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很多人都说,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西藏。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这里充满了传奇与神秘。多少颗凡俗疲惫的心灵都向往着这里,希望在这里寻找到最初的宁静与安详。</h3><h3><br></h3><h3>想着自己逐年增长的年龄,我对这片神奇土地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经过大约10天的准备,我们终于启程开始了这场朝圣之旅。出发前的准备大多是为了预防和缓解可怕的高原反应,所以首先就是买了红景天,每天按时泡水喝。出行计划也只做了三天的,随时准备着体力不支时打道回府。</h3><h3><br></h3><h3>飞机飞了3小时后,透过窗户看,外面的天空湛蓝湛蓝的,一朵朵雪白的云挂在山间,一切都是那么的透彻干净。</h3> <h3>地面好高、云好低,云擦着地面,这就是高原吧。</h3> <h3></h3><h3>下了飞机,感受了一下呼气吸气,并没有紧迫的感觉,好像已经很和谐的融入到这片土地中。</h3><h3><br></h3><h3>拉萨贡嘎机场是个军民共用的机场,机场一端停着若干军用飞机和运输车,这些军用设施是不允许拍照的。出了机场,马路上很容易看到三三两两的军人,提示着这里的地理重要性。</h3><h3><br></h3><h3>上了机场大巴,突然发现儿子脸色有些蜡白,赶紧问他,说是有点胸闷。估计是下飞机后,他担心我的身体,把大包小包都抢去拿,动作大了,有点缺氧。缓了一会儿后,儿子的脸色慢慢恢复了正常。初次体会了高反的厉害,我心里默默的念叨着,一定要慢,走路要慢,提东西要慢,一切都要慢。</h3> <h3>贡嘎机场距拉萨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沿着拉萨河走。柏油路修得很好,宽敞笔直,路旁葱绿的树木,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清爽。拉萨河河水宽阔平缓,河水冲刷出的片片河滩上生长着灌木和矮树,点缀得拉萨河婀娜多姿。河对岸是连绵的山丘,平缓起伏,并没有想象中高原的雄伟。</h3> <h3>大巴渐渐驶入拉萨城,拉萨市区比我想像的大而干净,道路宽阔房屋整齐。远远地,布达拉宫逐渐进入视野。金碧辉煌的顶,红白相间的墙,建在高坡之上,君临天下,气势雄伟。无数次想象过初见布达拉宫的情景,如今摆在眼前,竟是毫无准备地茫然。</h3><h3><br></h3><h3>下了机场大巴,许多人力三轮车等在那里,谈好价钱,我们坐了一辆前往酒店。</h3> <h3><h3>酒店订在与大昭寺咫尺的唐卡酒店,原本预订了两日的房间,因为预定的布达拉宫的参观票是在三天以后,而且感觉并没有太强的高反,因此想调整一下行程,改为暂住一晚。在和酒店前台商量可否更改一下住店日期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藏族人的质朴,在酒店的协调下,预定网站终于同意了我修改订单的申请。</h3><h3><br></h3><h3>西藏的酒店有一些是有弥散供氧条件的,唐卡酒店就是这样的,适当的吸氧能较大程度缓解高反。在酒店稍事休息后,我们去往最近的景点八廓街、大昭寺。</h3><h3><br></h3><h3>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八廊原本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它为"圣路"。</h3><h3>经过安检,进入八廓街,迎面就是大昭寺,八廓街上非常洁净。</h3><h3><br></h3><h3>我们按照藏族的习俗,依顺时针方向行走在八廓街上。</h3> <h3>敏珠林寺是西藏宁玛派(红教)的寺庙,八廓街上的庙占地不大。在八廓街上显得并不起眼,但是僧众虔诚,香火旺盛。</h3> <h3>郎孜夏陈列馆原来是西藏地方政府管理拉萨政务的单位旧址,同时也是旧西藏的一所监狱。现在是一个展览馆。</h3> <h3><h3>冲赛康,是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现在也是供游客参观的。</h3><h3><br></h3> <h3>八廓街街景一</h3> <h3><h3>八廓街上,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看一看,那就是“玛吉阿米”。八廓街的建筑大都是白色的,只有八廓街东南角有一栋涂满黄色颜料的两层小楼。这里就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密宫。"玛吉阿米"这个名字是流传在藏区的一个美丽的传说,意为圣洁母亲、纯洁少女,或者为美丽的梦。</h3><h3><br></h3><h3>现在的玛吉阿米是一家网红的藏式餐馆,每天中午晚上都人流如织,要品尝这里的佳肴,需要耐心排队等号。</h3> <h3>从玛吉阿米敞开式的三楼看八廓街和远山。</h3> <h3></h3><h3>因为遵守藏族习俗,顺时针走了一圈转经道,当我们来到大昭寺入口处时,当天的参观已经停止。但是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并没有停下,他们在大昭寺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信仰真伟大!<br></h3> <h3>当地人路过大昭寺正面,都会停下脚步,双手合十,默念祷告一番。</h3> <h3><br></h3> <h3>八廓街也是当地居民的家园,老人们坐在街角长椅上休息。</h3> <h3>离开八廓街,步行前往布达拉宫广场,在布达拉宫公园里,一汪清池映衬着傍晚的布达拉宫。</h3> <h3></h3><h3>天再黑一点儿,布达拉宫的灯光全都点亮了。</h3><h3><br></h3><h3>西藏这个季节多雨,天还没有完全黑,突然雷声大作,由远至近,为了防止雷击产生危害,布达拉宫的灯光全部熄灭了。</h3><h3><br></h3><h3>我们也结束游览,返回休息。</h3> <h3>淅淅沥沥的下了一晚上雨,清早的拉萨空气格外清新。头天在大昭寺偏门上看到班禅将为信众摸顶赐福的通告,于是临时决定早上去雪林多吉颇章。</h3><h3><br></h3><h3>一路走着,三三两两的藏族人或拿着念珠,或转着转经筒,也往雪林多吉颇章赶去。不用问路,跟着走,就来到门口。</h3> <h3>排队的人挺多,但是秩序井然,也没有人大声说话,藏族人都在默念着祷告词,气氛庄严神圣。</h3> <h3><br></h3> <h3> 摸顶,是由藏传佛教的高僧或者活佛为僧众赐福、消灾而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由活佛或高僧大师给众生摸顶,给信众以加持赐福。</h3><h3><br></h3><h3>可能是有一些佛缘的缘故,这么偶然的机会,竟然能得到十一世班禅大师摸顶赐福并发放加持物。虽然不是佛教信徒,也算是终身之幸运及莫大的幸福了。</h3> <h3>从雪林多吉颇章出来,按计划去神州租车公司租车,神州租车询问了我的路线后,说我要去的地方道路不好,时有塌方,给我免费升级了车型(后来发现租车公司真的很贴心)。</h3><h3><br></h3><h3>戴着班禅大师赠与的加持信物,我们启程前往日喀则,去那里朝拜格鲁派重要寺庙扎什伦布寺。去日喀则的中途会路过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措。</h3> <h3><p>伴着拉萨河,走在108国道上,时不时的30公里/小时的区间限速,使得我们有更多时间可以流连于沿途的美丽风景。除了蓝天、白云和起伏的山峦,还有藏家。感觉藏人很爱国,家家门上都有国旗。藏式的建筑很有特色,他们的住房外墙为白色,房顶为红色。</p></h3> <h3>美丽的拉萨河,在蓝天白云衬托下宁静安详。来到西藏才发现,这里竟然有这么多的大江小河,而且这个季节雨量充沛,空气湿润。</h3> <h3><p>因为早上临时增加了行程,因此从拉萨出发就比较晚了,加上沿途时不时留恋美景,到达羊卓雍措公园门口已经快四点了。原以为很快就能见到圣湖,谁想到,还有好长一段区间限速的崎岖山路。</p><p><br></p><p>眼瞅着山间雾气越来越厚,时不时还会有雨下来,可是羊湖却总不见真面目。时间一点点的过去了,再也不敢随意停下拍照留影,加足了马力奔向山顶。终于来到山顶观景台,虽然云雾缭绕,光线也逐渐暗淡,但是羊湖娇媚的身姿依然深深的吸引了我。</p><p><br></p><p>羊卓雍措,人们一般叫它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它形状像珊瑚枝一般,又在山顶,因此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br></p><p><br></p></h3> <h3>羊湖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羊湖湖面平静,一片翠蓝,仿佛如山南高原上的蓝宝石。<br></h3> <h3>在山顶欣赏了云雾中的羊湖后,我们驱车沿着盘山路一路向湖边开去,在大小观景台驻足停留,从各个角度、各个高度欣赏这美丽的湖光山色。</h3> <h3>羊湖在藏人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那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湖的全貌,她有三个姐妹,空母错,沉错,巴久错,共同组成了让我们怎么也看不到边的圣湖。</h3> <h3>她的身躯蜿蜒在群山中达一百三十多公里,只有在地图或是高空才能惊喜的发现她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不同时刻阳光的照射,她会显现出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好似梦幻一般。</h3> <h3>水面上时有鸟禽游弋玩耍。</h3> <h3>羊卓雍措面积达675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441米。</h3> <h3>这是一个朋友通过无人机拍摄的羊湖<br></h3> <h3><h3>羊卓雍错湖光山色,景色如画,仿如置身人间仙境,湖泊、雪峰与蓝天融为一体,让人流连忘返。我们一直在羊湖玩到晚上8点,不得不离开了。</h3><h3><br></h3><h3>西藏这边天黑的晚,夏天大约9点半天才黑。但想着还有200公里的路程,还是很让人担忧的。事实证明,在西藏真的要计划好时间,赶夜路不是明智之举,更何况还是路况不好,时有滑坡落石的限速30的山路。</h3><h3>一路艰辛一笔带过,最终12点多抵达了日喀则。</h3><h3><br></h3><h3>日喀则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后藏曾经的政教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境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有扎什伦布寺。 </h3><h3><br></h3><h3>这张照片就是清晨的日喀则。日喀则海拔4200多了,在这里我已经有了胸闷气短,步履维艰的高原反应。<br></h3></h3> <h3><p>西藏的拉萨、山南地区称为“前藏”,日喀则地区则称为“后藏”。历史上,前藏是达赖的地盘,后藏是班禅的地盘。地处后藏的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的灵塔寺以及诵经祭祀的地方。</p><p><br></p><p>说到这里要说说藏传佛教的主要几个门派:</p><p>1、宁玛派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一个派别。“宁玛”藏语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吐蕃时期译传的旧密咒为主。该教派僧人只戴红色僧帽,因而又称红教。<br> <br>2、萨迦派中的“萨迦”藏语意为灰白色的土地,因该派的主寺——萨迦寺建寺所在地呈灰白色而得名。由于该教派寺院围墙涂有红、白、黑三色花条,故又称花教。</p><p><br>3、格鲁派中的“格鲁”一词汉语意译为善规,指该派倡导僧人应严守戒律。此派戴黄色僧帽,故又称为黄教。格鲁派现在是藏传佛教的重要派别之一。<br> <br>4、苯教即“黑教”是藏区的原始宗教。</p><p><br></p></h3> <h3></h3><h3>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它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居格鲁派寺庙之首。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再加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h3><h3><br></h3><h3>扎什伦布寺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座北地向阳,殿宇依次递接,疏密均衡,和谐对称。寺庙周围筑有宫墙,宫墙沿山势蜿蜒迤逦。</h3> <h3><p>白色墙壁的房子是僧人居住的,不允许随意参观。红色墙壁的建筑是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寺庙内是不允许拍照的。红白相间,白墙愈发纯洁,红墙更加浓郁“热情”。</p><p><br></p><p><br></p></h3> <h3>“错钦大殿”,为该寺最早建筑。殿前有一500平方米的讲经场,是班禅向全寺僧众讲经和僧人辩经的场所。
<br></h3> <h3>"释颂南捷"是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灵塔祀殿。整个建筑以西藏古代宗教建筑风格为主,吸收了唐、清 建筑艺术特色和佛教灵塔建筑形式。祀殿由红色和棕色两大建筑部分组成,在殿的顶 端,覆盖着具有民族、宗教特色的金顶。<br></h3> <h3>灵塔殿中的金灵塔塔内装藏十分丰富,整个灵塔内装藏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装有青稞、小麦、大米、茶叶、盐、碱、各种干果和糖类、檀香木、各种药材、各种绸缎、金雕的马鞍、犀牛角、银宝、珠宝、大师袈裟和藏装。中层装有大藏经和历代班禅经师的著作、佛经等。在塔的上层装有佛经和佛像。十世班禅大师的法体完好地安放在众生福田的中央,周围放置了各种宗教用品,如袈裟、唐卡、佛像、经书等。</h3> <h3>这是木制的经书</h3> <h3>扎什伦布寺的灵塔是历代班禅的舍利塔。许多僧众每天都会围绕着它诵经祈祷。</h3> <h3>看到这一幕幕虔诚的叩拜,真的为之感动。信仰不仅是人类的精神寄托,也是克己省身、维持秩序的一种力量。</h3> <h3>离开扎什伦布寺,在日喀则城里兜了两圈,吃了午饭,大约下午2点多钟,准备离开日喀则前往当雄县。计划着今天要早点出发,避免夜间开车。谁知走出日喀则50多公里,108国道的山路上堵起了长长的队伍。一打听,原来是头天晚上发生了多起滑坡,现在道路在抢修。想着昨晚也是走的这条路,不禁有些后怕,或许班禅大师加持物保佑了我们。</h3> <h3>好在沿途处处是美景,远处雪山在阳光下分外好看。</h3> <h3><p>堵了差不多三个小时,路慢慢的通了。在随后的三四十公里路上,我看到了多个落石滚落的地段,特别是经过最大的一个滑坡点时,看到一辆重型货车被滑落的山石和泥土打击的车厢变形,无法开动,深深的感慨人之对于大自然是多么的渺小啊。</p><p><br></p><p>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去往当雄县的304省道因为多处塌方道路封闭。我们只好改变行程返回拉萨。这样一来二去,回到拉萨时,又是晚上11点多了。</p></h3> <h3>新的一天到来了,雨过天晴。今天主要的行程是纳木错。雨后的景色异常美丽,实在无法按捺住时刻想拍照的心。</h3> <h3>今天走的109国道,比之前的108国道好走许多,限速也从30提高到70公里/小时。沿途还有不少观景停车点,可以让游客尽情欣赏高原美景。</h3> <h3>当雄以北那曲地区属于藏北羌塘区。茫茫羌塘富丽壮阔,牛羊肥美,是西藏的主要牧区,这里山川雄奇,气势非凡著称。 一路上的高原牧场,赏心悦目。</h3> <h3>去往纳木错要经过那拉根山口,这里海拔5190米。山口观景台上悬挂了特别多的五彩经幡和哈达,周围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玛尼堆。我们刚到垭口,突然下起冰雹,一阵寒风猛烈扑来,高海拔加上寒风让人感到呼吸困难。</h3> <h3><h3>在日喀则买的氧气筒这时起了作用。</h3><h3><br></h3><h3>离纳木错最后55公里路,是我们这次走过的最难走的路,道路坑坑洼洼,时不时双道变单道通行,还有的干脆就没有了路,只能从起伏的草地和满是石子的小溪中驶过。那种惊心动魄啊,真让人想要却步折返了。</h3></h3> <h3><p>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从拉萨出发历时6个多小时后,在一个转弯处,慌忙行进中的我突然看见远处有一抹蓝,是那种属于天上的蓝,好似不小心掉在了地面上,晶莹剔透。</p><p><br></p></h3> <h3>纯蓝的湖水在天边呈现长长的带状。只是这一抹蓝色,已经惊心动魄,令我的双眼再也不能离开!车子驶下山口开近湖边的一路,我一直这样痴迷而贪婪地看着它。</h3> <h3>沿着湖岸又开了一段时间,一直来到扎西半岛--纳木错湖中最大的半岛。走近岸边,碧波浩渺,惊涛拍岸,像是到了海边。对岸是念青唐古拉山脉,山峰连绵起伏,与天边的白云相接。</h3> <h3>大群的沙鸥在湖面嬉戏,时而翱翔,时而停驻,随手一拍就是美景。</h3> <h3><h3>沿着湖岸走,清澈透明的湖水拍打着岩石,涛声阵阵。岸边许多玛尼堆,大小不一,守望着雪山天湖,似有灵性般地伫立,令我联想起石块中所凝聚的无数祈愿和向往。</h3><h3>想也垒一个自己的玛尼堆,想也许一个心愿。可是,脑中却似空了一样。面对天湖的美丽,人都变得木纳不能言语了。</h3></h3> <h3></h3><h3>纳木措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在这里,走几步就要歇歇,<br>"纳木措"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意喻“此湖像蓝天降到地面”,也喻“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于空中”。它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br></h3><h3><br></h3><h3>来到这里,真的不想离开,哪怕只是坐在湖边默默听着水浪拍击的声音。<br></h3> <h3><p>纳木措的圣洁美丽只能留在心中,在太阳还没滑落湖面时,我们离开了这里。返回拉萨还有漫长的200多公里路。</p><p><br></p><p>接下来的这天,就是提前预约的参观布达拉宫的时间了。一大早在布宫的东门等候进入参观。</p><p><br></p><p>布达拉宫是供奉历代达赖喇嘛灵塔之地。它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是藏式古建筑的代表。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就是它 。它主体建筑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 ),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p></h3> <h3><p>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为迎娶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而兴建。清朝时期,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经过多代达赖喇嘛加盖建造,布达拉宫逐渐形成今天的规模。宫殿高200余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它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p><p><br></p></h3> <h3><p>布达拉宫内部依然是不允许拍照的。白宫横贯两翼,为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地,有各种殿堂长廊,摆设精美,布置华丽,墙上绘有与佛教有关的绘画,多出名家之手。红宫居中,供奉佛像,松赞干布像,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像数千尊,以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黄金珍宝相嵌,加上彩色壁画,宫殿金碧辉煌。</p></h3> <h3>布达拉宫的白墙用一种当地的白色石灰粉做涂料,掺入大量牛奶后进行粉刷。趴在上面闻,能闻到淡淡的奶香。</h3> <h3>红墙用的草墙。这其实是西藏特有的建筑材料白玛草。这种草是一种怪柳枝,秋天晒干,去皮,再用皮条辫扎成小捆整齐地压在檐下外侧,然后再涂上红色颜料。</h3> <h3><p>最顶层是达赖的寝宫"日光殿",殿内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得名。日光殿分东西两部分,西日光殿(尼悦索朗列吉)是原殿,东日光殿(甘丹朗色)是后来仿造的,两者布局相仿,分别是十三世和十四世达赖的寝宫,也是他们处理政务的地方。这里等级森严,只有高级僧俗官员才被允许进入。殿内包括朝拜堂、经堂、习经室和卧室等,陈设均十分豪华。</p><p>东侧有一块宽阔的广场,称作德央厦,是达赖喇嘛观看戏剧和举行户外活动的场所。</p></h3> <h3>西藏之行的上半段就到这里,此行的后半段行程将在下期介绍。敬请期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