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湖·乡村故事(六)》村里的“好儿媳”

王玉峰

<h3>  </h3><h3>黄英,生在葛源,长在葛源,是地地道道的"山妹子"。2011年,经媒人介绍,黄英与清湖村村民叶建波喜结良缘。嫁入叶家之后,黄英很快进入自己的儿媳角色,她吃苦耐劳在先,起早贪黑的操持家务,处处为公公、婆婆着想。</h3><h3>2012年,黄英与叶建波喜得贵子。全家都很高兴,都很幸福。</h3><h3>2013年,黄英的婆婆被检查出来患有脑瘤,这个噩耗,打破了家里的和谐。正当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黄英站出来说,花再多的钱也要为婆婆治病。</h3><h3>听到这句话,大家都很感动,很振奋。但是高额的医疗费,是压在这个家庭上的一块大石头。看到家人还是提不起精神的时候,黄英又站出来说,先把我的彩礼和嫁妆拿出来吧,再把家里能拿出的钱先拿出来用,治病救人是当前最重要的事!在她的坚决鼓动下,家人凑足了第一部分为婆婆看病的钱。于是,黄英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娘家,又和家人简单收拾行李,连夜带着婆婆赴上海看病。</h3><h3>看病期间,婆婆每天都需要医疗费,家人也需要陪护费、生活费等。这些费用的支出,让黄英和家人带来的第一部分钱快用完了。鉴于这种情况,黄英告诉家人,自己要先回去一下。正当家人对她的行为表示不解时。黄英接着说,你们在这里好好照顾妈,我要回去筹钱去。大家都不敢相信她的话,而是带着疑惑眼神望着她。但是大家对她也很期盼。黄英为了消除大家的疑虑,对家只说了一句话,等我消息吧。就这样,黄英又匆匆踏上回家的路。</h3><h3>为了筹集治疗婆婆的治病钱,黄英回到家里,一边省吃俭用,一边"5+2、白+黑"的拼命打工,一边向自己的娘家,向自己的朋友借钱,一边又向自己的老板请求预支工资。身边的人都被她的善举所打动,纷纷献出爱心,为她的婆婆筹集医疗费。就这样,经过十多天的努力,黄英筹集到了第二部分治疗婆婆的医疗费,并在第一时间打入到公公的账户里。这笔钱到的很及时,婆婆治病期间没有发生断药情况。又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终于把自己的婆婆从死神中拉了回来。</h3><h3>婆婆出院之后,她更加细心的照顾自己的婆婆。每天,在吃饭的时候,把最好的饭菜留给自己的婆婆吃,还经常为婆婆单独"开小灶"。每天晚上,为婆婆洗漱、翻身、按摩,确保自己的婆婆睡的安心、舒心。她不嫌弃婆婆卧床养病期间的脏乱情况,而是经常性的为婆婆整理内务,让家里的环境清爽、干净、整洁。</h3><h3>而面对高额的外债,黄英没有退缩,而是主动的承担起来。主动向亲戚朋友写欠条,主动承诺还钱的期限。</h3><h3>2014年,精准扶贫工作在清湖村如火如荼的开展,通过政策宣传、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公示等环节。黄英的家被评委了村里的贫困户。</h3><h3>被评为贫困户之后,黄英及家人没有"等、靠、要"的思想,而是积极配合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帮扶工作。因为她及家人的积极配合,帮扶干部精准的为她的家人对接医疗政策,解决家人看病问题;对接教育政策,解决子女上学问题;对接就业政策,解决家人求职问题。同时她在贫困户中,以身示范,通过自己和老公叶建波的努力,主动对接金融政策,在镇里开了一家自己的休闲食品店。</h3><h3>在创业期间,她不忘记感恩,把自己的第一桶金交给了自己的"恩人"。经过黄英和家人的努力,陆续还请为婆婆看病所借的外债。</h3><h3>虽然精准扶贫的政策让黄英及家人改变的贫困的现状,但是她和家人依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黄英更是家里的"领头羊",她孝敬自己的长辈,一有时间就陪伴自己的公公、婆婆,还经常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她深爱自己的丈夫,在创业的道路上,黄英与自己的丈夫并肩作战,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她爱护子女,关心孩子的暖冷,特别是关注孩子的学习,她知道学习能改变自己,也能改变一个家庭。</h3><h3>在精准扶贫期间,她积极引导身边的村民,要借住精准扶贫政策的春风,好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家、为村做出自己的贡献。</h3><h3>为此,村民都夸黄英是一位美丽善良、孝顺有礼、敢打敢拼的姑娘,更是一位好儿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