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

毛歌

<h3>1</h3><h3><br></h3><h3>真正喜欢喝咖啡的人,不会喜欢速溶咖啡的。他喜欢坐在咖啡馆,听见那种咖啡豆被打磨的沙沙声,在一个他常常光顾的咖啡馆,还不要推门,就可以闻到只属于这个咖啡馆的味道,走进去,靠着墙坐着,椅子旧而不破,墙上会有一幅画或者一把六十年前农夫用过的锄头,一根被阳光抛光了的晒衣杆,然后是熟悉的服务生的问候。这些足够简单,足够富足。他可以在那里坐上好几个小时,看看随手的杂志,隔着桌子和不忙的服务生聊到假期,附近村子里发生的事情,报纸上关于一个音乐节的讨论,还有就是他最近家里种植的一些花朵,秋天要来了,哪些树会落叶,哪些草会开花。等到真要走的时候,他挪动椅子的声音仿佛音乐会的结束,服务生会过来,他会站起来,于是,他们就在那里再聊一会,直到时间突然间点击他的存在,他才恍然大悟。他是知道时间的从容的,如果只有一个小时,他就会把自己放在咖啡馆里,该进来的时候进来,该离开的时候离开,那种独特的存在,绝非一个速溶咖啡者所能够理解的。</h3><h3><br></h3><h3>2</h3><h3><br></h3><h3>速溶的咖啡,和泡面是一样的道理。两者的出现有着同样的背景。希冀一碗方便面带来足够的营养和希望一颗医生的药就可以治愈疾病,同样地令人不安。我想要说明的是:我们会以快餐的形式来阅读经典吗?要让生命成为经典,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和经典建立关系?如果一个生命透过文字和思想,可以完成全部生命的经典过程,我们会愿意去接受吗?失去耐心的这个时代,是如何催促我们经历生命,甚至如此焦急地催促我们走向死亡。这是十分可怕和悲哀的事情。赋予生命慈悲的情怀,一直和忍耐的品德息息相关。关怀从来不是一天的事情,同情不是一个月的光影,而爱和慈悲,需要一生的时间来回应。如果通过批图就可以创造艺术,那么,来自内心深处的艺术感情就会成为另外一种形式。我忧虑的是,一个远离经典的生命,怎样才可以成为经典,一个远离文字和思想的生命,还可以令到最早文字诞生之际鬼神的哭泣吗?没有纸质图书的我们,如何建立自己的图书馆,如何完成那种近乎神圣的传奇般的生活方式:诗书传家?你要问自己的是:你在手机或者电脑面前阅读的是什么,你是否激动不安的和孩子,家人分享伟大的思想,真正的经典,令生命回味的故事,那些足够更新我们自己的内容,而并非哗众取宠的新闻,各种各样的虚伪信息,以及和个人成长没有丝毫关系的花边新闻。你愿意翻出来一本1984年出版的《说园》,说我要去看看苏州园林之前,如果没有读过这本书,就等于白去的话吗?</h3><h3><br></h3><h3>3</h3><h3><br></h3><h3>我一直坚持阅读纸质的书,一直鼓励周围的朋友阅读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图书馆,一直鼓励一个成长中的生命,不仅仅是孩子,手里有一本书,鼓励那些四处旅行的朋友,背包里有一本书。我固执到像极了老家的牛。我相信,若干年以后,人们会珍惜和回忆这样的阅读生活,以为和发黄的照片一样,我以为,若干年以后,有一些十分独特的生命,他们之所以超越大众,就是因为一直坚持阅读纸质的书。他们把野花放在书页里,聆听那种只有书页才有的沙沙的声音,他们躺在傍晚的山坡,草叶没过他们的身体,一本纸质的书,几乎就是他们全部的生命,在冬天,他们烤着火,读着一些温暖的思想,走入桦树林,会有一些很美的诗歌,叶子一样泛滥着漂亮的光芒。他们常常和孩子坐在地上,谈论安徒生,等他们长大,还有一张坐在广玉兰的虬枝上,阅读书籍的照片存放在记忆的深处。而最重要的是,纸质书,能够让我们发现内心忍耐的品德,没有比敬畏时间本身更能让我们敬畏生命的,我们在一个字一个字之间的链接里,发现意义,以及寻找精神的家园,那些踏实和从容的思想,一直告诉我们,生命不是速溶的泡面,不是极速发育的催生剂,生命是慢慢熬制的精品,是一坛发酵的酒。毫无疑问,没有比阅读纸质的书更能让我们触及富足的世界了。我一直坚信,一个人一个月读一本纸质书,是一种非常精致的生活,他甚至在上面写下批注,做些勾勒,仿佛自己种的茼蒿菊一样,一朵花接着一朵花开放。<br></h3><h3><br></h3><h3><br></h3><h3>(图文原创,毛歌微信号:maoge1965)</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