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水(十六)

王建

<h3>今天听说绿家园乐水行要走龙潭湖,那咱们就聊聊【北京的龙潭湖】吧。</h3><h3><br></h3><h3>龙潭湖这名字听起来多美啊!它还是梁思成先生给起的呢。龙潭湖是一处水景园林。680亩的水面因水成景,它比积水潭、后海、什刹海的总和还要大。这里曾是永定河故道,东汉时这里是一片古湖沼,因地势低洼,地下水资源丰富而积水成湖。</h3><h3><br></h3><h3>龙潭湖是以“龙”为主题的公园。突出“龙”和“潭”的特点。龙字石林景区围绕着晚晴山而建。整个石林用石150块,石上分别镌刻着汉、晋、北魏、唐、宋、元、明、清及现代著名书法家和名人所书形态各异的“龙”字,甲骨文、金文、篆、隶、真、行、草各体俱全(孤鸿影2019,1)。龙潭湖把书法融入其中,丰富了水景园林的文化内容,使人产生更多的兴会和联想。</h3><h3><br></h3><h3>龙潭湖的晚晴山是为纪念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而建的么?侯先生曾出过一本书《晚晴集》,晚晴是侯先生的笔名,我猜的不一定对。</h3><h3><br></h3><h3>多少年来,从高梁河来的水,经德胜门、后海、什刹海、北海、中南海、流经前门、金鱼池入龙潭湖,然后经左安门西出城。明代永乐年间,为排泄先农坛以西的来水,开凿了龙须沟(称郊坛后河),当时的龙须沟水是清澈的。据《天咫偶闻》记载:“宿雨初霁,踏青至天桥。凳酒楼小饮,樨柳清波,漪空皱柳。渺渺余怀,如在江南村店矣。”</h3><h3><br></h3><h3>宣统年间,才变成了污水沟。20世纪20年代,《北京市志稿•建置志》记:龙须沟“年久失修,其壅塞淹积较大明濠尤甚……”明代将元大都烧毁之后,大规模兴建城市,在龙潭湖东部烧制砖瓦,形成深深浅浅的窑坑,后来这里变成了龙须沟污水臭水的宣泄之地。</h3><h3><br></h3><h3>回想过去,北京的地下水源非常丰富,在自然和人为的作用下,北京有那么多大小深浅不一的水坑和洼地。大而深的称为湖,小而浅的称为坑塘。那时的坑塘、洼地像星斗一样布满整个北京城。之后,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生活环境变迁,一部分湖泊坑塘消失了。</h3><h3><br></h3><h3>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今天在地图上还能星星点点地见到它们的名字。什么龙潭湖、太平湖、金鱼池、陶然湖、水碓湖、柳荫湖、团结湖、青年湖、万柳塘、大小川淀、后海、积水潭、韩家潭、孙家坑、罗车坑、苇子坑、将台洼、前泥洼、南岗洼、厂洼、南桥湾、北桥湾、河泊厂、河槽胡同、芦草园、水道子等等。当年这些大街小巷里亮晶晶水汪汪的坑、沟、洼、淀滋润着北京的一草一木,与北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承载着老北京人的往事与思念。</h3><h3><br></h3><h3>老舍先生小说中描写的骆驼祥子,当年就生活在金鱼池、龙潭湖这一带。民国时期变成了最为脏乱差的城市衰败地区。1952年政府组织人力对这里进行大规模治理,开挖人工湖,用挖出的50多万立方米泥土,堆筑了两座小岛。经过挖湖导水改善了北京城东南一带的排水状况。</h3><h3><br></h3><h3>改造后的龙潭湖形成了东湖、中湖、西湖三片水面。1984年政府又利用龙潭湖水域宽阔的优势,以山水为骨架,以东湖为重点,建设龙潭公园,园内景物因水而筑。在湖的南侧,兴建了一组木构建筑龙吟阁。将龙潭景区布置在东湖的西北隅,建有龙山、龙潭、龙亭、龙桥等。</h3><h3><br></h3><h3>“水随山而转,山因水而活,”龙山14峰,瀑布从主峰直泻而下,汇入龙潭。“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随地势起伏蜿蜒的百龙亭,是一座双曲线木构建筑,独具特色,起着点景作用。汉白玉石拱桥犹如一弯新月,桥两侧的龙头终年俯视着碧水,桥映入水中,收到静影沉璧之美。</h3><h3><br></h3><h3>水是园林中富有魅力的一种构景要素。它那清净、流畅、柔软等形式上的审美特性,同其它构景要素对比明显,特别是对于久居城市与自然山水隔开的人来说,自然状态的水会使眼睛感到清凉,身心感到爽快。如同绿色生理效应一样,这种功能及审美价值是在漫长的发展中积累起来的。</h3><h3><br></h3><h3>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水能滋润万物而无私;水有德的品行;它所到之处给万物带来生机,又似仁;它从高处向低处流,舒缓湍急均有一定的道理,又似义;它奔腾澎湃,冲过千山万壑,又似勇;它有深有浅,浅可以流行,深又不可测,好像智。所以君子都喜爱水,爱欣赏水景。</h3><h3><br></h3><h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都离不开水,离不开水和其它景物协同表现的景色。这些蕴含的丰富思想和哲理,是引发我们游览和考察龙潭湖时奇趣遐想的主要内容。不了解这些思绪意蕴,很难完整欣赏龙潭湖。</h3><h3><br></h3><h3>龙潭湖因水成景。湖水一平如镜,涵映着周围的水榭亭阁,现出虚虚实实的迷人而变换的水光。龙潭湖的流水飞瀑所呈现的是一种动态美。莱辛曾说过:“动态美是一种稍纵即逝而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h3><h3>陈从周先生说:“园有静观、动观之分。”榭前细数游鱼,亭中待月迎风,这是静中生趣。”游人绕园一周,廊引人随,妙在哪里呢?“妙在步移景换”。“动、静二字,本相对而言,有动必有静,有静必有动,然而在园林景观中,静寓动中,动由静出,其变化之多,造景之妙,层出不穷。”若静坐亭中,“行云流水,鸟啼花落,皆动也。舟游人行,而山石树木,则又静止者。止水静,游鱼动,静动交织,自成佳趣。故以静观动,以动观静则景出。”<br></h3><h3><br></h3><h3>园林讲究“无色中求色,无景中求景。”就拿龙潭湖这水来说吧,水本无色、无味、乃无形,朴实无华,平淡无奇。然而我们在动观、静观之中,能感受到水的勇敢,坚韧、豪迈,谦逊、无私,处高就低,在无私奉献着灌溉之利、舟楫之便;水的纯洁、善良,清廉和修养;水的美好、多情,高雅和脱俗。</h3><h3>园林中纤秀的景色是“小桥流水”;壮阔的风光是山重水复;以致让我们联想到这世界上最广袤的平原,原来是水千百万年的劳动成果;世界上最壮美神奇的山川,原来是水不经意间展示的鬼斧神工。水啊,你寄托着人们世世代代的追求与欢乐。让我们在欣赏水之美,关注水之痛的过程中继续珍惜爱护水吧!<br></h3><h3><br></h3><h3>好,关于龙潭湖的水咱们今天先聊到这,若有兴趣咱们下次再说。</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