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有世界五大宫之首(世界五大宫分别为: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称。</h3> <h3>故宫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间房,实际数据是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br></h3> <h3>明清两代王朝前后历经500余年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h3> <h3>故宫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观众600-800万人次,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观众的人数有增无减,可见人们对紫禁城的兴趣长盛不衰。</h3> <h3>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h3><h3>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h3><h3>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h3> <h3>参观游览从天安门进入</h3> <h3>进入天安门后看到的是第二道门:端门</h3><h3>端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代紫禁城的正门之一,也是清代皇城的正门,整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端门城楼在明清两代主要是存放皇帝仪仗用品的地方。每逢皇帝举行大朝会或者出行,城楼下的御道两侧,仪仗种类纷呈,数量庞大,队伍宏伟,从太和殿一直排列到天安门(明代称承天门),长达两华里。</h3> <h3>端门的门钉</h3> <h3>从端门进入后就是午门,故宫博物院由此进入。</h3> <h3>进入午门后就是太和门,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历史上也叫奉天门和皇极门。最早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御门听政的场所。</h3><h3>话说当年皇宫启用不到100天,宫中大殿发生火灾,朱棣疑神疑鬼,毕竟他的皇位来的不正派,所以就不敢在正殿里办公了,而是搬着龙椅来到太和门听政,后世帝王也纷纷效仿朱棣的做法在太和门听政,例如顺治皇帝登基典礼就在太和门,册封多尔衮为摄政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也都在太和门前举行。</h3> <h3>进入太和门映入眼帘的是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h3><h3>如今很多人认为太和殿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还有养心殿(清朝后期垂帘听政)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等重大活动。</h3><h3></h3> <h3>这个叫嘉量</h3><h3>中国古代标准器量,有斛、斗、升、合、龠五个容器单位,宫殿前设置嘉量,麦明度量衡定,天下一统。</h3> <h3>中国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计时器。</h3><h3>宫前设置日晷象征皇帝拥有向天下万民授时的最高全力。</h3> <h3>铜龟是一种象征着长寿的神兽。它很早就与龙、凤、虎合称为代表天下四个方向的神兽,即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龟称玄武,代表北方。因为它力量大,能负重,所以被放在石碑下面成了碑石的基座。但在太和殿前却卸掉了身上的重负,有点扬眉吐气了,它蹲在高高的须弥座上,一反原来那种缩着脖子、藏着脑袋,随时准备挨欺负的模样,变成伸长脖子,抬着头,张着嘴,仰视青天,一副得意的神态。</h3> <h3>鹤为一种鸟,色多浅白,腿高嘴尖脖子长,头顶上带有一点红羽毛的即属名贵的丹顶鹤类。古代也把鹤当做一种长寿的仙禽,所以有“鹤寿千岁,以极其游”之说。古代建筑和一些工艺品上,常用仙鹤作装饰内容,表示吉祥和长寿之意。</h3> <h3>这些水缸叫门海,放在太和殿左右两边。意义是消防。</h3> <h3>太和殿往北就是中和殿,是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是皇帝举行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h3><h3><br></h3> <h3>中和殿内景</h3> <h3>中和殿往北就是最后一座外朝大殿:保和殿</h3><h3>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h3> <h3>站在保和殿后墙向北望去就是传说中的内廷了</h3> <h3>保和殿后石雕分为上中下三块,其中最下方的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俗称大石雕。</h3><h3>大石雕石材取自北京房山的大石窝,据传说是以冬季沿途挖井取水泼成冰道,然后以拉运的方式运到紫禁城,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h3> <h3>乾清门</h3><h3>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正门,在清代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h3> <h3>乾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h3> <h3>推开尘封的大门,迎面是一个正大光明的匾额,这里有一段历史故事。</h3><h3>在中国历史上,皇帝为选择接班人,历来就有建立皇储的习惯。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封建王朝内部争权夺位的内耗斗争,士大夫阶层也参与其中选定合法继承人,符合了儒家了“公”天下的思想,但是这种制度存在的问题却已是封建王朝的顽症,因为在各种势力的角逐中,选定的太子有时很年轻,甚至在幼年时代就已确立日后是要坐上皇位的,这完全不是实践选拔的结果,往往导致坐上皇位以后昏庸无能、骄奢淫逸,甚至误尽苍生。</h3> <h3>清代则不然,订立了一种制度,即为秘密建储法。满清皇室容不得一点对皇位的威胁,认为在皇帝在世时,储君和大臣联合会干预皇帝的决策、动摇皇位的稳固。由于君臣关系在清代中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主奴关系,从康熙到雍正、乾隆,极为反感大臣干预建储,是以清代秘密建储就顺理成章,容易理解了。</h3> <h3>秘密建储制度的直接由来还源于康熙在位时,皇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33年,没想到康熙皇帝在位60多年,皇位总是传不到太子手中,加之康熙帝教子不当,太子由最初的聪慧好学,文武兼备,变为在康熙朝后期党争纷乱背景下的人格分裂、不可一世、蛮横无礼。在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长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随驾。在返京途中,康熙帝发现皇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皇太子可能要"弑逆",由于长期以来康熙帝对太子心有不满,这件事直接刺激他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废太子一事使康熙帝格外痛心,心力交瘁,然而康熙帝的儿子太多,他在位时间又长年事已高,皇子们早已形成了几个利益攸关的政治集团,废掉太子的举动不仅没有制止皇子们的争斗,反而让一些皇子看到了希望,互相中伤,储位之争更为激烈,演出了“九王夺嫡”的闹剧,最后四阿哥胜出,即雍正皇帝。雍正帝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手书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直到皇帝驾崩后,大臣们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h3><h3>“秘密建储”这一制度,持续了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几朝皇帝,后来因为同治、光绪在位而崩并无子嗣,这一制度才终止。<br></h3> <h3>交泰殿的传说</h3><h3>乾清宫是紫禁城里的至阳之地,坤宁宫是紫禁城里的至阴之地,两座宫殿的中间位置就是“龙穴”的所在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阴阳交合”之处,而建立在“龙穴”之上的宫殿被命名为“交泰殿”也就恰如其分。</h3><h3>除此此外,交泰殿还是皇帝与皇后啪啪啪的地方。为什么要选在这里啪啪啪呢?除了因为距离帝后的寝宫都很近之外,还因为这里是“龙穴”所在,在这里交媾可以“龙气”加身,真正达到阴阳交合、天人合一。</h3> <h3>交泰殿里的玉玺</h3> <h3>坤宁宫</h3><h3>坤宁宫位于交泰殿北,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是皇后居住的宫殿。坤宁宫宫名字出自《道德经》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h3><h3>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对,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贵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间之唯一,皇后的寝宫取自道德经中的,坤得一以宁这一句,故名坤宁宫,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寝宫名乾清宫。</h3> <h3>走过坤宁宫继续向北就是御花园</h3> <h3>御花园位于北京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是汉族园林建筑之精华。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体现天人合一的汉族传统文化。</h3> <h3>御花园里这颗龙爪槐恰似架着双拐的耄耋老人。</h3> <h3>走到这里有三个选项,往北出神武门可以去景山公园,向东是参观东六宫等,向西参观西六宫等,我今天将把东西十二宫都走一遍,先参观东六宫。</h3> <h3>东六宫位置图</h3> <h3>钟粹宫目前不对外开放</h3><h3>故宫内廷东路建筑东六宫之一;位于景阳宫之西,承乾宫之北。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初名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改钟粹宫前殿为兴龙殿,后殿为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到清代又成为太后及后妃们的生活区。如果不知道它的故事,它就是一座故宫里典型的宫中宅院。走进它根本看不出它与别的宫殿有什么不同,可就是这座普通的宫中宅院,隐藏着一桩清宫疑案已经178年了。</h3> <h3>这桩疑案发生在清道光年间,它的主人公就是道光皇帝四位皇后的其中之一。道光皇帝一生有四位皇后分别是:孝穆皇后、孝慎皇后、孝全皇后、孝静皇后。这桩疑案就发生在孝全皇后的身上,孝全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道光帝第二任皇后,咸丰皇帝的生母。钮祜禄氏不管生前死后都极受道光帝的宠爱及重视,从全嫔3个月后升全妃,一年后以17岁稚龄超越所有老资格嫔妃成为仅次于孝慎成皇后的全贵妃,而后皇贵妃,直至母仪天下的皇后。她生前完全不用凭借子嗣的晋封速度堪称清宫罕见(整个清朝即使有皇子的嫔妃也未有晋封速度如此夸张的)。</h3><h3>或许,就是因为她的晋封速度,使她的突然暴毙,看起来非常的不正常,非常的扑朔迷离,毕竟孝全皇后死的时候年仅32岁。关于孝全皇后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野史都说皇后死于非命,且矛头都指向婆婆孝和皇太后。一说是为父乞官被太后责备,羞愧自杀。还有一种说法,即谋害奕䜣阴谋败露,被迫自杀。还有一种记载说是皇太后与皇后不和,皇太后用毒酒害死了皇后。这些的说法,都是野史记载都经不起推敲,稍加论证就不攻自破了。然而,正史中的记载也只是说皇后突然有病,然后就突然的暴毙于自己的寝宫里。只说是有病,就再没有别的解释了。</h3><h3>牵强的解释,简单的记载,怎么能不让后人乱想呢?本来是深得道光皇帝的喜欢,生的儿子也是将来皇位的继承者。这样的身份,这样的蒸蒸日上的地位。年龄也只有32岁,怎么就会突然的病逝呢?这件事已经过去178年了,到现在依然是清宫的一桩疑案。</h3> <h3>承乾宫(目前是青铜器展室)</h3><h3>“承乾”一名,意思是顺承天意,可以是皇帝宠妃的宫寝。</h3><h3>此宫在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明朝崇祯皇帝的宠妃田秀英就居住在这里。清朝顺治帝孝献皇后董鄂氏,康熙帝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乾隆帝孝仪纯皇后,乾隆帝慧贤皇贵妃,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佳贵妃),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h3> <h3>景仁宫</h3><h3>景仁宫明代时为嫔妃居所。明宣宗的第一任皇后胡善祥被废之后就居住在此宫。清顺治年间,这里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当时为佟妃)的居所。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于此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硕裕亲王福全丧,康熙帝为悼念其兄,再次于此宫暂居。其后此宫一直作为后妃居所。光绪帝的宠妃珍妃他他拉氏也在此宫居住过。</h3> <h3>延禧宫</h3><h3>在故宫里有一座不伦不类的“西洋烂尾楼”,令人生奇,这就是俗称“水晶宫”的延禧宫了。延禧宫原与东六宫其它五宫格局相同,为前后两进院,前院正殿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室内悬乾隆皇帝御笔匾曰“慎赞徽音”,东壁悬乾隆《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壁悬《曹后重农图》。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后院正殿5间,亦有东西配殿各3间,均为黄琉璃瓦硬山顶。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延禧宫起火,烧毁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共25间,仅余宫门。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提议复建,但未能实现。</h3><h3>在宣统元年(1909年)端康太妃(光绪帝的瑾妃)主持在延禧宫原址兴工修建一座3层西洋式建筑——水殿。当时对这座西洋宫殿的设想是:水殿的墙壁隔着两层玻璃,玻璃夹层里注水养鱼,在建筑外面也注水养鱼,环以假山相饶。主楼每层9间,底层四面当中各开一门,四周环以围廊。水殿的四角各接3层六角亭1座,底层各开两门,分别与主楼和回廊相通。据《清宫词》、《清稗类钞》记载,水殿以铜作栋,玻璃为墙,墙之夹层中置水蓄鱼,底层地板亦为玻璃制成,池中游鱼一一可数,荷藻参差,青翠如画。当时端康太妃想借助修筑此水殿而彪炳千秋,甚至还拉着隆裕太后题匾额曰“灵沼轩”,然而,水殿还没有修筑好,清王朝就覆灭了,所以,就留下了这座皇宫中的西洋烂尾楼,俗称“水晶宫”。</h3> <h3>景阳宫目前没有开放</h3> <h3>永和宫目前没有开放</h3> <h3>参观钟表馆</h3><h3>故宫现有收藏1500多件钟表。都是通过以下途径进宫的。</h3><h3>第一个来源就是宫廷自己制造的钟表。有记载说,顺治帝曾经让工匠仿制钟表,但由于当时的发条不太过关,所以钟表走时不准确。这反映出顺治时期宫廷已经有了一些制作钟表的实验。康熙时期,宫廷里有一个机构叫自鸣钟处,是专门为皇帝收藏、制作、保养钟表的地方,制作钟表的人员包括一些西洋来的传教士,此时的宫廷钟表制作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康熙帝在一道谕旨中说,南方的官员可以不用进贡钟表了,因为现在大内可以自己制作了。到了乾隆时期,清宫钟表的制作已形成了一条从西洋传教士、外部的匠人、一直到做钟太监的非常稳定的基础梯队,钟表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h3><h3>清宫钟表的第二个来源是使团进献的礼品。在西方使团进送的礼品中,钟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门类。据初步统计,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仅俄国使团送给中国皇帝的钟表就有二三十件。臣工的进献也是清宫钟表的来源之一。每当重大的节日或是帝后的寿辰,各地官员都要送一些礼品,钟表在清代也就成为各地官员进贡的重要物品。</h3><h3>清宫钟表的第三个来源是通过各种贸易渠道采办的。一些钟表是在皇帝的直接授意下,由官员和当时的洋商进行沟通,然后洋商把要求带回西洋,订做后运回来的。另一类钟表是当时的洋商为迎合中国人的审美和喜好制造并售卖的。19世纪,瑞士超过2/3的钟表制造厂家都为中国市场制作钟表,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进入到皇宫里,以此抬高身价,因而当时出现了许多中文品牌的钟表。</h3> <h3>参观珍宝馆</h3><h3>故宫珍宝馆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东部,设在故宫东北角的皇极殿西庑、养心殿、乐寿堂和颐和轩里。珍宝馆是一座宝库,有各色宝石,闪闪发光的金银器皿,珍珠翡翠,还有金丝凤冠、象牙玉雕,各类珍宝举世无双;最为突出的是有一座镐多塔,重达5000公斤的大型玉雕。</h3> <h3>5000公斤的玉雕。</h3> <h3>九龙壁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皇极门外。壁长29.4m,高3.5m,厚0.45m,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宁寿宫时烧造。</h3> <h3>据说故宫九龙壁有一块砖是木头的,这是真的!</h3><h3>中国现存有三大九龙壁,即故宫九龙壁、北海九龙壁和山西大同九龙壁。这三处驰名中外的九龙壁,均用彩色琉璃烧制而成。然而,在紫禁城里的九龙壁上,却有一条龙的腹部是用木头制作的。而且,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九龙壁烧造完成到现在,这条被“移花接木”的“木腹龙”已经存活了整整240年——堂堂的紫禁城里原本为彩色琉璃的九龙壁上,为何竟有条“木腹龙”?来看看吧!</h3><h3>传说当年在烧制这座九龙壁的时候,由于工艺要求极高,烧制难度极大,废品率很高。工匠们一不小心,把这条白龙龙腹烧坏了,但当时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再烧一次了,显然,大家的杀身之祸即将来临。</h3><h3>有位木匠师傅冒着犯有欺君之罪的生命危险,连夜用木料雕刻成那块龙腹,钉补上去,刷上白色油漆,使之同原来的白龙腹颜色相同,终于瞒过了前来检查的官员,并使工匠们免去一场灾难。</h3><h3>年深日久,龙腹上的白漆剥落,漏出了本来面目.在光泽流彩的琉璃拼图中,这块朴素的木质龙腹愈发显得深沉而凝重。</h3> <h3>皇极殿</h3><h3>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当太上皇后居住和临朝受贺之所。</h3> <h3>皇极殿内景</h3> <h3>箭亭</h3><h3>箭亭是清代皇帝及其子孙练习骑马射箭的地方。箭亭名为「亭」,实质上是一座独立的大殿。其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四面出廊。殿内20根朱漆大柱直接承托梁架,减少了斗拱层叠的层次,是宫殿建筑大式做法中比较少见的。</h3> <h3>箭亭里展示的兵器等物品。</h3> <h3>珍妃井</h3><h3>珍妃井位于北京故宫宁寿宫北端的贞顺门内,原为宫中普通水井。珍妃井井眼上置井口石,石两侧凿小洞,用以穿入铁棍上锁。</h3><h3>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仓惶西逃。临行之前,慈禧太后将幽禁在景祺阁北小院的珍妃召至颐和轩,命太监崔玉贵等人将她推入贞顺门内井中溺死,此井因而得名“珍妃井”。</h3><h3>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銮驾回京,珍妃被追封为贵妃,其家人获准将尸体打捞出来,安厝于西郊田村,后葬于清西陵的崇陵妃园寝。</h3> <h3>文华殿</h3><h3>文华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文华殿明代是皇太子的东宫,清代为举行经筵的地方。殿后的文渊阁是藏书楼,《四库全书》49000余卷曾收藏于此。</h3> <h3>这里是东华门,登上城楼向北,沿途浏览皇城东北角风景</h3> <h3>城墙上的栈道。</h3> <h3>这一片没开放的绿瓦建筑据说是皇子皇孙们居住的地方。</h3> <h3>畅音阁</h3><h3>现存建筑为嘉庆年间改建后的规制。畅音阁为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戏台,与京西颐和园内的德和园大戏楼(为仿畅音阁规制建造)、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大戏楼并称清代三大戏楼。</h3> <h3>阅是楼</h3><h3>阅是楼是为皇帝、后妃、皇子等人观戏处。</h3> <h3>东北角的故宫角楼</h3> <h3>站在故宫城墙上看景山</h3> <h3>景山公园的万春亭</h3> <h3>北海公园的白塔</h3> <h3>城墙下来穿过御花园进入西区,西六宫指的是储秀宫、体和殿、翊坤宫、长春宫、体元殿和太极殿。</h3> <h3>这是西六宫的体和殿</h3><h3>体和殿是北京故宫翊坤宫的后殿。清光绪十年,为庆祝慈禧太后五十大寿,对储秀宫进行大修。将储秀门和翊坤宫后殿拆除,在其旧址上建体和殿。这种改建方式是将两宫打通,两宫一殿连成一体。</h3> <h3>储秀宫</h3><h3>原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储秀宫。明清时期为宾妃居所,清晚期,慈禧太后亦曾在此居住数年。</h3> <h3>翊坤宫</h3><h3>翊坤宫位于永寿宫之北,储秀宫之南,长春宫之东。东西十二宫以东为尊,以靠近中轴线为尊,以靠近乾清宫为尊。</h3><h3>翊解释为辅佐,皇后的寝宫为坤宁宫,翊坤即辅佐皇后管理六宫之意。</h3> <h3>寿康宫</h3><h3>始建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竣工与乾隆元年,是乾隆皇帝为生母崇庆皇太后而建造。</h3> <h3>康寿宫内景</h3> <h3>慈宁宫</h3><h3>慈宁宫是古代中国宫殿建筑之精华。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宁宫的兴盛时期,当时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三帝以孝出名,慈宁宫经常举行为太后庆寿的大典。</h3> <h3>传说,慈宁宫曾是孝庄皇太后的居所,自孝庄太皇太后驾崩后,慈宁宫空置了四十余年,期间流传了许多鬼神传说。到乾隆朝,崇庆皇太后不愿再住慈宁宫,就有了1769年,慈宁宫重建。关于慈宁宫鬼神的传说,孝庄驾崩后,有的住过慈宁宫的太后太妃说,“每天晚上都能听见奏乐的声音,有的说在墙上能看到宫女太监们排队走过的影子,还有的说有一口井,白天往下看井底是石头、杂草,但晚上再往下看,井底就会有水,水上倒映的却不是自己的脸……,以致后来的太后、太妃们都不愿意在此居住,怕的是自己的身份”压“不住孝庄太后居住又安奉过孝庄棺椁的宫殿,而请寻别居。</h3> <h3>慈宁宫现在是故宫雕塑馆所在地</h3> <h3>这里是慈宁宫花园</h3><h3>慈宁宫花园位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南,始建于明代,是明清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嫔们游憩、礼佛之处。 花园中原有临溪观、咸若亭等建筑,万历十一年(1583年)改名为临溪亭、咸若馆。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行大规模改建,此后虽“颇有更动”,但花园总的规模和布局始终没有大的变化。</h3> <h3>沿西路一直南下有一处清静的地方,就是武英殿</h3> <h3>武英殿</h3><h3>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清初武英殿用作皇帝便殿,举行小型朝贺、赏赐、祭祀等仪典。康熙八年(1669年)因太和殿、乾清宫等处维修,康熙皇帝曾一度移居武英殿。</h3><h3>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由亲王大臣总理,下设监造、主事、笔帖式、总裁、总纂、纂修、协修等30余人,由皇帝和翰林院派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后,武英殿大量刊刻书籍,使用铜版雕刻活字及特制的开化纸印刷,字体秀丽工整,绘图完善精美,书品甚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命将《永乐大典》中摘出的珍本138种排字付印,御赐名《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世称“殿本”。道光二十年(1755年)后刊书甚少,仅存其名。武英殿之书凡存而不发者一向贮于敬思殿中。嘉庆十九年(1814年)夏清查存书,将完好者移贮武英殿,残缺之书变价出售,此后敬思殿实际作为存储版片之处。</h3><h3>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烧毁正殿、后殿、殿门、东配殿、浴德堂等建筑共37间,书籍版片焚烧殆尽。同年重建。</h3> <h3>继续南行有一个故宫家具展,里面陈设的都是宫廷使用的家具。</h3> <h3>家具</h3> <h3>保存于恒温室里的各式家具。</h3> <h3>走到此基本上转了一圈,虽然已经走了六个小时已经是下午三点,站在午门向下望去,依然还有许多参观的人群。</h3> <h3>午门上故宫举办的陪你过大年展示,透着节日的欢乐氛围。</h3> <h3>新年就要到了,笑看人生提前祝你:人逢盛世情无限,猪拱华门岁有余。横批:猪年大吉</h3> <h3>故宫博物院很大,历史厚重,上下500多年的历史,有着说不尽的故事,我也就是走马观花浏览了一部分,记录了一下印象而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