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和明星、吉华、进坤都是从恩施州内入伍的战友。虽然没有上过硝烟弥漫的战场,但战友情深依旧。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再走是幸福。2018年10月24日清晨7点,我们乘坐G258次高铁从武汉站向原部队所在地徐州进发。</h3> <h3>正巧,这天也是我离开部队,退伍返乡37周年纪念日。</h3> <h3>1978年12月18日,我从来凤县原旧司公社前进知青林场应征入伍。和吉华、进坤一起与全县300余名应征青年同时到达部队服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战友吉华,在部队一干就是12年,与战友、老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结下了纯真的友谊……</h3> <h3>经过4小时车程,于当日上午11时到达徐州。<br></h3> <h3>刚出站台,迎接我们的是军转干部、现任徐州市某局处长的老乡军明……</h3> <h3>军明邀请军转干部惠明老乡,亲自驾驶车辆,带我们来到蟠桃山佛教文化风景区。<br></h3> <h3>这是国家4A级景区,占地面积1100余亩。其主体宝莲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刘宋永初年间,原是中国第一座印度风格的寺庙。<br></h3> <h3>和军明一起到寺外菩提圣莲广场。</h3> <h3>明星与吉华</h3> <h3>寺外菩提圣莲广场、蟠桃胜境山门、天龙八部广场与通天阁一道形成了蟠桃佛教文化景区的中轴主线。<br></h3> <h3>所有建筑以通天阁为中轴向南北展开,廊院回环,尊卑有序,各安其位,相得益彰。<br></h3> <h3>军明带着我们一边参观游览,一边作精彩的讲解。</h3> <h3>军明和吉华</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通天阁下,军明为我们拍照纪念。</span></h3> <h3>景区里的天冠弥勒佛像———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锻铜佛像,高度39米。<br></h3> <h3>景区内的七佛殿和南海拜观音壁画,都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大雄宝殿和单体面积最大的佛教壁画。
</h3> <h3>欣赏最美的风景,吃着爱吃的佳肴,是大家每天最开心的事。当游览完蟠桃山佛教文化景区之后,很快到了中午时间。军明和惠明把我们带到离景区不远的一家饭店,品尝了这里特色美食,然后带着我们继续游览。<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汉兵马俑博物馆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称古代军事史博物馆,位于市东郊狮子山西麓,是中国遗址性博物馆。</span><br></h3> <h3>俑是古代陪葬用的偶人,而对于兵马俑,至今只有4处,除了一处在徐州,其他都在陕西。</h3> <h3>2004年10月该市对博物馆进行了一次改扩建工程,面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5000多平方米。<br></h3> <h3>从“汉兵马俑博物馆”出来,我们来到了“水下兵马俑博物馆”参观游览。所谓水下,是指陈列室低于水面,相当于在地下室办展览。<br></h3> <h3>该馆位于汉文化景区西部的潭水之中,周围山水环绕,风景秀美。</h3> <h3>栈道上</h3> <h3>入口处。<br></h3> <h3>边走边看,游览到湖边岸上的汉画长廊。</h3> <h3>徐州汉兵马俑是继秦俑之后,我国兵马俑考古和汉代军事史的又一重大发现。<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国的汉画像石一般在汉朝才有,而且存在的时间很短。而徐州的汉画像石主要以神话,民俗,历史为题材,在全国很有名气。</span></h3> <h3>在众多的汉画像石之中,比较有名的就是这幅汉代连理图。尤其是后边门阙,本来是两个柱子,后来慢慢变成了等级的象征,门阙越高,等级越高,门当户对由此而来。<br></h3> <h3>从汉画像石精品陈列厅出来,经"中国第一比丘尼”广场旁边来到了"汉画象石解密体验馆”。</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徐州作为两汉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能体验一下两汉文化的魅力,也享受了一次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大餐。</span></h3> <h3>对于汉代人来说,讲究厚葬。认为人死后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所以要把生前用的东西都带上,于是有了刻在石头上的汉画像石。</h3> <h3>从"汉画象石解密体验馆”出来,军明和惠明用小车把我们带到了"狮子山楚王陵"参观。<br></h3> <h3>狮子山楚王陵汉墓,是至今江苏省发现的最大的墓穴。专家根据土质分析,这座墓的建造时间是十九到二十年,是从刘戊继位的第二年建造的,一直到楚王去世还没有完工。</h3> <h3>进入墓室,会发现到处都是坑坑洼洼,那是因为刘戊在汉景帝时期,参加了史上非常著名的叛乱,叫吴楚七国之乱,结果,叛乱不到三个月就被汉景帝给平定了,刘濞被杀,而刘戊自杀身亡,所以建造墓室的工匠本来想好好修缮的,但是来不及了,楚王意外身亡了。<br></h3> <h3>一日着戎装,终身怀军旅。在结束了狮子山的全部旅游行程之后已是下午4点左右了。军明、惠明俩位老乡顺速把我们带到原某部坦克二师所在地,现东部战区某集团军合成二旅。<br></h3> <h3>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1953年2月20日坦克2师摩托化炮兵团入朝作战,牺牲140多人,取得了击毁坦克21辆,击伤7辆,击毁火炮24门,击毁地堡508座,击落飞机31架,击伤70架的战绩。<span style="line-height: 1.8;">英雄王杰身前就在这个部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到达</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部队营区后,军明帮我们联系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队,经首长同意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由一名士官带着我们到营区参观</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首先来到王杰列士陈列馆,宁波籍大学生女兵专门为我们讲述王杰的故事……<br></h3> <h3>1965年7月,济南军区驻徐州部队拉练到邳州张楼乡,并短时在那里进行各种演练,县武装部受当时热映的“地雷战”影响,临时组织了民兵地雷班,已是班长的王杰被派到张楼乡执行民兵训练任务。经过十几天的训练,将要进行最后一项训练,同时也是最复杂的“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br></h3> <h3>训练中,突然,拉火装置出现意外,炸药瞬间就要爆炸。有着丰富爆破经验的王杰知道,此时自己只要身体向后一仰,就可以脱离危险,为了保护在场的民兵和围观群众,他选择了纵身一跃,扑向炸药包……12名民兵和群众得救了,但王杰却永远离开了战友。<br></h3> <h3>半个多世纪以来,王杰 “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及“一不怕吃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一直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军人和年轻人砥砺前行、无私奉献。<br></h3> <h3>在英雄的坦克旁边合影留念。</h3> <h3>参观师部后,热情好客的军明及夫人,邀请市里工作的老乡,在汉凤楼酒店盛情款待了我们,为我们接风洗尘。<br></h3> <h3>"炽热的情感,沁润人生的点滴;芬芳的友情,滋润幸福的生活;纯朴的情谊,悦动彼此的心弦;真挚的问候,传递无限的温暖。"我们既是老乡,更是一起摸爬滚打的战友。<span style="line-height: 1.8;">感谢军明及夫人的热情款待,感谢各位战友真诚陪同,生命中遇上你们,这是我们的缘份,更是我们的福份。</span></h3> <h3>晚宴后,全体成员在餐厅里合影留念。</h3> <h3>晚上,军明把我们四人精心安排在"徐州万达雅容宾馆"。在这里,<span style="line-height: 1.8;">豪华的宾馆,舒适的客房、开阔的视野、充满了浪漫、温馨的气息。周到的服务带给我们宾至如归的亨受。</span></h3> <h3>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是华东重要门户城市,<span style="line-height: 1.8;">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是</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国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span></h3> <h3>次日(10月25日),军转干部、现为徐州民营企业家的顺庆老乡,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驾驶车辆,带着我们参观这座城市变化情况,把我们送到贾汪原部队住地及重要景区参观游览。</h3> <h3>首先来到金龙湖畔。顺庆介绍说:眼前的金龙湖,是在一座水泥厂的废墟上打造建设起来的。</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湖面面积约380亩、平均水深4.5米,储水量130万方,景观面积40万平米,分春夏秋冬4个区、12个园,一岛一堤、三广场,形成3.7公里的滨湖。图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顺庆与定坤、明星、吉华在金龙湖畔的步行栈道上。</span></h3> <h3>金龙湖景区周边规划有行政商务中心、高档住宅区以及现代物流等多个功能区。</h3> <h3>一个由“水泥厂”到“城市公园”的变迁,折射出徐州转型之路。这个千年兵家必争之地、百年煤炭工业城市,在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时候,突破制约瓶颈,探索出一条切合实际的发展道路,闯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之路。</h3> <h3>从金龙湖景区出来,穿过一条大路,来到了与金龙湖景区相邻的"金龙湖宕口公园"。</h3> <h3>其山体海拔80余米,区域面积12公顷,是徐州“变废为景”的典范。</h3> <h3>金龙湖宕口公园,到处亭台轩榭,绿树葱茏,花香阵阵。看见今天景色,谁能想到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废弃采石场。</h3> <h3>“生态修复、覆绿留景、凝练文化、拉动经济”的环境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h3> <h3>虽然天空下着细雨,但来这里体验宕口公园这个“变废为景”的人间仙境,心里仍然特别高兴。</h3> <h3>从公园出来,顺庆驾驶车辆进入徐贾快速通道向贾汪原装甲步兵团奔去。</h3> <h3>一位当地姓户的企业家的侄子到贾汪入城处与我们汇合。由小户引路,来到了离别整整三十七年的某部装甲步兵团北山营房。</h3> <h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脱下军装,但骨子里确烙下了军人的印记。现在的营房,已变成某集团军合成35旅某营房住地。<br></h3> <h3>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曾经生活、训练、站岗执勤、与战友风雨同舟多年的营区时,正遇部队拉动演练。<br></h3> <h3>尽管我们是从这里退伍走的,仅凭自己要求是进入不到营区的。</h3> <h3>老乡们利用很多资源,与部队多方联系,通过集团军部门领导联系得到营区首长同意,等到拉动演练结束后,在某士官的带引下才进入营区,寻觅当年的芳华和从军的记忆。<br></h3> <h3>这是我们理想飞扬的地方,也是我们青春磨砺、魂牵梦绕的地方。<br></h3> <h3>营房后面,一座废弃的岗亭还保留在原来的位置,就像老朋友一样静静地迎接我们的到来。战友明星服役4年,曾站在这里<span style="line-height: 1.8;">守护着部队的油库。</span></h3> <h3>工兵连营房,找来寻去,很难找到过去的踪迹和感觉,感到有些陌生了。</h3> <h3>明星看见似曾熟悉的营房,心里感慨万千。拿起手机拍个不停。</h3> <h3>这是建于1982年的三机炮营房遗址,现在成了荒地。估计,原来住的营房也许改建成了其它营房。</h3> <h3>1981年部队组建工兵连后,我到这里和战友们同学习、同生活、站岗执勤,风雨同舟了近一年时间。直到1981年10月退伍复员。此图位置是当时的靶场和阅兵、走分列式的地方。<br></h3> <h3>看见今天的训练场和蓝球场,就<span style="line-height: 1.8;">想起自己曾经在这里摸爬滚打。虽然我们头发已经变白、营房也变了样,但我们对迷彩绿的热情始终不变。</span></h3> <h3>一路上,士官向我们介绍部队近年来全面建设情况,希望老兵们多关注、关心和支持。交谈中,我们对部队取得辉煌成绩表示祝贺,对部队首长同意我们参观和士官给予的热情接待表示诚挚感谢。祝愿官兵们珍惜取得的荣誉,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续写英雄部队新篇章。</h3> <h3>从北山出来,乘车到达位于贾汪城中心的原83571部队团部,门前已建成一条直线大街。大门锁着,一名妇女在这看守。</h3> <h3>门内两旁是熟悉的法国梧桐,看见院内丢弃的扫帚,两旁梧桐树上掉下的残叶,停在远处红色正三轮摩托,很难想象,这就是我和进坤等战友刚到部队新兵训练的地方;很难想象,这是我从新兵连分配到特务连工兵排学习训练达两年之久的营房。在这已<span style="line-height: 1.8;">废弃的地方,特务连营房建筑还在,但已经面目全非,断壁残垣,一片狼籍。回想当年营区的庄严和整洁,看到现在的这幅模样,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味道。尽管这样,我们触景生情,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军营岁月。</span></h3> <h3>参观完原团部营房,又到了中午时分。小户把我们一行带到了名为"喜相逢”的餐馆,会见到了当地知名企业家户总。在相互交流了一阵之后,户总<span style="line-height: 1.8;">非常热诚大方地接待和款待了我们。接着,户总还亲自带大家到贾汪"民国往事"参观游览。</span></h3> <h3>"全域旅游,贾汪真旺"。到了贾汪,还真是如此。<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把</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过</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去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单</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景点为主的旅游方式,朝</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着吃住行购于一体的全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旅</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游</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模</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式方向迈进。(图为吉华在"民国往事"景区为老乡顺庆和户总拍照留念。)</span></h3> <h3>“贾汪”得名于明朝万历年间,因泉水汇集成汪,临汪而居的大多姓贾。但130余年的煤炭开采,让“泉城”变成了“煤城”。最多时有250余座煤矿,留下13万亩采煤塌陷地,耕地损毁、房屋开裂、生态破坏。</h3> <h3>"民国往事"景区作为"墨上集"民俗文化园项目体验区及休闲歇息区就是在<span style="line-height: 1.8;">采煤塌陷地的位置上建设起来的。以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为时间轴,以民国县城建筑群落为主,展现民国政府、老火车站、天主教堂、银行当铺、大舞厅等建筑形式,使游客在休闲歇息的过程中回味中国由封建闭国到西洋文化交融的特殊年代。</span></h3> <h3>户总与明星、进坤在景区。</h3> <h3>景区内,商户在店前用传统火烤,炮炸玉米泡。</h3> <h3>走到"上山下乡生活纪念馆"一侧。有着亲身经历的我,仔细参观游览了此馆。它反应特定历史时期的知识青年,从1968年到1978年之间自愿从城市走向农村、农垦兵团务农的初高中生毕业的年轻人。到这里,让我重温了那段激情似火的年月。</h3> <h3>整个景区是以特色民俗街为主,集民俗观赏、美食体验、怀旧穿越、趣味感知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将"老城印记"、明清集市"、"民国往事"三种风格体验有机融合到中国的乡村、集镇、县城三个行政概念的建筑群中。图为与民营企业家户总、老乡顺庆合影留念。</h3> <h3>从"墨上集"参观出来,老乡顺庆把我们带到潘安湖湿地公园。公园位于贾汪区西南部,总规划面积52.87平方公里,分核心区、控制区两个层次。集“基本农田再造、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全省首创项目。</h3> <h3>这里的布局和结构规划均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生态安全,重点发展知识、技术、人才等密集型产业,建立起完善的医疗、养老、商业、教育、休闲等现代化城市服务体系。让潘安湖的转型和创新发展,引领贾汪的发展走向美好的未来。</h3> <h3>潘安湖湿地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央影视拍摄基地、中央国际微电影频道联盟拍摄基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委员会拍摄基地。也是市级重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听老乡介绍,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很多外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h3> <h3>湖水清澈、水草丰茂、果木葱茏、群鸟栖息。走在贾汪区的潘安湖湿地公园内,难以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荒凉的采煤塌陷地。</h3> <h3>俩个"玩童"掰手劲,微笑的表情尽显开心。</h3> <h3>潘安湖湿地公园,是徐州的生态明珠,中国的最美乡村,<span style="line-height: 1.8;">填补了国内采煤塌陷地综合整治和有效利用的空白,打造了全国采煤塌陷地治理里程碑式的项目,创造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再造的典范,先后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span></h3> <h3>从潘安湖景区出来,顺庆争分夺秒把我们带到了贾汪区的"马庄村委会"。<span style="line-height: 1.8;">马庄村隶属于贾汪区潘安湖街道办事处,地处徐州市东北郊25公里处。改革开放以来,马庄村一直致力于发展经济,富裕百姓,优化人居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打造实力、魅力、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全村已形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富裕文明、安乐祥和”的局面,被誉为“华夏文明一枝花”,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颗璀璨明珠。</span></h3> <h3>马庄村创建的“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在97年参加了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2007年4月应邀赴欧演出并获意大利第八届国际音乐节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向世界彰显了当代新农民形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民俗文化村”、“等数十项荣誉称号。2017年12月入围2017名村影响力排行榜300佳第145位。2017年12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徐州马庄村视察。</h3> <h3>马庄村委会的对面是神农广场。神农雕像是一座高9.9米的神农氏雕像,相传神农氏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一位勤劳、勇敢、睿智的部落首领,他是农业、医药、商贸、音乐之祖,被后世尊称为"三皇"之一。</h3> <h3>“贾汪之变”正是徐州的缩影。作为江苏唯一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徐州先后对18万亩采煤塌陷地、3.4万亩工矿废弃地实施生态修复。同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予以淘汰、关闭、转产,在主城区范围内全面淘汰燃煤锅炉。现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旧貌变新颜。</h3> <h3>回到市里,辛苦了一天的老乡顺庆带着夫人,用脍炙人口的佳肴,热情款待了我们。</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10</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月26</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日上午</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风和日丽,我们</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前往位于南郊凤凰山麓,再次瞻仰了</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总前委群雕像</h3> <h3>参观了某七十一集团军部大门,原12军军部。</h3> <h3>云龙湖风景区</h3> <h3>云龙山风景区</h3> <h3>当天晚上,军明和夫人又在景上酒店特意准备了一顿丰富的美味佳肴和名酒招待我们。你看刚上桌的几道菜,制作讲究,很有特色,如同舌尖上的美味,看着养眼,吃起舒服。从这点可以看出,军明为接待我们,很花了一番心思的。</h3> <h3>27日早上,老乡祠贵清早骑着电动摩托,早早来到我们下踏的美途丽景酒店,邀请我们共进早餐。</h3> <h3>接着保方、祠贵带着我们到原师部工兵营大门遗址参观。吉华原在该营二连服役,我在1980年也在该连三排学习训练机械理论和工程机车驾驶达八个月之久。</h3> <h3>重返徐州部队,不但看到了三十七年前的军营,还看到了徐州.贾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此,我真诚地感谢军明、顺庆、祠贵、等老乡以及贾汪企业家户老总的热情款待和陪伴;<span style="line-height: 1.8;">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谢惠明老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陈书记、陈处长、金教授、亚光主任、左老大、保方等老乡至始至终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热情相</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伴;感谢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中</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们</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联</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系</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带</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路、食宿安排,以及无微不至的关心;感谢</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我们即将离开徐州时,军明及夫人、顺庆、祠贵、保方等战友老乡来宾馆与我们话别。感谢顺庆带给我们可口的徐州特产,并和军明一起送我们到东站。你们的热情,一次又一次的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在内心深处留下了最美、最难忘的记忆。</span></h3> <h3> 离开徐州,感慨良多。当年我们来到这里时,还是十八九岁的热血青年,现在回到这里却已变成白发老人。三十七年前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是啊,人生易老天难老,不管岁月的长河如何冲刷,仍冲不走我们对这段军旅生涯刻骨铭心的记忆。感谢这段军旅生涯,是它给了我们军人的荣誉;感谢这段军旅生涯,是它给了我们战友的称谓。部队是我人生旅途中一道独特风景,多彩而充满神秘;军营是我人生驿站中的一杯绿茶,温暖而令人回味。再见吧军营!再见吧徐州!期盼着老乡、战友硒都恩施再相聚。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