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坊桥,无锡十大古村落

潘部

大坊桥村位于苏州和无锡接界处,是伯渎河最南端的一个历史名村。 南面的望虞河就是和苏州的自然分界线。 伯渎河是三让王位的吴地始祖泰伯,来到江南荆蛮之地后,带领百姓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自无锡南门清名桥东开始向东经梅村至瞻桥,又折南与东汉隐士梁鸿垂钓的梁鸿荡相连,荡的尽头就是大坊桥。 伯渎河在这里汇入望虞河。 旧时苏州平门开往荡口的轮船,中途要停靠大坊桥码头。 以往交通以水道为主,这里的位置也很重要。1940年前后,长风号、万里号、冯汉号三班无锡苏州间的轮船都在大坊桥设有码头。 这里河网纵横、土地肥沃,是江南典型的渔米之乡,同时又是兴盛的水码头,庭院、民宅、店铺等临河而建,富有地域特色。 大坊桥名称的来历,跟各种作坊有关。旧时的生产、生活资料是由小手工业的各种作坊来解决的,如磨坊、酒坊、榨油坊、豆腐坊等,此地有众多作坊,又有桥,就谓之坊桥。 坊桥地名见于元朝至正年间,王仁辅《无锡县志》称坊桥属泰伯乡。 此地有畅通的河道,交通方便,众多商贸船只来往于此,商贾渐渐聚集,面饭店、理发店、南货店、中药材店、糕团店、杂货店、小酒店、木器店、竹器店、圆木作坊、米行、鱼行、茶馆、肉铺、铁匠铺等适应百姓生活的店铺随之兴旺起来。 到20世纪上半叶村镇进入鼎盛期,著名商号有王源兴米行、鱼行、酒坊、南货店; 吴永盛粮行,永盛新店,钱源盛酒作坊、宝号,永义兴南北货,大生常中药店,长乐茶馆、书场,刘记正丰米厂; 陆阿炳榨油坊,周记肉店,高记面店,刘记木行等。这些痕迹还可以从各个角落发现。 上世纪70年代初,大坊桥市河东边建有粮库,13只砖圆塔粮仓今天依旧耸立着。 无锡的各大乡镇,场景都有这样的粮仓,但完好留下的,可能就这里了。 真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只有这小河还记得这里曾经的繁华。 如今这里的生活显得很宁静。 俯瞰坊桥,这里就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临水而建的青黛老房。 那河边的粗大的柳树,不知道是不是谁无心所插。如今柳枝成为了老树。 剩下的半条老街还保留着临水而建、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式的传统风貌。 曾经的捕鱼方式,如今难得一见。 鸿山的定位是生态农业,远看梁鸿村,安利在此落户。 陆路交通是最影响一个地方的命运的。这里已经冷落,但新的通往苏州的大桥一旦建好,这里又将繁荣起来。 随着历史变迁,大坊桥原来的街镇已日渐日微,临河半条老街基本被翻新。 大坊桥集镇边还有几个大荡,包括三叹荡、王公荡、梁鸿荡、省滩荡和漕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