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在2005年到2010年间,曾去过青海南部的玉树地区、东北部的塔尔寺和青海湖,以及甘肃的敦煌、阳关和天水麦积山等地。以下将这些地方的风景和风情介绍给大家欣赏。</h3> <h3>先介绍青海。青海省是我国大西北的内陆省,与新疆、甘肃、西藏和四川相邻。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因藏族同胞人数较多,基本的民俗风情跟西藏差不多。</h3> <h3>我家老高和几位同事,是在2009年9月去的青海玉树,玉树全称为"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藏语意为"遗址"。从飞机上看,云雾下面是一片连绵的雪山、高山、河流,很像是进入了西藏。</h3> <h3>玉树境内有独特的高原景观和民俗风情。</h3> <h3>玉树机场,又称玉树巴塘机场,海拔3950米,是我国第四高的高原机场。机场距离州府结古镇26公里。</h3> <h3>结古镇是玉树藏族自治州首府,青海省南部重镇,"结古"在藏语中是"货物集散地"的意思,结古镇也是长江流域中第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以下是结古镇广场上的格萨尔王铜像,格萨尔王是藏族传说中的英雄,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疆土。</h3> <h3>到达结古镇以后,首先参观了山上的结古寺,以下是结古寺供奉慧灯的福田殿,殿里有巨大的转经筒。</h3> <h3>图片上的就是结古寺全景。</h3> <h3>结古寺的嘉那道丁灵塔和嘉那玛尼石经城。石经城创建于公元1700多年前,由藏传佛教高僧嘉那活佛(嘉那道丁桑秋帕永)创建。</h3> <h3>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玛尼石堆。"玛尼堆",藏语称"朵帮",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就是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它们也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h3> <h3>朝圣的人们络绎不绝。</h3> <h3>看起来非常的壮观。</h3> <h3>刻满经文的石头。</h3> <h3>位于结古镇以东32公里处,通天河西岸群山中的"勒巴沟",以石刻而闻名,被称为千年嘛呢佛界。"勒巴"在藏语中是美丽和吉祥的意思,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进藏时,曾穿过这条峡谷,并留下了许多佛教岩画。</h3> <h3>这座古塔叫做"古素沙塔",据说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h3> <h3>勒巴沟的摩崖石刻遍布山沟,且年代久远,石刻和岩画以经书、佛像和瑞兽为主。</h3> <h3>刻有经书的石头,在山上的称为"山嘛尼",中水中的称为"水嘛尼"。这些都是圣物,不能随意损毁。</h3> <h3>在文成公主庙前,碰到了几个喇嘛,老高的同事与一位青年喇嘛在一起聊天。</h3> <h3>不同气质的喇嘛,有的文质彬彬,有的敦厚实在,还有稚气未脱的小喇嘛。</h3> <h3>有的年轻喇嘛还挺时尚,骑着摩托车满街飞跑。</h3> <h3>文成公主庙附近的景色。</h3> <h3>铺天盖地的经幡,很有气势。</h3> <h3>以下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3500米~4800米,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h3> <h3>保护区的风景,生态自然、宁静安详。</h3> <h3>这条河好像就是《西游记》里的那条通天河。</h3> <h3>玉树地区是黑颈鹤的繁殖地,但9月份不是黑颈鹤繁殖的季节,只看到了两只。</h3> <h3>藏族人民对黑颈鹤十分喜爱,称黑颈鹤为仙鹤、神鸟、吉祥鸟。黑颈鹤为我国特产种,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草甸和沼泽,是在高原淡水湿地生活的鹤类,也是世界上位于生长和繁殖在高原的鹤类,能飞越珠峰,飞行高度达一万米。黑颈鹤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属濒危鸟类,上世纪80年代仅存700多只,近年来已经接近上万只。</h3> <h3>还有其它可爱的小鸟。</h3> <h3>玉树的人物也非常有特色,以下是老高在玉树拍到的人物照片集锦。</h3><h3>身穿藏服的藏族中年妇女。</h3> <h3>西藏妇女很喜欢戴礼帽,以遮挡高强度的阳光。</h3> <h3>好漂亮的头饰。</h3> <h3>满脸皱纹的老年妇女。</h3> <h3>蹒跚行走和休息中的老年妇女。</h3> <h3>帐篷里一位不能行走的藏族老人,手里转着经筒。满脸的皱纹刀刻一般的醒目,让人不忍直视。</h3> <h3>这位青年妇女的帽子很是特别。</h3> <h3>漂亮的女青年,耳环和项链也都很漂亮。</h3> <h3>劳作中的妇女。</h3> <h3>体格健壮的中年男士。</h3> <h3>彪悍的藏族汉子。</h3> <h3>一位老年男子,很奇怪地穿着一件警服背心,手里举着的应该是经筒,但与别人的似乎有所不同。</h3> <h3>一个纯真面孔的小女孩,带着她的小弟弟。</h3> <h3>淘气的藏族儿童。</h3><h3>老高他们那次去玉树,是在2009年的9月份,2010年4月,玉树发生了7.1级的大地震。也不知这些藏族同胞是否安好。</h3> <h3>2010年7月份,老高带着我儿子及其他几家同事,乘青藏铁路线去西藏旅游,那一次我因为以前去过西藏,就没有一同去。他们乘青藏线路过了玉树地区的可可西里,在火车上拍到了藏羚羊。</h3> <h3>还有野驴。</h3> <h3>铁路沿线的可可西里无人区。</h3> <h3>玉树境内沱沱河风光。</h3> <h3>冷峻而粗犷的高原地貌。</h3> <h3>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的起点,是世界上第二大佛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喀巴大师创立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又称黄教,带出了达赖和班禅两个徒弟,成为了藏传佛教最主要的一支流派。因此,塔尔寺成为我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塔尔寺创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距西宁市25公里。因先有塔而后有寺得名。</h3> <h3>位于寺前广场的八宝如意塔,建于1776年,据说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h3> <h3>走进寺庙参观。</h3> <h3>巨大的转经筒。</h3> <h3>藏传佛教的白塔。</h3> <h3>一位大师从寺庙的红墙下走过。</h3> <h3>这里是"稀有吉祥大宝印经院",也就是藏文图书传统印刷出版机构,是青海省著名的综合性藏文图书传统编辑印刷出版机构。</h3> <h3>塔尔寺的大经堂,是僧人们诵经学习进修的地方,也是僧众听法的场所。</h3> <h3>大经堂的庭院。</h3> <h3>上面挂着的,是国宝级的堆绣。堆绣是一种寺院艺术,属于唐卡的一种。</h3> <h3>金顶的寺庙叫做"大金瓦殿",位于全寺的正中,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改屋顶为金顶,使用黄金1300两、白银10000多两。</h3> <h3>青海的风光。</h3> <h3>草原上的牦牛和小羊。</h3> <h3>油菜花田。</h3> <h3>去往青海湖游览。</h3> <h3>乘船游览青海湖。</h3> <h3>我儿子在青海湖畔的留影。</h3> <h3>以下是老高在1998年第一次去青海湖的留影。</h3> <h3>以下介绍甘肃省的部分景点。</h3> <h3>甘肃省我们去的地方不多,只去过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阳关故址,老高还去过天水麦积山。</h3> <h3>2005年夏季,我们一家去新疆喀纳斯旅游,路过甘肃,去玩了几个景点。敦煌莫高窟,一个神秘的地方,因洞窟里面不允许拍照,只在外面拍了两张莫高窟的外观,因网上有许多有关的图片,就不详细介绍了。</h3> <h3>之后大家骑着骆驼去往鸣沙山和月牙泉。</h3> <h3>月牙泉,位于敦煌市西南5公里的鸣沙山北麓。月牙泉古称沙井,南北长100米,东西宽约25米,有沙漠第一泉之称,是一种沙漠奇观。</h3> <h3>鸣沙山,被称为月牙泉的孪生姐妹,也属于一种沙漠奇观。鸣沙也叫响沙,因沙漠的气候和地理因素,造成沙粒的振动而发出的声响。</h3> <h3>以下是阳关故址,阳关是我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由此得名阳关。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南湖乡"古董滩",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据说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h3> <h3>我们对阳关的了解,恐怕都是从唐代诗人王维那首有名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来。</h3> <h3>这一片荒凉之地,萧瑟而又凄凉,虽然是7月中旬的天气,但细雨凄凄、冷风嗖嗖的。想想当年镇守边关的将士,还有那个执着的唐僧,走进这片死亡之地,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h3> <h3>甘肃省东南部的天水麦积山,是老高在2010年去的,拍的照片不多。</h3> <h3>一张是天水市街景。</h3> <h3>一张是一个拾荒的老头。</h3> <h3>以下是麦积山石窟,还算是多拍了几张。</h3> <h3>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建于后秦(384~417年)。</h3> <h3>麦积山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h3> <h3>以下是老高在麦积山拍到的几种野鸟。</h3><h3>红嘴蓝鹊。</h3> <h3>山雀。</h3> <h3>星鸦。</h3> <h3>北红尾鸲。</h3> <h3>灰椋鸟。</h3> <h3>灰椋鸟。</h3> <h3>白鹡鸰。</h3> <h3>黄喉鹀。</h3> <h3>青海省和甘肃省的景点就介绍完了,下篇介绍我国大西北的陕西省。多谢观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