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著名作家海波老师的交往

徐长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目 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引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海波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初次相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来文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推荐书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面授机宜</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引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3年,我担任延安大学图书馆馆长后,开始把自己阅读的范围从此前狭隘的经济学领域,拓展到文学领域,并且与以前相比,更加热爱读书,注重读书,坚持读书,并主动扩大了与作家特别是陕北籍作家的交往。因为我认为,这是当一名称职的图书馆馆长所必须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认识了著名作家海波先生,并拜先生为师,开始了我与老师已有两年的交往。</p><p class="ql-block"> 今年4月11日,海波老师应我的邀请莅临延大图书馆作报告。借此机会,我特意写了该"美篇",谈我向海波老师学读书、写作和交友的经历,以飨读者。</p> <p class="ql-block">  我与海波老师认识两年来,虽然在线下只见过两次面,但在网上却几乎到了"天天见"的程度:一来,海波老师几乎天天在朋友圈晒作品,我几乎每篇必看,并予点赞,动辄还斗胆留言,而海波老师则逢遇我的留言,必认真回复;二来,在我逐本拜读海波老师的9部著作期间,我们曾多次私聊,包括语音聊天,主要是交流我拜读海波老师著作的体会,及海波老师针对我的体会,谈他的写作动机、技巧和主旨等;三来,海波老师曾给我修改过文章;四来,海波老师还不时给我发在朋友圈的文字点赞留言;五来,海波老师有时还会给我推荐他认识的陕北籍作家,和他认为好的书目。</p><p class="ql-block"> 随着对海波老师著作的阅读和与海波老师的交流,我对海波老师的文学水准、写作风格和做事为人有了更深的认知,对海波老师的敬佩之情与日俱增。于是,在一次私聊中,我正式拜海波老师为写作指导老师。然而,海波老师却十分谦虚,表示相互学习就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海波简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海波,真名李世旺,1952年生,陕西延川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作家班。曾任延川县剧团编剧,青海省大型文学期刊《现代人》编辑,西安电影制片厂宣传处干事、短片部总编辑、文学部编辑、公安部主管的《道路交通管理》杂志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  海波老师勤于笔耕,著述颇丰,出版著作有:长篇小说《高原落日》《民办教师》《小城欲望》《遥远的信天游》;中篇小说集《农民儿子》;散文短篇集《烧叶望天笔记》《延川城里去赶集》《谈天说地》;纪实《我所认识的路遥》《回望来路笑成痴》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初次相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6年4月14日下午,本人应邀参加了西北大学在枣园宾馆举行的延安校友座谈会暨曹谷溪兼职教授聘任仪式。在会上,我有幸认识了几位德高望重的陕北籍作家,其中就包括海波老师。</p> <p class="ql-block">  至今记得,就在这天上午,我在延大图书馆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与路遥文学研究特色馆藏建设座谈会,决定与延安籍作家、学者和文化人建立互动合作关系,加大对延安文艺与路遥文学研究文献资源,及延安籍乃至陕北籍作家、文化名人和学者的作品与著作的征集力度。想不到,下午就在西大校友座谈会上认识了包括海波老师在内的几位延安籍作家和文化名人。</p><p class="ql-block"> 难道是路遥先生在冥冥之中帮助着我,要我做成这等功德无量的好事?!</p><p class="ql-block"> 记得海波老师在这次会议的致词中,曾多次盛赞,正是曹谷溪先生对他及其他一批延安籍作家的不吝夸奖,才使一批又一批青年作家得以成长起来。我由此联想到,不仅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原来,好作家也是夸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次与海波老师的相识,海波老师除了表示一定会支持延大图书馆加强延安文艺与路遥文学特色馆藏建设工作,并留下联系方式外,并没有过多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  我对海波老师更近一步的了解源于我加大建设路遥文学特色馆藏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2016年年中, 我在网上搜集有关路遥传记及路遥研究的著作时,偶然发现了《我所认识的路遥》一书,作者正是海波老师。从作者介绍中,我第一次知道,海波老师居然已出版了9部作品。</p><p class="ql-block"> 该照片系我私自做主给路遥塑的像,并安放在延大图书馆,以激励延大学子向自己的杰出校友路遥学习。</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立即要求图书馆馆员陈彬从网上购买了海波老师的全部著作,并很快编目上架,供读者借阅。</p><p class="ql-block"> 近水楼台先得月。我第一个抢先借到了这9部图书,并断断续续地读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当海波老师从朋友圈看到延大图书馆买了他的书后很高兴,表示在他西安的家里还有相关的书。此后不久,海波老师便给延大寄过来一批他的书,全部赠送。</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16年11月24日,我发的朋友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文来文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读完海波老师著《我所认识的路遥》后,我便开始读海波老师的个人回忆录《回望来路笑成痴》。读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便一口气写了读后感《读海波自传 品作家人生》,并于2016年12月22日发在朋友圈,受到朋友们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该文后来发表在《延安政协》2017年第一期上。</p> <p class="ql-block">  我在文中写道:"本文是我在拜读了《回望来路笑成痴》后有感而写的,也是我带着像崇拜路遥先生那样崇拜海波老师的心情而写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朋友圈对拙作《读海波自传 凭作家人生》的留言。</p> <p class="ql-block">  下面记述一下我在拜读海波老师9部著作期间,与海波老师的部分线上交流。</p><p class="ql-block"> 关于《小城欲望》致海波老师</p><p class="ql-block">李老师:</p><p class="ql-block"> 您的《小城欲望》,我看完了。觉得和《高原落日》的风格有较大变化。现在正在看《民办教师》。</p><p class="ql-block"> 我是外行。但读的时候还是能感觉出来你几部作品前后风格的不同。一个人一辈子就一种风格、一种套路,容易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或效用递减,不一定好!但许多作家可能想突破自己还突破不了。所以,李老师勇于尝试、勇于突破的探索精神实在令人佩服。我并且觉得,李老师的突破是成功的。《农民儿子》《高原落日》等我此前已经看过的你的4部作品,差不多都是一种风格,打上了很深的"陕北籍""原生态"、"地方作家"的印记,一看差不多就能让人猜出是陕北人写的。但《小城欲望》不同。几乎看不出陕北的影子。我觉得小说里写实的成分越来越少了,虚构的成分越来越多了;源于生活的成分越来越少了,高于生活的成分越来越多了;还有语言风格也基本做到了"去陕北化",既是你向艺术化、全国化迈进的一次成功尝试,也是你写作历程的一个大的飞跃!</p><p class="ql-block"> 我纯属胡写了。只是读后产生的一点粗浅看法。我想坚持把最后4本都看完后,再通览一遍!</p><p class="ql-block"> 徐长玉 </p><p class="ql-block"> 2017-05-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波在发博客时的按语:</p><p class="ql-block"> 这是延安大学图书馆馆长徐长玉教授在读完我的长篇小说《小城欲望》后写给我的信,他在信中提到已经读过的四部作品,分别是中篇小说集《农民儿子》(内收《农民儿子》和《陕北:1982》)、长篇小说《高原落日》和长篇纪实《回望来路笑成痴》、《我所认识的路遥》。之前徐教授已就前四部谈了看法,令我受益多多。感谢徐教授能如此认真地读我的作品,如此诚恳就作品谈他的看法,作为作者我感觉到无比欣慰,作为朋友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激。为此将此信转在这里,和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  我摘录海波老师《民办教师》的好词好句约2万字左右,分三次发了朋友圈。</p><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我在发好词好句朋友圈时写的按语:</p><p class="ql-block"> 去年后半年以来,我断断续续逐字拜读了海波老师的7部作品。我越读越感到海波老师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和值得尊敬的优秀作家。所以,便萌生了摘录其作品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由于看完《民办教师》不久,所以趁着对该书内容还比较熟悉,就摘录了《民办教师》。</p><p class="ql-block"> 我发现,摘录的过程,其实是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原著的过程。因为只有重新逐字阅读和理解原著,才能判断哪个是好词,哪段是好句,才不至于把好词好句给"弄丢了"。</p><p class="ql-block"> 海波老师的作品中,好词好句俯拾即是,多不胜数。为了不至于都摘上,我摘录时,主要坚持了以下两点:</p><p class="ql-block"> 我所谓的好词,主要是小时候,我和家乡人经常挂在嘴上、后来我进城读书工作后逐渐淡忘的口头语,多为陕北方言,如日塌、日怪、日捣,等等。这些词,尽管过去嘴上常说了,但不会写,从海波老师的作品中看到了,倍感亲切,就摘录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所谓的好句,一是指那些语言优美、足劲,让人爱不释手的句子;二是指具有一定人生哲理或反映主人翁或作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句子;三是涉及小说故事情节、发展脉络重要变化的句子。</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决定摘录海波老师的作品,一是为了向海波老师学习,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二是欲借此表达对海波老师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我在研读海波老师的《民办教师》后,撰写了一篇"书评",发表在《安徽文学(下半月刊)》2017年第12期,题目是《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评海波的〈民办教师〉》。</p><p class="ql-block"> 此后,我以"海波先生——亟待宣传的优秀作家"为题,发了朋友圈:</p><p class="ql-block"> 在文学上,我完全是个门外汉。但作为陕北最大的一家图书馆延安大学图书馆的现任馆长,我有责任收藏、宣传包括延安文学在内的陕北优秀文献资料。</p><p class="ql-block"> 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这篇文章顶多算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读后感,但我对海波先生的崇敬之情却全在这篇文章里了。</p><p class="ql-block"> 去年以来,除了拜读海波先生的9部文学作品外,我陆续拜读了路遥先生的5部文集,茅盾先生的2部代表作,孙犁先生的1部代表作和沈从文先生的2部代表作。经过与这些文学大家的比较,我觉得海波先生的文学水准一点也不逊色。不仅如此,海波先生的文学作品文化底蕴深厚,艺术特色鲜明,完全可以自成一家。</p><p class="ql-block"> 然而,遗憾的是,海波先生的作品至今在文学界"叫好不叫座",未能走出陕西,叫响全国。</p><p class="ql-block"> 是金子总会发光。我相信,海波先生一定会放射出应有的光彩的!</p> <p class="ql-block">  读完<span style="font-size:18px;">《烧叶望天笔记》后,我发的朋友圈:</span></p><p class="ql-block"> 断断续续用了一个来月时间,看完了《烧叶望天笔记》一书。这是我去年10月份以来,拜读的海波老师的第8本书。前7本书分别是海波老师的长篇回忆录、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而《烧叶望天笔记》则是海波老师的短篇作品集。收录了作者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创作的共计54篇散文、杂文和短篇小说,外有一个自序和一个代后记。虽然这些作品创作的年代距今已有20多年了,但读起来丝毫没有恍若隔世的感觉,而是有的作品照样有“这说的正是阁下的事情”之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个别作品所传达的观念甚至是超前的。比如《黄风漫过山梁》《红花牛》等,甚至和19大报告倡导的观念有不谋而合之处。比如:小说关于人类为了自己的“私欲”,破坏动物界的繁殖规律,对大批公羊的阉割(当然,本小说的核心要义并非如此),以及在牛群中推广人工授精甚至“无性繁殖”对动物的繁衍、人类自身的发展所造成的伤害,就与总书记关于人类破坏自然界的规律,必然会使人类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的主张如出一辙。</p> <p class="ql-block">  读完海波老师《谈天说地》后,我发的朋友圈:</p><p class="ql-block"> 我体味到,对人而言,只要能够出色地做完一件事,便会产生出某种成就感来。读完海波老师的9部著作后,我的感觉就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截止今天,本人大约仅用了六天时间,便逐字读完了海波老师的《谈天说地》一书。这是我读过的海波老师的第九本书,也是我校图书馆收藏的海波老师的最后一本书。</p><p class="ql-block"> 正如赛跑时,运动员进入冲刺阶段后,通常都要加快速度一样,读海波老师的全部著作,就是我参加的一次"马拉松赛跑"。因此,读完后,一种终于跑完了"最后一公里"的成就感便会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在与海波老师线上交流过程中,尤其令我感动的是,海波老师亲自帮我改文章。</p> <p class="ql-block">  那是2017年5月,我写了一篇怀念关中籍教师、我的初中老师孟广维先生的文章,准备发表。但此前没有写过此类文章,便请海波老师指导。</p>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海波老师不仅认真阅读了我的文章,并对我的行为深表赞赏,而且还提出了几处明显的语法和修辞错误。我按照海波老师的指点予以修改后,拙作得以顺利在《延安日报》上发表。</p> <p class="ql-block">  在与海波老师的线上交往中,特别是在阅读包括路遥和海波老师等名家的作品后,我的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而每次看到我在朋友圈发的"像样"的文字后,海波老师都会不吝溢美之词,给我留言、鼓励。这无疑是海波老师令我心生敬意和和充满感动的又一个原因。</p> <p class="ql-block">  海波老师给我发的朋友圈的留言(一)</p> <p class="ql-block">  海波老师给我发的朋友圈的留言(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推荐书目</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海波老师不仅在朋友圈中给我以鼓励,在微信中通过私聊给我以指导,还给我推荐他读过的好书,比如柳青的《创业史》、陶正的《少年初识愁滋味》《女子们》、陈忠实的《白鹿原》等。</p><p class="ql-block">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作为一名文学领域的迟到生和海波老师的忠实粉丝,凡他推荐的书,我都一一认真拜读过。有的还写了读后感。</p> <p class="ql-block">  柳青先生的四卷本文集,我逐字逐句拜读过,并写了书评。针对其中的几篇文章,我还分别写了读后感。</p> <p class="ql-block">  除了推荐名家外,海波老师还给我推荐了多位延安籍作家。而凡我能找到,或他们亲自赠送到延大图书馆来的书,我几乎都读过,有的还写了书评。</p><p class="ql-block"> 该照片为由海波老师推荐给我认识的延川籍作家冯向前先生给延大图书馆赠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面授机宜</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年4月11日,是我和海波老师第二次见面的日子。这天,应我的邀请,海波老师莅临延安大学图书馆,给延大师生做报告。</p><p class="ql-block"> 报告前,海波老师来我办公室看我,当面鼓励我:"你的路子很正,好好写下去",并当面叮嘱我:"长玉,我提醒你,一定要注意身体,保证足够的睡眠,劳逸结合。"海波老师对我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令我动容!</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一起来到延大图书馆10楼报告厅,海波老师作《我的读书、写作和交友》专题报告。延大文学院、政法学院部分师生、图书馆部分职工及《延安文学》主编侯波先生等延安文学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30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我主持。</p> <p class="ql-block">  报告前,举行了海波先生作品捐赠仪式。延大图书馆副馆长卲思飞接受捐赠,我为海波先生颁发捐赠证书。</p> <p class="ql-block">  报告中,海波老师首先动情讲述了其苦难、曲折、传奇的人生历程,接着介绍了其读书经历和体会。认为读书和人当面交流、请教本质上是一回事,前者受限多,后者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也有方法,从点到线,然后到网。先看选集,找出喜欢的作者后,尽量找到他的作品,按时间顺序看,从中受到启发。</p> <p class="ql-block">  报告中,海波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写作体会和经验。</p><p class="ql-block"> 首先,海波老师认为,写作是个技术活,并不神秘,本质上和说话一样,只要会写字,把心里想的写出来就行了。技术的掌握当然要靠熟练。只要写得多了,自然就好了。这和壶嘴儿一样,要求通畅、顺畅,能顺利地倒出来就行。至于倒出来什么,取决于你里边有什么,有水倒不出酒。要倒出酒的前提是里边要有酒,这要理论修养和艺术感觉来积累。</p><p class="ql-block"> 其次,海波老师认为,写作关键是要真诚,一虚假就完蛋了。因为你是人,读者也是人,谁哄了谁?文学创作的起步必须从写实开始,和画家的素描、临摹和写生一样,写不了实,就进不了门。创作中的虚构是真实的起飞,和飞机起飞是一个道理:没有跑道,以及没有在跑道上加速,飞机是绝不会飞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海波老师介绍了他和路遥长达30年的交往。认为交友贵在志同道合,贵在推心置腹,贵在坚持始终。</p> <p class="ql-block">  报告会上,延大图书馆贾翠玲副馆长等三位听众与海波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p> <p class="ql-block">  在总结环节,我动情地介绍了本人与海波老师的交往过程,及拜读海波老师9部著作的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 我还说:</p><p class="ql-block"> 收集保存陕北地方文献、宣传陕北文化人士是延大图书馆义不容辞的使命。</p><p class="ql-block"> 延安乃至陕北、陕西不能只有一个路遥,而应该,实际上也有第二个路遥、第三个路遥,路遥是不死的,路遥精神应该传承下去,但对诸如海波先生这样活着的路遥也应该和必须进行宣传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我承诺,今后,延大图书馆将进一步加大陕北地方文献的馆藏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与包括文学工作者在内的陕北文化人的交流及宣传力度。</p> <p class="ql-block">  海波老师与前来聆听报告的部分粉丝合影。</p> <h3>  在延大图书馆彩屏滚动播放的海波报告会预告片。</h3> <p class="ql-block">  海波老师的报告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广泛好评。海波老师报告中关于读书、写作和交友的一系列真知灼见,令我和广大听众获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报告结束后,我主动对海波老师说,朋友圈和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有局限,我马上写个"美篇",再宣传宣传,好让更多的读者学习和受教。</p><p class="ql-block"> 然而,由于本人实在分身无术,这个"美篇"迟迟没有写出来。但在终于有时间写这个"美篇"的时候,我却在想:究竟是单就海波老师的报告写好呢?还是趁此机会,回顾一下我和海波老师的交往过程,及我向海波老师学读书、写作和交友的经历好呢?我依然选择了后者。</p> <p class="ql-block">  作者:徐长玉,延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