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湖南省博物馆位于长沙市开福区,与烈士公园毗邻,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公用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筹建于1951年,1956年正式对外开放,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也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湖南省AAAA级旅游景点。 湖南省博物馆藏品达18万余件,尤以马王堆汉墓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并以此打造了6个展示人类优秀文化遗珍的基本陈列。</h3> <h3>2017年11月29日下午,湖南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展厅面积由原来的6000多平方米扩大到27000多平方米,建立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与“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特别展览的展陈体系。其中新陈列的“长沙马王堆汉墓” 展出千余件文物,40%以上的文物是首次展出;采取讲故事的形式让文物说话,详细解读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帛画、丝织品、漆器、乐器等重点文物。辛追夫人遗体的陈列方式也有了改变,由参观改为瞻仰,更强调观众对先人的敬畏,对历史的敬重。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建筑由日本知名建筑设计师矶崎新先生领衔设计,该设计以“鼎盛洞庭”为创意源泉,从鼎的意象、气势和文化精神内涵入手,转化出湖南省博物馆的新馆建筑外形。同时,建筑顶部造型像水的结晶体,象征了三湘四水洞庭湖的凝固与升华,寓意着凝聚的湖湘文化,象征了环洞庭历史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对话,彰显了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新馆建筑外观造型呈三殿式,总体布局对称、简练、统一、稳重。新馆构建了完整的文化空间。既包括两大基本陈列、三大专题陈列、两个特别展览等展览区域,又有文物库房、实验室等文物保护区域,还设置了文创中心、服务中心、餐厅等区域。</h3> <h3>大禾人面纹方鼎,中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商代晚期。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宁乡县黄材镇出土。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口部略大于底部,两耳直立,四柱状足,足上部有兽面纹,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h3> <h3>曲裾素纱褝衣</h3><div>西汉早期,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衣重48克,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曲裾素纱单衣衣领相交,曲裾(三角形衣襟)由左向右掩,衣服较长,款式类似当时流行的上下衣裳相连的深衣。多数学者认为贵为丞相夫人的辛追欲露华丽外衣纹饰,因此在衣袍外罩单衣</div> <h3>汉墓T形帛画</h3><div>1972年,发掘马王堆一号汉墓,在第四层的内棺盖上发现了一幅帛画;1973年,发掘马王堆三号汉墓,在第三层内棺盖湖南省博物馆上,也发现了一幅画。这两幅帛画的画面,都是上宽下窄,便通称为T形帛画。帛画内容,分为天上、人间和地下三大部分。天界部分,画在上端最宽阔的地方。右上角,一轮红日,日中有金乌,日下的扶桑树间,还有8个太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