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这片草原

刘昕

<h3>  8月中旬,我和罕格尔传统蒙古火锅董事长白宏伟等4人驱车,从呼和浩特出发,到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西旗)。</h3> <h3>  车程有2000多公里,从北走武川县、四子王旗、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乌珠穆沁右旗、霍林郭勒市、阿尔山……走了将近两天才到。</h3> <h3>  这是去的途中,在苏尼特右旗境内拍到的荒漠化草原。一望无际的草原,白云依旧在,只是绿色有点稀疏。</h3> <h3>  当天鞍马劳顿,晚上11点才进入霍林郭勒市,找个旅店住下来。正是旅游旺季,酒店客源爆满,需要提前预订。</h3><h3> 第二天一早,早点每人吃了一碗酸菜饸饹,继续出发。</h3><h3> 从霍林郭勒市出来,沿途是满目的绿意绵延。分不清是山还是草原。雾气蒸腾,与云相连。云头很低,看得见云在游荡,自由穿梭。</h3><h3><br></h3> <h3>  中午到达阿尔山,稍事休息,再出发。路上遇到一个景点,紧挨路边,叫玫瑰峰。石头有点特色。</h3> <h3>  下午四点多,我们进入新巴尔虎右旗(西旗),先来到白宏伟董事长朋友的旅游景区“巴尔虎蒙古部落”。在蒙古包里喝上几碗奶茶,这里的奶茶不放盐,让你喝得很舒服。</h3> <h3>带着对草原的敬畏,带着对草原的向往。有多少情在心底澎湃流淌,有多少爱在眼前肆意翱翔……</h3> <h3>  马背上的民族,</h3><h3> 对马依然一往情深。</h3><h3> 跨上马背那一刻,</h3><h3> 草原就有了奔腾的眼睛</h3><h3> </h3> <h3>跨上骏马</h3><h3>在茫茫的草原上驰骋</h3><h3>心中的方向</h3><h3>永远是不改初衷</h3><h3><br></h3><h3><br></h3> <h3>策马远行</h3><h3>带着一份沉甸甸的信任</h3><h3>你有诗</h3><h3>已浓缩成民族情结的魂</h3><h3>你有远方</h3><h3>已打造成一张刚劲的弓</h3> <h3>  这是夕阳余晖下的宝格德乌拉山下的情景。</h3><h3> 宝格德乌拉圣山位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宝格德乌拉苏木境内,海拔922.3米,是我国最知名的敖包山。在世上数不尽的名山大川中,它看上去实在是有些普通,山不高,也不算峻峭,但在坦荡如砥的草原上突兀一座山峰,本身就是个奇迹。所以在内蒙古的广阔草原上,它成为一座每年接受数十万满怀信念与信仰的民众进行祭祀与朝拜的圣地。</h3><h3> “宝格德”是蒙古语,译为“神圣的”,“乌拉”为“山”,宝格德乌拉即为“神山”或“圣山”之意。“敖包”汉译其意是“堆”。蒙古族的敖包祭祀形成于元代。祭敖包原本是萨满教的一项图腾祭祀活动,后来喇嘛教取代萨满教后,这一祭祀活动也被纳入到喇嘛教,同时增加了宗教色彩。</h3><h3><br></h3> <h3>  七月初二,宝格德乌拉山下就熙熙攘攘,很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在这里搭建蒙古包、帐篷,晚上住宿,便于第二天七月初三一早就去祭拜敖包。</h3> <h3>  我们来到这里,被草原上的热情和纯朴感染着,也感动着。</h3><h3> 朋友给宰杀了一只羊,在辽阔的草原上招待我们吃一顿火锅,还有烤羊肉串。</h3><h3> 吃上西旗羊肉,是我们的福分。西旗羊肉已成功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呼和浩特首家以非遗和文旅为主题打造的罕格尔传统蒙古火锅店就是使用的西旗羊肉。</h3> <h3>  这瓶白酒是真正的年份酒,朋友珍藏了多年,一件24瓶,我们晚上和第二天中午喝得仅剩下3瓶。来到草原,醉就醉了。</h3> <h3>  每年农历七月初三,在新巴尔虎右旗的巴尔虎大地上聚集大批穿着盛装的各族各部落的人们,他们一起向圣山祈福。游牧民族的盛装必须穿靴子和袍子、带帽子,所以从远处望,上山的队伍服装各异,五彩缤纷。在这一天人们会把手中的工作放下,凌晨就来到圣山脚下准备上山祭祀。有的准备了好几份祭祀品,但是家里只能来一个人作为代表;有的带着孩子和老人,带上手把肉前来;也有的穿着盛装,从远处骑马前来,只为:信仰。<br></h3> <h3>关于宝格德乌拉圣山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时,一日兵败,大汗率兵退至宝格德乌拉山脚下,敌军很快就追赶上来。此时,将士们又饥又累,只好登山暂避,等待援军。成吉思汗率兵刚刚到了山上,追兵就已追至山下。大汗仰天长叹:“难道我命该如此,大山,请保佑我!”霎时间,云雾满山,山上山下一片云海。敌军怕有埋伏,迟迟不敢进兵。约一个时辰之后,一名小校来报:“救兵到。”成吉思汗随小校看去,只见自己的大军从四面围拢而来。大汗在山上挥动令旗,全军将士奋勇争先,一举歼敌,很快就转败为胜。这一天正是农历七月初三。</h3><h3> 大汗得胜之后,当天就率大军在此敬拜,组织庆祝活动,封大山为“圣山”。倥偬之间,多少年过去了,草原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死亡无数。几位老人想起了有关圣山的传说,带领着大家千里迢迢来到大山脚下,祈祷大山保佑草原上的生灵兴旺平安。说也奇怪,从此,草原恢复了往日的安宁,人畜兴旺,祈祷的这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十三。<br></h3> <h3>  自1738年始,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和七月初三,草原上的牧民都要在宝格德乌拉山举办隆重的民间祭山盛会。数百年来,方圆几百里,成千上万牧民如期而至,有高僧主祭,为凡黎祈福。祭祀时节,阴云掠山,细雨霏霏,令人称奇。盛会期间还进行摔跤、赛马、射箭等传统的“男儿三艺”比赛,此外还有民族广场舞、乌兰牧骑文艺演出等各种民族文娱活动。<br></h3> <h3>这是草原</h3><h3>这是花海</h3><h3>这是多少次梦中的期待</h3><h3><br></h3><h3>这是蓝天</h3><h3>这是大地</h3><h3>这份辽阔情怀始终不改</h3><h3><br></h3><h3>这是传说</h3><h3>这是崇拜</h3><h3>这是一片发自肺腑的真爱</h3> <h3>草原上的云 草原上的人们 是幸福的 随便抬头 看一下天 那云朵 像羊群 像骏马 像好多好多的动物 我也想到草原上 躺到那里 吹着清爽的风 抬头看云 一会儿像羊群 一会儿像马 但我更想看到的 是你<br></h3> <h3>  返程途中,我们在快到阿尔山的时候,看到了草原奇观:彩虹。</h3><h3> 这道彩虹,初时从云层穿出,只插大地,七彩尽显,让旅途中的我们心头一震,无限风光不足赏,祥光瑞气在眼前。</h3><h3> </h3> <h3>  虹桥</h3><h3><br></h3><h3>从这一端到另一端</h3><h3>连接着友谊</h3><h3>连接着互信<br></h3><h3>连接着合作</h3><h3>连接着未来……</h3><h3><br></h3><h3>感谢新巴尔虎右旗的朋友</h3><h3>让我们对草原又有了更深的理解</h3><h3><br></h3><h3>让虹桥作证 <br></h3><h3>我们绚丽的事业</h3><h3>才刚刚起头</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