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导语: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 、Minimal Access Surgery MAS)是通过微小创伤或微小入路,将特殊器械、物理能量或化学药剂送入人体内部,完成对人体内病变、畸形、创伤的灭活、切除、修复或重建等外科手术操作,以达到治疗目的的医学科学分支,其特点是对病人的创伤明显小于相应的传统外科手术。</h3><h3> </h3><h3>微创的概念来源当人们患病后走进医院,在完成医疗的全过程中,无论是对疾病的诊断还是治疗,都必将会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受到一定的损伤、创伤或伤害,但其程度则可能有所不同。 “尽可能少或小的创伤”,使患者达到和保持最佳的内环境稳定(局部和全身)状态,是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达到病人付出尽量小的代价而达到同样良好的效果,这是医学史上永恒的主题”。</h3> <h3>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骨外科完成本院历史首例肱骨外科颈骨折微创手术,术中采用小切口入路复位,八针线修复冈上肌及关节囊,使用桥接钢板完成内固定,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周围组织损伤,加快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h3> <h3>2018年12月04日,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骨外科收治一名右肱骨外科颈患者。患者系65岁女性,因“摔伤致右肩部疼痛并活动受限5小时”为主诉就诊,轮椅推入病房。DR及CT提示“1、右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2、骨质疏松症”。</h3> <h3>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厘米,胸大肌止点以上,此处由松质骨向皮质骨过渡且稍细,是力学薄弱区,骨折较为常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老年人较多,肱骨外科颈骨折移位多较严重,局部出血较多,临床治疗复杂。</h3> <h3>患者入院后值班医生给予患肢体三角巾悬吊制动,嘱加强功能锻炼,注意观察末梢感觉,血运等情况,并积极完善入院各项常规检查,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相关利弊,患者经商议后决定手术治疗,遂给予行术前准备。</h3> <h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教授,长安区医院骨外科主任周双利教授带领科室全体医生行术前讨论。周教授指出“患者目前诊断明确,右肱骨近端肿痛明显,DR及CT提示“右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查体与影像学检查相符,无右上肢神经症状,患者及家属要求手术治疗,可给与行复位内固定术。”周教授再次强调“考虑患者高龄,并严重骨质疏松,传统手术创伤较大,因手术部位特殊,限制了止血带的使用,术中出血较多。并且肱骨头内骨量缺失过多,若植入同种异体骨,直接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且还有植骨排异的风险存在,我们可以采用桥接钢板微创手术内固定,切口(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骨膜剥离较少也可避免植骨,而且术后恢复快等,可以明显加快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h3> <h3>2018年12月07日上午9点患者送入手术室,行颈丛麻醉,右肩部垫高。标示体表骨性标志,并标明腋神经走形,避免术中损伤神经。</h3> <h3>完成预想小切口(肩峰下6cm横过腋神经,为求术中保护腋神经,切口位于肩峰下3cm行长约3cm纵行切口),完成解剖,暴露解剖标志,使用2.0mm克氏针标记肱骨结节间沟及肱骨结节,作为钢板前内侧标线及顶点标线,并使用克氏针完成复位,植入钢板,采用八针线修补冈上肌及关节囊。</h3> <h3>克氏针固定钢板,透视见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钢板在位,力线合适,采用锁定螺钉远端打孔锁定钢板。</h3> <h3>手术完成,冲洗伤口并缝合。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20ml,患者安返病房。</h3> <h3>结语:随着微创外科的提出,借助先进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新手术种类的不断涌现,治疗领域的不断扩展,21世纪骨科微创新技术有望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微创骨科。交大一附院骨科微创中心,长安区医院骨外科团队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新技术,将以交大一附院骨科前辈们的汗水为基础,以昔日的辉煌为起点,以服务患者,学术创新为已任,稳步前行!为长安区广大群众服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