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书院七夕诗词翰墨展

靈秀書院

<p>庚子七夕节日快乐</p> <p>乞巧苑,潘永耀老师题字</p> <h3> 开篇</h3><h3>祖父这一篇诗稿很有价值。因为珠村被评为中国乞巧第一村。那民国时候的相关文字纪录呢?本诗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用大楷抄录一遍。 杨桃园乞巧 转瞬光阴届孟秋, 银河鹊渡女牵牛。 振威鼓击争临阵, 乞巧针穿竞上楼。 天汉灿罗星绕斗, 树梢斜挂月如钩。 神仙眷属知无恙, 我愿相同到白头。 时长沙衡阳中日战斗激烈,故云。 潘永耀注: 祖父潘达经,字秉权,人称先生权,以教书为业,民国初年,在珠村大灵山的灵山古庙开设灵秀书院,当时珠村及附近村落不少学生慕名前来求学,培养了不少学生!如珠村小学首任校长等等。后又曾到沐陂村执教,《沐陂村志》有载。2018年,在天河珠吉路北新增办了公办小学“灵秀小学”,就是纪念当时祖父的育人功德。 从诗中自注中可知本诗写于1944年七月初七乞巧节。 1.杨桃园,珠村当时到处都有种杨桃。 2.因诗后自注长沙衡阳中日激战可知此诗写于1944年。1944年6月18日,经过几次大会战之后的湖南省会长沙陷落,日寇铁蹄,直指衡阳。6月23日,日本调集了10多万兵力对衡阳大举进攻,衡阳守军奋起反击,打响了震惊中外的“衡阳保卫战”。 3.诗中反映了祖父感叹人间战争之惨烈,连天上的神仙都受到影响了,问天上神仙是否平安?知道神仙无事后,祈祷世界和平,人民都想过太平生活,平安到白头的心愿。 4.针,古人写作:鍼<br></h3> <h3>七夕佳节,</h3><h3>一起来写七夕诗词!</h3><h3><br></h3> <h3>潘老师</h3> <h3>合照篇2017年七夕</h3> <h3>潘老师</h3> <h3>刘行与潘老师</h3> <h3>潘老师</h3> <h3>余校与潘老师</h3> <h3>余磊</h3> <h3>余校</h3> <h3>余校</h3> <h3>余校</h3> <h3>余校</h3> <h3>余校</h3> <h3>潘老师</h3> <h3>余校</h3> <h3>潘老师</h3> <h3>毕晓微</h3> <h3>刘行</h3> <h3>金华</h3> <h3>刘行</h3> <h3>邓海英</h3> <h3>李树泽</h3> <h3>小忻</h3> <h3>温温</h3> <h3>李树泽</h3> <h3>力豪</h3> <h3>小忻</h3> <h3>刘行</h3> <h3>潘房雄</h3> <h3>刘树晓</h3> <h3>龙宇翔</h3> <h3>龙老师</h3> <h3>余校</h3> <h3>胡杰</h3> <h3>潘房雄</h3> <h3>潘老师</h3> <h3>潘老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