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回顾宝成铁路60载芳华</h3><h3>迸发出炽热的铁路之情</h3><h3>它铸就了辉煌不朽业绩</h3><h3>经受了栉风沐雨的考验</h3><h3>培育了奋斗不息宝成人</h3><h3>构成了时代的华彩乐章</h3><h3><br></h3> <h3> 千百年来,逶迤的秦岭巴山一直是阻碍西南联通外界的天堑。2017年12月6日,西安至成都的高铁列车呼啸穿过秦巴山脉,开辟了中国西南部又一条入川通道。</h3> <h3> 2017年,我国铁路投产新线3038公里,高铁“朋友圈”扩展至30个省会级的城市和直辖市。截至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h3> <h3> 2018年我们又迎來了宝成铁路运营的60华诞。</h3><h3> 这是一条铁路的60载春秋,这是一列火车的风霜雪月,这是几代铁路人的芳华。</h3> <h3> 曾经工作、生活在宝成铁路北段的老铁路思绪万千,倍感交激,由衷的回忆起那激情燃烧的岁月……</h3> <h3> 宝成铁路自陇海铁路的宝鸡至成都,全长669公里,是沟通西北与西南地区的地区的第一条山岳铁路,1952年7月和1954年1月,分别在成都和宝鸡两端开工,1956年7月12日,在黄沙河接轨,1958年元旦全线交付运营。线路离宝鸡后进入秦岭山区,沿清姜河盘旋迂回,以长隧道通过秦岭垭口,沿嘉陵江南下抵广元,共16次跨越嘉陵江。全线隧道304座,延长84公里,大、中、小桥1001座,延长28公里,桥隧总延长占线路长度的17%。宝成铁路建成后,由于坡道大、隧道多,进行了电气化改造。第一期工程宝鸡至凤州段,91公里电气化于1961年完成。1975年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选。这条铁路的建成,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为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h3> <h3> 1958年元旦,贺龙、聂荣臻元帅,参加宝成铁路全线通车典礼向群众招手致意。</h3> <h3> 1952年6月13日成渝铁路全线竣工,举行通车典礼。毛泽东为成渝铁路建成通车题词。</h3> <h3> 毛主席提出了“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铁路”的号召。1952年7月1日铁道部滕代远部长(右1),原西南军区李达副司令(左1),原中共中央西南局统战部副部长程子健(右2),原川西人民行政公署李井泉主任(左2)在破土仪式上亲自挖出了第一锨土为宝成铁路开工奠基。</h3> <h3> 贺龙副总理为宝成铁路全线通车典礼剪彩。</h3> <h3> 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在宝成铁路全线通车典礼大会上讲话。</h3> <h3> 庆祝宝成铁路通车(招贴画)。</h3><h3> 吕 琳 作</h3> <h3> 宝成铁路通车纪念章。</h3> <h3> 在宝成铁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那个如火如荼,火热纯情的年代,留有太多珍贵的记忆,为缅怀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h3> <h3> 宝鸡机车库。</h3> <h3> 宝成铁路分三段修建,宝鸡到凤州的这一段,简称北段,全长92.923公里,系按运行电气机车标准修建,工程十分艰巨,苏联专家曾说,在中国为空前,在世界上亦少有。</h3> <h3> 原宝鸡机务段车库夜景。</h3> <h3> 宝鸡机车检修厂大修车间。</h3> <h3> 在宝鸡渭河上架设桥梁和竣工后蒸气机车通过渭河大桥。</h3> <h3> 铁路进入秦岭山区后沿清姜河盘旋迂回,铁路通过秦岭时,从杨家湾站到秦岭大隧道直线距离只有6千米,但升高却达680米,即每千米上升110米。为了把坡度改为每千米只升高40米,能够通行火车,只能把铁路线反复迂回盘旋,在6千米的直线距离内盘绕了27千米;在观音山站和青石崖站之间的线路以33‰的大坡度急速爬升。为了克服地势高差,展线,所以在观音山站就可以看到三层铁路重叠的场面。再经2364多米长的秦岭大隧道穿过秦岭垭口,即进入嘉陵江流域并到达秦岭站;越过秦岭后线路即用12‰的下坡道沿嘉陵江而下至四川省广元,秦岭至略阳间先后十四次跨过嘉陵江。</h3> <h3> 线路出宝鸡跨渭河抵杨家湾后,即进入秦岭山区,沿清姜河两岸盘旋于崇山峻岭间,逐步升高,最后穿越秦岭,沿嘉陵江两岸蜿蜒南下。</h3> <h3> 秦岭以北,线路坡陡弯急,桥隧相连,土石方数量浩大集中。其间较大的工程有宝鸡铁路枢纽、渭河大桥、观音山车站、深沙河大桥、枣园沟大盘道、青石崖车站、松树坡大桥、秦岭大隧道及豎井等。在杨家湾秦岭间,由于坡道连续集中,线路上下往复,形成了秦岭隧道群。</h3> <h3> 观音山车站4个山头,用炸药142吨,爆破了石方20万立公方,这是山头大爆破的爆花。</h3> <h3><font color="#010101"> 宝凤沿线设观音山、黄牛铺、凤州三个给水所,均用山上水槽,并配备适当的动力设备。上下行列车分别在黄牛铺及观音山上水。</font></h3> <h3> 新建的观音山车站。</h3> <h3> 青石崖车站采用了苏联的先进经验大量爆破法,一次用炸药334吨爆破了26万余立公方石方,爆破后继续清方。</h3> <h3> 俯瞰青石崖车站全貌。</h3> <h3> 松树坡石拱桥高50.18公尺,跨度38公尺(比赵州桥还大),为我国铁路上目前最大的石拱桥。</h3> <h3> 1955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以赵寿山省长为首的人民代表慰问团到工地慰问。</h3> <h3> 建成通车后的松树坡大桥的雄姿。</h3> <h3> 1956年2月,四川省人民委员会以李大章省长为首的四川省人民代表慰问团在工地进行慰问。</h3> <h3> 1957年12月底贺龙元帅(左5)、滕代远(右2)、李永(左3)、刘英才(左2)、张俊(右3)闵守先(左4)、张福忠(左1)、商学良(右4)在青石崖车站合影。</h3><h3> 闵守先 供图</h3> <h3> 1957年12月底“毛泽东号”第二任司机长、全国铁总副主席李永(右1)、宝鸡机务段段长张俊(右3)闵守先(右2)等人在机车上的合影。</h3><h3> 闵守先 供图</h3> <p> 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宋庆龄、陈毅及当时驻北京的22国外交使团的大使、领事先生们也都先后来到宝成铁路的咽喉一秦岭北坡区段。</p><p> 1960年4月29日,刘少奇主席在陕西省委书记王林和西安铁路局局长刘英才陪同下参观秦岭北坡区段,并在青石崖车站留下足迹。1962年春季,在刘少奇主席视察两周年前夕,青石崖车站”少奇亭“落成。</p> <h3> 1974年元月,一面鲜艳的团旗飘揚在白雪皑皑的的青石崖车站,苑顺亭等八名共青团员怀着续写宝成铁路新篇章的雄心壮志,顶着漫天风雪来到这里,开始了艰苦创业的生涯。</h3><h3> 1975年7月1日宝鸡车务段党委16号文件命名青石崖车站为“共青团车站”。</h3><h3> 1975年9月9日铁道部政治部青年工作组及西北西南部分路局、工程局领导在西安铁路局团委书记李成录、副书记王铁牛和宝鸡分局团委书记吕德瑞陪同下,从秦岭步行到青石崖共青团车站检查工作,勉励青年发揚艰苦奋斗精神。</h3> <h3> 秦岭是我的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也是我长期战斗过的地方,我对秦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家乡的人民群众都怀有深厚而特殊的感情,我是秦岭的儿子。</h3><h3> 一汪 锋</h3> <h3> 1989年3月,当陕西省和铁路部门的共青团组织,请当年西北局、甘肃省委的主要领导汪锋书记(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顾委常委),视察过宝成铁路,到过青石崖车站,深知铁路工人在秦岭山区工作的艰苦。为青石崖车站题写了“秦岭之巅共青团车站”。4月26日以汪锋手迹制碑,立于站台。</h3> <h3> 1989年4月26日,在“五四”运动70周年的日子里 ,共青团陕西省委、郑州铁路局团委、西安铁路分局团委、宝鸡车务段团委,在青石崖车站隆重的举行“秦岭之山巅共青团车站”立碑揭幕仪式和共青团陕西省委、郑州铁路局团委命名青石崖为“共青团车站”命名仪式。</h3> <h3> 西安铁路分局局长(陕西省副省长、陕西省人大副主任)巩德顺参加“共青团车站”立碑揭幕命大会并题词。</h3> <h3> 共青团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以苦为乐,乐于奉献用青春的双手改变了车站的面貌。</h3><div> 为了让共青团的旗帜永远飘揚在宝成线的秦岭之巅,也为了表彰青年们的功绩,宝鸡车务段、铁路分局、郑州铁路局先后授予这个车站“优秀青年班组标兵”等荣誉称号。共青团陕西省委和郑州铁路局团委还命名青石崖为“共青团车站”。</div><div> 1979年“五四”前夕,共青团中央授予车站为“新长征突击队”的荣誉称号。</div><div> 2006年获共青团中央“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br></div><div> 2008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br></div> <h3> 西安铁路分局领导与宝鸡市委领导在“秦岭之巅共青团车站”碑前合影。</h3> <h3> 1998年9月1日西安铁路分局《弘揚宝成精神,深化铁路改革》新闻发布会在青石崖车站召开。</h3> <h3> 团省委副书记井剑萍到青石崖共青团车站检查指导工作,与职工合影。</h3> <h3> “雄鸡报晓春来早”</h3><div> 丁酉年即将到来的2017年1月25月21点15分至21点50分中央电视台2套《经济半小时》播放”共青团青石崖车站”采访的专题片一一秦岭之巅的团圆饭。</div> <h3> 1992年8月2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视察秦岭车站时题写“秦岭车站留念”。</h3> <h3> 2000年五一前夕,中央电视台在秦岭车站向“弘扬宝成精神”的一线职工进行采访慰问演出。</h3> <h3> 铁道兵第一政委(原铁道部部长)吕正操同志,于1981年9月17日到宝成线63公里处(黄牛舗至红花铺区间),视察水害灾情并慰问正在参加抢险的铁路工人。</h3><h3> 胡德谦/摄</h3> <h3> 中央电视台节目组编导和西安铁路分局领导及现场职工、部分演员合影。</h3> <h3> 50年代宝成铁路通车后的画报剪贴。</h3> <h3> 为了使宝成铁路早日为社会服务,故在运送工程材料之余,于1955年6月1日起开办附带营业。并自1957年4月1日起正式开办临时营运。 1952年6月13日成渝铁路全线竣工,举行通车典礼。毛泽东为成渝铁路建成通车题词。</h3><h3> 自1957年以来,共运送旅客156860人,解决了川陕公路运输不足的困难。</h3> <h3> 那个年代用的硬板火车票。</h3> <h3> 凤州车站站场为10股道。</h3> <h3> 中国电气化铁路一开始就选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流制式,避免了重走世界各国先直流后交流的发展老路。经过两年的艰苦拼搏,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于1960年5月胜利建成,并用国产韶山一型电力机车开始拭运行,1961年8月15日正式交付运营,昔日的蜀道天堑从此变成通途。全长91公里的宝凤电气化铁路的建成,促进了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发展。</h3> <h3> 1975年,中国第一代电力机车女司机驾驶SS1型电力机车行驶在宝成铁路上。</h3> <h3> 从1958年6月起,宝成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工程,1960年6月建成宝鸡至凤州段工程,1967年开始进行剩余部分改造,1975年7月1日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h3><h3> 第一列电力机车牵引的客车从成都站开出。</h3> <h3> 1998年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右4)、副省长巩德顺(右2)在凤州车站视查工作。</h3> <h3> 一进灵官峡,我就心里发慌。这山峡,天晴的日子,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目下,这里,卷着雪片的狂风,把人团团围住,真是寸步难行!但是,最近这里工作很紧张,到处都是冒着风雪劳动的人。发电机、卷扬机、混凝土搅拌机和空气压缩机的吼声,震荡山谷……。</h3><div> 1958年作家杜鹏程在《夜走灵官峡》一文中的这一段描写,相信不少上年纪的人对此并不陌生,这篇曾经作为语文课文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当年宝成铁路工人的建设场景和热情。</div> <h3> 如今,60年以后,宝成铁路早已通车,西成高铁更是呼啸而过,当年的灵官峡现在已经成了铁路主题的景区。<br></h3> <h3> 灵官峡是嘉陵江上第一道峡谷,也是宝成铁路穿越秦岭的险段之一。灵官峡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县城西南,因著名作家杜鹏程的一篇散文《夜走灵官峡》而闻名海内外。</h3> <h3> 凤县灵官峡,是嘉陵江上游第一道峡谷,也是宝成铁路穿越秦岭的险段之一。早在1954年修建宝成铁路时,作家杜鹏程来此采访,写下有名的通讯《夜走灵官峡》,经人民日报发表。灵官峡的走向可分两条:一条是从峡口向西,经过关底下村二组,蜿延曲折至两当桥,向东北沿红崖河延伸,至关底下村一组下边的石拱桥而出峡,全长10余公里。本段全在风县境内。另一条是跨过两当桥向西南延伸,直至琵琶崖,全长也10多公里。本段全在两当县境内,灵官峡铁路文化主题公园位于凤县县城西南,陕甘交界之处,距县城约5公里,峡内谷静幽深,滩清水碧,奇峰怪石姿态万千,山泉涧溪抛珠撒玉,丹霞地貌红崖斗险,“美女抱琵琶”、“神龟相对”、“石狮跳江”等自然景观令人遐想联翩。</h3> <h3> 整个景区依山傍水修建而成,景点众多,构思巧妙,面对万仞绝壁,紧挨滔滔江水,与周边的优美风景融为一体,让人流连忘返。特别是雕刻在灵官峡铁路文化主题公园入口处峭壁上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全文和宝成铁路建设纪念馆,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再现宝成铁路修建的艰苦岁月。</h3> <h3> 1981年8月中旬的洪水灾害直接导致宝成铁路原西坡车站(甘肃境内)的废弃,包括灵官峡在内的线路去全部废弃,以两个长大隧道(灵官峡隧道、琵琶崖隧道)直接越岭到宏庆车站。</h3> <h3> 灵官峡是嘉陵江上一道峡谷,也是宝成铁路穿越秦岭的险段之一。</h3><div> 灵官峡充分利用废弃的火车隧道修建起了传奇历险宫、古栈道、跌水瀑布、九龙戏水、十八罗汉仿古廊檐等景点,并配备了旅游小火车、轨道自行车等旅游项目,整个景区依山傍水修建而成,景点众多,构思巧妙,面对万仞绝壁,紧挨滔滔江水,与周边的优美风景融为一体,让人流连忘返。<br></div> <h3> 当代作家杜鹏程(1921~1991),原名杜红喜,曾用笔名司马君。中共党员。大学毕业。著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短篇小说作品有《年青的朋友》、《速写集》、《杜鹏程小说选》等。</h3><h3> 1921年3月生于陕西韩城县苏村。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1947年,担任新华社随军记者,1949年担任西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新华社野战分社主编。1951年从部队转业后曾任新华社记者,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1954年转到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从解放初到“文化大革命”前后十几年时间,在铁路工地和其他建设工地深入生活,曾兼任工程处党委副书记和铁路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h3><div> 1949年到1953年底,写出了优秀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延安保卫战的历史场景,歌颂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和解放战争的辉煌胜利,成功地描写了以彭德怀、周大勇为代表的一大批指战员的英雄群像,构成了一幅壮丽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这部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是我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重大收获。</div><div> 《在和平的日子里》,是建国五十年来工业题材创作中的优秀之作。</div> <h3> 2012年 6月26日,著名作家杜鹏程的夫人张文彬和 10余名陕西著名作家齐聚凤县灵官峡,重走杜鹏程当年采风路,缅怀昔日铁路建设者筑路的艰难。</h3><div> <br></div> <h3> 2012年6月26日下午,在灵官峡铁路隧道前,著名作家杜鹏程的妻子、作家张文彬和从铁路上走出的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莫伸一起回忆和老杜在一起的日子。</h3><div> (倪树斌摄影报道)</div> <h3> 当日,79岁高龄的张文彬和莫伸、冷梦、商子雍等陕西作家冒雨沿着灵官峡大峡谷走栈桥,过隧道,缅怀著名作家杜鹏程当年和铁路工人一起建设宝成铁路的事迹,感受当年铁路建设者艰苦创业的精神。张文彬看到灵官峡石壁上雕刻的《夜走灵官峡》全文字体遒劲、气势恢弘,非常激动。她说:“老杜的小说《夜走灵官峡》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秦岭山中数万铁路工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忘我劳动的民族精神,是一曲颂扬宝成铁路宝成人的英雄史诗。将这篇小说镌刻在灵官峡的石壁上,为这篇文章找到了最好的归宿,也是对宝成铁路建设者最好的纪念。”临别时,张文彬向凤县赠送了《杜鹏程文集》作纪念。</h3> <h3>宝成线新建徽县火车站。</h3> <h3> 宝成铁路1952年7月1日在成都动工,1954年1月宝鸡端开工。1956年7月12日,南北两段在甘肃徽县黄沙河接轨通车,1958年元旦全线交付运营。</h3><h3> 1956年7月13日上午10时在甘肃省徽县黄沙河举行了接轨仪式。</h3> <h3> 1953-1959年略阳修建宝成铁路时搭建的过江浮桥。</h3> <h3> 1956年元旦,广元到略阳段通车,当时的陕西省长赵寿山在略阳为通车仪式剪彩,铁道部长腾代远发来贺电。川、陕、甘三省代表、铁道部二个工程局、重庆管理局的代表、驻略阳铁路职工及略阳县各界人民共有16000多人,参加了庆祝通车大会。<br></h3><h3><br></h3> <h3> 1993年12月22日,宝成线K190抢建(改线)工程建成通车。</h3> <h3> 2008年5月12月14时30分,21043次货物列车运行到 宝成线徽县至虞关间150公里十400米处(109号洞),因地震导致隧道塌方,使列车脱线着火,造成宝成线中断。</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2008年11月12日14时28分,宝成铁路新109号隧道改线工程提前完工并正式通车。</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唐振江/摄 </font></h3> <h3> 西安铁路局原略阳供电段“三八”女子带电作业班长李荣华带领41名女孩子,最大的31岁,最小的19岁。战酷暑,斗严寒保证了所管辖的铁路接触网畅通无阻,安全无事。</h3><h3> 永远怀念那段难忘的日子,宝成线上留下了青春年华,留下了我们的汗水和永恒的友谊。</h3> <h3>“三八”女子带电作业班</h3><h3> 焦斌/摄</h3> <h3> 2009年10月25日西安铁路局党委书记陆海霞、纪委书记张建国到西安车站,迎接当选“共和国铁路楷模”的路局职工易兰芬、陈永萍。</h3><h3> </h3> <h3>略阳新建火车站</h3> <h3>宝成铁路略阳火车站站场。</h3> <h3> 这是那个年代宝鸡卷烟厂生产的“宝成牌”香烟。</h3> <h3> 1987年2月16日王震同志视察新落成的宝鸡火车站。</h3><div> 温良敏/摄</div> <h3> 6G型电力机车是中国铁路使用的一种电力机车,由法国阿尔斯通公司于1972年设计制造,共进口40台配属宝鸡电力机务段使用。</h3><h3> 2007年,最后三台6G型机车全部在宝鸡报废拆解。</h3> <h3><font color="#010101"> 德阳广汉石亭江铁路大桥被洪水冲断.石亭江上游连降暴雨,江水暴涨,汹涌的洪水造成了石亭江多处险情。2010年8月19日下午3时20分左右,宝成铁路德阳至广汉间石亭江大桥下行线因特大洪灾冲击严重毁损,造成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列车两节车厢坠入江中,所幸列车工作人员会同铁路防洪人员、铁警、地方政府抢险救援人员及当地群众迅速组织1300多名旅客撤往安全地带,没有造成旅客伤亡事件。</font></h3> <h3> 2010年8月25日,西安铁路局、西安铁路局党委召开抗洪抢险勇救旅客先进命名表彰大会,对路局K165次列车第二乘务组,抗洪抢险勇救旅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并荣获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0年度特别奖。</h3> <h3><font color="#010101">感 谢 :何仲育 范晓东 李 强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等同志提供有关资料</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美篇编制:紫 云 </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