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景德镇

FUDE

<h3>独自一人去了景德镇,感受了数百年前匠心独具的瓷器源头,昌江水,景德镇,那明代马蹄形窑址,来自御窑厂出土的碎瓷片,无不诉说着一代代工匠的血汗与绝美和中国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h3><h3><br></h3> <h3>陶溪川艺术区是原景德镇老国有陶瓷厂改造的,类似于北京798艺术区,但个人感觉陶溪川更文艺,许多陶艺家的工作室都设于此,也许跟景德镇的瓷文化有关联。 园区安静又干净,一到夜幕降临更是漂亮,特别是到晚上人最多,直到午夜还有好多人在悠逛着,听说每逢周末,各路陶艺达人在这里摆摊,出售和展示自己的创意手工陶瓷作品,形成了“周末的创意集市”。<br></h3> <h3>园区内还留有50年代苏联援建时期未完工的高达60米的废弃烟囱,还有50年代我们国家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建的陶瓷厂,陶瓷厂的烟囱和厂房都还完好地保留着,还有那个年代的标语还很醒目,以上这些准确的信息都来自于原老瓷厂的一位已80.岁的技术师傅之口术(早晨看到一位老先生在园区晨练,我过去搭讪着聊天😀,真是好幸运!😊)老先生还告诉我对各种瓷器的辩别方法,青花瓷有釉上瓷,釉下瓷,和釉中瓷,还有劣质瓷器对人体的危害和生活中怎样去使用它,机器制作和手工制作区别在哪,还有柴窑,汽窑,煤窑,电窑烧出来瓷器都有那些不同之处,刚开始听着云里雾里,慢慢的有所领悟,受益匪浅,谢谢老先生素不相识告诉了我这么多关于瓷器制作的工艺和过程的知识。<br></h3> <h3>时尚,文艺的陶溪川!</h3> <h3>时尚,文艺的陶溪川!</h3> <h3>古窑</h3> <h3>“北看故宫,南访古窑"后句说的就是景德镇的古窑,制瓷作坊可以了解景德镇的瓷工是怎样生产瓷器的。制瓷作坊俗称“坯房”,是制作瓷器最初始的地方,这里按照不同分工,每天都有技艺娴熟的老师傅在此展示“拉坯”、“利坯”、“上釉”、“画坯”等传统制瓷过程。传统瓷器是怎么做出来的,旁边还有名瓷展示区,可以看到非传承人制作的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玲珑、粉彩、高温颜色釉)的古法手艺,和绘制技巧,一切尽收眼底。 略知了各个时代的古窑,依次还可以看到清代的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和宋代的龙窑。 </h3><h3><br></h3> <h3>三宝国际陶艺村'</h3> <h3> 从陶溪川艺术区开车到三宝国际陶艺村约7.5公里,里面有是一片老式农宅改造后的陶瓷作坊,里面还有民宿是专给前来学艺的陶艺人居住,整个村子看似普通的很旧的农家小院,进入门内是一个陶泥标志物,里面嵌了很多瓷片、陶艺作品,院子里有从外面引入的小溪,躺着的瓷碗、瓷片,有的掩埋了一半在泥里,它随意、简单,却显示着原生态的生活情景。 “三宝国际陶艺村”创建人是一位海归陶艺家叫李其深,20年前买下这个小山村,他毕业于美国纽约州陶瓷学院并获陶艺硕士学位,先在日本、加拿大、美国、荷兰等国举办个人陶艺作品展。是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2000年,“三宝国际陶艺村”正式对外开放,并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世外"陶"源。但这次很遗憾里面工作室不对外开放。<br></h3> <h3>中国瓷器博物馆!</h3> <h3>中国瓷器博物馆里面展示的各式瓷器作品有近代的有历史的,有永乐青花瓷上镌刻的苏麻离青,斑驳沧桑,每一件作品里面都有前辈大师们当时的创作思想与美学观念,是中华文化宝库之财富。<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