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延安是红军长征终点,以及中国共产党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延安城区处于三山、两河沟壑地带(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延河、汾川河),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h3><h3>此为延安古城老照片。</h3> <h3>今日延安已今非昔比,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全然不是以前的黄土高坡了,经过20年的治理,植被、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h3> <h3>延河上的彩虹桥,是如今延安的标志性建筑。</h3> <h3>2018年遵义市政协第二期干部(委员)培训班6月9~12日在延安市委党校举行,其副校长王凤莲主持开班式,遵义市政协副主席何琼在主席台就坐。</h3><h3>延安市委党校始建于1943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建的一所培养基层干部的党校,距今已有70多年的办学历史。</h3> <h3>与江苏省镇江市城市管理局党性修养培训班一起上课,此为培训会场。</h3> <h3>6月9日 课堂教学: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h3><h3>主讲人:副校长刘光胜教授</h3><h3>一、延安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br></h3><h3>二、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h3><h3>三、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h3><h3>四、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h3><h3> </h3> <h3>下午,现场讲解:延安革命纪念馆。</h3> <h3>纪念馆序厅陈列似曾相识,遵义会议纪念馆如此。难不成革命圣地纪念馆陈列都是一种格式?</h3> <h3>走进展厅即是一幅"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图",这便于观众理解历史。</h3> <h3>遵义学员认真听讲解。</h3> <h3>据介绍,延安党校上个月接了130多个培训班,可谓火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有穿红军服装的,也有穿八路军服装的,口音更是天南地北。</h3> <h3>纪念馆参观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有解说、看纪录片、看动漫,也有唱革命歌曲的。此为讲解员带领学员们齐唱《游击队之歌》,歌声感染了参观人,大家都跟着唱起来。</h3> <h3>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在延安。</h3> <h3>毛主席有天生的政治家、军事家大脑,年轻时博览群书,研读过孙子兵法跟周易,又注重实际调查。辩证思维、形式逻辑思维超强,无人能敌,蒋介石不是他对手。再之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一代伟人领袖。我们从陈列的图片资料中看到,在延安他真是操碎了心,大到对红军命运的运筹帷幄、军事指挥,小到对官兵的要求鼓励,对民众的关心体恤,都用他独特的毛体体现出来了。如对党报文章的修改、电文、嘉奖令、题词,书写给官兵的奖状,甚至对文书们的书写都提出了要求,几乎涉及到了当时延安的方方面面。还有我们所熟知的那些著名篇章。</h3><h3>此为毛主席为南泥湾大生产运动题词:"自已动手,丰衣足食。"</h3> <h3>展厅中陈列的歌曲《东方红》词作者、陕北农民李有源照片。</h3> <h3>上了年纪的人对毛主席最有感情。看,这位老人家一路参观,拍的都是毛主席的照片。</h3> <h3>张思德(左)在山中烧木炭。</h3> <h3>白求恩从延安前往华北前线途中。</h3> <h3>延安精神是各个原生态精神的提炼和归纳,如抗大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等等。</h3> <h3>部分女学员参观纪念馆后合影。</h3> <h3>现场教学:王家坪革命旧址。</h3><h3>此为王家坪革命旧址大门</h3> <h3>中共中央军委礼堂。</h3> <h3>在王家坪旧址,老百姓自发组织的宣传队,表演陕北民歌、安塞腰鼓、扭秧歌等。</h3> <h3>6月10日,现场教学:枣园革命旧址。</h3> <h3>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是一处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其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景色秀丽,环境清幽。这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h3> <h3>"五大书记铜像"。1937年1月,中共中央从保安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延安时期中央书记处的五位书记。铜像雕塑于2006年1月落成并对外开放。</h3> <h3>枣园内1943年至1947年的中共中央行政办公室。</h3> <h3>毛主席旧居陈列的图片,1945年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来延安,毛主席前往机场迎接。之前的1944年7月,包瑞德带队美军观察组到访延安,说明美国对蒋介石领导的抗战没有信心,急切和中共方面联系。</h3> <h3>朱老总旧居。</h3> <h3>学员们自带小板凳,在枣园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由延安党校教授陈芳现场讲解《"窑洞对"极其现实启示》,陈老师声情并茂的讲演深受学员称赞。</h3><h3>窑洞对,指1945年7月初毛主席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黄返渝后,友人们纷纷登门相问,关切延安情况,为作答众友,黄一气呵成写成《延安归来》一书,自行发行,在国统区人人传诵,争购一空。正是此书记录下这段伟大的对话。</h3> <h3>部分学员参观枣园留影。</h3> <h3>之后集体到"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在张思德塑像前齐声诵读毛主席著名篇章《为人民服务》。</h3> <h3>遵义80多个学员在张思德塑像前合影留念。</h3> <h3>遵义市政协参加培训的十位学员合影。</h3> <h3>下午,现场讲解:杨家岭革命旧址。</h3><h3>杨家岭旧址是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会址所在地。</h3> <h3>1939~1947年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旧址。</h3> <h3>中央大礼堂,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会场仍保留着当年的样子。</h3> <h3>中共中央办公厅。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此召开,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与文艺工作者合影留念。</h3> <h3>延安文艺座谈会人员合影名单。</h3> <h3>毛主席旧居前的人总是最多的。</h3> <h3>杨家岭毛主席窑洞陈列的照片,几天的参观第一次见到江青像。</h3> <h3>毛主席在杨家岭种过的菜地。</h3> <h3>周总理旧居。</h3> <h3>参观杨家岭旧址部分学员合影留念。</h3> <h3>社会实践:考察延安新区建设规划情况,了解今日延安新面貌。</h3> <h3>延安新区。</h3> <h3>6月11日 党性和公仆意识教育:重温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h3> <h3>梁家河游客如织。</h3> <h3>梁家河村。</h3> <h3>村委会广场的巨幅标语是习总书记暖心的话语。</h3> <h3>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早年住过的窑洞。</h3> <h3>听解说员介绍,早期这个窑洞住了六个知青,习总书记是靠窗户的第二个铺位。</h3> <h3>后期条件改善了,在离原地址不远处修建了知青点窑洞,习总书记住第二洞。</h3> <h3>知青点窑洞习近平总书记住的炕铺。</h3> <h3>梁家河村知青战友合影。</h3> <h3>习总书记分别于1993年和2015年回到他曾经生活工作过七年的梁家河村看望群众,还自办礼物,每家每户都有份,浓浓的乡情,令村民们万分感动。</h3> <h3>曾经的三个女知青在习总书记当年住过的窑洞前留影。</h3> <h3>6月12日 现场讲解:西北局革命纪念馆。</h3><h3>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于2014年建成对外开放。</h3> <h3>遵义学员步入展厅参观。</h3> <h3>谢子长,陕西省安定县人。西北红军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建者,西北反帝同盟军总指挥。1934年夏,在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反围剿斗争中中弹负伤,次年2月因伤重不幸与世长辞。</h3> <h3>刘志丹,陕西省安定县人。陕北红军创始人、西北反帝同盟军副总指挥。1936年4月,刘志丹率部队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4岁。毛主席为他题碑:“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为他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h3> <h3>"两当兵变"塑像。两当兵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西北地区发生的一次武装兵变,也是在甘肃发动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兵变于1932年4月由陕西省委指挥,许天洁、刘林圃、习仲勋等人在甘肃省陇南两当县发动。</h3> <h3>现场讲解:宝塔山。</h3><h3>宝塔,又名岭山寺塔,始建于唐代,宋代重建,以后历代有修茸。</h3><h3><br></h3> <h3>宝塔山岭山寺明代铁钟。</h3> <h3>宝塔山下岩壁上的摩崖石刻,有毛主席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蒋介石的"全民导师"等等。</h3> <h3>下午,现场讲解: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h3><h3>抗大在根据地有十二所分校。</h3> <h3>抗大校门老照片。</h3> <h3>抗大露天课堂,可见当时条件之艰苦。看图片介绍,当时抗大学生早晚洗漱都在延河里。</h3> <h3>英姿飒爽的抗大女兵。</h3> <h3>熊向晖,安徽凤阳人。1937年12月遵照周恩来指示到胡宗南部从事秘密情报工作。1939年至1945年任胡宗南侍从副官、机要秘书。1943年、1947年曾两次向党中央传递胡宗南将进攻延安的重要情报。建国后曾任总参二部副部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这才是"潜伏"第一人,战斗在敌人心脏,还能活到建国后,并身居要职,这要多大的智慧与勇气啊!</h3> <h3>1935年2月,红军抗日先锋军渡河东征时的红军号兵。</h3> <h3>抗大教材。</h3> <h3>同学们听得认真,还不时拍摄相关资料。在延安的日子里,课余散步、休息时大家谈论的几乎都是中国革命的话题,还常常跟遵义的红色文化结合起来交流。大家很认可延安市委党校的教学模式,实地教学讲解效果好,印象深刻。遵义的红军遗址虽比不上延安多,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影响深远,没有在遵义的大转折,红军怎么可能去到延安呢?我们要利用好遵义红色文化资源,让外地学员演练一场红军四渡赤水或娄山关大捷,那样的体验和教育作用一定深切得多。</h3> <h3>现场讲解:凤凰山麓革命旧址。</h3> <h3>凤凰山麓毛主席旧居。</h3> <h3>窑洞陈列的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合影照片。</h3> <h3>凤凰山麓朱老总和周总理旧居。</h3><h3>至此,在延安党校的学习内容已全部进行完毕。第二天清晨(6月13日)高铁返回西安,14日再飞贵阳到遵义。</h3> <h3>在延安学习几日,深受教育,获益良多,特别是延安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 这里革命遗址和史料太丰厚了,除规定课程外大家意犹未尽。于是,利用课余休息时间自费去一些地方学习考察。</h3><h3>来延安第一天我就发现立于党校大门处的"延安女子大学旧址简介"石碑。听门卫师傅讲,在党校背后山上还有女子大学时期的窑洞。6月10日傍晚便和同学李君去寻找。</h3> <h3>延安女子大学窑洞遗址。其窑洞有的已坍塌,有的经修缮维护现仍在使用。据当地人讲,没有加拱的土窑洞最多管用四五十年。</h3> <h3>途中无意间发现隐藏在山沟里的延安市团校培训基地。这相当于党校门卫师傅送我们的景点了。</h3> <h3>这里学员大多年轻人,穿着似八路军武工队的服装,一个窑洞住4~8人,没有洗漱间,自己做饭,住在其中一定很穿越吧。</h3> <h3>11日梁家河回来后即去南泥湾镇考察。此为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三五九旅开垦的良田。</h3> <h3>南泥湾小街。</h3> <h3>南泥湾现在大搞开发建设旅游景区,此为大生产运动雕塑。</h3> <h3>12日下午4时许,参观清凉山新闻出版部门旧址及延安新闻陈列馆。此为当时办公的石窟遗址。<br></h3> <h3>张闻天为当时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负责人。</h3> <h3>毛主席为《人民日报》的题字。最后选中的应该是第三种。</h3> <h3>中央印刷厂使用过的对开印刷机。</h3> <h3>1935年12月,中华苏维埃西北办事处财务部成立货币印刷所(亦称印钞所),贺子珍任所长。</h3> <h3>当时印制的布币和纸币。</h3> <h3>紧接着,顺道登太和山考察道教文化。太和山道观建于隋末唐初(607年),是历史上颇具影响的道教圣地,于秦、陇、蒙诸地久享清誉。太和山位于清凉山之巅,海拔1137.6米。</h3> <h3>太和山五龙宫天梯直上云天,陡直危险,一般人不敢从此上去哦。</h3> <h3>五龙宫明代"状元桥"。</h3> <h3>远眺清凉山万福寺。清凉山和太和山实际是一座山,只是南北分治,北面道教,南面佛教,中间互不通行而已。</h3> <h3>太和山上俯瞰延安城。听老师介绍,未来延安老城区要恢复成古城原貌。这是一个伟大的计划,我赞成并期待着。到时大家相邀再来延安看看,一定是另一番感受了。</h3><h3>(采用了史廷昌、原上草、石庆伟、鱼鱼、不忘初心、宋云峰等同学的精美照片。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