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药物中毒是指用药剂量超过极量而引起的中毒。误服或服药过量以及药物滥用均可引起药物中毒。常见的致中毒药物有西药、中药和农药,尤其以农药中毒临床最多见。由于机体对药物毒性的敏感性差别很大,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1、轻度中毒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兴奋或抑制,容易出现幻想、失去时间和空间感觉。2、重度中毒者可出现昏迷、呼吸抑制、惊厥、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瞳孔缩小如针尖大小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死亡。3、慢性中毒者的症状主要有食欲不振、便秘、消瘦、衰老和生殖功能减退等。</h3> <h3>急救原则: </h3><h3>1、排除毒物:催吐、洗胃、导泻、利尿。</h3><div>2、苏醒剂、神经中枢兴奋剂的应用。</div><div>3、对症治疗与护理。</div><div>4、对严重的中毒者可行血液灌流。</div><h3>下图为本人在ICU为危重患者行血液灌流术。</h3> <h3><font color="#010101">急诊科自2016年开展血液灌流技术,已成功救治40多例重症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约为80%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下图为我科罗小荣主任、曾海燕护士长及护士徐爱群、唐倩为血液灌流做准备工作!</font></h3> 而在之前我院重症药物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仅为20%,少数患者转至上级医院救治,大部分因路途遥远和经济条件限制而放弃治疗。 下图为我科护士喻书云为重症农药中毒患者精心护理。 <h3>血液灌流是指通过灌流器吸附血液中的代谢产物、毒物、药物等物质,达到清除这些物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及手段。 </h3><h3>下图为血液灌流机。</h3> <h3>血液借助体外循环通过具有广谱解毒效应或固定特异性配体的吸附剂装置,清除血液中的内源性或外源性致病物质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血液灌流目前主要限于吸附作用故也被称为血液吸附。 </h3><h3>下图为血液灌流示意图。</h3> <h3>适应证:①急性药物和毒物中毒;②肝疾病,如肝性脑病、高胆红素血 症、重症肝炎伴肝衰竭;③顽固性皮肤瘙痒及长期透析相关并发症,一般应与血液透析联 用,即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方式(HD + HP,即血液透析+ HA树脂血液灌流器);④危重症领 域:SIRS、脓毒症、MODS;⑤高脂血症;⑥戒毒,可采用活性炭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海洛 因成瘾;⑦银屑病、牛皮癣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严重血小板减少、血细胞减少或其他凝血功能 障碍者禁用。目前主要用于抢救药物过量及毒物中毒。 </h3><h3>下图为我科护士牛玲玲在ICU为重症农药中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 </h3> <h3>血液灌流能有效的过滤吸附有害毒物,减少毒物的进一步吸收,缩短了整个治疗疗程,大大降低了治疗成本,同时提高了重症药物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h3><h3> 下图为床旁血液灌流。</h3> <h3>案例1:患者王某和,男性,76岁,因服用大量有机磷农药后昏迷不醒。我科罗小荣主任凌晨亲自指导抢救: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床旁洗胃、血液灌流。经过近20天的精心治疗康复出院。 </h3><h3> 下图为罗主任深夜指导抢救工作以及该患者的出入院记录。</h3> <h3>案例2:患者唐某香,女性,60岁,因服用大量阿维菌素类药物致昏迷伴呼吸困难而于2017年6月住院。期间经过4次血液灌流,历经32天抢救和康复治疗后出院,总费用约为14.5万元。前不久患者还来我科予以复诊,并一再表示感谢。 </h3><h3>下图为患者入院时照片、出入院记录以及住院期间总费用。</h3> <h3>过去的2年我们不断组织科室学习,进一步完善流程,力求做到更好。 </h3><h3>下图为科室护士阳春秀、蒋群峰、蒋娇艳等手把手教学血液灌流。</h3> <h3>现在科室80%的护理人员能熟练的掌握血液灌流技术。 </h3><h3>下图为我科热情洋溢的护理姐妹!</h3> <h3>急诊科是一个团结奋进的优秀团队!我们站在医院的前沿阵地,致力于院前院内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累并快乐着! </h3><h3>下图为急诊科全体人员合影。</h3> <h3>科普知识(一)急救措施</h3><div> 1、脱离毒物:让中毒者离开中毒现场,脱掉被污染的衣物、鞋、袜,用肥皂水(敌百虫中毒除外)或大量清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清除口中的异物和残留毒物。</div><div> 2、保持呼吸道通畅:面对昏迷者,让其头部转向一侧,及时清除病人的呕吐物,以防引起窒息。</div><div> 3、拨打120急救电话。</div><div> 4、辨认中毒物品:在病人尚有意识时,向其询问毒物的种类。如果病人意识丧失,或服毒者为自杀,不能或不愿配合救助,可在中毒现场寻找盛装毒物的容器,查看毒物种类。此外,还可以通过气味分辨毒物。</div><div> 5、催吐:用蛋清(可用牛奶、豆浆、米汤代替)、木炭粉(可将馒头烧成炭粉)混合后服用,并用手指刺激舌根部催吐。</div><h3> 6、导泻:使用导泻药,加速毒物排出。</h3> <h3>科普知识(二)预防措施:</h3><h3> 1、加强防毒宣传,对被毒死的老鼠、鸡、兔等应焚烧深埋,千万不能食用。</h3><div> </div><div> 2、严格管理农药、药品等,并将其放置在小孩不能触及的地方。</div><div> </div><h3> 3、服用药物时遵照医嘱,不要超剂量服用;不同的药物不要随意同时服用,以免造成药物中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