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西北秋色之二:马蹄寺~嘉峪关

大道至简

<h3>第二天的行程,是一早拜访马蹄寺石窟,车行三百公里,下午游览嘉峪关。</h3><h3>沿着祁连的北侧,我们继续西行。</h3> <h3>西北的秋色,已经在路上一览无余。</h3> <h3>马蹄寺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的临松山中。东晋敦煌名士郭瑀隐居讲学时开创。属凉州石窟模式。初名“薤谷石窟”,后因现编第八窟(马蹄殿)窟内马蹄迹印而得名。<h3>包括马蹄南、北二寺、金塔寺、千佛洞以及上、中、下观音洞七个部分,现存窟龛70余个。各窟群均开凿在马蹄山谷或近水的红沙岩崖壁上,间距2--7公里,各部分有2--20余窟不等,洞窟排列有横向也有竖向,最高的“三十三天”达5层。 </h3></h3> <h3>从景区地图可以看到,马蹄寺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h3>而我们因为时间关系,今天主要要去的就是三十三天石窟。</h3></h3> <h3>经过一天,团友们已经彼此认识啦,十五人的团,一辆四十几座的大巴,导游领队师傅三人全程陪同,游侠客的深度游还是很靠谱的。顺便插个小广告。</h3> <h3>此时,我们已经来到三十三天石窟的山脚下了。<h3>仰望,果然很有气势。甘肃多石窟,比如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但是马蹄寺的石窟也有特色,登高的石阶很多都开凿在山石内部,从外观上来看,富有神秘感。</h3></h3> <h3>经幡和蓝天,一上一下,映衬出金黄的山体,庄严妙相。<h3>哈哈,突然想起这四个字,也许我不会专门写甘肃省博物馆的美篇了,在此科普一下吧。甘博的佛教艺术展厅,取名为“庄严妙相”,来自于甘博的一件镇馆之宝。</h3></h3> <h3>这件就是明宣德二年的象牙印,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期待“国家宝藏”第二季,它能代表甘博上镜哦。</h3> <h3>回到马蹄寺石窟,经幡在西北阳光的照耀下,热烈而夺目。</h3> <h3>首先,我们登上一侧的石阶,去探访马蹄寺石窟的镇寺之宝:马蹄印。马蹄寺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h3> <h3>马蹄殿的外观都是新的,金光闪闪。</h3> <h3>这张就是马蹄印,能看清楚吗?</h3> <h3>看不清楚?没关系,我们的领队马丁叔叔的马蹄印很清楚,也来打个卡,留下印记吧。<h3>哈哈,马丁,这张照片可要存好了,保证以后不会马失前蹄啦。</h3></h3> <h3>言归正传,接下来,我们要挑战位于高空的三十三天石窟了。<h3>马蹄寺又名普观寺,分南、北二寺,南寺又名胜光寺,现存窟龛无几,多为浮雕及喇嘛式塔;北寺又名普光寺,有大小窟龛30余个,其中以第3、7、8窟为代表,其第三窟为北寺规模最大、结构较特殊的洞窟,又名“三十三天”。</h3><h3>该窟分五层,自下而上,第一、二、三层,每层平面平列佛窟五个;第四层列三窟;最上一层为一个窟。窟内平面多方形,人字坡顶,或盝顶四面坡,每窟内正壁开一大龛,每龛内塑一佛,龛外四壁上方影塑千佛,下方绘壁画。该窟由外观看,各层窟的排列似一宝塔,高达数十米。</h3></h3> <h3>石窟的内部,是这样的,攀登不易,但是想到当年的凿窟之艰辛,今天登高的难度似乎就完全不具备可比性了。</h3> <h3>石窟分好几层,每一层窟内都有供奉,而走廊是这样的,看起来很有韵味。</h3><h3>供奉的佛像我就不拍了,尊重他人信仰,自己也图个心安。</h3> <h3>当年的凿窟人,不仅辛辛苦苦凿出了佛龛的位置,还为了采光,在石壁上凿出了这样的石窗。<h3>古人之境界,今天的我们叹为观止。</h3></h3> <h3>不仅有石窗,还有飞檐,这样让整个石窟群在外面看起来更加美观和庄严。</h3> <h3>走廊上,秋日暖阳,光影交织。</h3> <h3>好吧,继续往上爬。<h3>因为空间有限,这些石阶都是狭窄而陡峭,很多转弯的地方是必须手脚并用的。</h3></h3> <h3>终于登顶了,告诉大家,这里最高处的洞窟里,供奉的是绿度母。<h3>绿度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度母有许多不同的化现,包括有二十一度母、五百度母等等,皆为观世音菩萨之化身,而绿度母为所有度母之主尊,总摄其余二十尊化身之所有功德。</h3></h3> <h3>石窟内,拜过绿度母,石窟外,看看祁连秋景。这一路攀登上来的劳累,立刻就烟消云散了。</h3> <h3><h3>古人有诗云:</h3><h3>半山有村郭,炊烟夕横峦。稚鸡奔食走,犬吠生人来。</h3><h3>曲径沐苔浅,园圃新叶残。悠居在其中,共陶一天然。</h3><h3>今天,虽然不见村郭炊烟,但是宜人的晨光山色,也是心旷神怡。</h3></h3> <h3>饱揽秋色后,下山了。这时仔细观察才发现,当年凿窟时,工匠们还是费了功夫,在石体上凿出了天然的扶手的。</h3><h3>一路下行,心中充满了感恩和钦佩。</h3> <h3>走出三十三石窟,刚好见到景区的一位讲解员。<h3>马蹄寺位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裕固族为甘肃张掖所特有少数民族,而这位美丽的姑娘,穿的正是裕固族民族服装,看起来时尚而有品味哦。</h3></h3> <h3>半山的转经筒。</h3> <h3>下山时,经过景区的另外一个千佛洞景点。</h3> <h3>外观看来,也是依着山势而开凿的石窟群,只是,年代久远,石窟很多都风化了。</h3> <h3>风化后的石窟,也有它的美,并且成为鸟的居住天堂。<h3>一群群的鸟儿在这里筑巢生息,自由飞翔。让这千年的洞窟,一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h3></h3> <h3>女侠们,合影拍起来,灿烂热烈的西北,这才行程第二天,感觉已经晒黑了。</h3> <h3>中午,照例是牛肉面,不过今天加了份滋阴润肺的炖梨。</h3> <h3>炖梨甜汤,加银耳枸杞,还有川贝?这个季节,在西北,绝对是应季美食,一碗入胃,顿觉鼻腔里没有那么干燥了。</h3> <h3>看到个饮马桥,也忍不住要打卡,领队也是醉了。</h3> <h3>三百公里后,抵达嘉峪关。<h3>关于嘉峪关,去年我的美篇中已经做了详尽介绍,这里就不再罗嗦了。</h3><h3>主要是两个重点,了解就好。</h3><h3>第一,为什么明长城的西部起点嘉峪关是建在此处?因为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因此可以最低成本修筑长城。</h3><h3>第二,为什么“天下第一关”不是嘉峪关?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答案我也不知道,也许因为东部沿海,第一关就让给山海关了吧。</h3></h3> <h3>先上合影。</h3> <h3>天下第一关的称号是没有了,但是“天下第一雄关”当仁不让。嘉峪关确实在规模上是最大的,担得起这个称号。</h3> <h3>又要插播了,当年在山海关的照片,相比之下,嘉峪关果然雄伟很多。山海关竟然略显柔美啊。</h3> <h3>当年办理通关的办公窗口。</h3> <h3>古戏台。<h3>晓岚姐提醒我了,值得关注的,除了戏台的绘画,对联,还有屋脊上的兽,与我们那里的形象不同。果然,我拉了两张近照,长相很奇特啊。</h3></h3> <h3>一年过去了,依然是一丝云都没有的蓝天,土黄的城墙,角楼上如同几百年前昭示主权的旗帜。</h3> <h3>还有这块定城砖,以及它流传几百年的传奇故事。</h3> <h3>内城秋色宜人,城外祁连绵延。</h3> <h3>去年,我疏忽了没有看到的城墙遗址,今年终于眼见为实了。<h3>所以,这个祁连山脉,和黑山之间的三十华里,是真的都有城墙实体连接起来的。而这个城墙的高度非常矮,也就印证了长城实际的作用主要是防御马匹的,而不是防人。只要马匹过不了,骑兵的威力消失,打仗就没有太多好担心的了。</h3></h3> <h3>跨出这道城门,就是明代的关外了。<h3>好喜欢这高低不平,泛着沧桑的石板路,六百多年的足迹生动地展现在眼前。</h3></h3> <h3>这个角度,是从关外拍的嘉峪关,一样雄伟壮美。</h3> <h3>来一张全景图,大家一起感受下天下第一雄关吧。</h3> <h3>这是一块祁连墨玉哦。</h3> <h3>今天的拍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飞跃嘉峪关城楼哦。</h3> <h3>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是,这次飞得最高的,是我们的晓岚姐,号称体弱多病,竟然把嘉峪关城楼踩在脚下,神情还能这样自如。</h3> <h3>给我们的领队马丁叔叔一张特写吧,有身轻如燕的感觉。</h3> <h3>嘉峪关,让我们最后合影一张吧。<h3>我到过嘉峪关应该有四五次了,每次都会进景区来浏览。我喜欢这里的大漠风光,喜欢没有例外的蓝天下黄土绵延的墙,但是今天,后面居然有不同以往的惊喜。</h3></h3> <h3>惊喜从这里开始,大西北的秀美,让我瞬间错觉自己是否在江南。<h3>这些柳树,就是传说中的左公柳吧。当年左宗棠在担任陕甘总督时,还是为西北做了很多实事的,比如左公柳,再比如兰大的前身贡院。</h3></h3> <h3>这个季节,已经是西北最出彩的深秋了,但是依然有这样的绿树成荫。</h3> <h3>斜斜夕阳中,林间小径幽幽,黄叶铺地。这样的景致,通常是属于江南。</h3> <h3>交织的光影和树影,恣意挥洒,宁静而闲逸的下午时光,竟然是出现在嘉峪关景区。和我以往观赏的感受完全不同啊。</h3> <h3>去年来这里是八月,满目的植被是银边翠,还有正值花期的鲁冰花。</h3> <h3>今年,鲁冰花都谢了,没有想到银边翠反而结果啦。毛茸茸的萌果子挂满枝头,梦幻般的美。</h3> <h3>还有这样的紫色野菊花海。</h3> <h3>最后,一张美食照片结束行程的第二天,我们住在酒泉,而这一碗羊杂粉汤,是此行最美味的羊汤。<h3>后来我西宁的同学和我介绍,西北的羊杂汤,里面不是什么内脏都放进去的,精选口感比较好的部位,所以吃起来真的是特别享受的。这个冬季,在苏州,我估计我不会去吃羊汤了。</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