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黄旗山是东莞第一名山,又名旗峰山、主山、祖山、朝山、镇山,唐以前被称为黄岭、黄公岭。民间,这里被尊为东莞龙脉,是东莞龙脉所在。</h3><h3> “黄岭顶上挂灯笼”是东莞第一美景,我曾经三次登黄旗山,都是陪人去游,未能尽兴。这一次来莞有两个多月了,一直想去,今天终于成行。<br></h3><h3> 2018年10月26日上午九点许终于在东泰花园西乘27路公汽到黄旗山去。</h3><h3> 天马行空,去看东莞的龙脉去。</h3> <h3> 几年没来,变化很大,旗峰公园新添了音乐喷泉,美得让人惊叹。</h3><h3><br></h3> <h3> 庆祝国庆69周年的宣传橱窗主题鲜明,形式活跃,很得人心。</h3> <h3> 老百姓很喜欢在这里拍照留念。</h3> <h3>看这一家四口,站在邓爷爷身旁照像,好高兴。</h3> <h3> 东莞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不平凡的四十年。在我的印象中,四十年变化之大,在全国好像除了深圳,就是东莞了!</h3> <h3> 旗峰公园大门悬挂了八个大红灯笼,很是引人注目,老远就能看见。</h3> <h3> 大门口正中的一副对联,题得好,很能显示东莞人的心胸:</h3><h3> 襟怀有寄总望其大旗长扬福灯高照,</h3><h3> 山水钟灵当待此弘猷大展美梦能圆。</h3> <h3>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这里游玩。</h3> <h3> 碧波荡漾,亭榭曾差,映衬着远处的苍山和山顶的大红灯笼。</h3><h3> 水清,林幽,山苍,灯红,峰峦蜿蜒曲折,迤如旗展,势若龙腾,真是风水宝地,东莞的龙脉宛然在目。</h3> <h3> 在公园里有一支支舞队、一支支歌队在这里与山共舞、与水共鸣。迎面来了一群人,大概是练完舞回家,有的队员余兴未了,边走边跳,很是快乐。一个个穿着鲜艳,飘飘欲仙。我国现在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人民的精神风貌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了。</h3> <h3> 旗峰古庙座落在山脚。这座古庙,是宋代所建。大宋时庙宇很多,但传下来的却不多,旗峰古庙能传承至今,难得!也耐人寻思,何以香火绵绵以至于今天?</h3><h3> 青紫色的琉璃瓦,高扬的飞檐斗拱,一连串的大红灯笼,让人眼睛发亮。</h3> <h3> 庄严的大门,升腾的烟火。</h3> <h3> 人们虔诚地顶礼膜拜,默默许愿。</h3><h3> 一遇初一、十五,或逢年过节,这里人山人海,烟火升腾,迷漫半个天空。特别是每年敬头柱香的时候,东莞民警几乎全体出动,连夜在这里维持长达数里的密密麻麻的敬香队伍的秩序,保护香客的安全。这里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故,也是一大奇迹,东莞的民警同志们功不可没,真是辛苦了!</h3> <h3> 黄旗观音古寺</h3><h3> 秀敏黄旗第一名山开净域,</h3><h3> 廉称白水千年古遗作良箴。</h3> <h3>旗峰古庙</h3><h3>门蔼紫霞地开黄岭,</h3><h3>灵分天竺泽被莞江。</h3><h3><br></h3> <h3> 一道又一道庙门,</h3><h3>显得很深。</h3><h3> 一层又一层台阶,</h3><h3>显得很高。</h3><h3> 敬畏之心越来越沉,</h3><h3>愿望之切越来越迫。</h3> <h3> 终于来到观音宝殿。</h3> <h3> 弥勒佛恭候大门,</h3><h3> 笑口常开,</h3><h3> 大肚能容。</h3><h3><br></h3> <h3> 古庙大钟在一侧披红静立,</h3><h3> 每到良辰佳日钟声轰鸣,</h3><h3> 吉祥的祝福声远播千家万户。</h3> <h3> 人们在大慈大悲的观音面前,倾述心曲……</h3><h3><br></h3> <h3> 万千期望,</h3><h3> 寄于一地一时一身。</h3> <h3>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h3><h3> 第一福地,观音道场 。</h3><h3> 佛不是神,佛是觉者。</h3><h3> 自觉觉他,自利利他,</h3><h3> 自度度他,无自无他……</h3> <h3>禅意,</h3><h3>耐思;</h3> <h3>六祖,</h3><h3>耐学;</h3> <h3>心曲,</h3><h3>耐听;</h3> <h3>弥勒,</h3><h3>耐笑。</h3> <h3>左看,</h3><h3>像本。</h3> <h3>右看,</h3><h3>像本。</h3> <h3>正看,</h3><h3>像本。</h3><h3>似是似非,</h3><h3>似真似假。</h3><h3>是本是末,</h3><h3>雾里看花。</h3><h3>花开即佛,</h3><h3>活在当下。</h3> <h3> 何以为本?</h3><h3> 何以香火绵绵?</h3><h3> 谛听民声,</h3><h3> 详察民意,</h3><h3> 化解民怨……</h3><h3> 民间传说,这里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现身化解百姓危难疾苦之所。</h3><h3> 因此有千年古庙之昌昌,因此有年年香火之旺旺,于是有福地、龙脉之传说。</h3> <h3>上山,上山,</h3><h3>去看山顶的红灯笼。</h3><h3>一群一群的人在上山,</h3><h3>兴高彩烈地去圆心中的梦。</h3> <h3>没走多远看见一堆巨石,这里曾是一处很有名的古迹:廉泉。</h3><h3>碑文有详细记载,可惜,因年代久远,字迹已模糊了。</h3><h3>据说古代唐宋明清时,这里泉水潺潺,很大很清,古人称之为廉泉,骚人雅士常来登临,吟诗言志,寄情山水。现在在巨石上,仍然处处可见古人之题咏。</h3> <h3>碑文可辩:</h3><h3>与莲共洁。</h3> <h3> 诗文模糊,辩别好久,识得如下:</h3><h3> 旗山苍苍秀如画,</h3><h3> 一派寒泉出山下。</h3><h3> 不知谁为号廉名,</h3><h3> 疑是夷陵共称诧。</h3><h3> 味甘如醴寒如冰,</h3><h3> 尘埃不染清且深。</h3><h3> 何当遍汲九洲饮,</h3><h3> 顿使贪夫皆洗心。</h3><h3> 明吴中县令旗岭廉泉诗</h3><h3> 癸酉年五月邑人王国忠书</h3> <h3> 这里曾是乐土,</h3><h3> 这里曾是圣地,</h3><h3> 这里曾有多少足迹、多少谈笑、多少情怀、多少志趣……</h3> <h3>沧海桑田,</h3><h3>当年清沏的泉水,</h3><h3>现在早已干涸。</h3><h3>可惜了!</h3> <h3>一堆巨石上建有廉泉亭。</h3> <h3>这幅对联显然是今人所拟:</h3><h3>志士登临能无感慨,</h3><h3>贪官到此可有羞惭?</h3><h3>今日之我,一位他乡老人,到真有一点感慨:</h3><h3> 十多年前我陪三哥徐炳辉来这里时,尚有清清泉水,碑文题咏也清晰可辩,亭座地面也很洁净,现在竟成了这般模样!这么有名之处,真是可惜了!</h3><h3> 看来这几年在这里主政的人是没有亲自步行到此地的,虽然是不图清廉之虚名,但这里毕竟是东莞第一名山第一名景第一名泉呀!怎能不来?料想重要人物来了,重视就来了,廉泉绝不会有今日之衰败。</h3> <h3> 继续上山,</h3><h3> 有的在比赛,看谁最先登上山顶?</h3><h3> 也有的在叫苦,走不动了怎么办?</h3> <h3>半山处有一亭,</h3> <h3> 亭上有字:留靴亭。</h3><h3> 有人说,“脱鞋,打赤脚上山。”</h3><h3> 有人说,“不是吧?是说换一双好鞋子好登山。”</h3><h3>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叫“留靴亭”呢?</h3><h3> 此时,我想起好几年以前,陪胡明霞等亲朋来游玩的事。当时,我们一行人行至此亭,胡明霞坐在亭內不走了,等我们下山时,她竟然真的脱了鞋子,拎在手上,打着赤脚下山。这么一个天生丽质的女神光着赤脚走山路,让人好佩服。这事现在写下来,不知胡明霞看了当作如何想?还记得当年吗?还记得当初的心情吗?我想,既然我还记得,她一定也没有忘。</h3><h3> 不忘初心,呵呵!</h3> <h3> 已有上山的下山了,这一群人边走边说边笑,好像在谈论什么刚刚发生的趣事。</h3> <h3> 走了一段山路,又遇一亭,两座亭子连在一起,</h3><h3> 亭名:珠联亭。</h3> <h3> 又见一女孩跑着下山。</h3><h3> 母亲高兴地跟在身后。</h3> <h3> 走不多远,又有一亭,</h3><h3><br></h3> <h3> 亭名:青紫亭。</h3><h3> 青紫之气,大吉大兆之气。这座亭大概是为纪念观世音曾在此地现身显灵当时紫霞满天而建的吧?看来民间的传说有很大的影响力、感召力。</h3> <h3> 快到山顶了,路旁有一棵很大的小叶榕,树干很粗,估计两个人合抱不住,约有十七八米高,长得很茂盛。</h3> <h3>路旁有导游图。</h3> <h3> 这里有一个约二百平米的大场地,场地的正中有一栋方便游人的综合建筑,建筑物最高处的屋顶上竖有一根高高的避雷针,针的顶端是一个红色的五角星。这大概是六七十年代的建筑吧?看来很久就没有人在这里居住经营了,现在已破烂不堪。</h3> <h3> 有游人在路口歇脚,以利再战。</h3> <h3> 仔细观察,这里是上山下山要冲之地,设有一个岗亭,有警员值班,以便服务登山游客的紧急之需。</h3> <h3> 从这里向上,就是正式地去登山顶了。</h3><h3> 这里的建筑有一种庄严的仪式感。</h3><h3> 有31级台阶,台阶两旁是半人高的雕花石栏。</h3><h3> 台阶尽处立有一高大精致的石碑,二柱二梁,上书红色的“旗峰”二字,很是醒目。</h3><h3> 一眼望去,这里有一种很大的气场。让人感觉这旗峰山的峰顶看来很不一般。“庄重”,“庄严”,呼之而出。此时,突然有悟,为什么这座山又叫“祖山”,又叫“朝山”?</h3><h3> 行至此处,抬眼一望,举步登临之时,让人有一种精神为之一振的感觉,仿佛真要“下定决心”,去“争取胜利”了。</h3> <h3> 登完31级台阶,进入“旗峰”碑门内,一大块屏风式的纪念碑伫立在面前,碑上铬刻着“黄旗山灯笼重建碑记”的碑文。</h3> <h3> 阅读碑文,我们知道了:</h3><h3> 黄旗峰,俗称黄旗岭。史称祖山、主山、朝山。是东莞人春游、踏青、登高之圣地。</h3><h3> 民间流传《东莞八景》,首景就是“黄旗岭顶挂灯笼”。</h3><h3> 1992年,东莞市政府将黄旗山列为东莞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h3><h3> 1993年,投入120万塑造山顶灯笼。</h3><h3> 1997年、2000年,两次大修。</h3><h3> 2004年,投入500万重塑。花岗岩为基座,汉白玉为支柱,高30米,坛式建筑,深红色钢化玻璃组成灯笼。</h3><h3> 东莞市政府2005年元月立碑为记。</h3><h3> </h3> <h3> 从这里,沿石阶而上,登到山顶共有288级。</h3><h3> 石阶的山外一侧设有半人多高的铁栅栏,栅栏上涂有绿色的防锈漆。不但增加了登山的安全第一性,而且可以作扶手、抓手、拐杖之用,可助体弱之人一臂之力。我就是撑着铁栏杆,一步步登上山顶的。</h3><h3> 铁栅栏有的地方已锈坏了,望有关人员能及时检修才好。</h3> <h3> 攀登的中途,遇见这两位在路旁休息的夫妇,他们为我连声叫好。</h3><h3> “大叔,您老厉害,多大年龄了?”</h3><h3> “73。”</h3><h3> “来坐一坐,歇一会儿。”</h3><h3> “不用,谢谢。”我看了一眼热情关心我的两位,发现二人长得很像,我笑着说:“您二位长得很像,是夫妻像啊!我来为你们照张像好吧?”</h3><h3> 本来倚躺在男人怀里的年青女子,这时坐了起来,有点儿害羞地笑着。</h3><h3> 男的很爽快地答应:“好!”但我照像时他似乎有点儿不好意思。</h3> <h3> 12:04我终于登上山顶,虽然慢了一点,但是是一鼓作气。</h3><h3> 看看其他登上山的人,好像很累,很热,大汗淋漓。</h3> <h3> 而我,虽然73了,虽然右腿不便,但一气直登到山顶,而且仍然精神抖擞。</h3> <h3> 再上7级台阶,来到灯笼的地基的第一层平台处。</h3><h3> 大红灯笼就在面前。</h3><h3> 壮观!雄伟!</h3><h3><br></h3> <h3> 对称的花纹石雕栏杆,仪仗队式的列在石头台阶的两旁。</h3><h3> 两层,16级台阶。</h3><h3> 拾级而上,就来到了巨大的红灯笼的豪华的坚实的基座平台。</h3> <h3> 突然从头顶方向传来一阵呐喊,抬头望去,一个小伙子情不自禁地站在灯笼基座栏杆上,伸开双手朝天,一次又一次大声呼喊:“我来了!我摸到灯笼了!”</h3><h3> 很有一些危险,我站在下面担着心。</h3><h3> 看来这个小伙子也觉察到了,他的女朋友也要爬上去站着,但被他坚决制止了。</h3> <h3> 他的女朋友脸色虽然有些阴沉,但是还好,真要是两个恋人都站在高高的护栏上发疯地呼喊,真不知道有什么样的后果会发生!</h3> <h3> 一块巨大的花岗岩被雕成一个大石柱,牢牢地支撑着壮丽的大红灯笼。</h3> <h3> 再上9级台阶,就来到了红灯笼的宽大的基座平台上。</h3> <h3><br></h3><h3> 基座上有瑞龙戏珠的吉祥装饰。</h3><h3> 如果横着看,这瑞龙戏珠是不是有点像连绵起伏的黄旗山和大红灯笼的形像呢?</h3> <h3> 正中心花钢岩的支柱真是巨大坚固!</h3><h3> 让人叹为观止!</h3><h3> </h3> <h3> 从这里再登有豪华的汉白玉栏杆的21级台阶,就到了红灯笼的身边。</h3> <h3> 登上来了!</h3><h3> 我来了!</h3><h3> 这时发现在汉白玉栏杆外还有一圈不锈钢的护栏。考虑很周到。</h3> <h3> 红灯笼下面的金黄的花边,原来是这样的!</h3><h3> 轻轻地摸一摸,仔细地看一看,壮丽!</h3><h3> 再仔细地看一看,上面有不文明的游人留下的不光彩的签名,硬划伤的痕迹,这真是不文明到顶了,上天了!</h3><h3> 这是东莞的镇山之宝啊!</h3><h3> 应该百般爱护才对啊!</h3><h3> 人过留名,留什么名?是要留下自己的文明,而不是留下臭名!</h3><h3> 在这么宝贵的建筑物上刻划自己的姓名的人,应当反思,应当羞愧,你是在搞破坏,你是在用手打东莞人的脸,你是在用刀刺东莞人的心!</h3> <h3> 我站在这里!</h3><h3> 环顾四周,城廓环立,秀色无边。仿佛有一个巨大的陀螺在旋转,仿佛有五颜六色的光辉在向四面八方闪射。我正站在这陀螺的园心,我正叹赏这从未见过的奇观。</h3> <h3> 我站在这里!</h3><h3> 一股豪情油然而生,我正站在这东莞的第一名山,我正沉浸在这东莞的第一美景!</h3><h3> 此时,我浮想联翩:</h3><h3> 听民歌,依民情,顺民意,在黄旗山的主峰建造一个巨大的红灯笼,这是全国独有的创举,是慰藉东莞人民心灵的务实之举,东莞市政府为东莞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造福千秋万代,真是人民的好政府!</h3><h3> </h3><h3> </h3> <h3> 我站在这里!</h3><h3> 这是一方热土,这是一方福地,我似乎已经看到了我想看的东莞的龙脉。</h3><h3> 我很高兴!为东莞人民高兴!也为自己高兴,这是我的第二故乡啊!这时我突然想到张大江,如果此时他也在这里,大概又会高兴地倒立吧?几年以前,我们俩口子陪大江俩口子到旗峰山玩,在山峦草地,大江高兴地倒立起来,他说这里太美了,是个福地,他五体投地,佩服,激动!当时,我很诧异,一向显得稳重成熟儒雅的大江,怎么一下子成了一个毛头小伙子?大江这时不光稳稳地倒立,而且立了很久,真让人不敢相信。大江以后又到东莞来了几次,对东莞很有感情。</h3><h3> 东莞,这是一方能让人充满激情、能让人变得年轻的宝地。</h3> <h3> 此时,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她的小女孩登了上来。</h3><h3> 小女孩的甜美笑声吸引了我。</h3> <h3> 年青妈妈的笑容也很灿烂。</h3> <h3> 年青妈妈发现了我的关注,连忙教小女孩:“喊爷爷好!”……</h3><h3> 见我为小女孩照像,年轻妈妈教孩子:“说谢谢爷爷!”……</h3> <h3> 小女孩大大方方,像个小大人。</h3> <h3> 小女孩向我挥手致谢。</h3> <h3> 小女孩有两岁八个月大,昨天来登了一次,今天是第二次登山,一个人走上来的。</h3><h3> 听了年轻妈妈的介绍,我更感到小女孩的可爱,更感到后生的可畏。</h3><h3> 一代更比一代强啊!</h3> <h3> 该下山了,</h3><h3> 照张像留念。</h3><h3> 在这东莞的第一美景处,在这东莞的龙脉身边,留下我的身影,留下我的万丈豪情。</h3> <h3> 下山路上。</h3><h3> 鼓舞着和我类似的游人。</h3> <h3> 此时太阳露出了笑容,似乎是为我。</h3> <h3> 快到山下时,有一对年青人正上山,问我:“还有多远?”</h3><h3> 我回答:“没有多远了,快了。”鼓舞着想登山又有些犹豫的年轻人。</h3> <h3> 在观音庙的后院,立有这样一个雕塑。</h3> <h3> 这大概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留给我们的暗语吧?是什么暗示呢?</h3> <h3> 在观音庙的后殿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见到了这样一张像片,这一位大概是古庙里真正的僧人吧?</h3><h3> 只见其像,未见其人。</h3><h3> 四周静静的、空空的,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h3> <h3> 这大概是一位高僧,</h3><h3> 留给后人的,</h3><h3> 他的参悟:</h3><h3> 境由心造。</h3> <h3> 他的感叹:</h3><h3> 树欲静而风不止,唯心所能详。</h3> <h3> 路过黄岭道院。</h3><h3> 哇塞!这么多大神恭立于此。</h3> <h3> 滴水观音慈祥地微笑着,伫立在道院的大门囗,迎接前来许愿乞福的人们。</h3> <h3> 道院的山门:</h3><h3> 开山启教。</h3> <h3> 没想到在这里能遇到一位道行很深的老外,他很尊崇道教,见圣就拜,毕恭毕敬,他的随从保彪紧随左右,保持一定距离。</h3> <h3> 大概有五六十了,风度翩翩,泰然自若,看来相当有定力,有权势,有胆识……</h3> <h3> 眼下,尊崇道教的在中国本土已经鲜有了,而这个老外能有这样的诚心实意,实属难得,让人刮目相看。</h3> <h3> 这两位三、四十的“弟子”,大概是道教的信徒,他们在这间亭子里“品茶论道”,正谈论着老子、庄子。看他们信口开河很有些云淡风轻的样子,好像学到了一点儿老庄的毛皮。</h3><h3> 在这样一个时节点,能偶遇这两位“山人”,虽仅仅邻座片刻,也算沾了一点儿仙气,也属有缘。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以后还真不知会有什么神奇降临?且随缘吧!</h3> <h3> 黄岭道院的殿宇都是紫色的琉璃瓦,和黄旗古庙一样,看来都是缘于观音菩萨现身显灵于黄岭,普渡东莞众生的民间传说。</h3> <h3> 道院的最后一座大殿是千手观音殿,供奉着无所不能法力无边的千手观音。</h3><h3> 一来到这里,不知怎的,有一种亲切感、喜悦感,太美了!</h3><h3> 仿佛面对的不是菩萨,而是女神啊!这是不是真人庄周所称道的肌如冰雪静如处女神通无边的那位神女呢?可能吧?否则怎么会供奉在这里?啊,她也就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见到的千手观音呀!</h3> <h3> 到底是菩萨还是女神?</h3><h3> 太美了!</h3><h3> 门囗的对联昭示芸芸众生:</h3><h3> 千手千眼观世音,</h3><h3> 大慈大悲愍众生,</h3><h3> 佛光普照。</h3> <h3> 道院的一座大殿,名“圆通大殿”。</h3><h3><br></h3> <h3> 这尊巨大的卧佛,是新近供奉的,是想给人们什么样的启发?</h3><h3> 道教是讲究长生之道的,是以养生之道的探索修练为宗旨的。</h3><h3> 卧佛是长寿之佛,那么他的长寿之道就是卧,就是睡,就是会睡。</h3><h3> 想想今年以来,特别是今年的九、十月份,有多少四、五十岁左右的团队的中坚人物,董事长呀、总经理呀什么的,大都因为多日连续加班睡眠不足,平时又很好客贪杯不醉不归,而突发心血管病不治身亡,实在让人为之惋惜不已。有人说这是“天妒英才”,这话不对,不客气地说,这是不自珍惜,是自己害了自己,怨不得他人,更怨不了老天。</h3><h3> 恐怕这就是卧佛想提醒我们、想启智于我们的!</h3><h3> 您会睡吗?</h3><h3> 您懂得睡的重要吗?</h3><h3> 您睡得怎样?</h3><h3> </h3> <h3> 整个道院,到处都有观音的不同的圣像,到处都闪耀着观音的光辉。</h3><h3> 在众多观音像的背后,都是道院原本供奉的道家神圣,现在却不得不受冷落,而屈居于幕后。</h3><h3> 这就是圆通的最好解说,不圆通不能生存。</h3><h3> 神圣的道院都是如此这般,想一想,任何单位,任何团队,任何个人,是不是也当如此?也应该圆通!</h3><h3>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h3><h3> 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就需要根据客观现实而进行必要的改变,以致于让事情办得圆满,让事业得到畅通。</h3><h3> 是否可以这样想?</h3><h3> 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圆通。</h3> <h3> 在道院里一个不十分显眼的地方,我看到了一幅毛泽东同志的画像。让我想到,毛泽东同志对人民群众的影响之深。在这里并不是把他像神一样供奉,却是对他从内心深处怀念,是一种难以忘怀,是一种真实地诚挚地敬仰。</h3><h3> 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广大老百姓依然忘不了毛泽东,依然深深地爱着毛泽东。为什么?因为毛泽东是真正爱人民的领袖,因为他领导人民推翻了头上的三座大山,翻身当了主人。因为他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党,缔造一个伟大的军队,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国家。</h3><h3> 广大人民所亲眼见到的毛泽东比起传说中的观世音不知要真实多少、伟大多少?!</h3><h3> 想到这些,就知道为什么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毛泽东就是神。这不是一种盲目的封建迷信,而是一种由衷地敬仰。</h3><h3> 同样的,深深热爱中国人民,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邓小平同志,也深得中国人民的爱戴,也是人民心目中一个伟大的领袖。</h3><h3> 凡是真正爱人民的領袖,都会得到人民的热爱与敬仰。习近平同志就是现代深受人民热爱与敬仰的总书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习近平同志就是现代中国伟大的人民领袖。</h3><h3>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群众路线的重要,热爱人民的重要,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到习近平,一脉相承的就是爱人民,就是为人民。这是立党的命脉,这是立国的命脉,这是长治久安的命脉。</h3><h3> 可不可以说,爱人民、为人民,就是中国的龙脉?</h3><h3> 可不可以说,长江、黄河、长城、昆仑山……,是一种伟大的象征,这些也就是中国的龙脉?</h3> <h3> 在东莞,我们看到了龙脉。</h3><h3> 在中国,我们也看到了龙脉。</h3><h3> 东莞是东莞人民的福地</h3><h3> 中国是中国人民的福地。</h3><h3> 你说,是不是呢朋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