政府的支持,鸿展工业文史园早日建成”。🙏🙏🙏🙏🙏🙏</p><p class="ql-block">鸿展集团总经办刘主任的回复:</p><p class="ql-block"> 宋老师:杨聪董事长对您对鸿展集团、银山鸿展的持续关心,关注衷心的感谢[合十][合十][合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爱下,鸿展将传承企业文化,为打造中国酒精产业龙头,实现集团愿景目标而努力。</p><p class="ql-block">笔者回复:</p><p class="ql-block"> 企盼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保护和利用好优秀工业遗产——资中酒精厂,传承红色文化,助力鸿展发展。[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合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