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部语文组成长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

儒道侠风

<h3>成长的最佳方式是自觉;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学;学习的最好效果是教别人学;激发学生生命内动力,唤醒学生生命主体意识,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生长!来安阳光国际学校中学部语文组为了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召开了“成长课堂模式”研讨会。</h3> <h3><font color="#010101">研讨活动在大家热情活跃的气氛中展开,各位老师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font></h3> <h3>孟迎花老师成长课堂学习体会: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成长课堂就是激发唤醒。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意识,自己的潜能,以孩子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生长,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这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同时要以导学案为载体,激发孩子自学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展示互评的时候获得自信心,获得对知识进一步探究的动机。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竞争中学习,在自豪感满满的情境中学习。</h3> <h3>朱婷婷老师关于成长课堂的学习体会:老师要把以教材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一个辅助的作用,首先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运用好导学案,预习案必须要提前做好,并检查,再根据预习案的情况,再让组长统计各组难题,老师根据统计制定好探究案,以小组为单位,在一起探究学习,最后老师根据探究情况作出总结。最后一步,进行当堂检测。</h3> <h3>郑召娣老师观点:成长课堂既是学生成长的学堂,也是教师成长的殿堂。要实现成长课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环节。但这并不是对传统课堂的全盘否定,教师仍要坚持课堂三个基于:基于课标、基于课程、基于学情。</h3><div> 课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也是掌舵人的身份。成长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成长在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展示等。</div> <h3>杨国荣老师的看法:成长课堂其实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成长,作为老师要在成长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h3><div>六个始终,始终基于课标,课程,学情。始终关注生命成长,始终让学生处于主动互动能动灵动状态。始终探求问题的课题。始终突出学科思想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始终让学习过程化,活动化,生活化,情境化,充分利用好资源。</div><div>以前上古文时,我觉得很累,害怕学生这里不懂那里不懂,讲解过多,效果平平。这次上孙权劝学时,我尝试改变方法,发现效果还不错。课前我先用导学案开始,引导学生小组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学古文重要的是字词解释及翻译,对这个问题我也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对于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整理出示在黑板上,先由其他小组解答,最后我总结。课堂教学结束后,我利用课后习题和基础训练进行检测,发现学生学习效果还不错。</div><div>这也让我反思,是时候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了。成长课堂理论指导让我们有了理论依据,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落实成长课堂,与学生一同成长。</div> <h3>关玲老师成长课堂的理解:要让学生快乐主动的学习,重点在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在教学开始前先让学生自学,教师应该明确学生自学要求,对于自学不了的问题以及重点问题实行小组合作,并使每个小组都积极主动展示合作成果,对于合作成果中出现的问题则由教师点拨释疑,问题解决后应该有阶段性总结,最后当堂检测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技能并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使学生在主动中得到成长。</h3> <h3>杨成功老师成长课堂学习体会:记得领导在开教师培训会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让牛喝水?把牛拉到河边是第一步,但远远不够。把牛头按到水里,也不够。到底该怎么办呢?最后有人说可以在饲料中加点盐,这个方法不仅可以让牛主动到河边,而且不需要强加按下牛头,便能够让牛喝上水了。而成长课堂最关键的一块应该是如何找到这块盐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喝到水的快感。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生命,激发唤醒他们所渴望的到的,我相信距离成长课堂应该不远了。在基于学情搜集问题是第一步,这很关键,这有助于高度集中学生注意力。接着聚焦问题,有取有舍,将重难点问题自主合作解决,这里有生生互动,有展示评价。而生生互动,展示评价都起到激发学生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希望自己尽快成长,让学生开心的学习语文,学会展示自己,学到自学的方法,合作的方法,探究的方法,收获自信,收获成长。</h3> <h3>王宏亮老师理解:成长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生长,所以这就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辅导。首先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先预习自学,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问题有答案去说。新课导入需要创设情境,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把学生带入环境中去。然后学生展示预习效果,进入自学,对学,助学,群学的问题探究环节,小组运用合理,健全和完善小组评价机制。接着需要当堂检测,并可以有所提升拓展。最后需要师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并统计小组得分情况。</h3> <h3>王虎老师的观点:成长课堂可以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变"师教生"为"生教生",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由演员转为导演,学生的角色由观众转为演员。</h3> <h3>王婷老师对成长课堂的认识:成长课堂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的素养,启发唤醒学生的内动力,互助合作。而我们老师则需要对课程了如指掌,根据学情提前设计导学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照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设计侧重点。同时课堂上老师要注重营造情境,让学生专注于课堂之上,从生活体验的基础之上以情贯穿始终,不让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h3> <h3>陈莉老师观点:成长课堂改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突破创新,让学生也可以成为课堂的小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辅以情景创设,背景铺垫,加上教师点拨辅助,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小组合作,互帮互助互学,当堂检测延伸至语文实践,在构成大语文观学习的基础上拓展语文知识,以生为本,尊重生命!</h3> <h3>周安琪老师观点:成长课堂是基于新课程理念,突出先学后教,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本质转变的新模式,它密切关切学生学习的状态。在成长课堂中,教是服务于学的,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成长是关键性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在检测环节,可以让每一名学生梳理自己在“展示”中的所得,对自己在“展示”前没理解的、没想到的、没掌握的进行查漏补缺,对自己理解偏差的、做错的进行反思。根据梳理的结果进行拓展和深挖。同伴间互相提问,兵教兵,鼓励学习成绩较弱的学生主动向优等生学习,以期实现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成长。</h3> <h3>余文娟老师观点:成长课堂感悟:一、推进生本教育课堂模式,变学生接受性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堂上能让学生问的让学生问,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讨论的让学生讨论。二、成长课堂是“合作”的课堂。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合作过程中的个人责任、并扮演积极的角色,怎样妥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怎样帮助、协调同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与质量。三、当堂布置作业,学生小组批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抽查释疑解惑,从而实现教学相长。</h3> <h3>范奇老师观点:成长课堂要充分利用导学案,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生长,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在于延伸拓展,情感的升华,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检测学生的隐性生长和显性生长,也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成长的意义。小组合作最激励的机制就是量化考核。</h3> 杨杨老师观点:成长课堂最基本的是让在场的每一个生命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对于学情的分析尤为重要,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避免遗漏一部分学生的状况出现,问题之间应当具有逻辑性能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让即使基础比较弱的学生也能随着课堂的逐步深入慢慢理解较难的问题。 <h3>张路老师观点:成长课堂的五生评价强调生命的价值。生命的美丽不仅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而且在于它的独特性。面对同一本书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视野期待,语文课本教学就是要将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的资源,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每个人都以自己不同的认知经验,情感,智慧和灵性去构建对新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因此,课堂是学生展现个性场所,只要当学生在文本的世界里自由驰聘,在与文本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主动建构,才能学有灵性,学有个性,课堂才会充满了鲜活和灵动。新课程改强调:&nbsp;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与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h3> 何光成老师观点:我认为成长课堂的可操作的模式是:<div>一:学生充分预习新课,老师充分备好课,深挖文本内容。</div><div>二、设计好导学案</div><div>1、导入语(精彩贴切的导语)</div><div>2、检查预习案(课堂上学生展示完成)</div><div>3、出示问题或是征集问题(问题由教师层层引导出来)</div><div>4、学生探究合作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得出结论,然后展示成果)</div><div>5、学生质疑补充</div><div>6、教师点评</div><div>7、拓展延伸(用本课所学完成相应的问题,有成长体现)</div><div>8、教师小结</div><div>9、设置练习案,最好让学生当场完成。</div> <h3>樊俭阳部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成长的最佳方式是自觉,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学,学习最好的效果是教别人学。在语文学科上落实成长课堂,首先语文老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以学为中心转变为以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把灌进去变为悟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第二,我个人对成长课堂的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课堂中学生能大面积的参与,二是课堂效率大面积的得到提高,总结一点就是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第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有很多,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我认为在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的建设要放在首要地位,包括小组的分组要结合学生的性格、性别、学习情况等,保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的文化建设包括小组目标、小组公约、小组口号等;小组活动规则的制定等。第四,语文课成长课堂基本环节我认为要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方面来安排。课前环节为预习准备,课堂为检查预习,发现问题;小组合作(独学、对学、群学、展示、质疑、点拨)以及产生的新问题的解决和课堂总结;课后拓展延伸,巩固作业(考试化作业)。在这个基本环节中,导学案是实施教学的载体,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设置是关键(哪些问题是独学解决,哪些问题是对学解决,哪些问题是群学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点拨解决),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教师在整个课堂环节中要在导语、情境创设、过渡性语言、适时点拨中发挥作用。</h3> <h3><font color="#010101">吴泽林组长作总结性发言:学习实践成长课堂,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成长课堂的理念是:成长的最佳方式是自觉;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学;学习的最好效果是教别人学。激发学生生命内动力,唤醒学生生命主体意识,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针对此理念,我认为导学案教学是实现成长课堂的高效模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唤醒学生的最有效途径。关于导学案教学,有两点要注意,一是预习案的实施,预习的内容应由教师结合文本,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分小组完成,教师通过预习案了解学情,征集问题,在此基础上完成探究案。二是探究案问题的确定。探究案的问题确定要考虑到三点:1.基于学情,征集的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2.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来确定;3.自主合作探究时产生的新问题。最后,我们要防止导学案教学变成练习题讲解课,教师要始终以学生活动为本,以教师活动为辅。教师活动主要包括导入课堂,情境的创设,过渡,难点解析及必要的小结。更多地通过教师活动来突出语文成长课堂的特色美。</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