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认识上海,是从王安忆的《长恨歌》当中认识的。小说我看了两遍,才真正的认识上海。认识上海的弄堂,认识上海的女人。当时感觉是上海的女人活得是最精致,最有味道最精明的女人。而且从内心也喜欢她们那样的生活。去年底年去了一趟上海。这是我第一次去上海,怀揣着小说中上海的模样,踏上了旅途。</h3><h3>在我的想象中,上海犹如王安忆中描述的那样,上海的弄堂是形形色色的,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上海的弄堂是来自于最为日常的情景。黄昏时分。鸽群盘旋在上海的空中寻找着各自的巢,弄堂的屋脊连绵起伏,横看成岭竖成峰的样子。可是一下飞机,当大巴车把我们拉到宾馆的时候,我下了车四处环看,我想找到弄堂似的上海,可是眼前的上海是高楼林立霓虹灯闪烁,与我心中想象的上海截然不同。于是,我极力在寻找想象中的上海,我走遍了大街小巷,依然没有刻在我脑海中的上海的模样,他和所有大城市一样,我分不出这是上海还是北京,还是其他什么地方?总觉得所有的大城市长得都是一样,没什么特色。唯独上海与众多城市不同。因为它的细腻,因为他的韵味,因为它的婉约,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弄堂。</h3><h3><br></h3> <h3>这是上海音乐厅附近的小广场。本想去听场音乐会的可是那一天没有演出,我们只在附近小广场逛了逛。虽是冬季,却感受到了秋天的景色,小树林里金黄的落叶铺满大地,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了异国他乡。</h3> <h3>这是上海过去大户人家的后花园。这里有山有水有亭阁。有小桥流水潺潺,有鸟鸣清脆朗朗。流连徜徉在其中,感受到了一种幽静,一种田园。想象中过去的大户人家的小姐们,在这里吟歌赋诗,休闲纳凉,心中定是静谧安然,美好诗意。</h3> <h3>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附近的景色___冬季的芦苇。</h3> <h3>这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们不仅参观了上海的一大旧址,同时还参观了上海的工业园区。这里的工业园区不同于乌海的工业园区,这里全部是高科技产品以及影视剧拍摄基地。据负责人介绍,这里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全部是出租式的经营。很挣钱的。</h3> <h3>上海标志性建筑__东方明珠。</h3> <h3>来到上海,确实让我感受到的只有外滩,才是我心中过去上海的模样。这里的建筑还是保持原有的样子,古老而沧桑。但也不失现代气息,它记录着上海历经沧桑的历史变迁。</h3> <h3>上海外滩夜景。</h3> <h3>学习结束后。我们游览了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有的同伴说去乌镇,但是我们还是来了周庄,听导游说,乌镇商业化气息浓,周庄比起乌镇虽然小一些,但依然保持着最古老,最原生态的模样,所以我们选择了周庄。当然选择周庄还有一个原因,我国著名的画家陈逸飞在此居住过,他是第一个来到周庄的,他在周庄租了一间小屋,于是将周庄的景色画到他的作品中,随后周庄出了名,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打破了周庄的宁静,但同时也使这个村庄的居民富裕起来。</h3><h3>为期一个星期的上海之行结束了。在回来的路上,心中有些怅然若失。不知道为什么。时隔快一年了才写此篇。本想一回来就写,可是一直没写。也许过去小说中上海的模样在心中刻下了烙印太深,总也找不到《长恨歌》中的上海。但是不管怎样,上海还是给我留下了最美好深刻的记忆。回来后,我又从书架上找出《长恨歌》这本书看了一遍。说实话,我还是喜欢王安忆笔下的上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