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距合肥市区160公里,我们到达合肥次日3月23日上午一早出发,一路高速来到了位于金寨老县城的金寨红军广场。 红军广场 烈士纪念碑和纪念堂建在一个苍松翠柏覆盖的山岗上,顺着台阶我们缓步而上,迎面而来的是一组描绘工农武装暴动的浮雕。 纪念碑上刘伯承元帅一九六四年书写的''燎原星火''四个大字提示我们这里的故事发生的年代是在上世纪艰苦卓绝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碑座上刻有纪念碑文。开头是这样写的: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 纪念碑左侧再登数级台阶是金寨县红军纪念堂。大门上方‘‘金寨县红军纪念堂’’8个大字为洪学智将军题写。 从纪念堂大门回望松柏环绕的纪念碑 我们在纪念堂前合影 步入大厅,一组红军战士拿着刀枪呐喊着英勇战斗的雕塑映入眼帘。 两边是从金寨县走出来的共和国的开国将军,共有五十九人,在全国名列第二。 在金寨县组建和战斗的的成军建制红军有:红十一军、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第四方面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 红军第十一军军长兼三十一师长吴光浩牺牲后党中央派徐向前任三十一师师长,1930年5月根据中央指示,红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共三个师统一整编为红一军,1931年11月组建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四方面军辖七个师,有五个师是在金寨建立的,因而金寨也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红四方面军组建后打了几个战役,迅速扩大了根据地,使鄂豫皖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在金寨这块土地上战斗过的建国后逝世的老红军地师级以上将领:
中将30人,少将198人;
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61人; 金寨籍地师级领导干部348人。 参观完红军纪念堂,从后山下来我们走进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馆名为邓小平题写。 前言简述了金寨县的革命斗争史 徐向前、李先念、洪学智题词 金寨县早期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一批共产党人,王明(原名陈效禹)也在其中,是金寨县金家寨人。 一九二九年五月九日立夏节起义,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这是在金寨县境内创建的第一支主力红军队伍。周维炯(1908一1931)任师长。 一九三O年一月二十日红军第11军第33师成立于金寨流波镇,师长徐百川(1901—1931)。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六霍起义’’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白塔畈’’暴动 红军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宣传标语 耳熟能详的山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就出自于这里,这首歌被编入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创建苏区,建立苏维埃工农政权。
模范苏区——六安六区苏维埃政府 红四方面军西出四川长征后,留下的革命火种继续开展游击战争,浴血奋战。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年轻的红军指挥员——旷继勋、蔡申熙、王平章、……还有无数的红军战士为苏维埃政权,为工农大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红二十五军组建于金寨县,大将徐海东,红二十五军军长,1934年11月根据党中央指示组成第二抗日先遣队从河南罗山出发,于1935年9月16日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
抗战时期的省府驻地:1938年6月,为避日寇兵锋,安徽省国民党政府迁入金家寨,中共安徽省工委为领导长江以北和大别山区的抗曰民主运动也迁驻本县。10月国民党第21集团军总部迁驻此地。因此金寨也成为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安徽的军政中心。 千里挺进大别山!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二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8月7日向大别山实行了无后方千里跃进,从而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为粉碎国民党重兵包围,刘邓大军分内线外线作战,邓小平李先念负责内线作战,前方指挥部就设在金寨县沙河乡下楼房村。 淮海战役胜利后,金寨人民积极协同鄂豫皖边区剿匪部队清剿残敌,1950年初,大别山国民党派遣留下的匪特基本肃清。
在渡江战役中,金寨人民踊跃支前,计有:
筹款五万银元、粮食100万斤、雨伞两万把、布鞋两万双……(见图左下方统计表) 在数十年的革命疾风暴雨中,金寨10多万英雄儿女参军征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己追认的革命烈士1万余人,建国初期健在的县籍老红军仅700余人,1955年至1964年授少将以上军衔59人,金寨因此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洪学智将军纪念馆 洪学智从少年时代起就为地下党放哨、送信。 与洪学智将军有关的各种书籍、回忆录。 洪学智将军戎马一生,从红军时代起,到朝鲜的上甘岭战役,获得的勋章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从1950年抗美援朝连续三年朝鲜颁布的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梅山水库:建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程,为治理淮河水患,由我国自行设计,为当时世界最高的连拱坝水库,1954年动工,1956年峻工,现在全国水库容量排名第24位,是集防洪、灌溉、发电、航运与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现在更发展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建水库,移民10万人,淹没良田10万亩,金寨老区人民再一次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在船上看大坝,坝长有443米,坝高88米,湛蓝的湖水碧波荡漾。 毛泽东主席1958年观看梅山水库大坝模型 邓小平1962年视察梅山水库 梅山水库大坝前合影 梅山水库前左方一座礼堂正面,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万岁 为人民服务的红色标语油漆一新,这样的景象不多见啊,我们在礼堂前又来了一张大合照!
金寨,真不愧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