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四地旅行日记(七)

孙薇

<h1><b><font color="#ff8a00"><i> 雅典的“残垣断壁”</i></font></b></h1> <h1>  <i><b>雅典的第一天。</b></i>晨曦带着清新降临雅典,使雅典沉浸在一片清新、温柔、静谧中。我们踏着晨光开始了雅典的第一天的行程。首先要去“卫城”,我们遵循着Google导航,走在蜿蜒起伏的小道上,这些上山小道时而陡坡时而阶梯,时而宽阔时而狭窄;两旁的房屋精致小巧依山而建。真是别有一番韵味,真的要感谢Google把我们导入这条令人回味的山道,让我们第一眼就感受到雅典的雅致与典雅。</h1> <h3>🔽山上的小路,很难见到路人,偶尔会碰到居民正好出门,向他们道一声“早上好”。非常愉快地渐渐向山上走。</h3> <h3>🔽这些小教堂的身影无处不在,在这条不长的上山小道上就看见几座。<br></h3> <h3>🔽房子的门前,地下是一片历史遗迹,因此用透明玻璃材料做地板,不知每天踏在这些古迹上进进出出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br></h3> <h3>🔽随着高度的增加,可以俯瞰雅典城。那个尖尖的小山包是利卡维多斯山丘。</h3> <h1>  一路上都有美景的陪伴,让人心旷神怡,那种感觉真的妙不可言。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卫城。</h1><h1> 雅典卫城(Acropolis),修建于公元前5世纪,集古希腊建筑与雕刻艺术之大成。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雅典娜胜利女神庙等。这些古建筑堪称建筑艺术精品,在建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雅典卫城面积约有4km2 ,建在雅典市中心的卫城山丘上,因此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希腊语为“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h1> <h1>  如今的卫城经历了千百年战火的摧残,无情岁月的洗礼,遗留下来的残垣断壁、残缺不全的石柱和石块,它们在无声的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它们在等代着现代人用智慧和心血,科技与艺术来修复、还原它们的历史原貌。</h1> <h3>🔽雅典卫城</h3> <h3>🔽伯雷門(Beule Gate),在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建立,于1852年由考古学家 Emile Beule 发现,因此以他名字命名。穿过这个门就到达卫城山门。</h3> <h1>  山门是卫城的主要入口,建于公元前400多年,由建筑师 Mnesikles 所设计,主建筑采用多利克柱式圆柱。虽然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历程,建筑物已经残缺不全,但高耸的长柱,从底下仰望仍让人感到震撼。</h1><h1> 在古希腊神庙建筑中多采用石柱式,而各时期的石柱基本可以从柱头来分辨。“多立克柱式(Doric)”,是最早出现,最原始简单的式样,柱头基本没有装饰。以帕特农神庙为代表。“爱奥尼克柱式(Ionic)”,柱头是类似羊角螺旋状的式样,柱子较细长。以伊瑞克提翁神庙为代表。“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是出现在较晚期的建筑中,最为华丽的一种,柱头象装着盛开花朵的花篮式样。柱子较为细长。以奥林匹亚宙斯神庙为代表。弄明白了各种柱式,当我们参观时就能通过柱头更好地了解各建筑的风格。</h1> <h3>🔽卫城山门</h3> <h3>🔽山门上残存的圆柱</h3> <h3>🔽抬头仰望,只有用“震撼”来形容。敬畏之心油然而生。</h3> <h3>🔽穿过山门回头看到山门后立面,六根保存相对完整的多立克式立柱支撑着残破的柱上楣构。</h3> <h1>  位于山门右侧的雅典娜胜利女神庙,建于公元前449-421年,是卫城中最小的一座神庙,只有56平方米大小,在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多次被损坏,甚至摧毁,又被重建,修复。如今我们能看到保存尚好的胜利女神庙,是经历了多少专家呕心沥血的修复。</h1> <h3>🔽位于山门右边的建筑,是雅典娜胜利女神庙。</h3> <h3>🔽雅典娜胜利女神庙采用的是“爱奥尼克柱式”。</h3> <h1>  帕特农神庙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这座卫城里占地面积最大的神庙建于公元前447年到公元前438年,内部施工直到公元前432年才完成,是希腊古典时期现存最重要的建筑,无论整体构造还是雕刻装饰,都体现了希腊古典时期艺术的巅峰水平。但<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巨变,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从修复后屹立的柱廊,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span></h1> <h3>🔽帕特农神庙,一直都在修复中,所以总能看到修复用的铁架。</h3> <h3>🔽从斑驳的柱子就可看出修复工程之艰难。<br></h3> <h3>🔽能清楚地看到帕特农神庙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h3> <h3>🔽廊柱上的三角楣的浮雕,虽然残缺模糊,但还是能从凄美中透出昔日的至美。</h3> <h3>🔽神庙旁边的一段段的圆柱,一块块石板,它们是在等待着回归原位,期待着重放光彩。</h3> <h1>  伊瑞克提翁神庙,神位于雅典卫城北侧,建于公元前421年至公元前406年,采用的是爱奥尼克柱式。神庙是为供奉雅典娜、波塞冬和传说中雅典国王厄瑞克透斯而建。</h1> <h3>🔽柱子是典型的“爱奥尼克柱式”。</h3> <h1>  神庙南端用6根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少女像柱代替石柱顶起石顶,充分体现了建筑师的智慧,她们长裙束胸,轻盈飘逸,亭亭玉立。由于石顶的份量很重,而6位少女为了顶起沉重的石顶,颈部必须设计得足够粗,但是这将影响其美观。于是建筑师给每位少女颈后留了一缕浓厚的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成功地解决了建筑美学上的难题,因而举世闻名。不过现在神殿所看到的女像柱都是复制品。</h1> <h3>🔽6根少女像石柱,雕刻得细致精美,修旧如旧,基本看不出来是替代品。</h3> <h1>  阿迪库斯剧场,建于公元161年,由罗马大帝时代的哲学家Tiberius Claudius Atticus Herodes为纪念他的妻子而建造,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剧场也是同时期最杰出的建筑物之ㄧ。剧场共有32排座位可容纳多达六千名观众,半圆型的剧场,直径38米,在场内任何一处都能清楚看到舞台上的表演。舞台背景为罗马式的窗型高墙。剧场历经无数兴衰,在上世纪50年代时,剧场得到修缮现在剧场是雅典音乐节的会场。</h1> <h3>🔽阿迪库斯剧场</h3> <h3>🔽罗马式的窗形高墙是剧场舞台的背景。</h3> <h1>  坐落于卫城东南坡下的另一个剧场,狄俄尼索斯剧场(Theatre of Dionysos),建于公元前6世纪,是希腊最古老的露天剧场,狄俄尼索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剧神和酒神,所以狄俄尼索斯剧场又称酒神剧场。</h1> <h3>🔽狄俄尼索斯剧场依山而建,看上去巳经残缺不全,仍在修复中,但开放给游人进入参观。</h3> <h3>🔽狄俄尼索斯塑像</h3> <h1>  参观完卫城,我们来到不远处的古罗马市集(ROMAN AGORA)。</h1><h1> 古罗马市集是公元前1世纪-公元2世纪之间建造,是罗马时期的遗迹,最早这里是市民集会的场所兼市场,现在仅残存雅典娜拱门与许多石柱。</h1> <h3>🔽这是古罗马市集的主要出入口,也被称为“雅典娜拱门”。</h3> <h3>🔽散落的石柱和石块,看来修复的工程任重道远。</h3> <h3>🔽风之塔。古罗马市集的最大看点是风之塔(Tower of the Winds),这是一座由一世纪叙利亚天文学家建立的气象站。古希腊人相信,每个方位都有一个专司风向的天神,因此风之塔呈现八角柱状,每一面均刻有该方位风神的浮雕。</h3> <h3>🔽风之塔高12米,直径8米。</h3> <h3>🔽八角形的风之塔,每一面分别有风神的浮雕</h3> <h3></h3><h1> 哈德良图书馆(LIBRARY OF HADRIAN)。位于雅典卫城北部,由罗马皇帝哈德良在公元132年建造。图书馆仿照了古罗马广场的建筑风格。它是哈德良皇帝在雅典留下的最知名的两座遗迹之一。如今图书馆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建筑是一排7根整齐的科林斯柱式的柱子,柱子后是和柱子同高的墙壁。</h1> <h3>🔽这是哈德良图书馆经过修复后最大的遗迹</h3> <h3>🔽科林斯柱式的柱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柱头的雕塑像装满花朵的花蓝。</h3> <h3>🔽其余剩下的石柱、石块有待修复</h3> <h1>  雅典古市集(Ancient Agora),是古代雅典城邦的心脏,建于公元前5世纪,是雅典城邦政治、商业、行政管理、社会集会、宗教与文化中心。现存的古市集,除了赫菲斯托斯神庙和重建的阿塔罗斯柱廊以外基本是一片废墟。</h1> <h1>  阿塔罗斯柱廊,位于雅典古市集的一个宏伟的建筑,由帕加马国王阿塔罗斯二世兴建。 这座柱廊是典型的希腊化时期建筑,比起古典时期的建筑,尺度更大,也更细致。它长115米,宽20米,用大理石和石灰石建造。该建筑物巧妙地使用了不同的柱式。多立克柱式用于底层的外廊,而爱奥尼克柱式用于内部。</h1> <h3>🔽远处拍的阿塔罗斯柱廊</h3> <h3>🔽阿塔罗斯柱廊。因为阿塔罗斯二世念念不忘年青时曾在雅典受过知识教育,因此建造此建筑送给雅典市民。但在公元267年被摧毀。1952-1956 年间以原貌重建。现成为古市集内的博物馆。<br></h3> <h3>🔽阿塔罗斯柱廊一层里有两排石柱,下图左边的一排是爱奥尼克柱式,右边的是多立克柱式。<br></h3> <h3>🔽阿塔罗斯柱廊作为博物馆展出很多古市集发现的有价值的文物。在这里不可能一一贴出图片,只能放上极少部分。</h3> <h1>  在古市集里位于山坡上的赫菲斯托斯神殿(Temple of Hephaestus),它是在希腊众多遗迹中难得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建筑,神殿供奉希腊神話中的火神和匠神“赫菲斯托斯” ,所以也称作火神神殿。</h1> <h3>🔽赫菲斯托斯神庙的正面</h3> <h3>🔽赫菲斯托斯神庙的后面<br></h3> <h3>🔽神殿建筑采用多立克柱式,是古雅典建筑中最早的一种风格。<br></h3> <h3>🔽多立克柱式柱头上不如爱奧尼柱式以及科林斯柱式般的华美,却给人强壮、坚实、大气的感觉。</h3> <h3>🔽古市集里的大片废墟,能想象出当时的规模,但很难想象当时的盛世。</h3> <h3>🔽古市集里仅存不多的较为完整的雕塑</h3> <h3>🔽这个是典型的科林斯柱头,透过这些残存的建筑构件体现了当时的建筑师们精湛的技艺。</h3> <h3>🔽这三尊雕像是“阿格利帕音乐厅与体育场”仅存的遗迹,其余的基本是一片废墟。这里过去曾经是一座能容纳千人的表演厅,因为战争遭受破坏,后来改建成体育场。如今我们也只能凭残存的三尊雕像来想象重构昔日的辉煌。</h3> <h1>  在古市集旁边就是雅典的跳骚市场,从古市场出来我们就来到跳蚤市场。</h1><h1> 雅典跳蚤市场是雅典最大的露天市场,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跳蚤市场就位于古代雅典城的中心,当你放慢脚步穿梭在街头巷尾的大小商铺之间,你可以挑选旅游纪念品、小手工艺品。还有服饰、皮革品和珠宝首饰等待你的选择。很多商铺都出售相同的物品,但价钱各店会有差别,我们在街头小店买的小物件在街尾小店就便宜5欧元。所以你是否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就要看你讨价还价的本领了。</h1> <h3>🔽我们在跳蚤市场的一条小街里找了一家餐馆吃午饭,尝试了希腊有名的烤肉,分量很足。<br></h3> <h3>🔽莫纳斯特拉基广场(Monastiraki Square),这是座落在跳蚤市场区域的一个广场,广场里非常热闹,游客云集。</h3> <h3>🔽这是位于莫纳斯特拉基广场上的Kapnikarea教堂,是雅典最古老的东正教堂之一。始建于公元11世纪,是一座拜占庭式的建筑。</h3> <h3>🔽雅典步行街(ERMOU),是雅典最繁华、最热闹的购物街,它西起莫纳斯特拉基广场,东至宪法广场,这里有各大名牌专卖店,也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商店和小铺,也有大型购物商场。我们穿过步行街回到宪法广场附近的“家”。<br></h3> <h1>  回家稍作休息后,我们就去了离家不远处的国家花园。</h1><h1> 雅典国家花园,位于雅典市中心,公园北侧是希腊国会大厦,南侧是扎皮翁宫和奥林匹亚宙斯神殿,东侧是帕那辛纳克体育场,西侧是宪法广场。花园始建于1838年,竣工于1840年,当时花园上午为王族专用,下午对市民开放。现在花园对市民和游客开放。</h1> <h3>🔽位于国家花园里的扎皮翁宫,是一座新古典主义的建筑。用于官方或私人的会议和仪式。其名称得名于其赞助人,居住在罗马尼亚的希腊富豪、慈善家埃万杰洛斯·扎帕斯和他的堂弟康斯坦丁诺·扎帕斯。</h3> <h3>🔽扎皮翁宫的大门,石柱采用的是科林斯柱式的风格。</h3> <h3>🔽仰望大门的立柱、柱头和天花板,很有视觉冲击力。</h3> <h1>  从扎皮翁宫走不远就是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它是一座供奉宙斯的神庙,神殿起建于公元前515年,但直到公元2世纪哈德良皇帝时才兴建完成。据说未毁坏前有104根科林斯柱式的圆柱,规模相当壮观,堪称古典希腊神庙中科林斯柱式的典范。现如今神庙已毁,只留下15根石柱,人们只能通过仅存的石柱想象当年的辉煌。</h1> <h3>🔽奥林匹亚宙斯神庙遗迹</h3> <h3>🔽科林斯柱式柱头,虽然残破,但仍显示出当年的精湛工艺。</h3> <h3>🔽哈德良拱门,与宙斯神庙相邻,是公元131年为纪念罗马帝国国王哈德良而建造的大理石拱门。通过拱门能看到雅典卫城。<br></h3> <h1>  回家后自己做晚饭,饭后又忍不住外出看夜景,但由于时间已晚,天空漆黑一片,没拍到好看的照片。</h1> <h1>🔽黑夜里的奧林匹亚宙斯神庙</h1> <h3>🔽黑夜里的哈德良拱门<br></h3> <h3>🔽黑夜里远处的雅典卫城<br></h3> <h1>  今天的行程到此结束了,欲知后事请关注下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