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八月桂花香,当红军的父亲回耒了?

鲁南@li ch

<h3>国庆期间,干休所满院的桂花树竞相绽放了。闻之扑鼻而耒的沁人肺腑的清香,放眼一簇簇结伴跃动的金黃,此时耳畔仿佛响起了《八月桂花遍地开》,那是从家乡商城首唱传播出去的歌,大别山鄂豫皖苏区人民心中的歌,响誉了全国的歌。当红军的父亲,您在听吗?<br></h3> <h3>今年适逢父亲诞辰一百零七周岁,去世三十五周年。父亲生前喜欢说自已是民国元年农历八月初五出生的人,即生于公历1911年9月26日。我们也习惯记住他的农历生辰。父亲于1983年10月22日病逝。他是拥抱着桂花的金黄而耒,追寻着桂花的清香而去。只要每年又見八月桂花香,就会想起当红军的父亲,伴随着《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声,和红28军的战友们坚持在大别山,走出大别山,走向抗日的征途,走向解放全中国的战场。<br><br></h3> <p class="ql-block"><b>李士怀生平简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士怀生平简历:‌</p><p class="ql-block">一九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农历八月初五)出生於河南省商城县上石桥乡瓦仓村,佃贫农,沒上过学。</p><p class="ql-block">一九三零年一月参红军商城游击队,同年五月入党。</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二年任独立四师十团机枪连排長。</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五年一月任特务队队员,四月负伤休养; 一九三五年六月任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四团一营二连班长,七月任排長,十月任二连指导员。</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六年八月在湖北麻城张家店与敌一零二师战斗中多处负伤休养。</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七年三月任鄂东北独立团政委。</p><p class="ql-block">一九三八年一月任新四军第四支队九团二营教导员。同年五月十二日,九团二营设伏巢县蒋家河口,首战告捷,打响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十月任支队特务营营长。</p><p class="ql-block">一九四零年六月任十四团付团长。</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任十七团付团長。</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三年三月任十五团团長(十五团即原十七团)。</p><p class="ql-block">一九四六年十月受领华野命令,十五团坚守涟水城七天七夜,胜利完成粟裕司令员亲自交待的防守涟水城任务。</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七年三月任华野二纵五师参谋长,同年九月任华野二纵四师付师长。</p><p class="ql-block">一九四八年九月任江淮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九年五月任皖北军区宿县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一九五二年五月任安徽省公安总队总队长。</p><p class="ql-block">一九五八年一月任安徽阜阳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一九五九年二月任安徽省武警总队总队长。</p><p class="ql-block">一九六九年任南京军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付司令员。</p><p class="ql-block">一九五五年授予大校军衔,一九六二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八年四月离休。</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三年十月廿二日病逝。</p><p class="ql-block"><br></p> <h3>父亲的勋章证书</h3> <h3>父亲荣获的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br><br><br></h3> <p class="ql-block"><b>怀念我的父亲</b> 一一一陈李遗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李士怀,1911年9月26日(农历八月初五)出生在河南省商城县一个佃贫农家庭。从小丧父,母亲改嫁,家地无一分,粮无隔夜,从小帮人放牛干活。</p><p class="ql-block"> 1929年5月,党发动了商城武装起义,那时父亲就参加了革命,1930年1月正式参加了红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鄂东北独立团政治委员。参加了苏家埠战役等一系列战斗。特别是在主力红军长征后,坚持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为坚持鄂豫皖苏区的斗争作出了可贵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父亲先后担任营、团指揮员,为建立定远一一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开辟和巩固淮南路西根据地,建立了功勋。 </p><p class="ql-block"> 1938年2月,红廾八军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父亲任四支队九团二营教导员。在高敬亭司令员亲自指挥下,5月12日,九团二营在安徽巢县蒋家河口打响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歼敌廾余名。首战告㨗,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士气,拉开了新四军抗日的序幕!同年10月,父亲任特务营长,在怀宁、潜山、舒城、无为等地耒往转战,消灭了大量日伪军,毁坏了几十辆日军汽车,缴获大量武器。有关战绩国民党谍报亦有上报,現存档于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p><p class="ql-block"> 1943年3月,父亲任新四军二师五旅十五团团长。率部参加占鸡岗、黃疃庙等反顽战役,在拔除王子城据点战斗中,仅十五团就歼敌15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三十余挺,长短枪五百余枝。</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反人民内战,我军奋起自卫还击,父亲率部参加了苏中战役,从奉命守备天长,激战城垣,到参加如(皋)黄(桥)路战斗,连战连捷,所获甚丰。</p><p class="ql-block"> 在两淮保卫战中,与号称天下第一师的御林军的整编74师,一路开打。从南京长江对岸的六合樊家集开始,接着在天长,旴眙,两淮,涟水连续交锋,直到在孟良崮歼灭敌74师,父亲的勇猛顽强,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表现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在1946年10月,父亲当面受领粟裕将军交待的华野党委的命令,要求父亲的十五团不惜一切代价在涟水城防守七天七夜!父亲深知以全团二千人的力量抵挡拥有全部美械装备的三个旅以上兵力的整编74师意味着什么,但父亲只用一个“是”字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最终以十五团的极大牺牲(全团只剩下数百人),胜利地完成了第一次涟水保卫战的防守任务,为华野部署大规模歼敌赢得了时间。整编第74师被歼七千人,其中有叁千敌人是伤亡在十五团的阻击阵地前。父亲指挥十五团打好了华中自卫战争北线的第一个大胜仗。 当1983年10月父亲去世,涟水县委县政府发来唁电,深沉悼念并高度评价父亲的历史功绩。</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历任华野二纵五师参谋长,四师付师长,江淮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先后参加了宿北歼灭战,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胶东水口头战斗,胶河战役三户山战斗,益林战斗,济南战役等以及著名的淮海大战。</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战争年代英勇作战,奋不顾身,从头到脚受伤20多次,仅头部就中弹两次。红军时期一次屁股负伤,血流不止,坐在沙地上,起来时屁股上沾满了沙,余启龙伯伯就开玩笑说父亲是沙屁股,从此"沙屁股"成了父亲打仗不怕死的绰号。</p><p class="ql-block"> 战争年代,父亲和老一辈军人一样,结婚晚,生我时都快四十岁了,对我们相当的爱,但要求从来可不瓤,教育方法有时简单,但是对我们要求很严,从小就教育我们人要脸树要皮,就是不能给父母丢脸,不能给部队丢脸。父亲当兵一辈子,说话就是要靠组织,要跟组织,跟毛主席,跟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们兄弟姐妹多,父亲一辈子没有什么积蓄,至今我保存的就是父亲给我的木箱子,搬家了舍不得扔,还有一个马褡子,有关部门要了多次就没舍得给......</p><p class="ql-block"> 我记忆中的父亲就是一个正直的军人,一辈子没有和那个首长走的很近,55年评銜授了大校,三枚勋章都是二级的。</p><p class="ql-block"> 我那时和姐姐不太懂事,听人家说父亲要有文化一定是将军了,父亲听了总是说我能活下来评个大校就不错了,有多少战友在战争中牺牲了他们年轻的生命,比什么? 直到62年才晋升为少将一一他从来没有埋怨过组织。</p><p class="ql-block"> 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但会带兵,能打仗,至今他那么多部下说起带兵、打仗都是津津乐道,他对领导干部严,对兵亲,战争年代他带头冲锋陷阵,兵服他,和平年代他严於律己,战士拥戴他。</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严父,慈父,虽然小时候没少挨他的皮带,我们兄弟姐妹都十分怀念他,一晃他离开我们卅多年了,他就象在我身边一样,天天呼唤我们。</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父亲节,我怀念父亲,就以此作为纪念吧!</p><p class="ql-block"> 陈李 写于二零一五年父亲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父亲的老照片</b></p><p class="ql-block"><b> </b>一一属于父亲的"年轮″</p> <h3>父亲在六十年代,参加了安徽省电影製片厂第一部电影故事片《风雪大别山》的拍摄,担任该片的军事顾问。这是当时在拍摄地的留影。<br></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追忆父亲</b></p><p class="ql-block">一一我们心中最挚爱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已离开我们十多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宛然如昨。我们无法忘记父亲的亲切、父亲的严格、父亲的随和、父亲的肃穆......</p><p class="ql-block"> 从记事起,我们就打心眼里热爱父亲、敬重父亲,虽然繁忙的公务使他无法像常人一样有时间陪伴我们,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亲近、关注、教育我们。记得他常挂在嘴上说的话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要脸、树要皮"; 记得他常要求我们的是不要以干部子女自居,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搞特殊化; 记得他常教导我们要听毛主席的话,永远跟党走。父亲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子女谋求入党、升学、住房、做官等私利,作为他的子女,我们也都能遵照他的教导听党的话、走自己的路,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大别山的儿子,这块红色的土地养育了他,他也以自已的青春和鲜血回报了这片母亲大地。三年艰苦卓绝的南方游击战争,是大别山革命群众同红军战士一起以不屈不挠、 前赴后继的革命气概,捍卫鄂豫皖苏区革命红旗永不倒,用鲜血与生命保卫这块英雄的土地。大别山的山山水水无处不留下父亲当年和战友们艰苦跋涉的足迹,大别山的群峰叠峦无处不飘洒过父亲当年和战友们的鲜血和汗水。父亲初当红军时,是一个对黑暗的旧社会怀有仇恨的农家青年,当父亲和他的战友一齐走出大别山时,已被革命战争锤炼成有高度政治觉悟的、身经百战、誓为工农大众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红军指挥员。</p><p class="ql-block"> 大别山的革命斗争充满了英雄史诗般的传奇,父亲的经历对我们来说不啻充满了英雄史诗般的传奇,这也是令我们由衷地敬重他的原因吧! 可是父亲平时的沉默寡言,加之聚时无多,并不特意为我们讲诉自己的战斗岁月,更不刻意地表述自己。多是遇上他与老战友们相聚时,我们才能从他们相互充满感情的致意和言谈中去窥见一斑: 当李占彪叔叔讲起父亲当年的战斗故事时,当史玉清阿姨关切问及父亲当年腿伤脚伤愈合情况时,我们深深地从中体会到他们对当年大别山金刚台等战斗故地、他们对当年深林中红军医院疗伤艰苦生活、他们对当年共同出生入死的战友的怀念之情,是那么热烈、那么真挚、那么激昂、那么深沉......那是一份浓浓的在战火中用鲜血凝铸的战友情怀。</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从战士、班长、排长......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走上我军高级指挥员这一负责岗位上的。他在战斗中的勇敢、 坚毅、不怕牺牲、指挥果断、身先士卒、能攻善守的特点,表现出作为优秀指挥员的特有品质,这是他的部属、同事、上级有口皆碑的,但他们也都熟悉父亲的坏毛病一一一骂人。 战斗越是激烈,他骂起人来越凶,可以骂到祖宗八代,这时他也越是冲在阵地前沿,观察敌情,指挥部队。谢雪畴叔叔在《古塔的神话及其他》一书中,对苏中七战七捷的涟水战役中的父亲,给予形神兼备的描述。虽然父亲看到此书后,对叙述他的责骂下级的实事颇有微词,大概觉得太公诸于众了吧。</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父亲戎马倥偬,经历九死一生,同共和国所有开国元勋一样,有着非凡的经历、非凡的品质、非凡的见识。父亲是终生忠诚于党的革命战士,为革命事业能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和恩怨是他优秀的品格的真实写照。作为子女,我们从来没有听他在家为自己的级别、荣誉、升迁和境遇,对组织及他人抱有怨言和微词。比如父亲的资格很老,但在一九五五年我军第一次授衔时,他只被授予大校军衔,直到一九六二年才晋升为少将; 而与他有相同资历的叔叔中,不少在第一次授衔时就被授予少将。有些部属和战友当他面为他惋惜,抱有不平,他却心胸坦荡,处之泰然。</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漫长的革命生涯中,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暴风骤雨式的考验,其中比较有影响的重大事件,大概是高敬亭叔叔的冤案。这桩自家人整自家人的冤案经历三十六年后,才被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这里面浸透了史玉清阿姨和高凤英大姐冤与屈,血与泪。在这冤案事发的三十六年中,此案对曾经与高叔叔共同出生入死、浴血战斗的部分战友、部属的革命生涯所带来的影响和负面效应,则是不言而喻的。也许正是在战争年代中所经受的严酷党内斗争,造就了父亲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沉稳妥当、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又有相对的灵话性的处人处事风格。在“文化大革命”人妖混乱、是非颠倒的日子里,父亲作为安徽省军管会副主任、省制止武斗办公室主任,在江淮大地上昼夜奔波,呕心沥血地去做不同派别头头与群众的工作,有时被围攻得吃不上饭、睡不成觉,但父亲仍然保持极大的耐心和旺盛的意志,为省内局势保持稳定,为促进工农业生产良好秩序,为保护省内一批老干部作出极大的努力,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影响和作用。我们依然记得,当父亲得知林彪摔死在温都尔汗时,与全家人一一相告分享欢悦的情景; 我们依然记得,当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时,父亲沉默的面容中隐现的悲哀和忧虑; 我们依然记得,当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时,父亲与李东光叔叔共啖螃蟹,要“三公一母”, 畅快痛饮的豪情。我们依然记得,当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后,父亲对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前途必将胜利辉煌的兴奋心情。</p><p class="ql-block">  父亲已远离我们而去,这位大别山之子,从走出大别山以后,很少再能有闲暇时间重归故里,看望生养他的土地和父老乡亲。他对这片山这片水怀有深深的情感和铭心的思念,但他生前萦绕在心的死后安葬在他母亲身边的遗愿,却因种种缘故无法实现。父亲,请原谅子女们的不孝,我们不愿意与您离开得那么远,我们想在想念您的时候,随时就能探望您老人家,重温过去围绕您身旁的温馨幸福的时光。我们挚爱的父亲就像大别山一样堅毅,就像大别山一样深沉,就像大別山一样纯朴,就像大别山一样宽厚。 父亲的一生是无愧于时代的一生,是无愧于党的一生,是无愧于军队的一生,是无愧于大别山的一生。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与他们所献身的事业一样, 永远铸进共和国的史册上,像故乡一一大别山春天绽开的杜鹃花,永远火红、绚丽、灿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七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注: 1. 此文系为《风雨征途一一记李士怀将军》一书而作的怀念文章。 2. 此文現修改一处: 原文中 "父亲作为安徽省革委会成员、省制止武斗办公室主任″, 現修改为 "父亲作为安徽省军管会副主任、省制止武斗办公室主任″。 当时安徽省被军管后,曾任命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钱钧将军为省军管会主任,省军区严光司令员、省军区独立二师师长李士怀(尚未下正式任命书,属代管独立二师)为省军管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魯南 特此说明于二零一八年十月。</p> <p class="ql-block"><b>父亲与江淮军区三分区、皖北军区宿县军分区的战友们</b></p> <h3>父亲和顾寒星叔叔(右 ),摄于解放战争期间江淮军区三分区</h3> <h3>父亲和宿县军分区的战友。左一 父亲,左二 李任之政委 左三 王烽午副政委(?)</h3> <h3>前排左 唐毅山副司令员 右 李士怀司令员 后排左 王烽午副政委 右 李任之政委</h3> <p class="ql-block">前排左一 许伯言叔叔 左三 张叔叔 左四 父亲 左五 李昆叔叔 </p> <p class="ql-block">第二排坐者 :左四 许伯言叔叔 左五 父亲 左六 李昆叔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六十年代,父亲下基层、下连隊</b></p> <h3>1964年父亲在淮南煤矿张矿井下归耒留影。后排左起第五人,穿着矿山工作服、头戴矿工帽、脖系白毛巾的父亲。</h3> <h3>父亲下连隊与干部合影</h3> <h3>父亲在连隊做报告</h3> <h3>父亲为战士作据枪瞄准示范</h3> <h3>父亲与战士们一起拔河</h3> <h3>父亲在做报告</h3> <h3>父亲在颁奖</h3> <h3>父亲在基层俱乐部与大家合影前排左五 父亲这张照片保存的不好,很不清晰了。</h3> <h3>父亲(右一)与大家谈心</h3> <h3>六十年代初,父亲奉命率省委工作组到固镇县农村蹲点整社。与社员同劳动。</h3> <h3>父亲(前排中)与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的干部战士合影</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相伴而行四十年的父亲和母亲,儿女心中的天和地,我们心中永远的怀念!</b></p> <h3>我们的父亲李士怀和母亲陈先英,合影于解放初期的宿县军分区。这是父母亲最早的合影照片。</h3> <h3>五十年代,父母工作于安徽省公安总隊,全家合影于合肥</h3> <h3>1955年5月,父亲到南京军区第一速成中学学习,全家隨同。全家合影于南京</h3> <h3>1965年夏,全家送陈李参军,合影于合肥金寨路小南园</h3> <h3>七十年代,全家合影于合肥六安路兵团部</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们家現留存的,曾与父亲生死相依一路前行的红28军、红25军、新四军……部份战友们的老照片</b></p> <h3>红28军老人,开国中将梁从学伯伯</h3> <h3>新四军四师师长 , 彭雪枫将军</h3> <h3>红28军老人,新四军二师五旅十五团政委、华野二纵四师师长殷绍礼叔叔,父亲多年的的老搭档,1948年3月17日牺牲在益林战斗中。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高级指挥员之一。我的名字是殷叔叔给起的,我和他的女儿鲁平曾是宿县雪枫小学的同学和玩伴。</h3> <h3>红28军老人,秦贤安叔叔之墓。秦叔叔也是父亲的老战友。1947年7月21日,身为华野二纵五师政委的秦叔叔牺牲在山东南麻战役中。也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高级指挥员之一。墓前站立的是秦叔叔的夫人及女儿晓临(我们曾是卫岗小学同班同学)。</h3> <h3>红28军老人,漆德庆叔叔。</h3> <h3>红28军老人,唐少田叔叔。</h3> <h3>红28军老人,谢家友叔叔。</h3> <h3>红28军老人,余明叔叔(左)。父亲和余明叔叔合影。<br></h3> <h3>耒自鄂豫皖的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老战士的合影。前排左一 程业棠叔叔,右一 戴克林叔叔,后排左一 李世炎叔叔,右一 张震东叔叔。都曾是安徽省军区的领导。<br><br></h3> <h3>熊振武叔叔。</h3> <h3>王烽午叔叔</h3> <p class="ql-block">父亲与李昆叔叔叔合影</p> <h3><br>父亲1952年5月任安徽省公安总隊总隊长,1959年2月任安徽武警总队总隊长。</h3> <h3>父亲与老公安总隊的袁文波叔叔、梅子益叔叔、李润堂叔叔的珍贵合影。我们家中沒收藏过。这是今年4月3日,四家后代应邀参观省武警总队史馆时翻拍的。</h3> <h3>父亲生前用的军帽,已捐赠给安徽省武警总队史馆了。</h3> <h3>父亲生前穿的棉军服的外套,上装领口己补了又补。此外套已捐赠给新四军四支隊东进纪念馆。</h3> <h3>参观总隊史馆的四家子女,在史馆门前拍下的全家福。</h3> <h3>摄于庐江路省武警总隊部 : 左一 徐自强副总隊长 左二 父亲 左三 陈潤祥政委</h3> <h3>摄于庐江路省武警总隊部,在我家门前拍的李士怀、徐自强、陈润祥三家的全家福。</h3> <p class="ql-block">1998年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五十周年,《合肥晚报》刊登了对施夫俊叔叔的釆访回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发揚父辈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b></p> <h3>2013年5月12日,是新四军第四支隊九团二营在高敬亭将军指挥下,蒋家河口战斗大捷七十五周年。新四军第四支隊打响了东进抗日第一枪,这是新四军的首战。二营营长黃仁庭、教导员李士怀的后代,在遗址纪念碑前留影。</h3> <h3>2017年4月,陈李陪同北京新研会二师分会战地寻访团,与红28军老战士林之瀚的子女,在遗址纪念碑前留影。</h3> <h3>2017年4月,陪同北京新研会二师分会战地寻访团,红28军老战士肖选进之子肖占(右一)、林之瀚之女林媛(左三),看望高敬亭将军的女儿高凤英大姐(左二)。</h3> <h3>2017年5月中旬,红28军红军师的后代,一行17人齐聚在天水,为军改后的原21集团军钢铁红军师改编移防壮行。</h3> <h3>参观钢铁红军师师史馆。毛主席题词高度评价了红28军的历史功绩。</h3> <h3>&quot;我们从大别山走耒&quot;,钢铁红军师是坚守大别山鄂豫皖苏区红28军的血脉传承!</h3> <h3>高敬亭将军半身塑像</h3> <h3>金刚鑽团大楼前留影</h3> <h3>参观红九连荣誉室。</h3> <h3>金刚鑽团照壁前留影。父亲曾是金刚鑽团红二连红军时期的连指导员,红九连抗日初期的营教导员。</h3> <h3>铁锤子团大楼前留影。铁锤子团的前身是红28军鄂东北独立团,父亲曾是该团最后一任政委。</h3> <h3>参观铁锤子团团史馆</h3> <h3>陈李在父亲像前(第一排第四幅)留影</h3> <h3>父亲去世时,母亲、徐自強叔叔、陈李,与耒自父亲老部隊一一21军的干部合影</h3> <h3>1983年7月,原21军庆祝181团建团五十周年,向父亲发出邀请,可父亲己经重病缠身正长年住院,无法前往老部隊,成为永远的遗憾。那里煥发过他的青春,流淌过他的热血。当年十月,父亲去世。</h3> <h3>1983年10月父亲病逝,中共涟水县委、县政府发耒的唁电。</h3> <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三日,省军区政治委员张林元同志在《李士怀同志追悼会》上所致悼词 : </p><p class="ql-block"><b> 悼 词</b></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悼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李士怀同志。 士怀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二日五时在合肥不幸逝世,终年七十二岁。 士怀同志一九一一年九月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一个贫农家庭。一九三O年一月参加红军,同年五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营教导员、营长、副团长、团政委、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军分区司令员、省公安厅副厅长、省公安总队总队长、省武装警察总队总队长、省委政法部副部长等职。在党内,先后任支部书记、营团党委书记、师党委常委、地委常委、军分区党委书记、省公安厅党组副书记、省公安总队和省武装警察总队党委书记、第一届省军区党委委员、第二届省委委员、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常委。一九七八年因年大体弱离职休养后,先后被选为省政协委员和省人大代表。一九八二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为正军职待遇。 士怀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岁月中,忠于党,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英勇作战,积极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一九三O年一月,士怀同志怀着打土豪分田地,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激情,投身革命,参加红军。内战时期,从红军战士、基层指挥员到任鄂东北独立团政委,在极端艰苦和复杂的环境中,顽强战斗,多次负伤,特别是在红军主力转移后,在鄂豫皖边区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为坚持鄂豫皖苏区的斗争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在新四军四支队、二师先后担任营、团指挥员,为建立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开辟和巩固淮南路西根据地,建立了功勋。尤其是因当时四支队主要领导被错误处理无辜地株连到他的时候,他坚信党,坚信革命,识大体顾大局,继续带领部队积极开展对敌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解放战争时期,士怀同志任华野二纵五师参谋长、四师副师长,江淮三分区司令员、宿县军分区司令员,带领部队先后参加了涟水保卫战、宿北歼灭战、孟良崮战役和盐城、南麻、水口头等战斗以及著名的淮海大战。他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光荣地完成了各次重大战斗任务。 建国后,士怀同志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做好部队工作的同时,积极地参加了地方上的建党、建政和经济建设工作,在一些重大是非面前,他立场坚定,态度鲜明。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致力于全省政法公安工作,为安徽公安部队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十年动乱中,他坚持原则,尽力稳定部队,坚决反对和制止武斗,对林彪、江青一伙反党乱军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对稳定当时的安徽局势起了一定的作用。粉碎“四人帮”后,他精神焕发,意气昂扬,积极拥护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地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英勇顽强,无私无畏;他对党忠诚,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他工作大胆泼辣,勇于负责,作风正派,光明磊落;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性情直爽,诚恳待人,联系群众,关心和爱护同志;他尊重知识分子,同知识分子出身的军政干部团结得很好。近年来,由于疾病缠身,长期住医院,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同病魔进行斗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襟怀坦荡的革命乐观情绪。 对于士怀同志的逝世,我们是很悲痛的。我们在悼念士怀同志的时候,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纲领而奋斗! 李士怀同志永垂不朽!</p> <h3>父亲去世十四年后,陈李为怀念爸爸出版的《风雨征途一一记李士怀将军》一书。</h3> <h3>2015年6月,姐弟5人回老家,参观了红安黃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在父亲像下(第一排第五幅)留影。</h3> <p class="ql-block">商城县烈士陵园 二O一一年,适逢父亲诞辰一百周年,我们將父母骨灰安放回老家,完成了父亲生前回归故里的遗愿。</p> <h3>我们在肥的家人,参加了商城县为父母举办的骨灰安放仪式。</h3> <h3>陈李代表家人致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