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梨韵小镇之刘老人村

美友13607233

<h3>今天,我们一起去了阜城县霞口镇刘老人村,虽然天气不算晴朗,但也不算寒冷,还算给力吧。</h3> <h3>刘老人村是古运河畔的百年梨园村,说到霞口梨树,还有一个故事呢。<br>明洪武二十七年,朝廷下旨严令推广梨枣种植,并将任务分配到每一户,完不成任务的全家发云南金齿充军,霞口一时梨的大发展与这道旨有直接关系。</h3> <h3>黄河淤积,运河浇灌,四季分明,就造了霞口鸭梨栽培得天独厚的条件。瞧,两个孩童推拽着的超大鸭梨,似乎正向我诉说收获时的喜悦。</h3> <h3>在梨韵广场,有一颗高大的树木,给人以参天之感。看着大树,不由得联想到夏天来临时,它茂盛的枝叶形成硕大的绿色伞盖,是何等的壮观!<br>老人在树下乘凉,闲谈;孩子在树下嬉戏玩耍,多么和谐的画面。</h3> <h3>在梨韵广场建筑的墙上,有很多宣传画,或介绍村子的历史,或个绍名人的事迹,抑或美丽的传说,这些文字和图画,简直就是我的免费小导游呢。</h3> <h3>这幅画就是千叟宴的故事。</h3> <h3>来到小镇,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民居的建筑样式,是典型的古村落,瞧,一排排,青瓦白墙。街道平坦,洁静。</h3> <h3>大多建筑都在树木掩映中。虽不是郁郁葱葱之季,却也苍劲有形。</h3> <h3>对了,还没说为什么叫刘老人村呢。你知道吗?<br> 这不能不说一个人,他叫刘彰。生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历康、雍、乾、嘉四朝,寿116岁。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帝第六次南巡,行至今刘老人村一带,御河弃舟,登岸观梨,偶遇时年103岁的老人刘彰。得知村农崇仁德,重孝道,食梨劳作,耄耋 之人颇多,期颐者也有数人,龙心大悦,邀刘彰参加千叟宴,次年,奉诏进京赴千叟宴,被赏赐五品顶戴,并取儒家仁德之意,更“留仁”为刘老人村。</h3> <h3>这些建筑中,有一处很典型,就是它——刘老人故居。门前有一棵大树,只是大门紧锁,没能进院一览,不免有些许遗憾。</h3> <h3>这是刘老人故居近景,“年高德劭”四字格外醒目。“劭”字有点生疏,查后知道,读shao,是“美好,高尚”之意。长知识了😃 。</h3> <h3>村子的历史</h3> <h3>这是刘老人亲值的梨树。粗壮斑驳的树干,似乎向我们诉说历史的悠远,树枝上悬挂的两串红色串灯笼,吉祥喜庆。</h3> <h3>在广场上,还有小石桥,磨盘做“脚”的木质条椅,对了,还有一个石磨的。这可是少见的“稀罕物”了。</h3> <h3>村史馆</h3> <h3>梨韵广场的东面,有一方池塘,池水碧绿,清澈见底。微风吹过,波纹荡漾。有几只白鹅在水面嬉戏。影壁上的“仁”“德”二字彰显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青瓦白墙的民居,在水面上若隐若现。</h3> <h3>回望刘老人村,青砖白墙的古村落在树木掩映中,恬静,古朴,似世外桃源,使人心沉静。离开,真有点依依不舍呢。</h3> <h3>再见了,古村落;再见了,梨园村。待到梨花烂漫时,也许我们还会来到民风淳厚的刘老人村,期待更美的梨乡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