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 :祝天猛</h3> <h3>祝天猛的作品 - ZHU Tianmeng</h3> <h3>我想对以下这个主题谈谈我的想法:艺术家的创造性观念和造型艺术技巧之间的关系。 </h3> <h3>在谈艺术家的创造性观念之前,我想说说思维方式。</h3> <h3>什么是中西方思维方式?西方主张人应是主体,自然是客体,自然的存在是为了让人利用而己,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因此,西方人更注重个体。而东方认为人尽管充满无限智慧和能量,但和大自然相比,他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元素,所以东方人主张人应与自然和为一体。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概念化的,分析性的,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像中國人那样追求折衷与和谐,而是喜欢从一个整体中把事物分离出来,对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逻辑分析。相对西方的特点,东方是综合的、整体化的、非体系化的、主观的、精神上个体化的,而社会上是群体心理等等。</h3> <h3>西方是科学性的、客观的,面对自然,它一定得说些什么,得把它的具体经验抽象化或智能化,从感觉的领域中走出来到智性的领域里,把生活与感受置于一套分柝之下,以满足追根到底的精神。西方对未知的东西充满好奇,它一直在对未知的世界提出一个个问题,为了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它就试着要发明创造,在发明创造的时候,西方人培育了创新思维。</h3> <h3>这种思维反映到各个领域,也反映到艺术上。反映到艺术上,也就是我想谈谈的创造性观念。创造性观念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即独创性或新颖性。艺术家拥有了这种观念,他就具有了"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具有一定范围的首创性和开拓性,真正的艺术家就是这样一位漫游在前人、常人没有涉足的领域的。创造性观念的独特性赋予了艺术家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艺术家不满足于现状,不满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总是力图开发探索世界中还未知的那一部分,打破传统,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开拓性的实践,开辟出艺术新天地。在这里,我想谈谈二十世纪初的杜桑(M. Duchamp), 他直接将现存物体"一件磁小便器"署名R. Mutt 直接搬到展厅展览。他用一种近乎疯狂幽默的手法,带着批判的眼光,试着向世人展示一种新的观念,对新的內容的探索,展示一种突破以前固有的对艺术的定义。试想,倘若他当时用传统的写实主义技法来描绘这一主题,它是否还会具有如此的震撼力呢?它是否还会让人惊讶的同时不能忘怀,从而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呢?人们又重新去思考:艺术究竟是什么?</h3> <h3>杜尚的作品 - Marcel Duchamp</h3> <h3>我再说说马格里特(R. Magritte)"形象的背离"(或弃义)這幅作品(1928年-1929年),他画的是一个木制的烟斗,画得非常写实、精细。烟斗下面写着"这不是烟斗"。通过这幅画,马格里特同样在观念上力求去顛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事物固有认知的僵硬的经验,让人们去思考真实的空间和空间的幻觉之间的关系。从以上的举例可以看到,思维方式、创造性的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h3> <h3>马格里特的作品 - René Magritte</h3> <h3>什么是造型艺术技巧?简单地说,就是人们用来表现內容的各种手法,它涉及到构图、形状、色彩、材料、节奏、对比等等。</h3> <h3>那么艺术家的创造性观念和造型艺术技巧之间的关系怎样?对我来说,创造性观念是本质,技巧是从属的。新的观念产生了,新的技巧也会应运而生,它们完全是有机統一的。创造性观念和造型艺术技巧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创造性观念体现艺术家的精神生活深度,它需要通过造型艺术技巧来表现,而造型艺术技巧服务于创造性观念,从而使艺术作品更加具有个性化的艺术特色。</h3> <h3>众所周知,从十九世纪末以来,中国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包括艺术在內,各个领域都有,留学生主要以学习技巧为主。技巧确实很重要,我们掌握了技巧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快应用并使之产生效果。但正如我前面所说,思维方式,创造性的观念更为重要,因为这是本质的东西。如果人们一味地追逐技巧,那么人类特有的自由天性很有可能被束缚住,从而远离对事物本质的探索。</h3> <h3>艺术的创造性观念,因人而异,它是艺术家对个体存在的一种生命状态的艺术表现,它和艺术家的世界观,思想情感,生活状态,审美趣味和个性特点是紧密相联的,它同时也和艺术家所处的特定的社会环境有关。从近代许多不同艺术家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案例,比如康定斯基(V. Kandinsky)、保罗-克利 (P . Klee), 他们的成功完全是靠着自己理性的思辨能力,丰富的文化修养和人生阅历等等。</h3> <h3>康定斯基的作品 - Vassily Kandinsky<br></h3> <h3>保罗-克利的作品 - Paul Klee</h3> <h3>而巴斯基亚 (J. M. Basquiat) 与康定斯基、保罗-克利完全不同的是,他靠的是直觉、強烈的自发性的语言而达到了別人无法达到的高度。</h3> <h3>巴斯基亚的作品 - Jean-Michel Basquiat</h3> <h3>再看看亨利-罗梭 (H. Rousseau), 他又有別于以上的例子,他將稚拙的绘画创作语言发展到很高的水准,从而达到了另一种境界⋯ 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h3> <h3>亨利 - 罗梭的作品 - Henri Rousseau</h3> <h3>试想,倘若我们要求康定斯基、保罗-克利象巴斯基亚那样强调、注重直觉自发,那么他们的作品会是怎样呢?同样,倘如罗梭用很扎实的写实主义手法去进行创作,那么他那富有个性,充满稚拙的艺术语言的色彩不就被埋没了吗?</h3> <h3>艺术创作是一直处于变化发展当中。关于造型艺术(绘画)技巧的学习,在当今大多数的中国美院,还是存在着相对同一的技巧学习标准,这些标准一方面带来"一定"的效果,但另一方面,它们又带来一种弊病,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技巧会被淘汰的。我认为,在新的观念诞生过程中,艺术家会很自然地去寻找符合这一新观念、新艺术的新技巧。若是我们釆用一套模式,使用标准的技巧去表现新的观念,那么我们会明显地发现一种不合适宜的造作,技巧会成为一种脱离创新观念、不合乎艺术家个性、没有生命力的符号。所以单纯地学习技巧,人们很可能会被技巧束缚住,从而远离对艺术本质的探讨,更何况人一旦形成了这种习惯定势,是否有能力和勇气从中解脱出来呢?</h3> <h3>中国某美院的入学考试作品</h3> <h3>中国某美院的入学考试作品</h3> <h3>让我们在学习技巧、实验的同时去关注自己內心的体验,学会应用创造性的思维去思考造型艺术(绘画)。创作性的观念是和技巧同生的。</h3> <h3>本文于2013年完稿于比利时布鲁塞尔</h3>