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缅甸–蒲甘佛塔

暖阳

<h1><font color="#ed2308"><b>  蒲甘佛塔</b></font></h1><h3> 蒲甘位于缅甸中部,紧贴在缅甸第一大江伊洛瓦底江的右旁。这里是亚洲三大佛教遗迹之一,曾经的448.6万多座佛塔和寺院赐予了这里“万塔之城”的美誉。</h3><h3> 蒲甘拥有12座宏伟的城门,并有护城河环绕。公元11世纪初叶,缅甸历史上的阿奴律陀国王率兵征战,吞并了包括缅甸南部文化发达的直通王国,在蒲甘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包括缅、掸、孟等民族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于1044年定都蒲甘,这就是著名的蒲甘王朝。蒲甘从此成为蒲甘王朝历代君王的都城,前后长达240年之久。阿奴律陀国王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加之在他统兵征服直通王国时,获取30多部宝贵的《三藏经》,俘降300名高僧和大批技艺精湛的各类工匠,便在蒲甘大兴土木,营建大量佛塔、佛寺,据说鼎盛时有400多万座,使蒲甘享有“万塔之城”的称号。佛塔的数量超过城市居民的人数,建筑精巧、风格各异的佛塔遍布城内城外,一片片,一簇簇,举目便是,密如蛛网。有的高耸于闹市区,有的座落在郊外的山麓岭坡上,有的排列在伊洛瓦底河岸,有的洁白素雅,有的金光闪闪。</h3><h3> 塔内的佛像或坐、或立、或卧、姿态万千;有的高约半米,有的顶天立地,大小高矮各不同;塔内壁画,精雕细刻,技艺高超,独具匠心,巧夺天工。蒲甘王朝的建塔规模之宏伟,堪称缅甸建塔历史上的顶峰,建塔艺术几乎集缅甸建筑艺术之大成,使蒲甘城成为当时缅甸文化、宗教的中心,迄今依然保持着缅甸宗教圣地的地位。</h3><h3> 近千年来,由于缅甸政治中心南移,数次战争的摧毁以及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入,蒲甘的佛塔遭到严重破坏,有的倾塌,有的毁坏,到1973年普查统计,结果尚存2217座。这些尚存的佛塔,在1975年的一次地震中又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目前,缅甸正在大力整修佛塔。</h3> <h1><font color="#ed2308"><b>  狄玛扬意佛塔</b></font></h1><h3> 狄玛扬意佛塔位于旧蒲甘王城东南,是蒲甘塔群中最大的一座,也是砖塔建筑的杰出代表,有“蒲甘金字塔”之称。佛塔的拱门环环相扣,造型独特。</h3> <h3>  当地人喜欢在这里留影</h3> <h1><font color="#ed2308"><b>  阿南达佛塔</b></font></h1><h3> 阿南达佛塔是蒲甘地区建造最为精美,同时也是保存最为完整完好的佛塔,是来蒲甘的游客必到之处。与蒲甘其他佛塔相比,阿南达佛塔占地面积大,气势宏伟,无论是建筑工艺还是选用材料都属蒲甘地区遗留下来的佛塔中的精品。佛塔内还有大量的雕刻和壁画,堪称古代缅甸建筑艺术的代表作。</h3><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 <h3>古彪基佛塔</h3><h3> 古彪基佛塔以精美壁画闻名的佛塔,此塔赞颂佛祖五百五十轮回的动人事迹。学者只能从塔顶推断它应也属13世纪的建筑。古彪基佛塔内部有544幅精美的壁画闻名,这544幅佛生图以一格格长宽约12公分的小格排列,内以线描勾勒出轮廓,虽然年代久远,依然可以看出令人惊叹的精细工夫,可惜许多壁画</h3><h3></h3><h3>被Dr.Thomann在1899年给偷走了。目前里面不允许拍照。</h3><h3></h3><h3><br></h3> <h3>  他在做生意的之前吃早餐,吃饭之前先手捧饭碗念一段经文。</h3> <h3>附近的不知名佛塔</h3> <h1><font color="#ed2308"><b>  大比纽佛塔</b></font></h1><h3> 大比纽佛塔是 蒲甘高的佛塔,此塔并有『神庙』之誉,其名称源自佛陀无所不知,学问精深之意,由阿诺耶塔国王建于12世纪,为浦甘中期成熟技术的代表作。</h3> <h3>这是大比纽佛塔前残留的一段城墙。</h3> <h3>这是附近的另一座佛塔</h3> <h3>瑞西贡佛塔</h3><h3> 瑞西贡佛塔是蒲甘的地标,香火盛的佛塔。造型简单,3层方平台为基座,上接一八角形平台连接钟型塔,也为后来蒲甘平原许多佛塔的建筑模板。据说斯里兰卡国王曾向阿奴</h3><h3>律陀进献一颗佛牙,阿奴律陀让一只白象载着佛牙,后在白象停住处盖塔收藏佛牙。在阿奴律陀去世前只盖好塔基,奇安纪萨继位后,号召全民将东方Tuywin山的石块搬来建塔,后花了7个月又7天竣工。塔的正四方各有一座大佛龛,供奉高4公尺的立佛,此塔香客众多,塔上几乎都覆上金箔,耀眼四射。一旁有间佛龛放有两尊像不倒翁的神像,当地人说是一对父子神,模样逗趣。</h3> <h3>  佛塔倒影。在瑞西贡佛塔的侧面,有一个直径不足10公分类似眼睛造型的小水潭,在这个水潭的水面上可以看到瑞西贡佛塔塔顶的倒影,据说,有人尝试在其他地点看,结果都不行,只有这里能看到。</h3> <h1><font color="#ed2308"><b>  瑞杉多佛塔</b></font></h1><h3> 瑞杉多佛塔,钟型塔顶,位于蒲甘平原高点,且位于旧城东方,往西可以拍摄蒲甘平原,高低落错的寺庙剪影,也是观赏落日之处,登高远观,在您视力极限中所呈现出一步一神庙,一直延伸至地平线,在此空间中,可获得一份乡野宁静,体验宗教的魅力。</h3><h3> 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现在一切佛塔都关闭了登高的通道,瑞杉多佛塔也不例外。</h3> <h3>  我们选择在瑞杉多佛塔的左侧一个坍塌的佛塔上,拍摄了几张,但由于角度和遮挡问题,所以效果一般,但落日的太阳非常美丽。</h3><h3> 几位老外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也早早的占位了。</h3> <h3>瑞杉多佛塔附近的佛塔。</h3> <h1><font color="#ed2308"><b>  马车巡游佛塔</b></font></h1><h3> 在导游的安排下,我们搭乘了一段当地特有的马车,穿梭于小路感受当地佛塔的规模。</h3><h3><br></h3> <h1><font color="#ed2308"><b>  品尝缅餐观看木偶表演</b></font></h1><h3> 缅甸有“戏剧源出于木偶”之说。缅甸的木偶主要在蒲甘。</h3><h3> 缅甸的木偶是提线木偶,约半米高,身上有13-60根提线,牵线最多的有60根。木偶的制作过程十分精致,先用柚木雕刻木偶的各部分零件,然后打磨、抛光、贴金、上漆。上漆需三层,每上一层漆前都要仔细打磨。木偶的衣服都是手工艺人一针一线缝制的。最后用线把加工好的木偶零件串连起来,穿上华丽的外衣,一个崭新的木偶成了。据说,最早在四世纪,提线木偶就是宫廷娱乐的宠儿。后来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在十一世纪形成缅甸的木偶戏。到16世纪形成独特风格。精湛成熟的木偶戏还促进了缅甸舞蹈的发展。缅甸古时唯木偶戏可搭高台演出,故又名“高戏”。情景简单,故事精简、节奏明快。一般以神话、传说、民俗为主题,有男孩出家仪式等。角色有动物、神仙及帝王将相等,流传数百年来,形成固定的28个木偶形象,每个都有名字,在缅甸各大景点都有售卖。</h3> <h3>蒲甘清晨</h3><h3>蒲甘的清晨,非常美丽,可以乘坐热气球欣赏初升的太阳和鳞次栉比的佛塔。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乘,但在宾馆的楼顶看到了飘过的热气球,也是一道风景,由于没有做好准备,所以错过了日出的最佳时间。</h3> <h1><font color="#ed2308"><b>  休息站的售货员</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 这位姑娘在制作出售槟榔。</font></h3><h3> </h3><h3><br></h3> <h3>售卖槟榔的姑娘</h3> <h3>  在高速公路上的休息站,遇见了正在用餐的服务员,他们用手抓饭。他们现在仍然保留了吃饭用右手抓的习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