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纪校友亲情,五十年天地巨变

尹学光

<h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利用国庆假日水中老同学陈寅生两天驱车千里从深圳赶到武汉,邀同学们一道奔赴五十年前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长滩电站二队。</h3> <h3>  近四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钟祥元佑宫。五十年前从武汉下农村的第一天就夜宿在这儿。真不凑巧,元佑宫正在进行消防建设改造,大门紧闭,还真让这些老头子们着了急。</h3><h3> 多方求助,功夫不负有心人,守门师傅为我们的真诚之心所感动,破例打开了小门,我们终于得以进入元佑宫大院。</h3> <h3>一进入大院,相机的“嚓、嚓、嚓”声不断,处处是那么的熟悉又那么地陌生。</h3> <h3>当年我们下乡打地铺度过第一个晚上的大殿大门紧锁,我们只好在大殿前合影纪念。</h3> <h3>父子合影在大殿前,小伙子终于看到了父亲多次提及到的地方。</h3> <h3>钟祥的罗老师今早从几十里外的旧口镇赶来为我们做向导。</h3> <h3>走出元佑宫,我们来到钟祥民俗小村:莫愁村。</h3> <h3>  钟祥莫愁村,北连明显陵,南依莫愁湖,依山傍水,青瓦白墙,古色古香,极具荆楚韵味。这里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云南米线、湖南臭豆腐、重庆火锅等等,还有钟祥本地快失传的传统特色小吃,张集酥饼、旧口喜饼、长滩焦切、安陆府麻花、御厨坊蟠龙菜……。</h3> <h3>品尝了莫愁村美食,我们步行向明显陵走去。</h3> <h3>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5公里的纯德山上,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历时47年建成,是明世宗<b>嘉靖</b>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母亲慈孝献皇后的合葬墓。</h3><h3> 明显陵由王墓改造而来,是中国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占地面积大,达183.13公顷,是明代帝陵中单体面积最大的皇陵;其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则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h3><h3> 注意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可不是清朝的嘉庆皇帝哦!</h3> <h3>长长的神道。</h3> <h3>参观完元佑宫我们驱车直奔长滩。</h3> <h3>  电站村,我们回来了,电站村的老村民回来了!!!</h3> <h3>村里不见过去低矮的房屋。崭新电站村村部。</h3> <h3>书记出门迎接远方来的客人。</h3> <h3>当年的电站大队部前和村书记合影。</h3> <h3>这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李明道,老友见面惊喜不已。</h3> <h3>老友见面,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h3> <h3>  发黄的照片,激发了满满的回忆。五十年前大雪过后的一天,朋友李明道挑担子送知青们返汉。一行人步行从长滩镇到旧口的大王庙,整整六十多里的路程,一路风雪,一路深情,大汗湿衣,真情感人。至今回想起来都是感概万分呀!</h3> <h3>和好友李明道共同举杯庆祝五十年后再相会。</h3> <h3>夜宿长滩镇,刚好旅社旁一户人家娶媳妇,晚上喜庆的焰火好美好美!</h3> <h3>  夜宿长滩小镇,黎明时分十分惊讶地听到了几十年从未听到的公鸡报晓的声音,这种陌生而又十分熟悉声音令人兴奋不已。更大的惊喜紧接在后面,出门早餐竟碰到了和我们一样来长滩寻找当年足迹的69届水中的同学,谈旧叙今好一会儿,一起在长滩街头合影。</h3> <h3>过去乡村小镇的形象早已消失,如今的长滩街楼房林立。这是当年汽车站原址上兴建的新车站大楼。当年长滩知青都很熟悉这个路口。那时我们都是在这儿搭车回武汉的。</h3> <h3>镇政府院内漫步。</h3> <h3>长滩镇政府前合影</h3> <h3>别看这座破桥,当年可是从城关通向长滩镇的唯一通道,我们从桥上第一次走到了我们当年的家----知青点。</h3> <h3>在村里转了转,看到仅存老房子就剩这间当年的打米机房了。站在房前,耳边仿佛还可以听到隆隆的机器声,仿佛还可以看到腾起的阵阵灰尘。</h3> <h3>知青点房子早已拆除,在原址上村民们盖起了新楼房。</h3> <h3>在原址上忆往事。</h3> <h3>知青点原址前忆往事。</h3> <h3>我曾经在这儿干过... ...,你还记得... ...吗?</h3> <h3>电站大队里的电站。</h3> <h3>还是当年的老建筑。</h3> <h3>走在乡村,看着新农村,旧貌新颜浮在眼前。</h3> <h3>漫步行在田间,处处飘来阵阵收割稻谷后稻梗发出的清香。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机械化作业。</h3> <h3>丰收的粮食装满仓。</h3> <h3>在田里收割机轰鸣声的伴随下,大树下一桌村民悠闲地打起了麻将。这在以往秋收的季节里可真是不敢想象。</h3> <h3>秋日里原来利用率最高的尖担也成了照相的道具。</h3> <h3>拿尖担的样子和爸爸当年一样英武。</h3> <h3>拿着同一根尖担,父子的体会可不一样哦。</h3> <h3>  甚至往日秋天忙碌不已的石磙,如今也静静地呆在一旁,听着机械的轰鸣,看着周围农村的变化。</h3> <h3>走进农家,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房屋。</h3> <h3>房后桂花飘香。</h3> <h3>房后果树压弯了腰。</h3> <h3>花满院。</h3> <h3>肥鹅满塘。</h3> <h3>利用中饭前的时间,我们去明梁庄王墓看了看。</h3> <h3>共举杯,同祝愿,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愿我们的乡村更加繁荣!!</h3> <h3>依依不舍,握手道别。</h3> <h3>再见了老朋友们,再见了我们曾经生活过的土地,再见!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