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五店市

只是想旅行*安立鑫

<h3>泉州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位于晋江老城区青阳的核心区,紧挨塘岸街,毗邻世纪大道,背靠青梅山,与晋江万达广场相连,和敏月公园相望;占地126亩。</h3> <h3>唐开元年间,青阳有“五店市”之称,五店市传统街区是晋江城区的发源地;晋江市区的青阳街道和梅岭街道的“青阳”和“梅岭”皆源于境内的青阳山(又称:青梅山)。</h3><h3><br></h3><h3>该街区独具闽南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中西合璧的洋楼等明清、民国至现代的特色建筑保存完好。</h3> <h3>五店市的由来 唐朝开元年间,蔡姓七世孙5人,在青阳山下的官道上,开设5间饮食店以方便行人,酒旗招风,饭菜飘香,声名远播,被誉为“青阳蔡,五店市”——自此,“五店市”遂为青阳之别称。<br></h3> <h3>青阳镇</h3><h3>晋江历史上是大泉州地区的统称,青阳历来都为泉州、石狮、安海等几大集镇过往的交通枢纽,五店市就是现在晋江市区的前身。</h3> <h3>1951年,重新划定行政区,才将泉州划出,成立泉州市(县级)[注:1986年,泉州市(县级)升为地级市]。同年,晋江县治从鲤城迁于青阳,现代意义上的晋江城区发源于青阳镇(现青阳街道、梅岭街道)。因此,青阳对于晋江意义重大,五店市传统街区是青阳现今存在的最后一片传统街区,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h3> <h3>南音</h3><h3>五店市传统街区文化遗产聚集之一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我国古代音乐保存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泉州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h3> <h3>街区内遍布着宗祠、寺庙、民居、商铺等多样性建筑,保留的明、清、民国至现代各个时期的民居建筑是晋江特色风貌建筑的典型代表,有夯土房屋,也有闽南传统宫殿式红砖建筑,更有中西合璧的洋楼和西洋建筑,拥有蔡氏宗祠、庄氏家庙、石鼓庙及布政衙、蔡妈贤宅、朝北大厝、庄志旭宅、宛然别墅等100多处历史风貌建筑。</h3> <h3>“五店市”指的是闽南特色的红砖厝建筑,横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掩映在密集的高楼大厦中间,在当地历次现代都市改造建设中得以幸存,并受到不断升级的保护。<br></h3> <h3>晋江对“五店市”实行保护性开发,已有多家从事地方特色文化推广的商家入驻,该街区日益成为游客和市民参观休闲的好去处,也是维系闽台和海外乡亲的亲情纽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