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周村古城景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城区内,距省会济南75公里,距淄博市区20公里。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均经过周村,周村是中国北方丝绸之路 的源头之一,素有“金周村”“丝绸之乡”“天下第一村”等美誉。并因为“不通水路而天下之货聚焉”而被称为“旱码头”。<br></h3> <h3>2018年10月14日,我们一行4人自驾至此游玩。探古巷访景点,感受这条隐于现代化建设缝隙中古商街的独有魅力。</h3> <h3>古商街多处仍保留了古朴的明清原貌和历史本色。徜徉在古老的街道上,各种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长街古巷商幡招展,牌匾林立。景区现有三益堂印刷展馆、民俗展览馆、丝绸展览馆、英美烟草公司展馆、周村烧饼博物馆、杨家大院、大染坊、千佛寺、魁星阁、淄博艺术博物馆等景点。</h3> <h3>旅游攻略:10个小景点联票60元。若不参观景点,不买票只逛街刷店也能玩个不亦乐乎。</h3> 周村烧饼闻名天下,多年来获得了“中华名小吃”、“中国名点”、“中国驰名商标”、首届国家级“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等殊荣,其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r> <h3>参观周村烧饼博物馆的游客很多,我们能亲眼目睹从和面、制剂、着麻、烘烤到包装的制作全过程,亲口品尝那薄、香、酥、脆的烧饼。想对这种曾被清政府列为钦点贡品的传统小吃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来周村吧。<br></h3> <h3>周村煮锅是当地风味小吃。1砂锅放在中间孔内,锅底点火。顾客围坐四周,把自己选好的菜肴放入锅内烫热取出,放在自己碗里,锅内老汤随意喝,有点象潍坊的朝天锅,又似冬日火锅,几个人围坐一起,乱炖一桌,吃来美美地。<br></h3><h3> 我们几个都想找个火烧铺包子铺随便吃点,没有在煮锅小摊上感受一下。</h3><h3> 生活中常这样,耽于某种情形,错过某一事情,岂不知一旦错过就难再。要珍惜身边人,也要珍惜身边事。</h3> <h3>大德通票号旧址展馆金库里的金子<br></h3> <h3>票号中千两银子铸成“没奈何”</h3> <h3>票号甬道上石砌的铜钱,四个字共同借用铜钱中心的“口”组成了“唯吾知足”,钱多了应知足。为人莫贪,贪一钱亏行,贪十钱污身,贪千钱万钱则有害社会,罪恶。<br></h3><h3> 待人处事应如铜钱一样外圆内方,行事圆滑一点,为人当方正。做人当知足,知足则心宽。</h3> <h3>大街中段有“还金处”</h3><h3> <font color="#167efb">赵运亨,瀑水村人,业贩丝,适长山之周村镇,将近市,拾遗金二百。遂候伺道侧,自平旦至午,忍饥不赴市。忽一人来,仓皇四顾,呼天太息,问之,即遗金者,诘其数,果符,遂付之。其人固与分享,曰:‘与其得若半,孰若得全’。力辞不受,其人感极,问姓名,不以告。阅半载,其人立石,大书‘还金处’。</font><br></h3><h3> 不贪为宝留佳话,手捧背包模仿坐,体验拾金不昧的老赵当年坐等失主的那份坦然</h3> <h3>淄博艺术博物馆中的陶人</h3> <h3>周村大染坊因电视剧《大染坊》而吸引了众多游客,以周村清末民初浆染业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从一个沿街乞讨的叫花子奋斗为印染业大实业家的故事。主人公陈寿亭虽不识字,却勇于创新,智计百出。<br></h3> <h3>世事如棋,你我皆为棋子。前进后退闪转腾挪,有花有泪有情有醉,当青烟一缕,云絮飘飞,有几人成大罗真仙,为后世缅怀?</h3> <h3>院子里的这棵拐枣枝条拐拐折折,似曲柳如龙爪槐,其怪异的枝丫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睛。<br></h3><h3> 一个人一段才,有人痴有人俏,此生难料,爱恨难消。回过头来看,人生再长长不过一堔柺枣树,美丑贫富云烟消,此生了了。</h3> <h3> 状元府是周村历史上唯一的、清代武状元王应统的府邸,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h3><h3> 据说状元府原正门开在北面与它平行的一条街道上,叫状元新街。此府之前一直流落他人之手。2006年其后人才以一千多万元的价格将其赎回修葺,将其正门开在丝市街上,并购置一些珍贵的明清古玩珍品在里展出,更使状元府的价值珍贵。</h3> <h3>状元府的练武场</h3> <h3> 王应统自幼熟读经书,崇尚儒学。受其父亲的影响,他从小便喜欢习练武艺,除从父学习外,还四处拜师学艺,早起晚睡,勤学苦练,又注意广泛涉猎军事书籍,与长辈研究兵法,军事知识十分渊博。经过多年努力,终于24岁考中武举,康熙二十七年进京赶考入闱,经殿试脱颖而出,被皇帝钦点为状元。初授山西中路利民参将,开始军旅生涯。 此人文物双全、刚直不阿,不善于阿谀逢迎,招致一些贪官污吏的嫉恨,于是千方百计造谣中伤他。皇帝一时失察,竟将他免职下狱。幸亏有人为他辩护,才得以平安无事。 做好官、比做好人更难。<br></h3> <h3>王应统两次结婚。原配安氏早卒,生有一子。继娶隶沧州名家女刘氏为妻。刘氏勤俭持家,自甘淡泊,虽出身贵家,但无骄娇二气。两人虽然相差十几岁,但刘氏对王应统感情甚笃,对其父照顾备至,对其子视若己出,这给官场失意的王应统以很大安慰。
</h3><h3><br></h3> <h3>王应统生病时,刘氏衣不解带昼夜服侍,王应统病危后,刘氏决心以死殉情,趁人不注意,在王应统灵位前自缢身亡。后世人为了纪念夫妻两人感人的崇高爱情,撰写了《刘氏烈妇传》,以赞叹王应统与刘氏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商街上遇到多队拍婚照的年轻人,愿他们的爱情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百年好合。<br></h3> <h3>游览武状元府,拍一张威武雄壮的铠甲勇士照,迎着明媚的阳光,闻着空气里的幽幽花香。旧时光里的青春笑语和那段真挚感人的爱情,让在这周村古城,充满了暖意。<br></h3> <h3>曾记当年轻轻的回眸,一眼钟情。在这一世,一手是你,一手是漫漫红尘。状元的故事有血有泪,平凡的世界有你有我,闲暇时到处走走,是非来去不必太看重。<br></h3> <h3>状元府的栓马桩饲马槽</h3> <h3>状元府的福字碑</h3><h3> 什么是福?一点是端庄,能屈是聪明,能伸有长寿,有田是大富,尊贵在其中。<font color="#ed2308">福</font>不全是物质满足,主要是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h3> <h3><font color="#ed2308">瑞蚨祥的良心尺</font></h3> <h3> 清末民初,孟洛川亲自设计了瑞蚨祥专用的量布市尺,后被世人称为“良心尺”。它比普通尺子略长一点,在十个“寸”的刻度上刻有十个字:两端分别是“天”和“地”,中间依次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br></h3> <h3>店规店训 店员们每天上柜前,掌柜总要做训诫:“上了柜,你手里的尺子就刻着天刻着地,刻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天地良心、八伦八德融于一尺,它时刻提醒你要用好手中的尺子,不但不能给顾客量布时少了尺寸,而且要多让三分。”这充分体现了孟洛川大商无算的经营之道和厚道诚信的鲁商精神。<br></h3> <h3>这块六角形石碑见证了周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保税区"的历史。现在这块碑已不是原来的那块。碑正面刻的是"今日无税",其余几面刻的内容是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长山知县金铽来周村视察后亲自撰写的《周村义集记》。<br></h3> <h3>镌刻在今日无税碑上的《周村义集记》全文如下:<br></h3> <h3><font color="#167efb"> 长邑素多显达。予承乏之初,即求大夫之贤者,思得芳躅懿踪,以表风规,而端俗尚,独城南李氏莫与京焉。司寇公明政详刑,厚培国脉侍卫。公仗节成仁,光争日月,迄今四世五公,一门万石,丰功伟烈,赫然朝瑞,此不独长邑之人知之者。 长邑南十八里为周村大镇,地不通夫水陆,而天下之货聚焉。熙熙然贸易有经,如游化日。余心窃异之,不知其何能尔?乃适镇西隅,见司寇公祠,不胜低徊流连,因询祠所建由来,乃知皆镇商等感德慕义之所为也。在昔市税银两,豪滑多就中取利,商困难甦,五弦大司寇予告侍养时,于周村市力捐课税,暨刺史岱源公,每岁代为完纳,俾豪棍敛迹,不得横行肆廛。历年久,市侩之攫金者复出,故智松客公爰以立市始末,请方伯勒石永禁,为镇备税,世以为常,则斯镇地僻而业盛,不亦宜乎? 嗣是,松客公出宰高淳,历秋官,督鹾两淮,裕课便商,而两淮之感颂,悉与周村等。岁庚寅,鞠躬尽瘁卒于官,阖镇遮道哀迎,不杵不舂,既痛旧德之难酬,若益虑盛德之难继也。又幸际荆南廉宪完朴公,克承先志,于是镇补偏救弊,多方来柔,其规模之宏远,更有架乎前人者,则斯镇之兴隆,正未有艾也。 予访李氏功德,累世益力,口碑载道,几遍遐迩,因即所闻,札记成帙,一为经济录,一为世德林。盖亟欲表之以志景行,且以励风尚也。适今父老联袂集庭,丐余作记,以谱李氏四世德泽,殷绵不倦,向予讙讙言之。余喜其与数年采辑之志有合也,遂为记之如此。他若修神宇、建桥梁、蓄药饵、助婚姻、舍絮袄、施棺槥、置义仓、修学宫种种义举,四方德之,又不独厚于一镇为然者,惜不能遽为条举而缕陈之也。</font></h3> <h3>石巷中这块石碑我仔细研读发现,记录的是民间一桩纠纷,让我们看到百年前止讼息争的民间处置方式。</h3> <h3><font color="#167efb"> 尝闻鸱鸮兴悲、毁室之哀音不绝,常棣作诵阋墙之雅歎(叹)。遥传今我宗氏十一世祖讳塽逕,居东营生三子,治塋田官亩十二亩三分八厘二毛五丝,共养树一百九十三株。古人云,葛且庇其根,瓜尚緜其瓞者,正赖此也。不意三支后名亦全者,同治八年正月初十日塋田外典,伤厥先人。长次二支目不忍覩(睹),按户摊钱于光绪八年正月十五日将地赎回,各慰孝恩已负先人之厚望矣。又不幸三支亦全之子名元善轻薄先人、藐视公族,于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十三日暗将好栢树一百余株售钱自肥,不整塋田,长次二支情难以下咽,呈控在案。元善自知不情,后悔无及,亲邀乡族人等从公调处,情愿将伊塋内一分全归长次二支以抵树价,许其行塋内外凡塋地与树株皆于伊无干,恐世远年湮祸酿争端,三支公议愿将了案和息刊立于石垂为后鉴云。 为事已处妥公懇(恳)销案以彰仁慈,事切宗元綸(纶)等为塋树控元善一案业蒙堂讯,宜应断结,曷敢怨销,但身等均关乡族不忍坐视,从中查明伊等公塋原系三分内有元善三分之一,至元善擅卖塋田树吞钱自费不能交出,情愿将伊塋分全归长次二支以抵树价,许其行塋以外自此塋地与树株皆于伊无干,彼此和好俱愿罢讼了案永断葛藤。
</font></h3><h5><font color="#167efb"> 公议立石为证 </font></h5><font color="#167efb"> 谷旦
事中:田亦舟 周镜湖 荆同和
宗:永诰 大杰 永藻</font><br> <h3>一段残碑一段过往。案件中亦全元善先后将宗族坟地和柏树典卖私吞。父子二人的真可以说把坏事做绝了。家庭对后代的影响此案可见一斑,为族长为家长宜应为人表率,亦全元善却变卖宗族财产,将之塋田抵债,处罚还是轻了。</h3><h3> 百年过往,世远年湮,记录宗族息争的石碑残落小巷,事件中各宗支想必也已不再荣繁,无人挂心宗亲事轶。希望当地文化旅游部门能将这个石碑妥当安置,为后人鉴。</h3> <h3>百年往事悠悠过,眼前景昔日情,肠易断泪易收,青丝白头。秋意绵绵添愁绪,黄花黄叶也风流,从古街走过来过,放下寂寞,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