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上海的十月底,我们在浦东机场搭乘东航的班机去莫斯科。</h3> <h3>当天晚上到达莫斯科住宿,第二天早晨醒来看见昨晚下了一场雪,气温一下降到零下七度。</h3> <h3>天气寒冷挡不住游玩的热情,早早地来了大家耳熟的“红场”。</h3> <h3>红场的地面都是由古老的条石铺成,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更是俄罗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大型庆典和阅兵活动之处。</h3> <h3>红场的北面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东面是国立百货商场,南面是瓦西里布拉仁内教堂,西侧是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及三座塔楼。</h3> <h3>左边是瓦西里布拉仁内大教堂,曾经叫圣母大教堂。右边是克里姆林宫的红墙和塔楼。</h3> <h3>红场北面的马涅什广场,矗立着骑马的朱可夫元帅的大型青铜雕像,俄罗斯在199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五十周年时,彻底恢复了朱可夫的名誉。</h3> <h3>马涅什广场的西侧是亚力山大花园,花园内有建成于1967年胜利节前夕的“无名烈士墓”,国家一号岗哨原在列宁墓处,后来被安排到无名烈士墓前。</h3> <h3>墓前的火炬从建成时一直燃烧到现在,墓牌上镌刻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h3> <h3>孩子们也冒着初冬的严寒来瞻仰烈士墓。</h3> <h3>亚力山大公园内</h3> <h3>跑马场</h3> <h3>距莫斯科七十余公里的谢尔盖耶夫镇,苏兹达里镇和弗拉基米尔镇,是莫斯科郊外的“大金环古镇”。</h3> <h3>苏兹达里原意是“上帝守护的城市”,小镇不大但比莫斯科还要早一百年,素有小克里姆林宫之称。</h3> <h3>弗拉基米尔严格地说不是莫斯科的小镇,它是一个比莫斯科还要古老的城市,克利亚济马河边是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大公纪念碑。</h3> <h3>苏兹达里镇的“木村博物馆”是个古老的村落,所有的建筑包括教堂都是木头造的。</h3> <h3>谢尔盖镇的古迹是“圣三一大修道院”,俄罗斯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h3> <h3>每天都有繁忙的修士和圣徒的守灵祈福活动。</h3> <h3>谢尔盖.拉多涅斯基潜心修行的美名四处传扬,在世时就被人们尊为圣人,小镇以他的名字名题,不单纯是个宗教活动的中心,战争年代这里也是抵抗外来侵略的北方防御阵地。</h3> <h3>莫斯科的有轨电车</h3> <h3>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简称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联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校,该校共有9名毕业生和4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也是全世界最大和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h3> <h3>俄罗斯的国徽——双头鹰</h3> <h3>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而建的胜利广场,广场西面的胜利女神纪念碑高141.8米,象征着1418天的卫国战争,两旁的大草坪用不同的植物拼出1941——1945两组数字,胜利广场寄托着俄罗斯人对和平的祈祷。</h3> <h3>胜利公园里的纪念碑</h3> <h3>胜利广场的东面是凯旋门,高28米,门顶立有一尊背有双翅的胜利女神手执花环,乘着六匹马战车的雕塑。</h3> <h3>莫斯科电视塔</h3> <h3>彼得大帝航海雕像</h3> <h3>胜利公园地铁站是莫斯科地铁最深的一个站,深84米相当于二十八层高楼。1935年5月15日第一条地铁通车,随后又开通二号三号线,当时出于军事方面考虑,将地铁修在地下五十米以下,可供400余万居民掩蔽之用,让众多莫斯科军民躲过纳粹德国的狂轰滥炸。</h3> <h3>从地面下去月台的自动扶梯126米长,有740级阶台,约需要三分钟左右时间,可以在扶手上打个盹,真是深不见底,似有“下地狱”的感觉。</h3> <h3>地铁的月台都是一个个拱形门,拱形处都是壁画,显得很是富丽堂煌。</h3> <h3>月台顶头的墙上也是大幅的壁画</h3> <h3>我们都说看见这壁画的图案,使我们想起了五十年代末的情景。</h3> <h3>地铁车厢内</h3> <h3>回国前最后的一个夜晚下榻在这陈旧的四星级酒店,确定它是年代久了,导游说那是法国人造的,前面矗立的是高大的戴高乐塑像。</h3> <h3>进酒店要安检(别的酒店都不要),安检员微笑着指指我过安检的照相机,站着让我给他照张象,可惜我没法给他照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