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篇小诗, 便是我今天推荐给大家的。这篇短小雅致的文章大多数人都读过,初次阅读,还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师借此文简略地讲了象征手法,当时阅读印象并不很深刻,只是文章的某一点触动到了我,但是是什么?当时的我并不很清楚。</h3> <h3>暑假翻阅了《艾青诗选》,说实话也没看懂多少。也许是生活的年代不同,感受不了作者的那种情感,但是《帐篷》这篇文章,不仅是在20世纪,在21世纪也同样适用。诗歌赞颂的是在建筑工地上辛勤劳作的建筑工作者们。小诗的语言朴素自然又不乏雅致,诗中最有亮点的便是建筑工作者们的家:帐篷,工地。读来让人感触很多。</h3> <h3>苦难是诗选的底色,正是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中国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艰难地爬行着,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中国被战争以及文化损失摧残,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初步建起的阶段,经济萧条,科学落后,人民生活普遍低下,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们,农民们纷纷丢下手中的锄头,响应社会的号召,为建设新中国努力地奋斗着。建筑建设者们或许为了家庭能吃饱喝足,或许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他们不惜远离家乡,像飘飞的蓬草一般四处飘零,“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住下",他们把青春的汗水大把大把地挥洒在建筑工地上,荒原野地那些曾经无人涉足的地方,他们来了,像哥伦布到达新大陆一般,他们是荒原的征服者!“探索大地的秘密,要把宝藏开发,架大桥,修铁路,盖起高楼大 厦。”正是这些平凡的人们,这些最底层的人们,渺小的如同蚂蚁一般,但也正是有了这些勤劳的人们,他们用自己布满老茧的手,被石头钢材压弯的脊背,如同不怕苦的牛一般努力工作着,“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h3> <h3>伟大的建筑建设者们!你们虽然身份卑微,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但你们却又是不平凡的,没有你们,中国将不会繁荣,复兴,相信。劳动是最崇高的!正如路遥所说:“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自己所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建设是我们心中最崇高的目标!感谢你们! </h3><h3><br></h3><h3> 初二21班</h3><h3> 彭梦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