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东北</p><p class="ql-block">微信号:654444200</p> <h3>北三家子街道
北三家子街道位于康平县东北部,距县城35千米。东邻昌图县,南接北四家子乡、两家子乡、康平镇,西连小城子镇、海州窝堡乡,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203国道穿境而过<br></h3><h3>2009年12月2日,沈阳市民政局公告:经省政府辽政[2009]259号文件批准,撤销山东屯乡,与康平监狱所辖区域合并设立北三家子街道,实行街道管村体制,办事处驻地设在北三家子社区。<br></h3> <h3>图片由手机拍摄</h3><h3>2018年10月20日,再次回到曾经生活十年的旧地,北三家子。</h3><h3>图片以我曾经住过的第一排拱顶趟房和街道北侧的瓦顶趟房为主。</h3><h3>谨以此篇献给曾经及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怀念逝去的青春岁月。</h3> <h3>这是一片盐碱地</h3><h3>这是一块特殊的区域</h3><h3>罪恶与法律交织</h3><h3><br></h3><h3>这里诞生了许多生命</h3><h3>这里改造了许多灵魂</h3><h3>这里有着莫名的优越感</h3><h3>这里有严格的等级区分</h3><h3><br></h3><h3>这里人</h3><h3>都有着特殊的梦想</h3><h3>离开这个地方</h3><h3>飞向他乡</h3><h3><br></h3> <h3>支队办公楼,北三家子第一座楼</h3> <h3>曾经的子弟学校,现已拆除,图片于2005年拍摄,特予补充</h3> <h3>小学部</h3> <h3>2018-12-17,又一次和冯占领(现名冯帆)等同学回到北三家子。再补充部分图片。</h3> <h3>中学最北侧教室,我们上学的教室,已成民居。</h3> <p>这是中学三排教室最北一排,中学时光就在这排房子中度过,当时房后种着丁香树,每到春天,丁香花盛开,花香四溢。每当下课的时候,很多人到教室房后去课间玩耍。</p><p>注:图中右侧的房子已是后接盖的,不是原来的教室。</p> <h3>当年在上图教室里上课的部分学生</h3> <h3>上下课敲的钟,2005年视频截图</h3> <h3>喝水的压井。</h3><h3>上学的年代,没有瓶水,甚至水杯都没有,渴了,下课到这压井处,直接嘴接井水饮水。</h3> <h3>俱乐部,结束了看露天电影的日子</h3> <h3>原铁岭军分区独立营营部,1982年变成武警辽宁第七支队,现编制不详。</h3> <h3>存放物资的仓库,现已闲置</h3> <p>供电所,保证全支队用电的单位。</p><p>同学崔成光在此工作,至今几十年。几次来到这里和同学崔成光在此长谈,回忆过去的故事。</p> <p>被服厂,为安排子弟就业成立的企业,制作的皮夹克曾经远近闻名,产品供不应求。如今倒闭了,一片荒芜。</p> <p>十大队(综合厂),上世纪80年代初,几分钱的冰棍曾是孩子们的奢侈品。</p> <p>十大队粮站,计划经济时代买供应粮的地方。</p> <p>80年代,修建的电视差转台旧址,转播电视信号,现塔已拆除。</p> <h3>记不得在八十年代哪年安装了自来水。大概是80或81年,记得在七年级放学还在刘洪利家门前压井压井挑水。</h3> <h3>水塔</h3> <p>80年代,原在支队东侧公路边的医院重新修建,建在池塘的西侧,现医院已废弃不用,记得在此修过牙,医生是孟玉红大哥。</p> <h3>锅炉房,挨着老邱家,因为有了第一批住宅楼,供热取暖。</h3> <h3>西数第一家,老邱家、依次为李、刘、穆、我家、高、石、王家</h3> <h3>李永刚家</h3> <h3>我家位置,当时没有砖门房,是土房。</h3> <h3>支队前第一排拱顶趟房,现已废弃,我家在此住过。</h3> <h3>开始每家都是夹的杖子,后期有的修了土墙,再以后就是盖了门房住人。</h3> <h3>我家的位置,西数第二户</h3> <h3>房前种菜的园子</h3> <h3>陈小小、李铁剑家位置</h3> <h3>水塔左转,去供电所</h3> <p>后山,实际是个沙坨子,是孩子们嬉戏的好地方。</p> <h3>现在修了个凉亭</h3> <h3>冯占领家趟房处</h3> <p>谁家的烧柴?</p> <h3>原邮局后面的趟房,单身宿舍。</h3> <p>鱼塘,家属区西侧,上学路过</p><p><br></p> <h3>现街道,由东向西拍摄。</h3><h3>现在楼房的位置,是当年的理发店、缝纫组、商店,后来的青年饭店、老干部活动室等位置,</h3> <h3>街道,由西向东拍摄</h3> <h3>原二大队监区,本人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单位,在此工作2年。现唯一关押罪犯监区。</h3> <h3>非常感谢王明明提供部分老照片,增加在本篇之中,为体现效果,修改为黑白照片发布。</h3> <h3>曾经的招待所</h3> <h3>曾经的菜组,凭票买副食肉、豆腐的地方</h3> <h3>九大队通往支队的道路</h3> <h3>机修厂,已真正的夷为平地,毫无痕迹。</h3> <h3>本篇的阅读量超过四千,实属意外。这是我回到旧地的一点感想,怀念过去的记录,没有想到引起大家的注意,早知大家如此热切关注,应制作的更加专业!抱歉!下次努力!<br></h3><h3><br></h3><h3></h3> <h3>以下为辽河,提水水泥船,为种水稻提水,1、2、3、9大队种水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