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家绥德,秦汉名邦,上郡古邑,天下名州,钟灵毓秀,民风淳朴,人文荟萃。秦皇巡边,李广“射虎”,昭君出塞,文姬归汉,都曾再此留有足迹,秦太子扶苏,大将军蒙恬壮怀戍边……浩瀚文史,跃然于古。</p> <p class="ql-block"> 好像到了一定年龄就想探究「生我之前谁是我,我生之后我是谁」这个问题,很哲学的一个命题,也真的是很意味深长,应该是属于灵魂生活的范畴。</p><p class="ql-block"> 黄土沟壑,是先人们走出的地方,乡情浓,亲情厚,新春正月,莽原风光无限,无定河蜿蜒流淌,像是在诉说……回老家陕北过年,探亲观光,找寻老辈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圪梁梁,圪崂崂,山洼洼,是先人们走出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找寻来处,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 无定河阳川阳光明媚,沿着大河坪湾顺河而下,圪梁梁上,圪崂崂里,山洼洼处,梁峁峁顶一派高原风光,黄土风情,这就是生养先祖的土地,一定有故事。</p> <p class="ql-block"> 无定河,家乡的河,曾几何时,多民族聚啸,出塞归汉,沙场征战,打马呼啸而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无定河,黄土高原的母亲河,史诗渊源亘古,流淌着千年的故事,伴随着无尽地悲情演绎,触景生情,想起一句晚唐最为震撼心灵的边塞悲情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河边骨”“春闺梦”真是催人泪下!</p> <p class="ql-block"> 过无定河,迎着朝阳去一个深知而又未知的小山村,山沟沟里赶早,浪漫的想象,黄土圪梁梁上这会儿一定有拦羊人在吼信天游!</p> <p class="ql-block"> 山沟沟里,小冰河,一路上到处可见黄土基岩下渗出的清泉冷冻成为激凌冰挂,十分壮观。像是无定河,母亲河的乳汁,养育这黄土高原的万千生灵,</p> <p class="ql-block"> 左一抱婴儿的是我的外婆。一九五四年,兰州。</p> <p class="ql-block"> 天空碧蓝,阳光洒满,这里就是外婆的娘家,也是我心灵的故土,胡家圪崂村,一个很小的山村,土路崎岖不平,家户不多,静悄悄的。正月里住家的门户都帖有对联,窗花,也并不显冷清,过年的气氛还是有的。</p> <p class="ql-block"> 村里人都姓胡,经打问,小院就是外婆娘家的老地方,老的门楼翻新,旧的痕迹还在。外婆娘家的后人都在外工作生活,院落现由一外姓人居住代管,我们也只隔墙看看。听母亲讲小时候外婆带着她熬娘家,依稀记得是骑驴翻山,来到这两山夹一沟的外祖家,记忆里尽是浓浓的亲情,乡情,因世事变故母亲七十多年了,再未回过外祖家,亲情往事,思念之情不尽依依。故人远去,物是人非,但我们内心对乡情,亲情永远存留着一份善感,温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外婆家小康自耕农,靠勤谨劳动度日。外婆是个旧式小脚女人,大字不识,但生活的磨砺,人生的感悟,使其明晓事理,外婆善良宽厚,勤劳俭朴。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外婆随我们一起生活,给了我们最温暖的亲情,她的乖哄,宠爱至今仍温暖着我们,温情中我们在成长,他的许多人生“语录”现仍是我的至理名言。后在城市“社教”运动中被侮为“地主婆”,非常时期诡异的年代,城市里的情势容不下她,怕影响这个大家,外婆和外爷回了农村老家,孤影清冷,恓惶终老。不知何故外婆的娘家村庄多次出现在我的梦中,内心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情愫,所以我想来找寻,看看……只是为了心灵!</span></p> <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外婆花眼,浓眉,满头白发卷曲如波浪,年轻时一定很俊俏的。小时候家里来亲戚见过外婆娘家的男性家人,也都是浓眉大眼,毛发旺盛,络腮胡子,长相俊美。村中遇到一也是胡姓村民,相貌堂堂,一脸络腮青茬,称与外婆是近自家,为我们讲述胡家圪崂村的过去,“老人说哈的,也不知什么年代,反正是走了回回又来了鞑靼的战乱时期,胡姓先祖躲避逃难到此”。可以遥想,历史千年,中原文明,游牧文化在无定河流域碰撞,厮杀,争夺,融合,演绎出来多少奋勇,悲伤,凄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路经阳川背洼有一山村,曾经的地主庄园,现拟打造为传统民俗山庄,开展旅游,弘扬传统文化。地主庄园曾经是避之不及的地方,河东河西,现到也有了文化自信。来了就一定要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进得沟来,景致苍凉,厚重,单纯,这么多的富裕的自耕农户为何耗费巨资将规模宏大庄院建在山圪崂里?</p> <p class="ql-block"> 庄园是绥德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建筑,典型的陕北大户民宅,窑洞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山坡上,各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通,棱门,院墙,穿廊,挑石,马棚,碾磨,石雕,砖雕,木雕琳琅精美,整个山庄功能完整,山上有庙宇,沟里有水井,自成体系。山庄前入门处原有几座宏大的石牌楼,“文革”中被毁,仅残留基座还可辨识。庄园现被人们称誉为“陕北印象”,据说政府拟出资维修,个人继续使用,维护,打造旅游景点,抢救文化!</p> <p class="ql-block"> 坡坡上阳宅,红灯高挂,很喜庆,庄户人家在台阶下晒暖暖,民俗风情,很有画面感,走乡情串户,去用母语拉话话。</p> <p class="ql-block"> 真是无巧不成书,山不转水转,攀谈中,世故人情,你来我往,我们竟然是亲戚!原来我母亲的三个姑姑(亲姑姑)的女儿都出嫁到这里,亲戚家后来先后出嫁到此的女客竟有十三个人,亲套亲,人丁兴旺。可能当初择亲也是找门当户对。图中与我拉话话的是我母亲大姑姑(母亲称苏家圪坨姑姑)的外孙子,真是山圪崂崂里地亲人也亲。“咋走,家里坐刻”</p> <p class="ql-block"> 庄园在没落,但也成就了拍摄黄土风情影视剧的最佳外景地</p> <p class="ql-block"> 棱门上“文革”时期用粉笔书写的语录,仍赫然清晰,它见证了一个狂热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俄们这也没有什麻好的,回刻给老人捎上个南瓜🎃,老家里的,老人们爱吃”</p> <p class="ql-block"> 山圪崂里的亲戚送给老母亲一个硕大的笨南瓜,长相欢喜,绮丽,陕北苦寒之地,这可是饥荒年代的主打,救命粮啊!母亲很高兴,看着老南瓜🎃回忆讲述过去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黄河边的古镇,陕甘蒙晋货物集散地,凭借黄河水运,晚清,民国时成为西北的的商贸重镇,水旱码头,宏大的建筑群可见当年的繁华贸盛。</p> <p class="ql-block"> 黄河远上白云间。</p> <p class="ql-block"> “黄水涛涛向东流,河流万里长……”乡情,亲情,就是人生的一世行程,流传的故事,人间的亲爱。</p> <p class="ql-block"> 黄河码头“盐局”的旧址,官衙豪门,毗邻黄河,镇守码头。官盐局是在清末民国初年设立专门管理食盐运销的机构,管理盐的开采权和运销权,商人贩盐要领取盐引(许可证)严禁偷贩私盐。我的一位族叔祖名延焕廷,民国时期曾在此任过盐官,据老人讲是持枪把守码头查盐收税,人都叫他“延老总”“团总”,也是一位爱国进步绅士,为支援抗战捐钱捐粮,获授赠匾额奖励。“团总”的儿子名延振伦,英年早逝,被边区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我母亲的亲姑夫。</p> <p class="ql-block"> 黄土高坡的人爱红火,尤其喜欢过年闹秧歌,“闹”,就要唱的嘶声裂肺,扭得狂放,人多势众,既喧闹红火,又要有剑拔弩张之势,像是边兵得胜凯旋,“闹”的震撼!使我想起了“闯寇”“闹红”</p> <p class="ql-block"> 黄河边上看闹秧歌,别有一番景致</p> <p class="ql-block"> 辛苦了一年的庄稼人,在这红火的正月里,卯足了劲,锣鼓喧天,唢呐欢叫,伞头出彩,俊婆姨,俏女子,好后生,手舞彩扇,踏着鼓点,扭出了狂欢,喜乐</p> <p class="ql-block"> “红灯那个挂在那个挂在大门外……”日暮乡关,倦鸟归巢,这里就是家,过年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 慈祥可亲的六妈不顾年事,为我们准备质朴的家乡饭食,舌尖上的乡情,亲情,家的味道就是最幸福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暖窑热炕,叔侄碰杯,酒酣耳热,继续听先人讲述老百姓自己家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新春佳节,闹秧歌,唱大戏,县上的文化生活很丰富,自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天上有个神神,地上有个人人,神神照着人人,人人想着亲亲”本土乡间的母语对白,缠缠绕绕的陕北民歌,把思绪带到了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span></p> <p class="ql-block"> 泥土的气息,山野的风味,人不灭,情不灭,信天游不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蓝天旷野,衰草荒坡,黄土地的圪梁梁,圪崂崂,背洼洼,有我们先祖的故事,故土远离,故人远去,悠远的故事就像这涛涛无定河,永不断流!</span></p> <p class="ql-block"> 山圪崂崂里找寻故事,不忘昨日来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