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查家好男儿,绿水盈青山。

李旺林

<h3>金庸既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又有西学的文化参照,其人格、文格自成风范。通过文字(时评、小说)的笔之力、思之力影响华人、汉语和汉文字力量格局。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贡献不可估量。</h3> <h3>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都有亡去的灵魂见证 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幸以亡者命名<br></h3> <h3>《永远的大侠》 刘乐牛 一个优秀的灵魂不会因为死亡而失去亮度,依然会继续为人类生活抚去庸俗积压的尘埃。金庸永远是崭新的金庸,不老的金庸,不死的金庸。我不赞成世俗意义上的血统论,血统的贵贱不是财富可衡量的,他的个性与才华,绝对是人类高品级血统在时光递延中的一次显示。他通过文字表现出的侠肝义胆、儿女情长以及忠孝观念,既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又是对生命核心价值的顽强坚守。如此优秀的灵魂,其实没有几个人能完全读懂。如果他从事其他艺术,命运可能很悲催,所幸,他选择了能激发少年轻狂之情的武侠小说。他因此在有生之年,获得了很大的声誉。但这些声誉,并不足以用来标识他元气充沛,灵气有加,正气浩然的优秀灵魂。 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没有几个人能比肩,只是中国文化中的酸儒味太浓,他的文学才没有得到所谓的正派文学的重视。但文学既然是文学,又何来正派不正派之说,正派无非就是所谓的严肃与现实。可谁敢说,摆出严肃面孔的人就是正派人? 金庸对汉字的敬畏,对人性的开掘,对未来的信仰,可以羞杀一大片只想着在体制内或奖的中国前沿作家。 其实,金庸的小说中的正教和邪教,本身就是对自己小说和所谓正派小说的一个无意识下的隐喻。正教的虚伪与邪教的率真他理解得很透彻,正教因为要获得正能量的利益,必须要行事于正面旗帜下,但旗帜毕竟只能是旗帜,而不可能是队伍,队伍中见不得人的龌龊也就在正的理由中大行其道,胡作非为。 邪教是毒,是恶,金庸没否认这个根本点。但不受道德管束的邪教却恰恰又最能体现人性的真实与美丽。金庸对邪的理解,就是对人类道德虚伪性的理解。但他的作品又总是在以正压邪中走向结束的。他的小说,因此又表现了他对人性美好面的极大信任,只是这种信任,是他在对道德的校正中赋予的信任。而非迂腐之道德。 在我看来,金庸所有的小说,都是在写道德下的人性,人性下的道德 人性的扭曲,也因此最终是道德上的扭曲。人性的残忍与阴暗,也因此都会追根于道德的残忍与阴暗。而人性最终的美好,都来自对非人道德的挣脱与抗衡。 正是如此,金庸给恶人都会留下温情的一笔,但没有赞扬过忠诚的奴隶。他太明白,忠诚的奴隶就是人的行尸走肉。再看看中国很多所谓的作家,赞扬的恰恰是奴隶,而非顶天立地的人。 金庸是名副其实的金大侠。他笔下的侠客,都是他自身情感的外化,附着了他对人世风雨的全部理解,也抒发了他在尘世遭遇的所有非正义的愤懑。是他内在的武侠精神,成就了他外在的文侠名气。 继鲁迅之后,没人能像他一样 创造出那么多的经典形象。他对中国文学的丰富做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他的影响会持续得更远。 要不是故事性,没几个人会重视文学上的金庸。有了那么多的好故事,也没几个人能读懂金庸。<br></h3> <h3>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