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今,上海奉贤的奉城镇为打造新的旅游景点,吸引八方游客,打出了“一祠一阁一古镇”特色的旗号。其中,“一阁”乃万佛阁,“一古镇”即奉城古镇本身。至于何谓“一祠”,一直是我脑海中的疑惑。</p><p class="ql-block">据古籍记载,奉城古镇曾名“青墩”、“墩明”、“青林”、“青村”等等。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筑青村城堡御倭,置守御“千户青村所”。明正德年间,改称守御“青村中前千户所”。</p><p class="ql-block"> 清雍正四年,奉贤建县,县署初驻南桥,雍正九年迁青村所城。自此“奉贤县城”一名代替“青村所城”,后简称“奉城”。</p><p class="ql-block"> 1912年奉贤县县署迁回南桥后,奉城设区、镇公所和奉城坊等行政机构。今日之奉城镇为2003年由奉城镇、头桥镇两镇合并建立的新奉城镇。</p><p class="ql-block">相传明清时期,奉城有县衙、城墙、文庙、言子祠、肇文书院、城隍庙、万佛阁、潘公祠、魁星阁、同善堂、先农坛、武庙等建筑。</p><p class="ql-block">在沪郊不少古镇,都自我标榜为“江南十八镇的第一镇”。</p><p class="ql-block">我却以为,奉城或许堪为“江南十八镇,奉城第一镇”之称。</p><p class="ql-block"> 2003年“非典”那年的暑假,因被劝不得外出旅游,我只得在上海近郊的泗泾、松江、新场、奉城、嘉定、南翔、练塘、金泽等古镇老街探幽访古。</p><p class="ql-block">时隔14年之后,上个月,我再访奉城古镇时,来来回回走街巷,上上下下万佛阁,发现当年重修后刚落成大殿的万佛阁今非昔比,更加雄伟壮观了:南门大街上更加喧哗、热闹了……但是,老街的古韵却被无孔不入的现代商业气息稀释了更多,更多。</p><p class="ql-block"> 更意外的是,经镇上老者的指点,我在奉粮路找到了“一祠”(潘公祠)旧址;</p><p class="ql-block"> 在北街寻访到了旧时城隍庙的遗址;</p><p class="ql-block"> 还有,在东街深处找到文革时期上海的风云人物“徐xx”的老宅。</p><p class="ql-block"> 不过,在我完成此篇“重访‘一祠一阁一古镇’奉城古镇”博客作品时,我的脑海了依旧有不少疑惑在盘旋。其一便是:“潘公祠”是否就是旅游宣传旗号中的“一祠”呢?也许是“言子祠”呢?毕竟后者同“奉贤”一名的由来有关。不过,前者是中共奉贤第一个党支部和最早的奉贤县委的所在地,如今是“奉贤革命历史陈列室”,同样具有纪念意义啊……</p><p class="ql-block"><b> <span class="ql-cursor"></span>高 峰 </b></p><p class="ql-block"><b>2017年11月13日</b></p><p class="ql-block">附注:</p><p class="ql-block">‘’奉贤”其名的由来是,因为相传孔子的学生言子曾在这片大地上游学,乡人敬奉贤人而致——如今奉贤区的齐贤镇上尚有言子的衣冠冢。</p> <h3></h3><h3>据镇上一位老人说,奉粮路上中共奉贤县委旧址纪念馆,就旧时的“潘公祠”所在地,是中共奉贤第一个党支部和早年的中共奉贤县委的旧址。2001年6月27日起旧址正式对外开放,里面设有奉贤革命历史陈列室</h3><h3><br></h3><h3><br></h3> <h3>在奉城第一小学(曙光中学旧址)四楼俯瞰中共奉贤县委旧址纪念馆(潘公祠旧址)</h3><h3><br></h3> <h3>万佛阁</h3> <h3>万佛阁</h3><h3>相传万佛阁始建于元末,原为乡间小庵。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为防倭寇入侵,命信国公汤和督建奉城城墙,万佛阁就地重建,被围在北门月城内,庙后身即在城墙上。所以当地有“先有万佛阁,后有奉城城墙”的说法。清乾隆年间,万佛阁住持永修率徒德静和师兄住持意真偕徒邃山相继重修万佛阁,历十余载乃成。世称万佛阁“环垣踞堞,面山枕流,胜境之妙,冠于诸刹。堂殿楼阁,窈窕玲珑,泉石松筠,幽奇芬润。戍楼屏具前,沃壤拥其后,当水陆通衢,晨钟暮鼓,为大地一蒲团也”(《重修奉贤县志》)。</h3><h3> 1917年,万佛阁住持福缘耗时两年,再次扩建大殿,增建地藏殿、天堂地狱等。 1994年以来,万佛阁得以陆续重修,全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堂、万佛楼等建筑组成。万佛阁依城傍水,布局奇巧,建造在古城墙上的后法堂楼阁更是别具一格</h3> <h3>万佛阁大雄宝殿</h3> <h3>万佛阁万佛楼</h3> <h3>2003年8月在建中的万佛阁</h3> <h3>建于奉城城墙上的万佛阁后法堂楼阁</h3><h3>奉城古城墙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九年,由信国公汤和奉旨督造,当时称作“青村堡”。城墙周长6里,设有朝阳、镇海、阜成、拱辰四门。1930年,拆了西门月城;1937年11月,东门、南门被日军炸毁;1949年后,城墙陆续被拆毁,仅剩北门拱辰门一段。2000年,为配合万佛阁大殿改建工程,古城墙向北平移了四十余米</h3> <h3>2003年8月时的奉城城楼</h3> <h3>万佛阁</h3> <h3>万佛阁钟鼓楼</h3> <h3>万佛阁石雕盘龙柱堪称一绝</h3> <h3>万佛阁内不设罗汉堂,但在院中建造了一条“罗汉大道”</h3> <h3>奉城老街上多数古屋已经破旧,但小瓦屋脊依旧彰显着往昔的风韵</h3> <h3>奉城老街南门吊桥旧址</h3> <h3>奉城南大街</h3> <h3>奉城东大街</h3> <h3>奉城北大街</h3> <h3>奉城北街上的城隍庙(明朝初年建)旧址,解放后改建为粮管所</h3> <h3>奉城西街</h3> <h3>在附近老人的指点下,我找到了深藏在东大街深处的“徐**”的老宅</h3> <h3>为拍摄徐家老宅,须爬上对面人家逼仄、晃动的小阁楼</h3> <h3>徐家老宅早已人去楼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