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信】陕西安康市紫阳县“懋德堂”贾氏家族源流

河南省贾姓文化研究院

<p class="ql-block"> ♦️贺信♦️ </p><p class="ql-block">陕西省紫阳县《贾氏宗谱》编修理事会:</p><p class="ql-block"> 欣闻陕西紫阳县《贾氏宗谱》编纂告竣,近日将修成付梓,实乃我贾氏族人的一大幸事、盛事!</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贾姓委员会、贾谊文化节暨中华贾姓拜祖大典组委会、贾姓委员会家谱研究中心、《贾姓文化》期刊编辑部、《中华贾姓通史》编委会向您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向为此次家谱编修工作积极捐款的热心宗亲以及付出辛勤汗水和心血的编修委员会全体成员表示最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国之有史,地之有志,家之有谱,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治国以史为鉴,治家以谱为典。家谱是家族传世的瑰宝,宗族繁衍的档案。通过家谱,可以存史垂教、正本清源、昭穆分明;明血缘、别婚姻;敦亲睦族、启迪后世。今天,陕西紫阳县《贾氏宗谱》的修成,对记录贾氏宗族的繁衍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向心力都大有裨益。望我宗亲铭记祖训、世代传承忠孝之德,奋发进取、不断创造新的伟业。</p><p class="ql-block"> 最后,衷心祝愿陕西紫阳县贾氏千秋万代、人才辈出,家家户户人兴财旺,吉祥如意。 </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贾姓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贾谊文化节暨中华贾姓拜祖大典组委会</p><p class="ql-block"> 贾姓委员会家谱研究中心 </p><p class="ql-block"> 《贾姓文化》期刊编辑部</p><p class="ql-block"> 《中华贾姓通史》编委会 </p><p class="ql-block"> 谨此同贺</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贺信♦️</p><p class="ql-block">尊敬的陕西省紫阳县《贾氏宗谱》编纂委员会及紫阳贾氏宗亲们:</p><p class="ql-block"> 欣闻陕西省紫阳县《贾氏宗谱》首修编纂告竣,于2021年5月29日(农历四月十八)在紫阳县举行《贾氏宗谱》颁谱庆典,实乃我贾氏家族的一大幸事、盛事!在此山东贾姓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山东贾姓历史文化研究会(筹)全体成员向您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为此付出辛勤汗水和心血的宗谱编撰委员会全体成员、紫阳贾氏宗亲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祝贺!</p><p class="ql-block"> 国之有史,地之有志,家之有谱,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治国以史为鉴,治家以谱为典。家谱是家族传世的瑰宝,宗族繁衍的档案。通过宗谱,可以存史垂教、正本清源、昭穆分明;明血缘、别婚姻;敦亲睦族、启迪后世。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一个家族的传家宝,是子子孙孙的根系所在,是维系家族和睦的纽带。</p><p class="ql-block"> 本次紫阳贾氏首首修族谱,上合国情,下应民意,响应了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喜望,国家有力量的伟大号召,与时俱进,体现了紫阳广大贾氏宗亲的共同心声和慎终追远的优秀品德,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心血。修家谱更能体现一个家族综合的能力和凝聚力,能在思想、精神和感情上进一步唇齿相依、水乳交融,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加强交流,促进沟通,这就是对天下贾姓一家亲最好的诠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同心同德,精诚协作,续写我族的绵绣篇章,共创贾氏家族的现代辉煌。</p><p class="ql-block"> 紫阳县《贾氏宗谱》功成,对记录贾氏宗族的繁衍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向心力都大有裨益。贾氏家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贾谊、贾思勰等众多贾氏先祖先贤,不但是贾氏家族的骄傲和自豪,他们也是在中华民族历史长廊上闪烁璀璨的光茫。贾氏族人要弘扬贾氏祖德、传承贾氏文明,爱国爱家发扬奉献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最后,衷心祝愿伟大的贾氏家族明天更美好!</p><p class="ql-block"> 山东贾姓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 山东贾姓文化研究会(筹)</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8日恭贺</p> <p class="ql-block">  ♦️贺《紫阳贾氏宗谱》发行♦️</p><p class="ql-block"> 获悉《紫阳贾氏宗谱》如期发行,西乡、石泉、重庆城口等地贾姓宗亲为之振奋,深表庆贺。</p><p class="ql-block"> 翻阅历史画卷,研读宗族起源,无不是一把辛酸泪,一部家族史。历史上,一次次人口迁徙,一次次南来北往,从江西填湖广,从湖广填四川,从四川填陕西,每一次都是伴随一个新王朝的诞生,迫使先辈们离乡背井,艰难跋涉,寻求安身立命之地。千百年来,天下贾姓同属一家,渊源流长,血浓于水,这种同宗共祖的血缘纽带,让我们更加团结,更加自信,更加拼博,更加勤奋,更有作为。</p><p class="ql-block"> 闻知紫阳贾氏宗亲始祖懋公于明洪武年间自湖北麻城孝感乡经四川迁至紫阳,携家眷,背行装,风餐露宿,行程3000余里建业紫阳,其吃苦耐劳和果敢开拓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今紫阳贾姓家谱编撰宗亲,秉承先祖遗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历时五年,先后到山西襄汾、湖北麻城等地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正本清源,拜谒祖茔,眷抄墓志,理清枝叶,在没有旧谱借鉴支撑的情况下,搭设框架,组建机构,白手起家,搜集资料,逐条逐句推敲,反反复复斟酌,精心校正装订成书,让贾氏家谱文化繁衍生息,血缘生命得以延续,其辛苦劳作不言而喻,在此深表谢意和祝贺。</p><p class="ql-block">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这一代人生逢其时,赶上太平盛世,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团结带领华夏各族儿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就要求我们贾姓宗亲主动担当,奋发有为,责无旁贷,赓续传奇。我们族人历来就有百折不挠,开拓创新,团结奋进,不惧困难,排除万难的勇气和责任担当,始终用秦岭般的厚重和巴山人的情怀,爱党爱国,矢志不渝,无私奉献,服务社会,在各自岗位上谱写绚丽华章,创造生活奇迹。</p><p class="ql-block"> 祝福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愿我们贾姓族人永远兴旺发达。祝贺编撰委员会再续传奇,再立新功。</p><p class="ql-block"> 川陕贾氏修谱委员会石泉分会</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22日</p> <p class="ql-block">懋德堂:陕西紫阳贾姓始祖贾懋,落籍紫阳已数百年,没有现存的贾氏祠堂,也无有关堂号的记载。为继承和发扬先祖艰苦创业、以德传家的优良品质,让所有贾姓后辈永远牢记懋公的恩德。2020年经贾氏宗谱编委会广泛征求意见,取始祖贾懋之名,自立堂号为“懋德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懋德”释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尚的道德;美好的品德;以德立身、以德传家、以德睦族;同心同德、厚德载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懋德堂”寓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永记懋公恩德。紫阳懋公支系贾姓均为始迁祖贾懋孙,懋德堂寓意让所有贾姓后辈永远牢记懋公的恩德。</p> <p>贾慧升宗亲:下午好!</p><p>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贾姓委员会等:</p><p> 衷心感谢你们给我们发来的贺信!你们的贺信是对我们紫阳县贾姓族亲的鞭策和鼓午!有你们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我们感到万分荣兴,我们应该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p><p> 你们为贾姓宗族建立联谊、收集宗谱、历史资料、考查祖茔及珍贵文化遗产,跑遍了全国各地。你们的精神、你们的辛劳、你们的努力,华夏贾姓和海外贾姓宗亲都应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p><p> 陜西省紫阳县城关镇贾耀举</p><p> 2020年11月26日下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陕西安康市紫阳县“</span>懋德堂”<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贾氏家族源流</span></p><p class="ql-block">陕西安康市紫阳县“懋德堂”贾氏源流 </p><p class="ql-block"> 文/贾学刚</p><p class="ql-block"> 陕西紫阳县,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南派道教创始人张平叔,号紫阳真人)命名的县。总人口35万,贾姓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紫阳贾姓有三大枝系,一枝系由湖北黄州府蕲州贾家坳迁居紫阳,目前有族人约八百多人,主要定居在紫阳县蒿坪、双安两镇;一枝系由四川渠县迁居紫阳,目前有族人近百人,主要定居在东木、汉王两镇;其中最大一枝系是始迁祖贾懋这一枝系,奠定了紫阳贾姓之族基。</p><p class="ql-block"> 懋公枝系虽无文字记载,但按照枝系繁衍状况推断及祖辈们的口口相传,始迁祖贾懋应于明末清初携家人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出,经四川省大竹县,辗转到达今紫阳县任河里瓦房店(现贾坪村)。当时任河里只有十八户人家,官方以插占为业,指手为界,给贾懋土地、山厂。以上齐二卅垭、下齐栓牛夬、左齐东明奄、右齐五朵云为界驻足落户,结庐而居。懋公足下一子贾相远。贾相远足下三子:长子贾凤銮、次子贾凤蛟、三子贾凤翔。凤銮、凤蛟仍居瓦房店,贾凤翔迁居任河里邱家沟高中坝定居。贾凤翔足下四子,长子贾再兴足下二子贾明伦、贾明礼,分枝迁居高滩绕溪河学堂坝定居。贾明伦足下二子:长子贾永祥、次子贾永发。贾永祥足下二子:长子贾训仍居学堂坝、次子贾宠随父迁居高滩渔溪河烟厂坪定居,贾永发足下三子贾谊、贾德、贾朝随父迁居毛坝青石板河定居。此后懋公枝系逐渐繁衍壮大,至今县域内有族人三千余众,仍然是以贾坪、高桥、绕溪、渔溪河、毛坝为主要聚居地。迁徙外地逾千人主要居住镇巴、宁陕、佛坪等县,但全国各省份均有紫阳籍迁出贾姓族人定居。</p><p class="ql-block"> 紫阳贾氏懋公枝系,自湖北迁出到达紫阳定居至今,已数百年。贾氏先辈确立了三十字派:懋相凤再明,永宠希开成。朝廷文光耀,学仕正荣昌。腾芳步定国,万世钟灵长。</p><p class="ql-block"> 据查证各时代《紫阳县志》,懋公枝系人才辈出,忠勇志士,贞洁烈女,孝义善举,比比皆是。有据可查的自清嘉庆年后,近百年间出过监生、庠生、生员、武秀才、乡饮耆宾等多达近三十人。其中代表人物有:吏制候铨儒学训导修职郎:贾开先;监生:贾开年、贾成美、贾成贤、贾成典、贾成玉;庠生:贾开堂 ;文秀才:贾希忠、贾成贤、贾成刚、贾朝栋、贾朝璋、贾朝梁、贾廷鼎 、贾文学;武秀才:贾成业、贾朝杰、贾朝宝、贾朝阳、贾朝刚、贾朝用、贾朝相 ;乡饮耆宾:贾成松、贾廷典等。 </p><p class="ql-block"> 新世纪以来,陕西紫阳贾氏子孙,牢记族训,诚信做人,凡从政、商、科、教、医、工、农者,各行各业多有建树。截止2019年底,有第一学历本科以上大学生逾百人,获得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十余人,县级及以上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五十余人,先进工作者、高级工程师、中高级职称国家工作人员百余人。</p><p class="ql-block"> 其中的杰出代表有贾光美,196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核物理学专家,得到李先念、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曾任湖北潜江向阳江汉测井研究所所长。</p><p class="ql-block"> 贾学国,1977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选矿专业,曾任中国黄金集团嵩原黄金冶炼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董事长。黄金冶炼高级工程师、矿山工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p><p class="ql-block"> 紫阳贾氏懋公支系于2016年成立了以贾耀举为主任的《紫阳贾氏族谱》筹委会和编委会负责编纂家谱。机构成立后,两委会迅速组织专人对全县族人进行调查走访、摸底核查、登记造册,以便搜集好第一手资料。</p><p class="ql-block"> 2019年两委会又安排专人到湖北麻城市寻根问祖,遗憾的是没有找到一点有价值的信息。无任何老谱和文字记载,想要准确找到各支系的发展轨迹十分困难,两委会成员无数次到贾坪、绕溪、高桥、渔溪河等地考察老祖坟,记录世袭语录。数百多年的岁月洗礼,尤其是十年文革浩劫,使得我们很多先辈的墓碑都无迹可寻,然而广大族人们执着查询考证。我们先后在绕溪河学堂坝找到嘉庆十三年贾明伦妻子刘氏墓铭;在高滩镇万兴村找到了嘉庆二十年贾希重墓铭;在渔溪河袁家坝找到了道光元年贾宠夫人唐氏墓铭;在渔溪河月亮湾贾氏老坟园找到了道光二年贾开先夫人程氏墓铭;在贾坪麻叶湾贾氏老坟园找到了光绪十四年世星公墓铭;更意外的是我们在渔溪河擂鼓台的悬崖崖洞内找到了嘉庆七年时,贾开先、贾开年等族人为感恩龙王的庇护而立的石碑。这些珍贵的资料,见证了我们的先辈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的历史,也让我们进一步理清了紫阳懋公枝系各大房脉络。现已八世同堂。</p><p class="ql-block"> 如今,紫阳县贾氏家族,枝繁叶茂,兴旺发达,贾氏子孙正乘着时代改革的春风,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励志有为,砥砺前行,谱写家族时代凯歌!</p><p class="ql-block"> (供稿:陕西紫阳县贾学刚 2020年2月)</p> <h3> 紫阳县贾姓简介</h3><h3> (初稿)</h3><h3> 陕西紫阳县,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南派道教创始人张平叔,号紫阳真人)命名的县。位于大巴山北麓,南与四川省城口县、万源市接壤,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横穿全境,素有“贡茶、民歌、硒谷”之乡的美称。总面积2200平方千米,人口35万,贾姓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一。</h3><h3> 紫阳贾姓有三大支系,一支系由湖北黄州府蕲州贾家坳迁居紫阳,目前有族人约八百多人主要定居在紫阳县蒿坪、双安两镇;一支系由四川渠县迁居紫阳,目前有族人近百人,主要定居在东木、汉城两镇;其中最大一支系是始祖公贾懋这一支系,奠定了紫阳贾姓之族基。</h3><h3> 懋公支系虽无文字记载,但按照支系繁衍状况推断及祖辈们的口口相传,始祖公贾懋应该于明末清初携家人五十三口,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出,经四川省大竹县,辗转到达今紫阳县瓦房店(现贾坪村)驻足落户,结庐而居。贾懋公足下一子贾相远。贾相远足下三子:长子贾凤銮、次子贾凤蛟、三子贾凤翔。凤銮、凤蛟仍居瓦房店,贾凤翔迁居任河里邱家沟高中坝定居。贾凤翔足下四子,长子贾再兴足下二子贾明伦、贾明礼,分支迁居高滩绕溪河学堂坝定居;贾明伦足下二子:长子贾永祥,次子贾永发。贾永祥足下二子:长子贾训仍居学堂坝,次子贾宠随父迁居高滩渔溪河烟厂坪定居,贾永发足下三子贾谊、贾德、贾朝随父迁居毛坝青石板河定居。此后懋公支系逐渐繁衍壮大,至今有族人六千余众,主要分布在紫阳、镇巴两县,但全国各省份均有紫阳籍迁出贾姓族人定居。</h3><h3> 紫阳懋公支系贾氏字辈:懋相凤再明,永宠希开成。朝廷文光耀,学仕正荣昌。腾芳步定国,万世钟灵长。根脉繁蔓,八世尚存;依字取名,未滥字派。曾祖曾孙,天涯相逢,则知辈分,不乱其称。</h3><h3> 据查证各时代《紫阳县志》,懋公支系族人人才辈出,忠勇志士、贞洁烈女、孝义善举比比皆是,有据可查的自嘉庆年后封建王朝期间近百年的监元、监生、庠生、生员、武秀才、乡饮耆宾等多达近三十人。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吏制候铨儒学训导修职郎:贾开先;监生:贾开年、贾成美、贾成贤、贾成典、贾成玉;庠生:贾开堂 ;文秀才:贾希忠、贾成贤、贾成刚、贾朝栋、贾朝璋、贾朝梁、贾廷鼎 、贾文学;武秀才:贾成业、贾朝傑、贾朝寳、贾朝阳、贾朝刚、贾朝用、贾朝相 ;乡饮耆宾:贾成松、贾廷典等。 新世纪以来,陕西紫阳贾氏子孙,牢记族训,诚信做人,凡从政、商、科、教、医、工、农者,各行各业多有建树,截止2019年底,有第一学历本科以上大学生逾百人,获得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十余人,县级及以上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五十余人,先进工作者、高级工程师、中高级职称国家工作人员百余人。其中的杰出代表有贾光美,196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核物理学家,得到李先念、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曾任湖北潜江向阳江汉测井研究所所长。八十年代在他的领导下,江汉测井研究所已连续5年共创产值1888万元,上交利润、折旧费等共404.9万元,为国家节约事业费600多万元。同时,他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的方向,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贾光美领导的测井研究所,从1979年建所至1988年共取得研究成果95项,推广应用的达80项,占成果的84%,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技术进步作出了贡献。还有贾学国,1977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选矿专业(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曾任中国黄金集团嵩原黄金冶炼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董事长。黄金冶炼高级工程师.矿山工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95、98年贾学国率领的科研攻关两次获得国家经贸委三等奖,99年作为中国黄金集团首席代表和瑞典波立登公司进行技术商务洽谈,引进黄金高纯度生产技术,总指挥建设了该项目,成为中国黄金集团的形象工程,填补了国家黄金高纯度生产技术空白;目前国内市场的黄金首饰、中国黄金入国库、中国黄金进入黄金交易市场的黄金产品生产质量得到了极大的保证。2013年著书《黄金选矿与冶炼》于2014年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被列为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h3><h3> 数百年来,紫阳县贾氏族人在这片浑厚质朴的黄土地上,挺起不屈的脊梁,昂首阔步,向着光明,一路走来,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守孔孟之道,立命修身,和谐齐家;如今,紫阳县贾氏家族,枝繁叶茂,兴旺发达,贾氏子孙正乘着时代改革的春风,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励志有为,砥砺前行,谱写家族时代凯歌!</h3> <p>  陕西安康市紫阳县向阳镇贾姓概述</p><p> </p><p> 陕西省紫阳县,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南派道教创始人张平叔,号紫阳真人)命名的县。位于大巴山北麓,南与四川省城口县、万源市接壤,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横穿全境,素有“贡茶、民歌、硒谷”之乡的美称。总面积2200平方千米,人口35万,贾姓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二。</p><p> 虽无文字记载,据祖辈口口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始祖贾懋携家人五十三口,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出,经四川省大竹县,辗转到达今紫阳县瓦房店(现贾坪村)驻足落户,结庐而居。自此奠定紫阳贾姓之族基,后逐渐繁衍,至今有族人六千余众,传至二十余世,主要分布在紫阳、镇巴两县。</p><p> 紫阳贾氏字辈:</p><p>懋相凤再明,永宠希开成。</p><p>朝廷文光耀,学仕正荣昌。</p><p>腾芳步定国,万世终灵长。</p><p> 根脉繁蔓,八世尚存;依字取名,未滥字派。曾祖曾孙,天涯相逢,则知辈分,不乱其称。</p><p> 新世纪以来,陕西紫阳贾氏子孙,牢记族训,诚信做人,凡从政、商、科、教、医、工、农者,各行各业多有建树,截止2018年底,有县级及以上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30余人,先进工作者、高级工程师、中高级职称国家工作人员百余人。</p><p> 紫阳县贾氏新家训:家作地,国为天,孝敬老,礼致谦,学敏智,思处变,才济世,乐举颜,勤立业,俭效廉,公办事,理裁权,诚交友,实具言,和为贵,多积善,广结缘,人为本,静养年。</p><p> (供稿:紫阳 贾学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贾覃一家之谜</span></p><p class="ql-block"> 在陕西紫阳县一带,流传这样一个传说,贾覃一家。</p><p class="ql-block"> 贾覃无二姓的传说之一:早期《百家姓》中有姓贾的,却没有姓覃的。但贾覃二姓在紫阳地域内都是大族。据关坪山覃云堂保存的一九二二年家谱考,至今已有二十八代了。从“玄”字到“建”字,覃贾视为一家,按字论辈,从不乱派,从不通婚。什么原因?事情就发生在紫阳毛坝关上游三公里的地方。这里叫观音岩,岩上有座观音庙,庙里有间“娘娘殿”,殿内供着一尊娘娘神像,周围塑着许多大大小小泥娃娃。为什么观音岩又供奉送子娘娘呢?有这么个故事:明朝末年,这里只有岩而无庙。由于战乱频繁,逃荒讨饭的人常在岩下安身避乱。年长日久,人们就把它称叫“普陀岩”。岩下有一股清凉泉水,也都把它看成观音老母普救众生的“甘露神水”。就是这股神水,迎来了旺盛的香火,修起了一座观音庙。附近住了一户姓覃的,老两口有三个儿子,两个成丁的,已被官府先后拉走,杳无音信。一天,小儿子突然得急病,老两口连忙把他抱到观音岩下讨神水。谁知他刚把神水喝下就断了气。老两口哭得昏死在地。在昏迷中,恍惚见有人送来一小儿,又抱走他们的死孩子。老两口苏醒过来。果见一小孩,躺在地上哭叫,他们认为是观音老母显灵,派送子娘娘送来的。老两口喜出望外,逢人就讲:送子娘娘给他们送来了儿子。从此,老两口在这里承头修起了娘娘殿。孩子长到五六岁,甚是活泼可爱。一天,突然来了一个大汉,武官装束,自称姓贾,家住湖北麻城。六年前,因在家犯了王法,改名造姓领着妻小逃难路过此地,妻子病死,正愁着小儿无法养活。那天他怀抱小儿,到岩下饮水解渴,见二老昏迷在地,便放下小儿,把那死孩子抱出庙外埋藏了。他后来从了军,当了官,前来寻找亲生骨肉。老两口听他说罢,甚为惊讶!半信半疑,姓贾的又说出这小儿胁下有一块“红记”,老两口才确信无疑。但是舍不得将孩子归还给他。后来通过商量,一子顶二姓,两家合一家。小儿将来得子,生第一个姓贾,生第二个姓覃,以接两家香火。从此,贾覃无二姓,直到如今。</p><p class="ql-block"> 贾覃无二姓的传说之二:据说在明崇祯年间,张献忠弃主反明,自立为王,号称八大王。在转战四川途中,路经覃河(今任河,紫阳境内,汉江的最大支流)一带,因为这里居住的大都为覃姓人,故而当时的任河叫覃河。他曾听说这里的人很厉害,但张献忠生性残忍好杀,奸淫杀戮,无恶不作,根本没有把这些放在眼里。一日野营,内急,释于荒草之中,随手扯一把野草揩沟子(擦屁股),正巧抓的是藿麻(一种植物,接触易过敏,导致肿痛),不料被藿麻弄得他刺痛难耐,发烧红肿,起了几个亮晶泡。他说,果真覃河的人了得,不但人厉害,草都这样厉害!遂下令剿杀覃河人,覃河人为了躲避叛军灭杀,覃姓人一部分改成贾姓,方才逃过一劫。后来覃姓和贾姓直到现在还视同一姓,辈分、派行不乱,从不通婚联姻。覃河后来也改名为任河。</p> <h3>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贾氏家族湖北麻城寻根问祖团”湖北麻城之行实施方案 </h3><h3> 水有源,树有根。寻根问祖,传承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陕西安康紫阳贾氏宗祖,系朱洪武二年由湖北麻城迁徙至紫阳,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紫阳贾氏家族宗史编纂筹委会和编委会,为寻祖脉,追根溯源弘扬家族文化,经研究决定,特安排这次湖北麻城孝感乡寻根问祖之行。为了本次活动能够本着“节俭、高效、合理、安全”的原则特制定本实施方案。</h3><h3>一、活动宗旨:寻根、祭祖、联谊。</h3><h3>二、时间:二0一九年四月三十日早六点准时出发至五月四日返。</h3><h3>三、活动地点: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h3><h3>四、活动内容:走访档案馆查阅资料,参观“古孝感乡都”移民文化园查阅拷贝移民资料,和湖北贾氏宗亲联谊等。</h3><h3>五、参加人员:贾耀举、贾学新、贾学国、贾学斌、贾学坤、贾学亮、贾学双、贾学刚、贾仕保、王世香。</h3><h3>六、活动原则:一是自愿、食宿费自理原则;二是确保身体健康,能够坚持长途旅行原则;三是安全责任由随团参访人员自负原则;四是参访行程中,宗亲间要相互照看、团结互助原则。</h3><h3>七、行程安排:全程往返自带车(贾学刚、贾仕保各自提供车辆一部)。四月三十日:早上六点紫阳统一出发预计晚十八点到达麻城入住“古孝感乡都”酒店;五月一日:早七点起床吃早点八点走访麻城本地宗亲,下午到档案馆查阅资料;五月二日:档案馆查阅资料,下午参观“古孝感乡都”移民文化园;五月三日:和湖北贾氏宗亲联谊;五月四日:返程。</h3><h3>八、人员分工:贾耀举团长负责本次活动的统筹安排和协调工作。贾学新副团长协助贾耀举工作。贾学国负责本次寻根问祖活动前期历史资料搜集和考察问祖的具体细则。贾学斌负责本次活动的信息收集,影像资料采集及整理并兼任司机。贾学坤负责本次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并协助贾学国、贾学斌工作。贾学亮、贾学双协助贾学坤工作负责全团成员的食宿保障及疾病防控。贾学刚、贾仕保全程担任司机并负责安全保障工作。</h3><h3>九、费用安排:路费、住宿费及礼品费由家族公务费支出,生活费随团成员各自负担。十、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h3><h3>紫阳县贾氏宗史编纂筹委会紫阳县贾氏宗史编纂编委会</h3><h3> 二0一九年四月二十八日</h3> <h3>  陕西安康市紫阳县一支贾姓概述</h3><h3><br></h3><h3> 紫阳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东为汉滨区、岚皋县,西为镇巴县,南为四川省城口县、万源市,北为汉阴县。</h3><h3> 全县下辖21个镇,全县总人口33.7万(2016年)。紫阳县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平叔(号紫阳)得名。</h3><h3> 紫阳先后获得“硒谷之乡”、汉江画廊”、“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歌之乡”,素有“贡茶之乡”美誉。</h3><h3> 历史沿革:夏为古梁州之域。商代属庸国。春秋属巴。战国后期属楚之汉中郡。秦汉之际,紫阳地属益州汉中郡西城县。曹魏时属荆州西城郡西城县;魏文帝改西城为魏兴。西晋泰始三年(267年),分益州立梁州,魏兴郡改属梁州。</h3><h3>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销安康郡;大业三年(607年)撤销直州,同时改宁都为安康,改属金州总管府西城郡。唐武德元年(618年)于安康县兼设西安州,同时分设宁都、广德2县;武德二年(619年)改西安州为直州;贞观元年(627年)撤销直州及宁都县,将广德县并入安康,属山南东道金州西城郡。天宝元年(742年)西城郡更名安康郡;至德二年(757年)又更名汉阴郡,并将安康县更名汉阴。五代时(907年—960年),今紫阳县地仍属汉阴,隶于金州。先后属后梁、前蜀、后唐、后周、后晋、后汉、后周领有。北宋时(960年—1127年),汉阴县属京西南路金州安康郡昭化军节度;南宋初沿袭北宋建置,建炎四年(1130年)改属利州路。元代(1271年—1368年),汉阴等县撤销,辖地归金州,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明洪武三年(1370年),分金州地设汉阴等县;洪武十年(1377年)撤销汉阴,并入石泉县,后又复设,仍属金州。正德初,川陕一带爆发农民起义。明廷于正德五年(1510年)设立紫阳堡;七年十一月(1512年12月)升为县,割金州西南、汉阴县东南为其疆域,隶于金州。万历十一年(1583年),金州改名兴安州。清代,紫阳属陕安道兴安州。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兴安州升为府。中华民国初年,紫阳隶于陕西省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撤道,直隶于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以后,隶于陕西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30日紫阳解放后,属陕南行政公署安康分区辖;1950年2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5月整编各区,紫阳县属安康专区。1969年,专区改称地区,紫阳县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地区。</h3><h3> 截至2016年,紫阳县下辖21个镇:城关镇、蒿坪镇、汉王镇、焕古镇、向阳镇、洞河镇、洄水镇、斑桃镇、双桥镇、高桥镇、红椿镇、高滩镇、毛坝镇、瓦庙镇、麻柳镇、双安镇、界岭镇、东木镇、广城镇、绕溪镇、联合镇。</h3><h3> 据紫阳《武威正谊堂贾氏宗谱》载:贾氏系南京应天府金陵县郝家山贾家湾始,乃兄弟三人分枝到安庆府,长房仲张坐落怀宁县,二房仲方坐落太湖县西昌坂贾家园,三房仲量坐落湖北黄州府蕲州贾家坳。</h3><h3> 武威郡,正谊堂。</h3><h3><br></h3><h3> 《贾姓文化》编辑部辑文</h3><h3> 2019年1月3日</h3> <h3>正谊堂家谱,有疑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